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18:21 新浪智库
圆桌论坛现场圆桌论坛现场
圆桌论坛现场圆桌论坛现场

  主持人杨锐:谢谢孟先生!看了Vice具有强烈视频冲击力的宣传片之后,我有一种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跟我分享的感觉,首先是真实、刺激、快节奏,注重个体体验,我想起一个英文词Who cares,所以得青年者得天下,这句话不是虚的。让我想起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彻底颠覆了官方媒体、广播媒体、纸媒体、电视台制作方式,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屏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台。

  前不久在新加坡“习马会”,大家看到了非常具有亲和力的马先生,我想蒋经国的秘书那么儒雅,那么高大上,但奥巴马能赢得胜利的最重要一点,通过新媒体获得了年轻一代。所以提出的口号叫“Yes,We Can”,所以,赢得了奥巴马的第一任总统。

  我想起乔沙奔腾(音译)讲的一句话,新闻部在于新闻,在于社交。这真是一种造反和颠覆。刚才几位嘉宾从商业模式、技术革新、内容创新诠释了自己对未来和媒体的预期,未来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受众用户,因为未来关注点因为用户改变了发生方向,所以,新媒体关注的方向是用户在哪里?不同业态的媒体代表人物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分别是来自:赫斯特中国的董事总经理邢文宁先生、钛媒体联合创始人、BT传媒董事长刘湘明先生、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先生、圆桌论坛主持人,新浪战略合作部总经理乔宇女士。

  我的话题暂时交给乔宇女士。

  主持人乔宇: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乔宇,感谢大家的光临,刚才的发言非常精彩,尤其那四位嘉宾的发言非常独到,让我们看到了媒体的现在和媒体的未来种种可能。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很多变革,相信未来也会发生很多的变革。刚才运气比较好的报人,一定会有很多的体会,过去我们通过这张报纸能触达我们用户,现在报纸还是这张报纸,但仿佛用户不见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用户发生了获取信息的资源呢?还是用户发生了变化?我们媒体怎么找到用户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圆桌论坛环节。下面我直接进入主题。

  刚才我记得Google大中华区总裁介绍完之后那张PPT石博盟先生,我们来谈谈用户,今天和未来用户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三位与我们分享一下他的观点。

  徐达内:刚才看到PPT一段话我还挺辛酸的,千禧是18—35岁,我已经38岁了,我以前还经常看Vice,现在觉得没有资格,因为我没有什么消费潜力,但我还是经常看Bilibili的。我们经常讲用户,媒体天然会关注年轻用户,因为媒体本身就是新鲜的东西,我们会关注年轻用户。年轻用户真的不一样,我那天和别人讨论,我们接触的用户接受的教育要奋斗,要高考,要出人头地,要把户口变成北京的户口。后来他们说90后、00后不是这样,这个奋斗不仅是外人要求我们,自己也要求自己,好像这样才是正确的。今天他们更追求内部的认同,或者自我的实现我觉得就有可能。这反映到媒体上面就会发现。

  相信在座很多人对一个人不是特别感冒,这个人叫张召忠,但你知道张召忠在Bilibili上有多火吗?这些用户跟我们想的确实不太一样,我确实坚持看Bilibili,看上面的弹幕,今天的用户可能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单向的受众,他参与到生产,他重塑了这个媒体,我觉得这个趋势,他重塑的动力和欲望越来越强烈,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看的时候没有弹幕他反而不习惯看这个内容,包括刺激感的追求。Vice讲到,他们会带有真实性,感官刺激的,下一步是不是走入虚拟界面,会不会重塑媒体的发展。

  刘湘明:这个话题一直挺大的,我正在想从何说起。我比达内还大一些,40多岁,做了20多年的媒体,刚开始做媒体,对比一下,最大的变化其实是从读者到外乎思维的变化,原来做媒体时不管做杂志还是做报纸,我们只知道谁看,也不知道具体谁在看,我记得来杂志第一件事儿就是写读者的来信。现在一篇文章,几十条评论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在唱衰媒体,很多人说《瑞丽》关门问我什么看法。我说很多事情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我觉得媒体能发现自己的媒体在哪儿,你反而知道他是谁,原来根本不知道。

