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倡做身边好人 50名北京榜样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倡做身边好人 50名北京榜样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普通的日常生活里,默默无闻地引领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杰出代表。[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9年02月20日  11:26

榜样人物

最新新闻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

  原标题:“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他们,不是孤立个体,是50位首都市民组成的光荣群体。他们中有不断创新的科学家,有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干部,有普通工人、农民和创业者…… 20日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是近5年来首都基层干部群众举荐的26万“身边榜样”中的代表人物。 执着与坚持:平凡中见伟大 在永定河支流妫水河畔,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贺玉凤从1996年沿河捡垃圾,一捡就是20多年。一开始,家人觉得捡垃圾“丢人”,在她的坚持下,不仅村民理解了她对青山绿水的爱,还吸引来素不相识的志愿者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共同传递环保理念。 在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殷金凤工作室的接待簿上,一桩桩、一件件居民的诉求与解决办法清晰可见。工作18年,这位社区书记心里装着居民的苦与乐,让原本怨气多,矛盾多的老旧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偏僻的公交线路上唯一的驾驶员,刘宝中10年来坚持在“孤独”中服务群众。他说,公交车就是他的舞台, 让每一位乘客安全出行、满意乘车是他最大的心愿。 因意外失去双臂的女孩夏虹,凭着顽强意志成了运动健将,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夺得冠军。她还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培训了上千名剪纸学员。 普通家庭主妇田琴,十几年来照顾着父母、公婆、爷爷等7位身患重病的老人,用孝心与毅力为濒临绝境的家庭撑起一片天。 因截肢而中断运动员生涯的夏伯渝,69岁登上珠峰之巅,成为极少数登上珠峰的双腿截肢者之一…… 平凡中见伟大——“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故事令人动容。 责任和信仰:成就辉煌传奇 “一周工作7天,从早7点到晚7点”——生物制药领域专家谢良志带领团队,用整整15年时间,成功研制出治疗血友病的平价药,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时代给了我机遇,我深感责任重大。”谢良志说。 将生命融入国家发展、人民所需,是“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可贵的精神追求。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大喷管焊接领域的专家,技术工人高凤林先后为130多枚火箭焊接过“心脏”,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这位大国工匠说:“岗位不同,作用不同,心中只要装着国家,什么岗位都光荣。” 古建技师吴书瑞,从事古建彩画工作40余个春秋;李东方20余年扎根戈壁,为国宝造像…… 72岁的超声科专家陈敏华说:“爱祖国、爱医学事业、爱我们的患者,争取在医学领域有更多的世界领先,造福患者,为国争光——这是一种责任和信仰。” 爱心与奉献:唱响时代之歌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专家张晓艳有一个梦想:“让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群众,有机会问诊知名医院的专家。”她发起成立了“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聚集了900多名医疗专家,为贫困地区送去关爱。 企业家廖理纯投入千万元资金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先后带领330余批志愿者、1.2万余人次走进内蒙古,在一片片荒漠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90后”青年团队“夕阳再晨”,热心帮助社区老人手机挂号、电子支付,带动了全国19个省市的100余所高校志愿团队,为超过20万名老人开展科技助老服务,努力实现“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梦想。 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人,血型为RH阴性血的韩冰无偿献血逾20年;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求学,北京大妈孙晓兰与亲友坚持助学20年;为了帮助盲人等群体感受艺术魅力,任士荣在社区义务教琴20余年。 “这生活因你淡妆清香,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北京榜样》的主题歌传扬在大街小巷。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温暖社会,感奋人心![详情]

新华网 | 2019年02月21日 16:24
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原标题:时代楷模 北京榜样|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郎恩鸽接受记者采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郎恩鸽,北京市延庆区海坨山张山营镇农民滑雪队的发起人兼队长。 这支滑雪队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以公益志愿服务为己任,曾经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义务为全区中小学生、志愿者以及青年农民进行滑雪培训,累计超过5000人次。 “我当上滑雪教练是机缘巧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我们张山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和雪橇项目的举办地。”郎恩鸽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读的学校就在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附近,冬季常来雪场滑雪。2016年的冬天,他又来到这滑雪,看到好几支滑雪队正在训练,十分羡慕。当时他就想,家乡要举办冬奥会,不如和几个同好的小伙伴组建一支滑雪队,一起教更多人滑雪、享受滑雪,把爱好变成职业。 北京申冬奥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的目标,郎恩鸽的想法也很快得到了镇里的支持。2017年7月11日,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成立,首批18名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滑雪的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燃起了对冰雪运动的激情。2017年12月,队员们接受了第一次专业滑雪技术培训,在瑞士专业滑雪教练的指导下,11名队员取得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 取得专业资质的农民滑雪队开始了他们的公益志愿服务行动。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百姓了解滑雪,走进滑雪场,进而爱上滑雪运动。“我们开展志愿服务2017-2018年雪季开始的,先后走进张山营镇三所学校,为中小学生义务讲授滑雪基础知识,还带领全镇100多名中青年农民走进滑雪场从零开始学滑雪,同时帮助蓝天救援队、医疗救援服务等志愿者团体提高滑雪技能。”郎恩鸽介绍道。近3个月的时间里,滑雪队累计培训超过5000人次。 培训是义务性质的,但队员们积极性都特别高。事实上,每位队员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些人住得远,来回需要很长时间,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位滑雪队队员这样评价郎恩鸽:“敢想敢做,很有公德心。作为一个农民,他能有成立一支滑雪队的想法,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培训最紧张那段时间,郎恩鸽的孩子出生。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他很多次都是匆匆回家看上一眼,便又出门赶往滑雪场了。 2018年5月,北京延庆区启动了“服务冬奥世园,促进绿色发展”大培训活动,计划在五年内培训十万人次,为服务冬奥会世园会提供人才保障。此时的郎恩鸽又成为了全区农民向冰雪产业转移就业的带头人。“我们现在正组织队员每周学习冬奥和滑雪专业英语,为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搭桥。以后我们还得多创造机会去学习关于冬奥、关于滑雪的专业知识。”郎恩鸽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已经扩大至25人,覆盖了延庆区张山营、八达岭、香营、永宁、旧县等多个乡镇。“我们现在要抓紧训练和学习,等到冬奥会正式开始的时候,希望能够尽到地主之谊,更好地服务冬奥。”这是郎恩鸽目前最大的愿望。(文/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详情]

千龙网 | 2019年02月21日 08:42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原标题:[千龙网评]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2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并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图为发布仪式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中央宣传部2月20日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北京榜样学习宣传活动,推出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榜样人物。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就是这些人物中事迹厚重、影响较大的50位年榜荣誉获得者。 北京榜样选树过程中,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从社区、村和基层单位做起,层层选树、层层张榜、层层宣传身边榜样。榜样人物,就在市民身边,人们倍感亲切;层层参与,有广泛的代表性;持续选树,始终迸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新时代首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群体。他们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杰出代表,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普通的日常生活里,默默无闻地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谱写了伟大的时代赞歌。 他们有的勇攀科技高峰,致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有的扎根城乡基层,服务一方百姓,办了许多暖民心、解民忧的好事实事;有的身残志坚,以永不言弃的精神拼搏奋斗,在人生的赛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有的见义勇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大无畏的行动保护了国家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的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岗位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用爱和奉献帮助了群众、温暖了京城。 这些源自基层、植根平凡、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响应。许多北京市民表示,要向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积极向上、助人为乐,以平凡的力量筑梦京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既是对他们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所有参与“学榜样,我行动”市民的巨大鼓舞。“学榜样,我行动”,让我们更加自觉,为“时代楷模”点赞。(千龙网评论员 乾龙平)[详情]

