29岁的兰州姑娘,虽然已过了追星的年龄,但她倾家荡产式的痴迷让爹娘绝望,其父甚至为圆女儿的心愿一度传出想卖肾筹款,这一事件也让众多媒体因“感动”而群起寻找刘德华。然而,在2007年3月底,这位见到了倾慕13年的偶像刘德华的女粉丝仍不满意,其父指责刘德华未单独会见女儿,于26日跳海自杀[发表评论]

老父卖肾
  悲壮背后是疯狂
  “如果实在凑不到女儿去香港的钱,我就去卖肾。”娟娟的父亲在无法筹集到女儿去香港的费用后,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说,因为女儿要于4月18日之前赶到香港去寻找刘德华,否则所办理的证件就要失效,为了让娟娟第三次去香港寻找和刘德华见面的机会,他只得四处借钱,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借给他钱了……[详细内容]
点评:
喜欢我 请理性点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她的这种行为不是自己“忽悠”自己吗?我觉得她应该多看看书,从中吸取营养,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懂得去爱自己,不要用一种盲目的爱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家人、伤害到他人……[详细内容]
媒体出面
  联合寻找刘德华
  经过记者的联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及央视在对娟娟追星的经历表示同情的同时,也愿意全力帮助娟娟完成心愿。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于23日抵达兰州,对娟娟及其家人的经历予以关注。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媒体记者也表示,为了能让娟娟完成与刘德华见面的心愿,将联合向刘德华本人发出“请愿书” ……[详细内容]
点评:
媒体在寻找什么?
  看媒体的热心相助,我的感觉是“一腔热血洒错了地方”。不从根本上对娟娟这样的极端行为进行劝导或助其医治,而仅企望通过与刘德华的见面来一偿娟娟的心愿,如此想法固然充满了善意与好心,但过于一厢情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更多追星族不切实际的追星癫狂……[详细内容]
追星12年
  她被偶像骂醒
  工作人员将华仔斥责等信息反馈给娟娟时,她显得异常失落,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面对偶像的斥责,娟娟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将近一个多小时后才逐渐平静下来,或许是华仔的批评真的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她告诉父母和在场的媒体记者,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自私,多年来给父母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担心……[详细内容]
点评:
幸亏刘德华没发疯
  一个女孩因为过于幼稚“疯”了,她的父亲因为怜惜女儿进而失去理性,也跟着“疯”了,但作为媒体怎么会跟着他们一起发“疯”呢?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娟娟及其父亲的“疯”以及媒体的“跟疯”,华仔始终保持着理性……[详细内容]
 

  娟娟这样的追星族竟然为了见偶像一面倾家荡产,而被众多痴男怨女们奉为偶像的明星们又如何看待这么一回事呢?[详细内容]

  · 刘德华:我不会理不孝者

  娟娟这样这样的行为“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他决不会理会林鹃的要求,并呼吁她停止过火的行为。刘德华说,“我最痛恨做人不孝,如果用不健康的方法希望与我见面,我不会理会。”

  · 邵兵 别让艺人感到有压力

  从一个歌迷、影迷的观点出发无法评价这事的正确与错误,但有一点,不论做什么都应该理智一点。每个艺人都喜欢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喜欢他们,但绝对不是这种让艺人们感到有压力,感觉很苦恼、很害怕的喜欢,这样反而可能事与愿违。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伤害艺人。

  · 汪涵:别“忽悠”自己

  这事有点过了。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她的这种行为不是自己“忽悠”自己吗?我觉得她应该多看看书,从中吸取营养,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懂得去爱自己,不要用一种盲目的爱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家人、伤害到他人。

  · 高曙光:追星只是人生点缀

  我觉得作为一个追星族首先要自律,喜爱一个演员是对的,但这应该有个度,不能太极端。这位女孩的做法不值得,喜欢明星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种点缀,不是人生的全部,她应该更健康、更理智地去面对生活,让自己明白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等待她去做。

  · 任天野:明星不是“神”