  我们和做广告,做销售的同事说,他们现在越来越难卖了。后来我说我们原来是不是生意太好做了呢?印一张纸,10万元、20万元,广告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广告。戴尔比较贼,根据不同的变化评判一下哪个媒体到达率更高一点。但更多人并不知道这个钱怎么花掉的。广告界有一句话,谁都知道那一半钱白花了的,但并不知道另一半钱在哪儿。我们如何更好地界定我们的客户。我们是做财经和科技层面,我们的读者不是用年轻划分的,是根据工作划分的。上次有一次说有一个读者在微博上批评咱们,说文章里有三个错别字,我先加了他,互粉,后来说我们微信聊吧,加了微信。他说你们文章有错别字,后来我说你对什么样的文章感兴趣,他就说了对什么文章感兴趣。我就说你是不是在创业,因为他对特别实操的东西,比如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开会、怎么样管理团队的文章特别感兴趣,对比较宏观的,微软反垄断,技术进步和政府博弈的特别长的文章,很多人觉得好。他说那篇文章没意义。我说你是不是在创业,我觉得他可能岁数跟我差不多,后来一问他原来是个90后,而且是在郑州。当时让我很意外,他说很多人都觉得我40多岁了,你一点都不用觉得很奇怪,就是客户的改变的确挺大的。

  现在我有几个大的困惑,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确定的变化,就是阅读习惯永久性地改变了,手机和移动终端出现永久性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原来我们有很多的阅读习惯,看很多的书,现在我买书的习惯是如果有Kindle版的首先看Kindle版,每天看报纸上的新闻,买的也比较少,只有过去的一半,大部分转到Kindle上。看完之后就要评论、转发、分享。还有不太确定的事,我们一直在做深度报道,包括昨天腾讯发了一个阅读习惯的报告,深度阅读的人比例在下降。我在想,也是刚才我讲的出发点,大家对深度阅读报道习惯下降,与年轻有关还是和阅读习惯有关系?还是到了一定年龄,做了不同层次的工作去阅读深度报道?还是低智商社会,这些人从小就看碎片化新闻,不会看长篇大论的文章?这个事情不知道。

  我们也在做一个平衡。内部也在争论,媒体到底跟商业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原来受德鲁克的影响,德鲁克有本自传《旁观者》,我在想媒体是不是很好的旁观者去记录,去守望,去监督。现在很多人说媒体应该更多参与商业平衡中去。怎么考虑这个事儿?其实现在变化还是挺多的。

  邢文宁:我是这么看这些问题。我们是媒体,和两位嘉宾稍有不同,赫斯特目前主要业务还是传统媒体业务集团,也是有100多年历史,一开始只是一些小报纸,如果读过新闻报纸,赫斯特是个美国人,1887年从哈佛退学创办了赫斯特集团,一步步走到今天,过程我就不说了。

  回到刚才的问题,用户在哪儿?其实我认为用户一直都在那儿,媒体变了。所以,今天各种各样的技术,各种各样的渠道和平台、端让我们很多消费信息,消费媒体的方式,比如大家的手机、电脑、电视、报纸杂志等等,看的就是这些人,要说世界上人口增加,OK,只是人的选择更多。所以,做媒体的一个根本我认为,就是你做的东西够不够吸引人,你的内容甚至你的端,你的技术。这是两种说法,一是内容端,二是渠道/平台。

  我们也是VICE股东,和VICE合作得非常好,VICE是有它独特的东西在那儿,几亿全球年轻人就自然而然地被它所吸引,他的用户就是这些时髦的年轻人,这些时髦的年轻人去看,就形成这样的群体。用中国时髦的话就是一堆粉丝,有可能产生一个东西“粉丝经济”,就看你怎么变现这些粉丝群,不管从内容端货币后续的开发,比如衍生品、电商等等。这就是媒体做好内容就有用户的道理。

  刚才徐总提到了Bilibili,上周我和Bilibili董事长在论坛上,其实这和VICE有异曲同工之妙。B站大家都不陌生,在国内比千禧一代更年轻、二次元的群体里有了很大的黏粘性,有了黏粘性,永不放弃就是上去看它的动漫游戏,UGC内容的年轻人,这是Bilibili的用户。有了这个他可以做线下音乐会,他可以做这个,他可以做那个。

  说一点传媒的历史。因为今天是新浪的新媒体论坛,但毕竟我们还代表一点传统媒体。赫斯特100多年,一开始就一份小报,当时旧金山创始人就用他老爸,其实是富二代,用他老爸给的钱买了一份旧金山报纸,当时旧金山就两份报纸,你是旧金山市民不看这个报就看那个报纸,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台,没有电视台,就是报纸。随着历史的演变渐渐大家选择就多了。

  在美国60年代我们做了一本杂志《COSMO》,这是全球非常流行的杂志,当时60年代《COSMO》原生形态就是故事会,或者类似读者文摘这样的杂志。60年代女权主义起来了,它的创始者发现这个社会上不同的风格,两性的话题、女性的话题、女权的话题。所以你得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然后你去找到它。