千龙网 | 2019年02月20日 18:29
“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原标题:“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闫志国早年陪伴妻子张胜兰在北京北海公园旅游。首都文明办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陈建)与共和国同龄的闫志国,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中,新婚妻子受伤高位截瘫。其后41年里,闫志国寸步不离悉心照料,硬是闯过了医生预测的3个月生命期限。2017年10月,按照妻子的遗嘱,他为当过空军卫生队护士的亡妻换上军装,再穿上自己亲手为她买的外套、鞋袜,送爱美的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闫志国,男,1949年出生,北京市航空邮政公司退休干部,2014年度北京榜样。 闫志国晚年陪伴妻子张胜兰在北京北海公园旅游。首都文明办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闫志国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 北京榜样最初是从评选平凡的榜样开始的。五年来,北京全市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50名“北京榜样”年榜样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百姓占到“北京榜样”群体的九成以上,是真正的“身边好人”,也带动起了更多的普通人争做“身边好人”。 新婚燕尔 遇灾害 受重创 一般的情侣是先相识,再相知,而闫志国和妻子张胜兰则是先相知,再相识。 1974年,年过25岁的北京空军飞行员闫志国还没有成家。有一天部队领导递给他一张照片,照片上正是23岁的张胜兰。那时的她是一名福建军区的护士。 看着照片上明眸皓齿嫣然微笑的张胜兰,闫志国动心了。他开始给远在福州的张胜兰写信。“其实,当时的通信,说白了就是工作汇报”,回忆到这里,年近70的闫志国面露微笑。 1976年7月23日,在遵化机场的简易教室里,两个身穿军装、前程一片大好的年轻人,在师长的主持下,结成夫妻。“我当时买了些水果、瓜子。送了胜兰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她也给我送了一个笔记本,一支笔,都希望能继续学习。” 与共和国同龄的闫志国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闫志国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首都文明办 7月27日傍晚,新婚的两人抵达唐山,住在张胜兰的娘家。 临睡前,闫志国看见鱼蹦出了鱼缸,就放了回去。深夜,一道极亮的地光照亮了整个房间,惊醒了闫志国。 他下意识地坐起,听见房屋摇晃、砖石掉落的声音,“就像摇筛子一样,石头、砖头都掉下来,砸在我的头上、背上。”一边用力顶着背后的墙壁,一边大声呼叫妻子,这时侧面的一堵墙“轰隆”一声,砸在张胜兰的身上。 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新婚妻子,闫志国心痛万分,把门板拆下来让张胜兰躺着。 过了许久,只听张胜兰用微弱的声音说:脖子,脖子好疼。 救人心切,闫志国与胜兰的妹妹不顾余震不断,带着高烧不退的妻子辗转到遵化医院、蓟县医院。可所到之处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医生和病人都在院子里临时搭的帐篷里,哪里还能诊断、治疗呢? 31日,闫志国终于在震后第四天把张胜兰安置到北京某空军医院。经过诊断,张胜兰第5、6节颈椎粉碎性骨折,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医生预测三个月也许就是生命的极限了。 这个诊断对闫志国犹如晴天霹雳,新婚燕尔的喜悦被撕碎,生活一下子从沸点被硬生生降到了冰点,眼前刚刚展开的一片美好变得触不可及。 定下神来,闫志国恳请医生,无论如何都要抢救。医生对胜兰实施颅骨打动牵引复位。在照顾妻子的日子里,闫志国帮胜兰擦脸翻身,喂水喂饭,处理排泄物,帮助妻子度过了医生预测的三个月、六个月的生命极限。 “除了我她再没任何指望” 在生活的巨大反转中,日子很快过去,最难的是落入平静之后日复一日的照料。 朋友劝他:“你已经做了很多了,可以考虑开始新生活了。”在河北永清,闫志国的家人陷入沉默之中。老母亲泪流满面,老父亲不停抽着烟。闫志国与张胜兰的婚姻,该何去何从?身为部队的骨干力量,飞行员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闫志国下定决心:“婚姻和工作,我都要!” 他决心陪伴卧病在床的妻子,绝不离弃;又向部队领导承诺,会比之前飞得更好,请领导放心。 工作时,他把妻子托付给胜兰的母亲和妹妹,专心飞行,第一批获得“特级飞行员”称号,1978年被评为“雷锋式干部”,多次被评为优秀飞行员,荣获一次“二等功”,数次“三等功”;只要休息,他就会抱着大包小包的吃穿用品赶回家中,寸步不离。 几年中,闫志国悉心照料妻子的事情不胫而走,一些热情的姑娘直接把自己的照片寄给闫志国,表示愿意跟他一起照顾胜兰。 在震后,这样组合的特殊家庭并不少见。这些情况,张胜兰更是心知肚明。一向坚强乐观的她,流着眼泪对丈夫说:“志国,我这个样子,不能再拖累你了,咱们分手吧。 回忆至此,闫志国说:“我不是没有心动过。很多人觉得我不容易,可是我的妻子,她更不容易。我很清楚,她离开了我,这辈子就没有任何指望了。我不能把我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何况,这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既然结合在一起,就要牵手走下去。”他通过部队对外宣布:“我闫志国这辈子,绝不会离开我的妻子,请大家不要再为我介绍对象了。” 洋娃娃与第一封左手写的信 在长达41年的时间里,闫志国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隔2-3个小时,就给妻子翻身,从没忘过。 张胜兰失去了生育能力,又向闫志国提出分手,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使闫志国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妻子的念想,闫志国岂能不知?一次出差回来,他像变魔术一样为妻子变出一个金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他一边递给妻子,一边说:“你不是想要孩子吗?这就是咱们的孩子,你看她,不哭又不闹,还不用你喂她吃饭,多好啊!” 一席话逗得妻子笑了起来。他俩给这个洋娃娃起名为“盼盼”,并将11月25日这天定为盼盼的生日。每逢这天,两人还会给盼盼过个生日。除了盼盼,闫志国带给妻子的洋娃娃越来越多,他们开玩笑说,家里已经成了“幼儿园”。 在闫志国的悉心照料下,张胜兰一切从头学起,还开始练习写字。她用绳子把笔绑在左手上,右手扶着左手,像摁印章一样写字。 1978年2月,在外地工作的闫志国收到妻子写来的一封信:“志国,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用左手写的……我一切都好,你安心工作。” 读完信,闫志国泪流满面。他能想象出妻子为了写这封信付出了多少辛苦。擦干眼泪,闫志国拿出纸笔,给妻子回信。就像结婚前一样,在闫志国工作时,两人恢复了通信。常年累积下来,这些信件也有数百封了。 年轻时的张胜兰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爱好文学。80年代初,在当时《中国空军》杂志主编金为华的鼓励下,张胜兰以“蓝星”为笔名,投入长篇小说《忧愁河》的创作,并连载于《中国空军》杂志。 对于妻子写作,闫志国非常支持。他说:“你不是喜欢孩子吗?你费这么多心血,这部小说也是咱们的孩子。”1987年,这部16.5万字的小说《忧愁河》出版了,在书里张胜兰写到:“世上有多少条忧愁河,就有多少支欢乐的歌。” 忧愁河里的恩爱之花 张胜兰曾说,闫志国是自己的“无价之宝”,“我的精气神,都是志国给我的。” 每逢阳光明媚,闫志国会和家人一起推着张胜兰去公园晒太阳。小说出版后,闫志国带着张胜兰去青岛,做《忧愁河》的签送会。 在京郊,闫志国与家人抬着妻子上过长城、爬过香山、下过清东陵的地下宫殿。后来,甚至带着妻子去上海等地旅游,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们恩爱的合影。 在闫志国家数十本厚厚的相册里,能看到他们41年的日常。有去各地旅游时在景区的照片,有过生日时在蛋糕前的照片,有闫治国给妻子喂饭的照片,还有与友人在家聚餐时的照片,每一张里的闫志国都平静真诚地看着镜头,张胜兰面色红润、笑语嫣然。 退休后的闫志国,有更多时间陪伴妻子。每天早晨帮妻子洗漱,从梳头、洗脸到刷牙,每一项都认认真真绝不敷衍,尤其是刷牙,为了保护妻子的牙齿,他总是用牙刷认真刷到每一颗牙。说到这些,张胜兰的妹妹泣不成声:“我姐夫为我姐做到了我们家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有的人做几天也许可以,可我姐夫每一天都在做这些。” 送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2016年5月,张胜兰病情恶化。多年高位截瘫,她身上有二十多种并发症,每一种病恶化,都可能带走她的生命。 治疗后期的张胜兰,饮食饮水被严格控制。由于身体机能弱化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她常常感到燥热难耐。闫志国就在冰箱里冻了很多小冰块,每天晚上离开病房时给妻子含一块。 “其实医生不让吃,但胜兰热得实在受罪,她总求着我给她一块冰。我把冰块放在她嘴里,她高兴的样子,就像孩子一样。”说到这里,闫志国低下头擦着眼泪,许久不能平静。 过了一会儿,他哽咽着说:“早知道她要离开,就应该多让她吃几口,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罪。” 住院一年半以后,张胜兰于2017年10月离开了陪伴自己41年的丈夫闫志国。 病房里,闫志国最后一次为妻子洗脸、清洁口腔,就像41年里他每天做的那样。 按照妻子的遗嘱,他为张胜兰换上军装,再穿上自己亲手为她买的外套、鞋袜,送爱美的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41年,将近15000个日日夜夜。闫志国和张胜兰的故事,如同那首百听不厌的《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完)[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0日 13:54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原标题:“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王晓旌与公婆、丈夫儿子一起参观航天城。首都文明办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 王晓旌:爱是春风暖三家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王晓旌的丈夫和儿子都爱唱歌。周末,一家三口儿去唱卡拉OK。王晓旌五音不全,用话筒唱就更难听了。父子俩捂着耳朵鼓励她大胆唱,孩子说听她唱歌,“爸爸算尽忠,儿子算尽孝”。 为了供儿子出国留学,王晓旌决定把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卖掉。爱人听完惊住了,说道:“这是你的婚前财产,是你的保障啊”。王晓旌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一个家,你们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王晓旌,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2017年度北京榜样。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王晓旌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 北京榜样最初是从评选平凡的榜样开始的。五年来,北京全市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50名北京榜样年榜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百姓占到北京榜样群体的九成以上,是真正的“身边好人”,也带动起了更多的普通人争做“身边好人”。 进门第一顿“安静”饭 王晓旌记得,11年前,她和金涛第一次见面是个特别冷的冬天。 她下班后刚出门儿,就看到金涛站在马路边等她,俩人握手时,他的手凉得让人打了个激灵。原来,他早就到了,怕王晓旌不容易认出他来,就一直站在那里等。 过马路时,金涛下意识地挡在她的左、右侧,有份为了她的安全而承担的责任,让晓旌体会到他的善意和温暖。 他们交谈时,金涛毫无保留地向她诉说了自己与前妻的所有故事,讲到他们的生离死别,晓旌能感受到他的锥心之痛;讲到他们的欢乐时光,他脸上又带出难得的笑意,眼里闪着光。 王晓旌觉得,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是个坏人。她用包容接纳了金涛以及他心里的病逝前妻。 