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04日10:42 新浪智库

分享

  原标题:“小空间大投资”特色小镇的社会资本投资价值分析

  11月23日,在杭州市西湖区举办投资合作推介大会上,一举签了30个单子,总投资额达到289亿元。

  我们注意到,这289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给著名的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的,或者说很多项目是依托于特色小镇落地的。

  这些签约项目,主要涉及众创空间、“互联网+”、跨境电商、医疗健康等领域,大多落地在特色小镇或周边,它们将成为小镇建设的强力“加油站”。

  几乎与此同时,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作为大会的重要内容,浙江省重点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新闻发布暨特色小镇建设及PPP项目推介会同步举行,而且,当天就有24个涉及特色小镇和PPP项目现场签约。

  很显然,特色小镇业已成为浙江省投资的新高地、新载体。

  在方塘智库看来,以浙江模式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在空间形态上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人居理念,在产业发展上体现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协调发展模式,而且,在投资逻辑上更体现出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极佳项目载体,以新型特色小镇为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不但可以在投资收益的商业逻辑上形成共享局面,而且,可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达成社会治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和平台的PPP模式已经在实践中。

  “小空间大投资”的特色小镇

  传统概念上,小镇是指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规模较小的行政建制镇,浙江省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是一个项目组合地,具有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等特点。

  除此之外,特色小镇产业层次高、人才集聚多,而且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人居社区功能完善,具有“产城人”融合的良好基础。

  所以说,它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而且,在小镇建设中,政府和企业的角色扮演是可以清晰界定的,所参与建设的资本方,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可核算性。

  方塘智库认为,从投资角度看,特色小镇可谓是“小空间大投资”,有利于加快集聚资源要素,谋划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培育大产业,成为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快速推进升级转型,而且可以带来有效投资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等多项“溢出效应”。也使得特色小镇在多个地方的发展中越来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年6月,浙江省公布了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名单,诸如耳熟能详的杭州余杭梦想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磐安江南药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等均在其中。

  这37个省级特色小镇计划三年投资2400亿元左右,预计2017年可实现税收收入190亿元左右。

  此外,按照浙江省的规划,三年内计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总投资可达5000亿元。

  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期间,浙江省发改委、建行浙江省分行还签署了推进特色小镇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对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将安排意向性融资700亿元,重点支持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支持优质企业发展,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金融便利。

  很显然,在浙江,对特色小镇的投资,已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投融资的新热点。

  在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举办的投资合作推介大会上,云栖小镇成为最大赢家,吸引了9个项目入驻,包括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硬功馆智能硬件开发平台项目、洛可可工业设计平台、中国风投“智能硬件创新空间”等。

  云栖小镇之所以备受投资资本青睐,与其拥有优秀的产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云栖小镇是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

  截止今年10月份,根据浙江省发布的数据,云栖小镇现引进了各类企业274家,其中涉云企业215家,阿里云、富士康、英特尔都是小镇居民。产业覆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今年上半年,云栖小镇实现税收9414万元,同比增长27.15%。

  打通了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通道

  浙江是众所周知的民间资本发达之地,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有6万余家,民间资本存量达到一万亿,既是全国性的“资金洼地”也是“资本高地”。

  近年来,浙江民营经济继续蓬勃发展,民间投资稳步攀升:2014年,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出口和90%的就业;从2010年到2014年,浙江民间投资从6600亿元增加到1.47万亿元,占浙江省全部投资比重从57.7%提高到62.8%,基础设施领域从9.2% 提高到19%。

  方塘智库认为,依托浙江省雄厚的民间资本,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打通了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通道,而且可以规范有序地引导民间资金对接优质项目,有利于培育新型金融业态,更好服务浙江省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打造最优的投资环境,以确保全球浙商回浙江投资的通道的顺畅,这种投资环境优势概而言之就是:准入从宽、审批从快、服务从优。

  浙江省发改委负责人解释,浙江民间投资准入从宽,明确把交通、市政、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农业水利、信息设施等七大领域作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

  同时,浙江省还加快“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四张清单”具体是指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则是指浙江政务服务网,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系列改革。

  就特色小镇的建设而言,浙江省多个部门提出,将发挥“店小二”作用,替特色小镇“跑好堂”,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好办事。

  浙江省省长李强公开表示,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特色小镇成为各项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政府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好“制度供给”,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弥漫在这个空间的空气里。