  其实明星只是做了一份别人看起来很光鲜的工作,但明星也是人,不是神,不要把明星一味地“神化”。不论是演员还是歌手,他们只是在做一份工作。作为追星族应该首先明白的是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一味地盲目追星,这样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 刘德凯:做事前应先顾及家人

  “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件随性而为的事情,她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觉得这样值。但是,她觉得要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首先顾及到自己的家人,应该考虑到社会和家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兼顾的。可是,我也很赞赏她的勇气,赞赏她的执着,但是,我也希望她自己能够为她的家人多考虑。”

  从娟娟和她父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娱乐化风气对人们个体的侵害已经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而要遏止盲目追星从哪里下手?其实每种问题都有其产生的根源,而具体到盲目追星,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和低级化倾向以及追星族的心理问题是不能不回避的。
先打掉狗仔队
  
  现在的追星现象泛滥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着重要关联,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真正关注我们精神层面的文化信息非常匮乏,媒体为了所谓眼球效益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版面去关注明星的身边琐事,从而对缺乏判断力的年轻人产生了误导,所以要遏止追星现象必须先从媒体做起,把娱乐新闻真正做成文化新闻,把狗仔队拉回记者队伍中。
寻求医疗帮助
  
  请大家不要责怪这个女孩子!她可能精神上有点不太正常!请她的父母带她到大医院去检查一下!但是不能再这样的纵容她的行为了!如果她的父母真的是为她好那还是带孩子看看病吧!这个女孩好可怜!
 

  同在追星路上,痴心与失落感同身受,虽然众多追星族都对娟娟深表同情,但并非所有的“粉丝”都与娟娟一样会为追星而舍身忘家。

  · 周笔畅“粉丝”:要尊重明星的事业

  兰州市周笔畅的一位“笔亲”说,像华仔这样的明星,就算什么都不做光和歌迷见面,也无法满足每位歌迷的愿望。喜欢华仔,就应该尊重他的事业。

  · 李宇春“粉丝”:要理性追星

  “超级女声”李宇春兰州的“玉米”主要负责人良晨告诉记者,华仔毕竟远在千里之外,他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歌迷不能让他的事业受影响,歌迷要理性地面对追星。

  · 体育歌迷协会:偶像也是普通人

  兰州体育歌迷协会的负责人张文告诉记者,她认为明星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只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才成为明星。唐娟应该去学习明星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

  · 郭敬明书迷:别把追星当成工作

  兰州郭敬明书迷会的刘景华介绍说,追星也要理智,不能把追星当成一种工作。而且现在通讯发达,喜欢一个明星,关注媒体的报道,上网搜集关于这位明星的新闻,以及购买明星的影像和图书等都可以了解他。

  娟娟追星演绎的是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一个女孩以及她的家庭所遭遇的偶像困境。但显然,我们不能仅仅把这一事件看作是杜鹃一个人的精神危机,从更大的意义上讲,我们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场关乎全社会的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详细内容]
刘德华们为何成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偶像,每个人亦有每个人的偶像,但所有的偶像都必有一个共同的使命:拯救苦难、慰藉心灵、点燃希望。刘德华们是可视的,可触摸的,垂直关怀的。这种紧密而迫近的关怀,驱逐了所有宏大却疏离的关怀版本,从此占山为王,让人迷恋不已。在资本和市场逻辑铺天盖地的今天,我们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政府的人文关怀,都在弱化甚至消失。但民间的关怀需要并不会因为文化母亲的缺席而消失,它必然去寻找替代资源,于是,刘德华们浮上历史的水平面就成了势所必然的事情。[详细内容]
到底谁在诱惑谁
  
  这个年头的娱乐生活里,“粉丝现象”已经发展到集体狂热的阶段,而偶像则被包装成魅力无穷、光彩照人的仙客。为了偶像,粉丝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放弃学业、跟踪追捧,对偶像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对偶像的一言一行奉为至宝,甚至为了各自的偶像相互攻伐、大打出手。
 

  2005年12月17号,在著名歌星周杰伦的广州演唱会上,一位年轻人吞下了30颗安眠药自尽……

  查看评论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