随着进一步接触,金涛带着9岁半的儿子和王晓旌见面。当看到稚嫩的小家伙怯怯地躲在爸爸腿后,叫了声“阿姨”时,她的心都要“融化”了。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王晓旌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首都文明办 但现实还是浇了王晓旌一头冷水。 当她第一次到金涛家做客时,震惊了。她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口枯井,漫天阳光也照不进来,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孩子穿着大了几号的衣服,金涛的毛衣袖子脱线了也不知怎么补,年近80岁的爷爷特意从浙江老家过来照顾他们父子俩。爷爷端出来的午餐是盐水煮黄豆、还有半瓶酱豆腐,看到晓旌上门,特意开了一个午餐肉罐头。吃饭时,屋里静的能听到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家里什么都不变” 王晓旌注意到,金涛胳膊上有一条一尺多长的伤疤,还有触目惊心的缝合痕迹。 他说,前妻生病时,每天都是匆忙和慌乱的,一次下雨回家,不慎摔倒在楼道,胳膊骨折了。他强忍着疼痛打车到医院做了手术。现在,他胳膊里的钢板早就该取出了,但他一直没心情去。 王晓旌决定,让金涛去预约手术,她搬过来住,照顾他们仨。 金涛说:“你搬过来,房子总要重新粉刷一下吧?我这几年忙着给前妻治病,家里也没添置什么家具和电器,迎你进门,太寒酸了。” 王晓旌想,重新装修起码要两个月,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会有污染,而且孩子新丧生母,这么快把妈妈的痕迹抹掉,他会难过,以后他会忘记妈妈的样子。就对他说:“家里什么都不变,孩子和他妈妈的照片也不要从墙上撤下来,把我的家具和电器搬过来,我的房子租出去,钱你拿着,贴补家用……” “爸爸尽忠儿子尽孝” 2008年3月21日,39岁的王晓旌和41岁的金涛再婚登记了。 婚后不久,王晓旌感到,家里的气氛还是比较沉闷。每天孩子放学后,不怎么打招呼就默默地进屋写作业;吃饭时全家不交流,边吃边看电视;家里有什么事儿也不对孩子说,把他当作旁观者。 她想了几天后,把全家一起开了个会:“咱们是个重新组织起来的家庭,大家原来都不熟悉,现在生活在一起,有事儿要让大家知道,要表达出来。以后,无论谁回家都要和大家打招呼说,我回来啦!不管是谁,离开家三天以上,回来都要和家人抱一抱。如果遇到家里人生病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其他人起码要问候他三句话。” 这个规定刚开始操作时,父子俩抱一下都好尴尬,问候一句就像挤牙膏,两个人都觉得是在完成王晓旌布置的任务。 直到有一天,爱人因为工作上的事儿喝了酒,回家难受得直吐,本来已经睡下的孩子又爬起来,给爸爸端来一杯温水,拿来一条毛巾,说“爸,您好点了吗?”孩子歪着脑袋琢磨另外两句问候语凑数时,爱人一把攥住晓旌的手流泪了,他说:“就这一句话,我已经不难受了。” 王晓旌无私地温暖这个家,也得到了家的温暖。因为她上班最远,单程也要一个半小时,赶上刮风下雨的时候,父子俩就会一起打着雨伞去公交车站等她。 周末时,父子俩爱唱歌,一家三口儿会去唱卡拉OK。王晓旌五音不全,用话筒唱就更难听了,父子俩捂着耳朵鼓励她大胆唱,孩子说听她唱歌,“爸爸算尽忠,儿子算尽孝”。一家人爱意融融。 为供继子留学卖房 “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爱,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真情,我要给孩子当亲妈!”这是王晓旌心里的话,她从心底接纳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儿子。 但母子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后天培养的母子情,需要加倍的付出。她选择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把爱给这个孩子。 有一次,孩子问她:“妈妈,你们会不会再要一个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不爱我了吧?”和爱人商量后,她跟孩子说:“我们决定了,只要你一个!以后两个妈妈只有你一个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给我们争气啊!” 然而,不要孩子并不能换来天然的母子情。“晓旌对孩子是真心相待,视如己出。”她变着法子为全家人做饭,有机会上街就要给孩子买件时新的衣裳,对孩子的学习和冷暖,她都放在心上。“她对儿子情商的教育有大大的功劳”,爱人由衷地这样评价她。 王晓旌既不因孩子早年丧母而娇纵溺爱,又对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身心发育关心备至。 有一阵子,孩子痴迷网络游戏,她说,我要是你亲妈早就揍你了!儿子指着桌上一个小坑给她看,说那是他生母为了教育他用炒菜勺子敲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孩子接受了。 孩子的性格越来越阳光,不但学习好,而且唱歌、打球、办报、跳舞、演戏样样活动都积极参与,还竞选上了班长和学长团成员。眼看着孩子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王晓旌开始为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操心了。 爱人说,王晓旌想让孩子出国留学。可前妻患癌后,治疗费用很高,最后人去财尽。这几年,刚缓过一点来,但跟留学的费用比,还是有困难。 王晓旌没吱声,想了几个晚上,决定把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卖掉,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爱人听完惊住了,说道:“这是你的婚前财产,是你的保障啊”。王晓旌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一个家,你们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2017年8月,儿子踏上赴美留学的行程,晓旌去机场送别。之前,她也曾笑话过送孩子上学时哭哭啼啼的妈妈们,所以,自己跟儿子平静地道了别。孩子都走到闸机口了,却忽然停了下来,王晓旌正疑惑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儿子回过身大步走来,紧紧地抱住她。这一抱,她的泪水就像开了闸一般…… 爱是春风暖三家 王晓旌孝老爱亲,长年照顾丈夫病逝前妻的母亲和继父、高龄的公婆、多病的父母,让6位老人“老有所安”。 特别是对丈夫前妻的母亲和继父,平时将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中,老人生日定要和他们聚餐,老人生病她陪同诊治。 对自己公婆,每逢假期要么全家回老家探望,要么接公婆来京居住,并为他们购买单反相机满足公婆摄影爱好。 她感念父母之恩,父亲3次脑梗,都是她联系医疗康复机构,并为老人安装行动辅助工具。 王晓旌在工作上是“尽职尽责的好大姐”,身为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她挖掘的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典型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唯一的先进集体……但她也不是铁打的,最后还是累倒了。 2016年,王晓旌因不明原因,突然发烧不止。住进医院后查明:她得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病“皮肌炎”。 她用手机查了一下才知道:器官纤维化、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是这种病的三个走向。她当时就懵了!经过两天的慌乱,她想,该来的挡不住,该走的留不住,只是要对这样的家有所交待。她冷静地嘱托前来看望她的亲友,要把金涛父子、自己的父母、金涛的父母、金涛前妻的母亲和继父都安排好。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积极治疗,王晓旌的病情有所好转,除肺部纤维化不可逆转,其它指标基本稳定了。出院后,她一如既往地照顾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一如既往地微笑着。(完)[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0日 13:51
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新华网 | 2019年02月20日 10:04
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原标题:北京榜样|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程刚。千龙网发 这是一间亮着“长明灯”的屋子,办公室的主人程刚,是北京康立生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8月,程刚踏上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埋藏着跳跃音符和创新思维的热土,开始了填补新药市场空白和提高药品质量的人生征程。7年来,他研发出一系列创新药,其中包括治疗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抗肿瘤的新药,几乎无瘾的戒毒药,治疗血癌和淋巴癌的CAR-T细胞疗法等,为百姓健康带来福音。 7年来,他实现了他“716”的坚持,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 讲到自己致力开发药品的理想起源,程刚告诉记者:“之前看到癌症病人痛苦地接受治疗,但是当时技术有限,市场存在空白。”长期以来,大量的国产仿制药因为价格低廉成为很多慢性病患者的首选,然而药效不足也成为国产仿制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 从2012年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国产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目标就是使国产药品达到和原研药同样的质量和疗效。程刚团队开创了国内纳米技术用于肿瘤药物治疗的先河,纳米化能让药品直接进入癌细胞里面破坏却不能进入正常人体细胞,进一步实现了抗癌药的靶向性。为提高药品质量,程刚率团队成功地为国家研制出多种药品杂质标准品,并将之推广到美国FDA和英国皇家实验室。 “以前用进口药,购买不方便而且贵,现在我们国内有了仿制药,效果一样,老百姓也能吃得起了。”患者李大妈说。据程刚介绍,例如一种治疗肝病进口药,每一片是27.8元,国产药仿制药原来的每一片的价格是10.55元,通过一次性评价之后,它的价格降到0.62元。通过我们的研究,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药效没有降低。 由于长期劳累和饮食不规律,2014年8月,程刚患上了严重的肛瘘疾病。但为了完成纳米抗癌新药技术关键点的突破,他迟迟拖到了9月才进行手术;完成手术的第二天,程刚在病床上又处理了100多个工作电话。作为新药研究和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领路人,程刚在不知疲倦的工作节奏中,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新药近百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0多项,并且将技术成果向市场成功转化,获得60多个新药临床批件和30多个药品生产批件,填补了药品市场的空白。 90人的团队,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上百个标准品。在同事眼中,程刚经常深入一线带领员工解决每一个难题。他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同事们,大家经过夜以继日的实验、无数次的尝试,取得越来越多的喜人成果。 关于未来,程刚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未来的组织再生还是要依靠干细胞,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干细胞库。我还打算立足中药研究,建立单一药品库。另外,药品的质量管理总是面临重复性不好的问题,我正在筹备建立使用机器人的全国样板智能化药品生产车间,可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程刚对工作精雕细琢的态度,是一种执着,也是一份责任。作为高层管理者,他依然用“工匠精神”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人。为了患者、为了生命、为了理想,不断填补新药的世界市场空白是他永恒不变的追求。(文/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详情]

