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4:53 新浪智库

  近些年,大批留学人员经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实践后,选择回国创业。“高”、“新”、“国际化”、“走出去”是海归创业的四个关键词:一方面,高科技产业、新经济领域、知识服务产业以及涉及国际化和走出去的领域,是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是最能发挥海归创业优势的领域;另一方面,海归通过自身在西方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的先进技术、创业理念、商业模式、社会文化观念等,推动了国内高科技、新经济的发展,带回了新的融资方式和国际资本,同时也建立了我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主要企业,并帮助本土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和“走出去”,这是海归创业的主要贡献所在。

  然而,在高新产业领域创业的海归,普遍面临过下列困境:首先,企业早期研发成本高,市场投资风险大。新产品的市场氛围不成熟,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难以抵押估值而不便贷款等。缺乏资金和回国创业融资难,是广大留学归国创业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其次,国内有关政策和政府类投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创新、轻创业”的倾向。各项政策措施制定上往往以学历或科研成果作为待遇标准,较少考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际情况;各地不少项目扶持资金的发放,也往往按照科研成果评选的标准去靠,较少考虑科研转化和市场需要。

  其三,由于缺乏整套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和有效的融资渠道。不少留学生创业园实际上只扮演着物业管理公司的角色,采取简单的房租加补贴形式,作为对园内海归企业的支持。在资金扶持上,采取撒胡椒面模式,平均分配给园区内的海归企业,对具有潜质、需要真正支持的企业不够重视。

  其四,海归创业还面临许多自身的挑战。有相当部分海归对目前国内市场的环境并不足够适应,虽然他们在跨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过,但远离祖国多年,他们对本土商业环境、市场需要重新熟悉、适应。如何克服短板?与本土民营企业合作,是一个出路。

  截至2010年,民营企业已达到850万家,尽管许多企业已经初步度过了资金积累等初期阶段,但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低端制造业,并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普遍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出口多是粗放型、数量型的海外发展,以低成本和低价为竞争优势。

  全国工商联发布“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时就显示,全国五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批发零售业企业三个领域。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数据还显示,50.6%的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内要投资制造业,有44.2%的企业计划要投资房地产业,但拟投资服务业、金融的企业只占28.8%、22.6%。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本土民营企业的一些问题。

  如今,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许多资金实力雄厚、具备一定规模的本土民营企业,有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投资、产业升级、走出去发展以及国际化等需求。借助海归之力实现产业升级,正是民营企业的一个理想选择。  

  优势互补空间巨大

  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都有优势互补的效应。

  杭州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在美国多年从事太阳能电池研究,他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合作,可谓是海归与民企合作的典型案例。杨立友坦言,长期做技术研究的海归回国创业,会遇到很多不擅长解决的问题,而本土民营企业对本土创业环境比较熟悉,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熟门熟路。另外资金也往往是问题,因此海归通过寻找到好的本土民营企业来实现创业,会是不错的模式。

  从整体来说,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之间有着许多优势互补的合作空间:

  --可以形成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互补。海归一般在高科技方面有优势,拥有专利技术和项目,却苦于缺乏资金;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并不缺钱,但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特别滞后,渴求获得新技术来改善能源利用、加强环保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海归创业和本土民营企业完全可以结合优势并共同合作。

  --可以形成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的优势互补。香港科技大学崔大伟(DavidZweig)教授曾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项关于中国海归回国创业和本地企业家的比较。根据崔教授的调查显示,19%的海归在海外拥有自己的公司,25%的海归在海外拥有合伙公司,67%的海归宣称在海外拥有关系网。在供应及销售网络中,平均每位海归联络有1.85个海外公司,而本土企业家平均只有0.82个供应商。海归的优势不只在于国际化方面的素质、视野、经验,还在于他们所拥有的海外人脉。

  而对于本土商业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把握能力,正是本土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的长项。尽管大量的本土民营企业从事出口业务,但依然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以及输出低级工业产品。当企业发展需要走出去和国际化时,明显表现出缺乏海外市场经验和渠道。这一缺陷不是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就可以弥补的,还涉及海外实际工作经验和海外市场渠道、人脉等。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的互补结合,大有可为。

  --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本土民营企业而言,从中国到国外设厂,减少的是地价、电价、运输费用和关税,增加的主要是人员和管理成本,包括高管和工人的工资。但实际上,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还面临着其他许多挑战,这包括企业国际化的挑战,包括适应不同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的能力。

  相对来说,大多数本土民营企业只有二、三十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积累,缺乏国际化的素质、视野、经验以及人脉。而这方面正好可以借助海归的优势。

  不仅如此,大量海归创业尤其是在涉及国际化领域的创业,还可能成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时的客户市场。本土毕业的江南春建立的分众传媒,在2005年选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背后就有海归张帆等代表以及德丰杰等国际风险投资的助推。张帆和另外一名创业成功的海归沈南鹏后来联合建立红杉中国基金,并投资悠视网、奇虎网等本土民营知识服务型企业,他们的目标正是要推动大量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未来10年在海外纳斯达克等交易所有100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上市的话,希望我们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能够在其中占到一定的比例。”