  主持人乔宇:我总结一下,用户还在,有一些变化,技术带来的进步造成各种端多了,我们触达的端也多了,给媒体传播链条带来的变革。你刚才说的COSMO这个事儿,十年前我真是看COSMO,现在我真不看了,因为我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多了,以前我很爱看时装发布会,现在也爱看,因为内容变了,就是内容在变化。

  过去中纪委发打某大老虎这个事情,一般是找媒体开个小的发布会,通过媒体写稿子或者直播传递给受众,现在中纪委在自己的网站上,自己有微博,自己有其他的来发布,这时候受众第一时间获知,媒体再转发,再高知用户。这种时候媒体的内容价值和传播价值某种程度是被弱化了。这个问题我同问三位,你们觉得发生这么多的变化,是不是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媒体的生存价值,也就是说用户还需要媒体吗?因为我是老的传统媒体人,实际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还需要吗?是不是就碎片化了,不需要了?

  刘湘明:现在我们也在和读者和客户打交道,现在自媒体特别多,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就是有价值的信息现在非常多。的确大家对信息的需求其实超过以往,包括媒体每天接到的投稿超过100篇,每天更新的内容超过30篇。原来基本上看不过来,我们算过一本杂志发稿就是30—40天就很多了,这是一个月的量一天就发完了。但还是很多人在看,而且每天在看很多的东西。所以,有价值的信息还是大家稀缺的。

  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媒体平台呢?个体来说,它的精力和持续性还是很大的问题,能持续产生好内容的自媒体非常少。但能持续创造有价值的信息团队其实永远都是稀缺的。这个团队可能是个媒体,也可能是些自媒体的联合。V-Media什么最终还是要慢慢走向媒体状态,搞管理,慢慢形成架构,还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媒体平台是重要的,也许这个媒体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媒体,但肯定还会有类似这样的媒体机构永远存续下去。这是我特别坚信的。

  对我们来说,怎么适应这种社会的变化,包括怎么样有个平台支持这些个体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有1+1大于2的效应,这个组织存在就有意义。

  技术作用。我们现在整个客户端和新媒体体系完全是打通的,我们也有传统媒体业务,传统媒体业务我们把它看作新媒体场景,每个客户我们都争取对他描述,如果我们现在分析一个人的浏览记录,对这个人大概会有个画像。我刚才跟读者大概聊了一下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每天就这样思考。你有个平台,有组织能力,支持大家去创作,产生有价值的信息,我认为就是有存在价值的。

  邢文宁:昨天“双11”,相信大家都把自己的手绑起来或者剁了几下,媒体都报道了,京东、阿里、天猫肯定又是破记录的结果。就说明两个结果,第一中产阶级消费者崛起在中国;第二随着这些消费需求肯定会有更多品牌的出现,因为需要满足这个需求,不管是服装、电器等等,这些品牌急需传播的手段也是肯定的。我们这样那样的媒体平台,集团下的,天天都有不同的潜在客户过来交流。当然客户的选择非常多,可以去新浪非常棒的平台也可以去我们那儿,也可以去VICE,也可以去Bilibili。

  我们能够看到的,随着这些品牌对传播力需求的增加,这就是媒体存在的根本价值。

  徐达内:我也知道肯定需要媒体,我认为媒体是这样,传统向移动端转肯定是个趋势,但也带来另外一个变化,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开始具备媒体属性,这给媒体和媒体人都带来了一些机会。就像刚才邢总讲的,昨天晚上“双11”晚会实际就是广告晚会,以前我们觉得广告晚会怎么能这么办呢?今天你会发现也可以这么办。这都是媒体的变化。

  周晓鹏开始提到了那天我们讨论自媒体的话题,当时没有得出定义,虽然大家都问自媒体,虽然问10个人10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理解的自媒体都有不同的答案。就算今天讲自媒体,经受过传统媒体职业训练的人相对而言会比较有一些优势,他通过职业训练能够持续地产出,就算是这样,你也会发现他渐渐要机构化、团队化、组织化。过去我加入某一个报纸,比如王文京王总在下面,我在江苏南京一定要考入扬子晚报,但今天加入吴晓波频道不仅仅是因为本地最好的媒体,而是觉得我跟你三观正不正,我要跟你三观正不正,你会发现媒体要形成另外的组织。我认为未来的组织形态会产生这样一些变化。

  主持人乔宇:我听明白了,用户还在,还需要我们媒体。台上台下我们还能继续战斗,还有工作。但确实也像刚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PPT里所说的,用户是复杂的,而且永远也是善变的。我多问徐总一句,你看现在新媒体、自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是不是和过去有不同?