千龙网 | 2019年02月20日 09:15
“2018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将于2019年1月初举办
千龙网 | 2018年12月21日 09:40
北京榜样张涛:“豌豆女王”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千龙网 | 2018年12月17日 06:50
北京榜样王晓旌:像太阳照暖家里每一个人
北京青年报 | 2018年12月17日 03:55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

  原标题:“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素描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他们,不是孤立个体,是50位首都市民组成的光荣群体。他们中有不断创新的科学家,有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干部,有普通工人、农民和创业者…… 20日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是近5年来首都基层干部群众举荐的26万“身边榜样”中的代表人物。 执着与坚持:平凡中见伟大 在永定河支流妫水河畔,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贺玉凤从1996年沿河捡垃圾,一捡就是20多年。一开始,家人觉得捡垃圾“丢人”,在她的坚持下,不仅村民理解了她对青山绿水的爱,还吸引来素不相识的志愿者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共同传递环保理念。 在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殷金凤工作室的接待簿上,一桩桩、一件件居民的诉求与解决办法清晰可见。工作18年,这位社区书记心里装着居民的苦与乐,让原本怨气多,矛盾多的老旧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偏僻的公交线路上唯一的驾驶员,刘宝中10年来坚持在“孤独”中服务群众。他说,公交车就是他的舞台, 让每一位乘客安全出行、满意乘车是他最大的心愿。 因意外失去双臂的女孩夏虹,凭着顽强意志成了运动健将,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夺得冠军。她还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培训了上千名剪纸学员。 普通家庭主妇田琴,十几年来照顾着父母、公婆、爷爷等7位身患重病的老人,用孝心与毅力为濒临绝境的家庭撑起一片天。 因截肢而中断运动员生涯的夏伯渝,69岁登上珠峰之巅,成为极少数登上珠峰的双腿截肢者之一…… 平凡中见伟大——“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故事令人动容。 责任和信仰:成就辉煌传奇 “一周工作7天,从早7点到晚7点”——生物制药领域专家谢良志带领团队,用整整15年时间,成功研制出治疗血友病的平价药,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时代给了我机遇,我深感责任重大。”谢良志说。 将生命融入国家发展、人民所需,是“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可贵的精神追求。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大喷管焊接领域的专家,技术工人高凤林先后为130多枚火箭焊接过“心脏”,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这位大国工匠说:“岗位不同,作用不同,心中只要装着国家,什么岗位都光荣。” 古建技师吴书瑞,从事古建彩画工作40余个春秋;李东方20余年扎根戈壁,为国宝造像…… 72岁的超声科专家陈敏华说:“爱祖国、爱医学事业、爱我们的患者,争取在医学领域有更多的世界领先,造福患者,为国争光——这是一种责任和信仰。” 爱心与奉献:唱响时代之歌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专家张晓艳有一个梦想:“让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群众,有机会问诊知名医院的专家。”她发起成立了“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聚集了900多名医疗专家,为贫困地区送去关爱。 企业家廖理纯投入千万元资金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先后带领330余批志愿者、1.2万余人次走进内蒙古,在一片片荒漠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90后”青年团队“夕阳再晨”,热心帮助社区老人手机挂号、电子支付,带动了全国19个省市的100余所高校志愿团队,为超过20万名老人开展科技助老服务,努力实现“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梦想。 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人,血型为RH阴性血的韩冰无偿献血逾20年;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求学,北京大妈孙晓兰与亲友坚持助学20年;为了帮助盲人等群体感受艺术魅力,任士荣在社区义务教琴20余年。 “这生活因你淡妆清香,这古都因你浓墨飞扬……”《北京榜样》的主题歌传扬在大街小巷。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温暖社会,感奋人心![详情]