  --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可以优势互补。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都有优势互补的效应。本土民营企业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技术,缺乏人才;而大批海归拥有技术和项目,却缺乏资金、市场化能力等将其产业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人才团队上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海归回国创业在团队和企业制度现代化方面具有优势,甚至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团队创业。而本土民营企业一般是以家族企业开始。双方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人才机制上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也存在着优势互补的空间。赛伯乐公司的董事长朱敏曾在美国硅谷创业,后来回国从事风险投资。他说,海归精英虽然有不错的团队和项目,但相对缺乏本土实际运作能力,回国后总会遇到“怎么这样,怎么那样”的事情,习惯于以外国人的思路来处理中国的事情,他认为:“海归精英和本土民营企业强强联合是最好的模式。”  

  包容差异方能深化合作

  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双方应该存在一定的合作的“共同基础”。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的合作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与资金”、“国际市场与本土市场”、“人才与资本”的优势互补就可以,因为这只意味着双方具有的合作空间。在创业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之间,合作难以谈成,最常见互相抱怨就是:本土民营企业抱怨海归只想智力入股,创业失败不担风险,且在股权上狮子大开口;海归则抱怨本土民营企业出资就想要控制权,实际上是把自己当高级打工者而非合伙人来看待。

  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双方应该存在一定的合作的“共同基础”。这一共同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形成既共利共赢又一损皆损的共同利益基础,能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成果、形成合适股权的配置。无锡惠山区政府2008年引进海归博士王晨升,就牵头介绍与当地民营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王晨升出任新成立的企业董事长,但其不仅仅是以智力、技术入股,个人也出资100万元人民币。王晨升强调为什么不单纯技术入股表示:“以现金入股,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合作诚意。”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另一方面,双方还需要在理念、价值观形成一定程度的一致,并建立共同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浙江振亚集团总裁沈国锋与两个海归博士合作成立了两家科技公司,他认为本土民营企业与海归创业人才进行合作必须要注意三点:“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二要能互相包容;三要建立长远的共同的战略规划。”

  海归和民企的对接合作的重要结合点就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但研发某个产品包括高技术的产品,有一定周期,市场化也有过程。加拿大RIM公司(黑莓手机)中国区商务总经理刘征宇接受课题组调研时就表示:“黑莓手机、苹果等都不是正好市场流行智能手机就去研发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在成为潮流和产业之前就坚持了很长时间,是5年前或者10年前就开始做了,不是在跟风市场,而是在自我创新、引领市场。许多海归有高技术,与民营企业的资金等结合起来很重要,尽管利益是企业行为的驱动力,但还是希望能够静下心来而不是急功近利,所以希望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的结合能够形成共同长远的目标和战略规划。”

  有时候,即使创业海归自己出资,形成了共担风险的情况,双方也不容易形成信任感。浙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扮演第三方黏合剂的角色会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合适的高新企业,政府可以出资入股,形成股权三足鼎立、没有一方可以单独获得控制权的局面,这样也有利于保障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各自的长远利益。

  海归与民企合作能否成功,还在于双方能否包容差异。海归企业与本土民营企业,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

  当前,海归创业者的知识能力及商业模式不是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而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培育:其一,海归创业者在西方高校、企业接受过同样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二,其产品和商业模式更多是从西方市场移植而来并本土化应用,并非真正意义的创新;最后,创业之初的投资与来自国际或海归的风险投资紧密相连,企业上市后更倾向于海外上市融资。但是,这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与来到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是处于同一环节的,更多是竞争关系。

  与风险投资关系紧密,是海归企业与前两代本土民营企业最鲜明的区别之一。相比之下,本土民营企业更多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与之相对应的是,海归企业与本土民营企业在企业用人机制方面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亚信公司的董事长丁健认为,海归企业与本土企业普遍有三个方面的差异性:“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同。海归派企业强调的是团队式合作,而本土企业则以家族式为主。二是在人才使用上,海归派唯才是举,一般不任用家族成员。在亚信就有这样一条规定,任何高级主管,三代以内的亲属不得在公司任职。三是融资手段不同。大多数海归派在创业初期都是求助风险投资公司,本土企业更多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海归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整体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双方合作的分歧。因此,能否包容、兼容、融合这些差异性,是双方合作的重要保证。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本文原载于《中国人才》,并收录于《国际人才战略文集》,党建出版社。)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连战看阅兵,两岸能否再破冰?

两岸关系要深化,从思想上、政治上都要再破冰才行。如今的抗战纪念活动和历史问题正可以视作一块试金石。两岸间经济议题推动了不少,政治和军事议题属于“深水区”,一时难以下手,那么从抗战史寻求深入突破口行不行?

《百团大战》何以成票房黑马

如果单纯以票房数据为依据,《百团大战》必将在华语电影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看看那些停留在上世纪的叙事语言,看看红头文件里那句“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再看到同档期几部影片的无奈遭遇,电影工作者和观众都会觉得被羞辱。

中共在抗战中无愧中流砥柱

看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大多数不都是败仗吗?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仗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中共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

谣言入刑,谁当谣言鉴定师?

什么是谣言,什么性质的谣言才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编造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无意传播谣言和故意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同等吗?更重要的是,谁是谣言鉴定师,他们判定谣言的依据是什么?

  • “助学达人”何以成为色魔诱奸女生
  • 别拿女职工更年期保护不当权利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 如何做一个风流又文艺的死鬼
  • 用说人话的方式解读《聂隐娘》
  • 吴淡如:夫妻之间最美好的相处平衡
  • 乘船穿行在莱比锡的绿肺之中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