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是个人的吗?

2015年08月04日08:57  新闻专栏  作者:刘海明  
释永信在人民大会堂前 释永信在人民大会堂前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海明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声誉风险。当然,树大招风,名人和声誉风险握手的机会自然更多。这样的风险在外人看来只是舆论事件,对当事人和涉事单位来说,则是货真价实的危机事件。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释正义”举报一事,也被海外一些媒体持续报道,并放大成整个少林寺的最大危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目前的风波,在释永信看来“是唯一的方法”。释永信近日表示:“这样能以正视听,还少林寺一个清白,还佛教界一个清白,我个人还无所谓。”(《环球时报》8月3日报道)

  一波接一波的举报和媒体追问,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正在接近巅峰。深陷舆论漩涡的释永信,希望还少林寺和佛教界一个“清白”的表态,也成了“把柄”,不少网友觉得这是他在狡辩,企图把单位和整个佛教界捆绑在一起,进而得出少林寺和佛教界不倒,释永信就不倒的结论。

  对释永信的了解,我和绝大多数网友一样,都是通过新闻报道和网络舆论间接知道的。综合这些信息的释永信“画像”,基本以负面形象为主。所以,舆论每倒一次释永信,我们对他的负面印象就加深一次。

  人是社会的产物,佛教界的名人之所以成为他现在的样子,同样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出家人,一个出家人里的名人,他的口碑固然是他个人作为的结果。但平心而论,他的功过真的和其周围的环境没啥关系,纯粹是他个人的功过?对此,我深表怀疑。

  释永信是少林寺的大当家的,网上举报他的材料如果属实,那么,难道说真的和少林寺/佛教界无关,完全该释永信个人咎由自取?他说如何当上少林寺大当家的,少林寺的事务,有无民主决策。有无监督机构呢?如果有,释永信的清白和少林寺的清白,显然存在某种关联。所以,我不赞同部分网友把释永信个人声誉和少林寺声誉彻底划清界限的说法。这种说法,倒有点对人不对外部环境的味道了。

  去过寺庙的人想必知道:现在进趟寺庙,不花钱是很难脱身的。那些看似远离尘世的僧人,对于一毛不拔的游客,多数僧人报以鄙视的眼光,少量僧人甚至报以仇视的眼光。寺庙的香火钱,价格不比机场商店的利润低。寺庙本该是精神世界的现实版,是陶冶情操的地方。现在,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宗教场所,越来越商业化。这个事实如果不容置疑,说释永信的声誉危机纯粹是他个人的危机,未免牵强了点。

  寺庙成了摇钱树,寺庙的大当家的才有社会地位。有了社会地位,他们才可以重返尘世,出现传说中的那些包养情人/私生子和贪污问题。这样,倘若释永信的问题公布了,少林寺和佛教界可以就此宣布干净了吗?不能干净,何来清净呢?

  少林寺是中国宗教文化的“名片”,这个名片不论揣在谁的口袋里,只要寺庙商业化的模式不改变,都可能遭遇类似释永信的声誉危机,因为寺庙和僧人跨了界,最终让佛祖很受伤。所以,追问释永信问题没错,但不宜眼界过窄,好像揪出佛教界一个老虎,一切都了解了似的。如此一来,我倒怀疑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释永信 少林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