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原标题:时代楷模 北京榜样|郎恩鸽:“80后”农民助力冬奥冰雪运动 “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郎恩鸽接受记者采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郎恩鸽,北京市延庆区海坨山张山营镇农民滑雪队的发起人兼队长。 这支滑雪队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以公益志愿服务为己任,曾经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义务为全区中小学生、志愿者以及青年农民进行滑雪培训,累计超过5000人次。 “我当上滑雪教练是机缘巧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我们张山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和雪橇项目的举办地。”郎恩鸽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读的学校就在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附近,冬季常来雪场滑雪。2016年的冬天,他又来到这滑雪,看到好几支滑雪队正在训练,十分羡慕。当时他就想,家乡要举办冬奥会,不如和几个同好的小伙伴组建一支滑雪队,一起教更多人滑雪、享受滑雪,把爱好变成职业。 北京申冬奥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的目标,郎恩鸽的想法也很快得到了镇里的支持。2017年7月11日,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成立,首批18名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滑雪的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燃起了对冰雪运动的激情。2017年12月,队员们接受了第一次专业滑雪技术培训,在瑞士专业滑雪教练的指导下,11名队员取得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 取得专业资质的农民滑雪队开始了他们的公益志愿服务行动。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百姓了解滑雪,走进滑雪场,进而爱上滑雪运动。“我们开展志愿服务2017-2018年雪季开始的,先后走进张山营镇三所学校,为中小学生义务讲授滑雪基础知识,还带领全镇100多名中青年农民走进滑雪场从零开始学滑雪,同时帮助蓝天救援队、医疗救援服务等志愿者团体提高滑雪技能。”郎恩鸽介绍道。近3个月的时间里,滑雪队累计培训超过5000人次。 培训是义务性质的,但队员们积极性都特别高。事实上,每位队员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些人住得远,来回需要很长时间,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位滑雪队队员这样评价郎恩鸽:“敢想敢做,很有公德心。作为一个农民,他能有成立一支滑雪队的想法,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培训最紧张那段时间,郎恩鸽的孩子出生。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他很多次都是匆匆回家看上一眼,便又出门赶往滑雪场了。 2018年5月,北京延庆区启动了“服务冬奥世园,促进绿色发展”大培训活动,计划在五年内培训十万人次,为服务冬奥会世园会提供人才保障。此时的郎恩鸽又成为了全区农民向冰雪产业转移就业的带头人。“我们现在正组织队员每周学习冬奥和滑雪专业英语,为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搭桥。以后我们还得多创造机会去学习关于冬奥、关于滑雪的专业知识。”郎恩鸽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已经扩大至25人,覆盖了延庆区张山营、八达岭、香营、永宁、旧县等多个乡镇。“我们现在要抓紧训练和学习,等到冬奥会正式开始的时候,希望能够尽到地主之谊,更好地服务冬奥。”这是郎恩鸽目前最大的愿望。(文/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详情]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原标题:[千龙网评] 用“学榜样,我行动”为“时代楷模”点赞 2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并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图为发布仪式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中央宣传部2月20日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北京榜样学习宣传活动,推出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榜样人物。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就是这些人物中事迹厚重、影响较大的50位年榜荣誉获得者。 北京榜样选树过程中,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从社区、村和基层单位做起,层层选树、层层张榜、层层宣传身边榜样。榜样人物,就在市民身边,人们倍感亲切;层层参与,有广泛的代表性;持续选树,始终迸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新时代首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群体。他们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杰出代表,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普通的日常生活里,默默无闻地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谱写了伟大的时代赞歌。 他们有的勇攀科技高峰,致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有的扎根城乡基层,服务一方百姓,办了许多暖民心、解民忧的好事实事;有的身残志坚,以永不言弃的精神拼搏奋斗,在人生的赛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有的见义勇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大无畏的行动保护了国家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的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岗位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用爱和奉献帮助了群众、温暖了京城。 这些源自基层、植根平凡、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响应。许多北京市民表示,要向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积极向上、助人为乐,以平凡的力量筑梦京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既是对他们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所有参与“学榜样,我行动”市民的巨大鼓舞。“学榜样,我行动”,让我们更加自觉,为“时代楷模”点赞。(千龙网评论员 乾龙平)[详情]