  比如,杭州市西湖区就出台了力度很大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20条政策)》,在激励大学生、科技人员、海归人才创业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等方面都给出了很大的支持力度,这被称为西湖区的“黄金20条”。

  其中包括,鼓励国内高校师生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到西湖区创新创业,落地项目经评定可获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资助;鼓励发展开放型经济,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经认定),给予一次性50万至300万元的资金补助。

  PPP模式的极佳项目载体和平台

  促进投资的增长,首先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理念下,特色小镇的项目规划中对企业参与的方式尤其是社会企业参与的方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浙江省省长李强所言,特色小镇建设强调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重点抓两项工作:一是研究特色小镇规划,二是选择投资主体。各地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一定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传统做法,认真谋划、落实项目,先找企业、先干起来。

  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的重要分会,浙江省重点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新闻发布暨特色小镇建设及PPP项目推介会上,特色小镇建设项目采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在推介会上,共选择了88个重点PPP项目,总投资达2439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227亿元,涉及农业水利、市政、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物流等六大领域。

  在方塘智库看来,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和运行模式,PPP模式开放投资,让民间资本逐步介入到政府投资的项目中来,对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营造平等的投资环境,显然具有创新和示范意义。

  但该运营模式中,项目载体和平台的选择就尤其关键,既要具有公共属性又要具有商业属性,才能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和价值共识。

  过去,传统城镇化的融资方式是土地财政,而在土地财政占财政收入比例高企不下、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土地财政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受人诟病,比如损害农民利益, 农地征收矛盾,房价升高,拉大贫富差距,占用大量资源和金融风险等。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地生财、以财养地”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

  所以,转变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创新城镇化的新的融资方式,就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在后土地财政时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的新手段,从而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不但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项目的运营效率。

  当然,PPP模式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确保项目的公开透明,防范项目市场风险,营造良好运作环境,为企业和市场做好服务。

  如前所述,浙江民间资本充裕,发展PPP模式条件得天独厚。浙江省的特色小镇用PPP模式开发,无疑会使充裕的民间资本与优质项目对接,培育新型金融业态,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地服务浙江省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据报道,浙江省政府已经设立2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浙商也成立了“浙民投”、浙商成长基金等。接下来3年,省政府还争取在全省设立1000亿元左右的产业基金,并通过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充分结合,撬动1万亿元左右的产业投入。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浙商把先进理念、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实力融入到PPP项目建设中来,所有项目将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

  参考文献:

  1.《特色小镇,浙商投资新高地》,《浙江日报》,2015-10-27

  2.《浙江特色小镇和PPP项目拟引千亿社会资本 全球浙商踊跃投资》,浙江在线(杭州),2015-10-26

  3.《200多亿特色小镇又来吸金了》,《都市快报》,2015-11-24

  (转自:方塘智库)

相关阅读

请“核心期刊”走下神坛!

中国“核心期刊”从过去的检索手段,如今演变成为科研评价的绝对指标,同时,交叉重叠、莫衷一是的量化标准更加剧了科研评价的不公平、不公正。这种现状反映着背后僵化的量化思维,亟待改变。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王菲一眼

别让你的大脑成为他人的跑马场,别在个人崇拜中放弃自我人格,更别沦为偶像崇拜或造神运动中的无辜炮灰。请记住:你就是你,做有独立人格的你!

最赚钱的中石油咋成了补贴王

央企“巨无霸”们,每年85%以上的利润到底去了哪里,企业与主管部门的解释都没说清楚,或不能让人信服;而石油巨头不差钱、敢花钱、乱花钱,“三公”消费极尽奢靡的问题又每每令国人瞠目。

为啥党报的新闻不好看?

作为党报记者,我们下到各区县,确实是备受礼遇,看上去风光得很哪。可是,要说起那些窝囊事,那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的。比如,审稿的那些事儿,外面人倍感神秘,对我们却是家常便饭,也伤我们最深。

  • 刘洪:学学普京如何死磕土耳其
  • 不能让999游离于急救规范之外
  • “台湾第一千金”为什么是无人敢追?
  • 辩疑:苏轼名作中的暴雨到底停没停?
  • 孙淳:推荐哥哥孙周电影《不可思议》
  • 钟雪灵:哪些同性恋不是与生俱来的?
  • 做客一夫四妻40个孩子的阿拉伯人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