  徐达内:挺大的不同,最关键的是,过去可能是基于地域,基于某些条件来形成现在更多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发现碎片化这件事情你不要过分纠结,你买两本书回来回头还是会发现手机好看。个性化塑造的多重中心是肯定存在的,现在大家说的各种模式,总之要和用户形成更丰富甚至交易的关系,这是用户带来最大的改变。二是用户参与到创造,参与到生产,参与到叠加信息,你呈现给用户的内容,这个用户打开是这样,那个用户打开是那样的。

  主持人乔宇:新浪内部曾经提到一句话,媒体离交易环节越近,你的价值就越大。交易环节离的越近在于两端,一是广告主,二是用户,这有价值。请问三位,未来我们为用户的服务也会有所变化,三位所代表的媒体未来如何服务各自的用户呢?特别是邢总刚才说投的两家例子都是偏娱乐性的公司?

  邢文宁:如果朝娱乐这线展开我们也投了传奇影业,传奇影业马上明年有部戏要在全球上影《魔兽世界》,它的IP是暴露的,用户是众多玩家和观影的观众。这点来说,把IP运作得特别特别到位,就代表了可以在中国至少20亿人民币票房的戏,带动让大家走进影院看它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说到时尚媒体,投放广告用户比如路易威登等等,怎么更好服务他们?比如我们投了时尚内容平台YOKA,几年之后从YOKA里孵化出最火的移动电商平台达令,怎么贴近用户,我认为时尚媒体电商化的发展趋势,可能方法不一样,但这个趋势肯定是下一步的未来。

  刘湘明:我其实对媒体一直挺乐观的,现在媒体还有一个特别好的优势大家可能忽略掉了。现在社会不仅仅是信息的碎片化,其实各种资源的碎片化也是一样的。媒体在这里面是特别好的中立形象,所有的人都愿意去跟媒体合作。比如说社会上有很多珍珠,但需要有人把它串起来。有人在做孵化器,有人在做投资,其实媒体都在里面串一条线,他们其实没有办法拿那么多地,自己掏那么多资金,但媒体可以很好地整合资源。所以,怎么样找到你所定位的客户需求,去整合资源满足这些需求,这是未来媒体非常大的商业想象空间,但这需要想象力,打破固有的思维。这需要年轻人的尝试。我是觉得,未来几年之内相信这个局面就完全会被打破,会有一些新的,让人兴奋的模式出来。

  徐达内:所以现在可以安利一下自己的,新榜主要做移动端新媒体的标准,我们做数据产品的服务,我们希望可以服务这些内容创业者的,我们想最重要的是让这些新媒体从业者能够赚到钱,我认为不能变现的服务都是耍流氓。所以,我希望能帮大家赚到钱,也同时帮广告主找到好的投放渠道,帮投资人找到好的标的。新榜最主要做的是这个。

  主持人乔宇:那么我们三位嘉宾给我们构建一下,未来新媒体是怎样的?

  邢文宁:我现在特别关注虚拟现实VR,大家手里的手机是最常用的媒体终端,再过几年被取代就是VR。

  刘湘明:我相信未来媒体还是个平台,在上面衍生很多垂直的业务。其实彭博就是这样的,媒体和垂直业务的组合,它现在还是活得最好的状态。所以,我认为未来新媒体可能也是这个模式。

  徐达内:我只有四个字“我同意邢总”。

  感谢各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宝贵经验和权威观点。本次圆桌论坛环节结束。

编辑:lulu1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大学里党委与行政的二元权力

虽为二元领导,但“二元”的权力并不均等。高校中的大量“人事”故事,都和这种二元格局有关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则领导者不负责,二则以党干政。

科学界如何面对"我们恨化学"

科学是求真的学问,自有其力量,不应惧怕批评、质疑甚至谩骂,就像历史不曾惧怕宗教、政治和传统的霸权一样。科学共同体对待公众对科学的批评,不能走当年宗教裁判、剥夺科学自由发声的老路。科学共同体面对公众批评的容忍度,不妨更大一点。

美国该为“圣战主义”负责吗

美国人一面高喊“反恐战争”,另一面却使“圣战主义”愈演愈烈,两者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表面上的矛盾感到困惑。

有一种恶俗叫中国式闹洞房

国人办喜事历来好面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在面对如此恶俗的做法时,应该要三思而后行,物极必反,与喜事欢庆的意义实在大相径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糟粕的要抛弃,优秀的要传承。

  • 卢麒元:土耳其之凶狠非同寻常
  • 中小学生每天作业3小时反讽了谁
  • 武王伐纣时出现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 朱大可:"诗歌麻将"都会有哪些玩法
  • 谭飞:心中年度最佳《火星救援》
  • 山佳崔:亲吻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 攻略:如何玩转最精华的毛里求斯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