“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原标题:“宠妻飞行员”照料瘫痪妻子41年: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闫志国早年陪伴妻子张胜兰在北京北海公园旅游。首都文明办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陈建)与共和国同龄的闫志国,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中,新婚妻子受伤高位截瘫。其后41年里,闫志国寸步不离悉心照料,硬是闯过了医生预测的3个月生命期限。2017年10月,按照妻子的遗嘱,他为当过空军卫生队护士的亡妻换上军装,再穿上自己亲手为她买的外套、鞋袜,送爱美的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闫志国,男,1949年出生,北京市航空邮政公司退休干部,2014年度北京榜样。 闫志国晚年陪伴妻子张胜兰在北京北海公园旅游。首都文明办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闫志国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 北京榜样最初是从评选平凡的榜样开始的。五年来,北京全市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50名“北京榜样”年榜样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百姓占到“北京榜样”群体的九成以上,是真正的“身边好人”,也带动起了更多的普通人争做“身边好人”。 新婚燕尔 遇灾害 受重创 一般的情侣是先相识,再相知,而闫志国和妻子张胜兰则是先相知,再相识。 1974年,年过25岁的北京空军飞行员闫志国还没有成家。有一天部队领导递给他一张照片,照片上正是23岁的张胜兰。那时的她是一名福建军区的护士。 看着照片上明眸皓齿嫣然微笑的张胜兰,闫志国动心了。他开始给远在福州的张胜兰写信。“其实,当时的通信,说白了就是工作汇报”,回忆到这里,年近70的闫志国面露微笑。 1976年7月23日,在遵化机场的简易教室里,两个身穿军装、前程一片大好的年轻人,在师长的主持下,结成夫妻。“我当时买了些水果、瓜子。送了胜兰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她也给我送了一个笔记本,一支笔,都希望能继续学习。” 与共和国同龄的闫志国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闫志国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首都文明办 7月27日傍晚,新婚的两人抵达唐山,住在张胜兰的娘家。 临睡前,闫志国看见鱼蹦出了鱼缸,就放了回去。深夜,一道极亮的地光照亮了整个房间,惊醒了闫志国。 他下意识地坐起,听见房屋摇晃、砖石掉落的声音,“就像摇筛子一样,石头、砖头都掉下来,砸在我的头上、背上。”一边用力顶着背后的墙壁,一边大声呼叫妻子,这时侧面的一堵墙“轰隆”一声,砸在张胜兰的身上。 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新婚妻子,闫志国心痛万分,把门板拆下来让张胜兰躺着。 过了许久,只听张胜兰用微弱的声音说:脖子,脖子好疼。 救人心切,闫志国与胜兰的妹妹不顾余震不断,带着高烧不退的妻子辗转到遵化医院、蓟县医院。可所到之处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医生和病人都在院子里临时搭的帐篷里,哪里还能诊断、治疗呢? 31日,闫志国终于在震后第四天把张胜兰安置到北京某空军医院。经过诊断,张胜兰第5、6节颈椎粉碎性骨折,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医生预测三个月也许就是生命的极限了。 这个诊断对闫志国犹如晴天霹雳,新婚燕尔的喜悦被撕碎,生活一下子从沸点被硬生生降到了冰点,眼前刚刚展开的一片美好变得触不可及。 定下神来,闫志国恳请医生,无论如何都要抢救。医生对胜兰实施颅骨打动牵引复位。在照顾妻子的日子里,闫志国帮胜兰擦脸翻身,喂水喂饭,处理排泄物,帮助妻子度过了医生预测的三个月、六个月的生命极限。 “除了我她再没任何指望” 在生活的巨大反转中,日子很快过去,最难的是落入平静之后日复一日的照料。 朋友劝他:“你已经做了很多了,可以考虑开始新生活了。”在河北永清,闫志国的家人陷入沉默之中。老母亲泪流满面,老父亲不停抽着烟。闫志国与张胜兰的婚姻,该何去何从?身为部队的骨干力量,飞行员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闫志国下定决心:“婚姻和工作,我都要!” 他决心陪伴卧病在床的妻子,绝不离弃;又向部队领导承诺,会比之前飞得更好,请领导放心。 工作时,他把妻子托付给胜兰的母亲和妹妹,专心飞行,第一批获得“特级飞行员”称号,1978年被评为“雷锋式干部”,多次被评为优秀飞行员,荣获一次“二等功”,数次“三等功”;只要休息,他就会抱着大包小包的吃穿用品赶回家中,寸步不离。 几年中,闫志国悉心照料妻子的事情不胫而走,一些热情的姑娘直接把自己的照片寄给闫志国,表示愿意跟他一起照顾胜兰。 在震后,这样组合的特殊家庭并不少见。这些情况,张胜兰更是心知肚明。一向坚强乐观的她,流着眼泪对丈夫说:“志国,我这个样子,不能再拖累你了,咱们分手吧。 回忆至此,闫志国说:“我不是没有心动过。很多人觉得我不容易,可是我的妻子,她更不容易。我很清楚,她离开了我,这辈子就没有任何指望了。我不能把我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何况,这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既然结合在一起,就要牵手走下去。”他通过部队对外宣布:“我闫志国这辈子,绝不会离开我的妻子,请大家不要再为我介绍对象了。” 洋娃娃与第一封左手写的信 在长达41年的时间里,闫志国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隔2-3个小时,就给妻子翻身,从没忘过。 张胜兰失去了生育能力,又向闫志国提出分手,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使闫志国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妻子的念想,闫志国岂能不知?一次出差回来,他像变魔术一样为妻子变出一个金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他一边递给妻子,一边说:“你不是想要孩子吗?这就是咱们的孩子,你看她,不哭又不闹,还不用你喂她吃饭,多好啊!” 一席话逗得妻子笑了起来。他俩给这个洋娃娃起名为“盼盼”,并将11月25日这天定为盼盼的生日。每逢这天,两人还会给盼盼过个生日。除了盼盼,闫志国带给妻子的洋娃娃越来越多,他们开玩笑说,家里已经成了“幼儿园”。 在闫志国的悉心照料下,张胜兰一切从头学起,还开始练习写字。她用绳子把笔绑在左手上,右手扶着左手,像摁印章一样写字。 1978年2月,在外地工作的闫志国收到妻子写来的一封信:“志国,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用左手写的……我一切都好,你安心工作。” 读完信,闫志国泪流满面。他能想象出妻子为了写这封信付出了多少辛苦。擦干眼泪,闫志国拿出纸笔,给妻子回信。就像结婚前一样,在闫志国工作时,两人恢复了通信。常年累积下来,这些信件也有数百封了。 年轻时的张胜兰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爱好文学。80年代初,在当时《中国空军》杂志主编金为华的鼓励下,张胜兰以“蓝星”为笔名,投入长篇小说《忧愁河》的创作,并连载于《中国空军》杂志。 对于妻子写作,闫志国非常支持。他说:“你不是喜欢孩子吗?你费这么多心血,这部小说也是咱们的孩子。”1987年,这部16.5万字的小说《忧愁河》出版了,在书里张胜兰写到:“世上有多少条忧愁河,就有多少支欢乐的歌。” 忧愁河里的恩爱之花 张胜兰曾说,闫志国是自己的“无价之宝”,“我的精气神,都是志国给我的。” 每逢阳光明媚,闫志国会和家人一起推着张胜兰去公园晒太阳。小说出版后,闫志国带着张胜兰去青岛,做《忧愁河》的签送会。 在京郊,闫志国与家人抬着妻子上过长城、爬过香山、下过清东陵的地下宫殿。后来,甚至带着妻子去上海等地旅游,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们恩爱的合影。 在闫志国家数十本厚厚的相册里,能看到他们41年的日常。有去各地旅游时在景区的照片,有过生日时在蛋糕前的照片,有闫治国给妻子喂饭的照片,还有与友人在家聚餐时的照片,每一张里的闫志国都平静真诚地看着镜头,张胜兰面色红润、笑语嫣然。 退休后的闫志国,有更多时间陪伴妻子。每天早晨帮妻子洗漱,从梳头、洗脸到刷牙,每一项都认认真真绝不敷衍,尤其是刷牙,为了保护妻子的牙齿,他总是用牙刷认真刷到每一颗牙。说到这些,张胜兰的妹妹泣不成声:“我姐夫为我姐做到了我们家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有的人做几天也许可以,可我姐夫每一天都在做这些。” 送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2016年5月,张胜兰病情恶化。多年高位截瘫,她身上有二十多种并发症,每一种病恶化,都可能带走她的生命。 治疗后期的张胜兰,饮食饮水被严格控制。由于身体机能弱化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她常常感到燥热难耐。闫志国就在冰箱里冻了很多小冰块,每天晚上离开病房时给妻子含一块。 “其实医生不让吃,但胜兰热得实在受罪,她总求着我给她一块冰。我把冰块放在她嘴里,她高兴的样子,就像孩子一样。”说到这里,闫志国低下头擦着眼泪,许久不能平静。 过了一会儿,他哽咽着说:“早知道她要离开,就应该多让她吃几口,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罪。” 住院一年半以后,张胜兰于2017年10月离开了陪伴自己41年的丈夫闫志国。 病房里,闫志国最后一次为妻子洗脸、清洁口腔,就像41年里他每天做的那样。 按照妻子的遗嘱,他为张胜兰换上军装,再穿上自己亲手为她买的外套、鞋袜,送爱美的妻子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41年,将近15000个日日夜夜。闫志国和张胜兰的故事,如同那首百听不厌的《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完)[详情]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原标题:“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爱是春风暖三家 王晓旌与公婆、丈夫儿子一起参观航天城。