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招农村考生勿陷“钱穆制度陷阱”

2015年04月17日16:59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1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清华、北大和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报名,北航规定须由中学推荐。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4月16日《法制晚报》)

  农村学生难上重点大学的问题,近几年以来一直是社会热点。统计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近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比北大略高,农村生源占学生总人数的17%。除此之外,许多211和985大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农村学生比例过低现象。

  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规模,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2014年3月底,教育部还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重点高校通过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单独招生、地区重点高校特招计划等方式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就读重点高校的比例。应该说,北大清华等几所名校,针对农村考生制定优惠的特招计划,其用意正在于解决这一教育不公问题。

  然而,对于这几所学校的“特招”作法甚至包括教育部此前下发的通知,却也会容易引发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新质疑。一方面,北大清华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的做法,像是给农村学生“开小灶”,这种搞特殊通道的做法,何尝不是对教育公平的新破坏?另外一方面,这种作法很像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只不过是只针对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问题是,自主招生的问题还没有掰扯清楚,再来另一种新奇的特招方式,合适吗?

  本质的问题在于,农村考生上重点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学难的问题根源,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的招生比例不同,而不在于农村学生有没有享受到特殊的招生政策。比如,在北京的考生,考中北大清华等其他重点大学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所有省份,原因在于这些在京重点高校在北京招生数量多,而在其他省份招生数量少,也正因为如此,北大清华也才被质疑成了“北京人的大学”。因此提高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中的占比,只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更加公平的招考规则就可以。

  用一种不公的制度,去弥补前一种不公制度出现漏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史学家钱穆曾经曾发明了一个制度陷阱理论,许多人称之为“钱穆制度陷阱”。大体意思是说,我国既往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定一个新制度来纠正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常常就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但在效果上却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大名校为农村考生“开小灶”的做法,就很像是掉进了“钱穆制度陷阱”。

  高考公平,最应该体现在招生公平的层面。对此,教育部门及各重点高校不妨完全按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量平均制定各校在各地区的招生人数,严格按人口比例来划分,这样才能确保获得更高的程序正义。如果“特招”政策越来越多,恐怕会对以普通形式参加高考、以正常方式填报志愿的普通考生们,构成权益上的中伤。更多的制度不公,也将可能不断出现。

  载潇湘晨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农村学生 制度 重点高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