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4:45 新浪智库

  来华留学将可以成为开放人才政策的突破口,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平稳进入经济“新常态”;甚至可以结交更多外国青年友人、培养未来政治领袖,助力我国构建大国外交的蓝图。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留学归国、来华留学人数均有大幅增加,留学人才开始呈现双向流动的趋势。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全球地位的提升,但我国留学规模在“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不平衡。根据OECD的统计,国际留学生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8%以上,澳大利亚、英国等甚至高于10%。在中国读学位的外国学生这一比例却仅为0.4%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去年年底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了“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并重”,重视来华留学也是中国大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将可以成为开放人才政策的突破口,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平稳进入经济“新常态”;甚至可以结交更多外国青年友人、培养未来政治领袖,助力我国构建大国外交的蓝图。

  纵观国际,各国纷纷允许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在国内就业,是当前世界通用的全球揽才的做法,甚至被称为吸引国际人才“一本万利”的做法。外国留学生比直接引进的外籍人才更熟悉国情,相对本土人才则节省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并能带来教育创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招收留学生当作补充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有条件地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在签证和移民上提供便利。目前不光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对留学生的挽留,同样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也都在加大力度吸引外国留学生在本国就业。

  如何能够更多更好地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华?

  首先,放宽来华留学优秀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政策,允许优秀外国留学毕业生留华工作和生活。根据我国现行的留学政策,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苗子”。应顺应世界人才国际化流动的趋势,放开外籍优秀留学生在华就业和创业的限制。

  具体可参照国际做法,建立“世界优秀青年实习计划”。一是改革在华留学生实习的规定,允许国际留学生在华期间,进行打工或实习,每周工作限制一定时间,持有学生证者,不需要另行申请工作签证。二是放开国际学生在学期间,到中国的实习签证,凡是教育部承认的著名大学学生,可以申请实习签证来华工作半年到一年,毕业后自动终止。

  其次,改革教育体制,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应逐步完成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完善校长治校制度,使教育部门回归学术、科研本位,逐步将中国打造成世界性的学术科研中心及国际人才中心;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人才。在国际,大学校长和教师全球招聘是很常见的现象,中国高校的领导者也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获得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导力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再次,增加国际语言授课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教学语言国际化和教师队伍国际化是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客观需要。我国不能吸引海外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最后,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2010年,中国教育部实施了《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吸引留学生的计划。计划设定了到2020年,中国吸收50万在华留学生的目标。在此计划框架下,可以仿照日本的Global30计划,挑选国内重点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工程,资助目标院校增加吸引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引进外籍教师、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等。

  (作者: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连战看阅兵,两岸能否再破冰?

两岸关系要深化,从思想上、政治上都要再破冰才行。如今的抗战纪念活动和历史问题正可以视作一块试金石。两岸间经济议题推动了不少,政治和军事议题属于“深水区”,一时难以下手,那么从抗战史寻求深入突破口行不行?

《百团大战》何以成票房黑马

如果单纯以票房数据为依据,《百团大战》必将在华语电影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看看那些停留在上世纪的叙事语言,看看红头文件里那句“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再看到同档期几部影片的无奈遭遇,电影工作者和观众都会觉得被羞辱。

中共在抗战中无愧中流砥柱

看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大多数不都是败仗吗?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仗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中共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

谣言入刑,谁当谣言鉴定师?

什么是谣言,什么性质的谣言才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编造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无意传播谣言和故意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同等吗?更重要的是,谁是谣言鉴定师,他们判定谣言的依据是什么?

  • “助学达人”何以成为色魔诱奸女生
  • 别拿女职工更年期保护不当权利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 如何做一个风流又文艺的死鬼
  • 用说人话的方式解读《聂隐娘》
  • 吴淡如:夫妻之间最美好的相处平衡
  • 乘船穿行在莱比锡的绿肺之中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