首都文明办 “改嫁后妈”为供继子留学卖房 王晓旌:爱是春风暖三家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王晓旌的丈夫和儿子都爱唱歌。周末,一家三口儿去唱卡拉OK。王晓旌五音不全,用话筒唱就更难听了。父子俩捂着耳朵鼓励她大胆唱,孩子说听她唱歌,“爸爸算尽忠,儿子算尽孝”。 为了供儿子出国留学,王晓旌决定把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卖掉。爱人听完惊住了,说道:“这是你的婚前财产,是你的保障啊”。王晓旌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一个家,你们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王晓旌,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2017年度北京榜样。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王晓旌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 北京榜样最初是从评选平凡的榜样开始的。五年来,北京全市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50名北京榜样年榜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百姓占到北京榜样群体的九成以上,是真正的“身边好人”,也带动起了更多的普通人争做“身边好人”。 进门第一顿“安静”饭 王晓旌记得,11年前,她和金涛第一次见面是个特别冷的冬天。 她下班后刚出门儿,就看到金涛站在马路边等她,俩人握手时,他的手凉得让人打了个激灵。原来,他早就到了,怕王晓旌不容易认出他来,就一直站在那里等。 过马路时,金涛下意识地挡在她的左、右侧,有份为了她的安全而承担的责任,让晓旌体会到他的善意和温暖。 他们交谈时,金涛毫无保留地向她诉说了自己与前妻的所有故事,讲到他们的生离死别,晓旌能感受到他的锥心之痛;讲到他们的欢乐时光,他脸上又带出难得的笑意,眼里闪着光。 王晓旌觉得,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是个坏人。她用包容接纳了金涛以及他心里的病逝前妻。 随着进一步接触,金涛带着9岁半的儿子和王晓旌见面。当看到稚嫩的小家伙怯怯地躲在爸爸腿后,叫了声“阿姨”时,她的心都要“融化”了。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王晓旌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首都文明办 但现实还是浇了王晓旌一头冷水。 当她第一次到金涛家做客时,震惊了。她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口枯井,漫天阳光也照不进来,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孩子穿着大了几号的衣服,金涛的毛衣袖子脱线了也不知怎么补,年近80岁的爷爷特意从浙江老家过来照顾他们父子俩。爷爷端出来的午餐是盐水煮黄豆、还有半瓶酱豆腐,看到晓旌上门,特意开了一个午餐肉罐头。吃饭时,屋里静的能听到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家里什么都不变” 王晓旌注意到,金涛胳膊上有一条一尺多长的伤疤,还有触目惊心的缝合痕迹。 他说,前妻生病时,每天都是匆忙和慌乱的,一次下雨回家,不慎摔倒在楼道,胳膊骨折了。他强忍着疼痛打车到医院做了手术。现在,他胳膊里的钢板早就该取出了,但他一直没心情去。 王晓旌决定,让金涛去预约手术,她搬过来住,照顾他们仨。 金涛说:“你搬过来,房子总要重新粉刷一下吧?我这几年忙着给前妻治病,家里也没添置什么家具和电器,迎你进门,太寒酸了。” 王晓旌想,重新装修起码要两个月,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会有污染,而且孩子新丧生母,这么快把妈妈的痕迹抹掉,他会难过,以后他会忘记妈妈的样子。就对他说:“家里什么都不变,孩子和他妈妈的照片也不要从墙上撤下来,把我的家具和电器搬过来,我的房子租出去,钱你拿着,贴补家用……” “爸爸尽忠儿子尽孝” 2008年3月21日,39岁的王晓旌和41岁的金涛再婚登记了。 婚后不久,王晓旌感到,家里的气氛还是比较沉闷。每天孩子放学后,不怎么打招呼就默默地进屋写作业;吃饭时全家不交流,边吃边看电视;家里有什么事儿也不对孩子说,把他当作旁观者。 她想了几天后,把全家一起开了个会:“咱们是个重新组织起来的家庭,大家原来都不熟悉,现在生活在一起,有事儿要让大家知道,要表达出来。以后,无论谁回家都要和大家打招呼说,我回来啦!不管是谁,离开家三天以上,回来都要和家人抱一抱。如果遇到家里人生病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其他人起码要问候他三句话。” 这个规定刚开始操作时,父子俩抱一下都好尴尬,问候一句就像挤牙膏,两个人都觉得是在完成王晓旌布置的任务。 直到有一天,爱人因为工作上的事儿喝了酒,回家难受得直吐,本来已经睡下的孩子又爬起来,给爸爸端来一杯温水,拿来一条毛巾,说“爸,您好点了吗?”孩子歪着脑袋琢磨另外两句问候语凑数时,爱人一把攥住晓旌的手流泪了,他说:“就这一句话,我已经不难受了。” 王晓旌无私地温暖这个家,也得到了家的温暖。因为她上班最远,单程也要一个半小时,赶上刮风下雨的时候,父子俩就会一起打着雨伞去公交车站等她。 周末时,父子俩爱唱歌,一家三口儿会去唱卡拉OK。王晓旌五音不全,用话筒唱就更难听了,父子俩捂着耳朵鼓励她大胆唱,孩子说听她唱歌,“爸爸算尽忠,儿子算尽孝”。一家人爱意融融。 为供继子留学卖房 “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爱,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真情,我要给孩子当亲妈!”这是王晓旌心里的话,她从心底接纳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儿子。 但母子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后天培养的母子情,需要加倍的付出。她选择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把爱给这个孩子。 有一次,孩子问她:“妈妈,你们会不会再要一个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不爱我了吧?”和爱人商量后,她跟孩子说:“我们决定了,只要你一个!以后两个妈妈只有你一个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给我们争气啊!” 然而,不要孩子并不能换来天然的母子情。“晓旌对孩子是真心相待,视如己出。”她变着法子为全家人做饭,有机会上街就要给孩子买件时新的衣裳,对孩子的学习和冷暖,她都放在心上。“她对儿子情商的教育有大大的功劳”,爱人由衷地这样评价她。 王晓旌既不因孩子早年丧母而娇纵溺爱,又对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身心发育关心备至。 有一阵子,孩子痴迷网络游戏,她说,我要是你亲妈早就揍你了!儿子指着桌上一个小坑给她看,说那是他生母为了教育他用炒菜勺子敲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孩子接受了。 孩子的性格越来越阳光,不但学习好,而且唱歌、打球、办报、跳舞、演戏样样活动都积极参与,还竞选上了班长和学长团成员。眼看着孩子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王晓旌开始为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操心了。 爱人说,王晓旌想让孩子出国留学。可前妻患癌后,治疗费用很高,最后人去财尽。这几年,刚缓过一点来,但跟留学的费用比,还是有困难。 王晓旌没吱声,想了几个晚上,决定把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卖掉,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爱人听完惊住了,说道:“这是你的婚前财产,是你的保障啊”。王晓旌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一个家,你们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2017年8月,儿子踏上赴美留学的行程,晓旌去机场送别。之前,她也曾笑话过送孩子上学时哭哭啼啼的妈妈们,所以,自己跟儿子平静地道了别。孩子都走到闸机口了,却忽然停了下来,王晓旌正疑惑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儿子回过身大步走来,紧紧地抱住她。这一抱,她的泪水就像开了闸一般…… 爱是春风暖三家 王晓旌孝老爱亲,长年照顾丈夫病逝前妻的母亲和继父、高龄的公婆、多病的父母,让6位老人“老有所安”。 特别是对丈夫前妻的母亲和继父,平时将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中,老人生日定要和他们聚餐,老人生病她陪同诊治。 对自己公婆,每逢假期要么全家回老家探望,要么接公婆来京居住,并为他们购买单反相机满足公婆摄影爱好。 她感念父母之恩,父亲3次脑梗,都是她联系医疗康复机构,并为老人安装行动辅助工具。 王晓旌在工作上是“尽职尽责的好大姐”,身为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她挖掘的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典型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唯一的先进集体……但她也不是铁打的,最后还是累倒了。 2016年,王晓旌因不明原因,突然发烧不止。住进医院后查明:她得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病“皮肌炎”。 她用手机查了一下才知道:器官纤维化、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是这种病的三个走向。她当时就懵了!经过两天的慌乱,她想,该来的挡不住,该走的留不住,只是要对这样的家有所交待。她冷静地嘱托前来看望她的亲友,要把金涛父子、自己的父母、金涛的父母、金涛前妻的母亲和继父都安排好。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积极治疗,王晓旌的病情有所好转,除肺部纤维化不可逆转,其它指标基本稳定了。出院后,她一如既往地照顾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一如既往地微笑着。(完)[详情]

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原标题:中央宣传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中央宣传部20日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北京榜样学习宣传活动,推出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榜样人物。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就是这些人物中事迹厚重、影响较大的50位年榜荣誉获得者。他们有的勇攀科技高峰,致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有的扎根城乡基层,服务一方百姓,办了许多暖民心、解民忧的好事实事;有的身残志坚,以永不言弃的精神拼搏奋斗,在人生的赛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有的见义勇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大无畏的行动保护了国家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的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岗位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用爱和奉献帮助了群众、温暖了京城。这些源自基层、植根平凡、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 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杰出代表,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普通的日常生活里,默默无闻地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谱写了伟大的时代赞歌。许多北京市民表示,要向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积极向上、助人为乐,以平凡的力量筑梦京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发布了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详情]

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原标题:北京榜样|程刚:医药“工匠”为患者带来福音 “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程刚。千龙网发 这是一间亮着“长明灯”的屋子,办公室的主人程刚,是北京康立生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8月,程刚踏上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埋藏着跳跃音符和创新思维的热土,开始了填补新药市场空白和提高药品质量的人生征程。7年来,他研发出一系列创新药,其中包括治疗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抗肿瘤的新药,几乎无瘾的戒毒药,治疗血癌和淋巴癌的CAR-T细胞疗法等,为百姓健康带来福音。 7年来,他实现了他“716”的坚持,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 讲到自己致力开发药品的理想起源,程刚告诉记者:“之前看到癌症病人痛苦地接受治疗,但是当时技术有限,市场存在空白。”长期以来,大量的国产仿制药因为价格低廉成为很多慢性病患者的首选,然而药效不足也成为国产仿制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 从2012年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国产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目标就是使国产药品达到和原研药同样的质量和疗效。程刚团队开创了国内纳米技术用于肿瘤药物治疗的先河,纳米化能让药品直接进入癌细胞里面破坏却不能进入正常人体细胞,进一步实现了抗癌药的靶向性。为提高药品质量,程刚率团队成功地为国家研制出多种药品杂质标准品,并将之推广到美国FDA和英国皇家实验室。 “以前用进口药,购买不方便而且贵,现在我们国内有了仿制药,效果一样,老百姓也能吃得起了。”患者李大妈说。据程刚介绍,例如一种治疗肝病进口药,每一片是27.8元,国产药仿制药原来的每一片的价格是10.55元,通过一次性评价之后,它的价格降到0.62元。通过我们的研究,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药效没有降低。 由于长期劳累和饮食不规律,2014年8月,程刚患上了严重的肛瘘疾病。但为了完成纳米抗癌新药技术关键点的突破,他迟迟拖到了9月才进行手术;完成手术的第二天,程刚在病床上又处理了100多个工作电话。作为新药研究和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领路人,程刚在不知疲倦的工作节奏中,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新药近百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0多项,并且将技术成果向市场成功转化,获得60多个新药临床批件和30多个药品生产批件,填补了药品市场的空白。 90人的团队,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上百个标准品。在同事眼中,程刚经常深入一线带领员工解决每一个难题。他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同事们,大家经过夜以继日的实验、无数次的尝试,取得越来越多的喜人成果。 关于未来,程刚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未来的组织再生还是要依靠干细胞,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干细胞库。我还打算立足中药研究,建立单一药品库。另外,药品的质量管理总是面临重复性不好的问题,我正在筹备建立使用机器人的全国样板智能化药品生产车间,可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程刚对工作精雕细琢的态度,是一种执着,也是一份责任。作为高层管理者,他依然用“工匠精神”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人。为了患者、为了生命、为了理想,不断填补新药的世界市场空白是他永恒不变的追求。(文/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详情]

“2018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将于2019年1月初举办
“2018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将于2019年1月初举办

  原标题:1.2亿人次点赞“北京榜样” “2018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下月初举办 本报讯(记者 任珊)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组织开展的“为榜样点赞”网络互动活动日前结束。据统计,一个月时间里,网民通过北京榜样官方网站、微信等平台为“北京榜样”点赞超过1.2亿人次,留言4万余条超过150万字。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阅读榜样故事、参与活动,“为榜样点赞”年年出新,希望网友可以在“玩”中学习榜样事迹,在“乐”中传递榜样精神。今年“为榜样点赞”活动新增了“与榜样同框”功能,网民可选择与点赞的榜样“同框”分享至朋友圈,并邀请身边的朋友一起点赞留言。 北京榜样工作组精心制作了40位候选人的小视频,扎根戈壁大半生复制国宝的李东方、截肢后攀上世界之巅的夏伯渝……一个个画面温馨、配乐感人的小视频在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视频传播期间,群众点赞数也大幅增长。据统计,网民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平台共为“北京榜样”点赞超过1.2亿人次,留言4万余条,超过150万字。 11月29日,“平凡的力量——北京榜样五周年大型图片展”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近2000幅图片、10余部视频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北京榜样活动五年来砥砺奋进的辉煌历程。市民还现场聆听北京榜样讲述感人故事,零距离接触榜样。另外,现场增设了“为榜样点赞”区域,市民群众现场留言2000余条,致敬榜样的氛围浓郁热烈。 朝阳区市民白泰华参观展览时提议,“向北京榜样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网友“钧临天下”留言道,“小巷管家是在‘疏整促’中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女’,梁萍同志退而不休,在克服家庭困难的同时,实践着‘用脚步丈量民生,用汗水做好工作’。” 据悉,“2018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将于明年1月初举办,届时年榜人物也将揭晓。 来源: 北京日报[详情]

北京榜样张涛:“豌豆女王”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北京榜样张涛:“豌豆女王”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原标题:北京榜样张涛:“豌豆女王”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来源:北京晨报 二十几年前,她还是一个走街串巷卖粮食的小生意人;他们也只是在田间地头的空地上种点豌豆,亩产只有二三百斤。而今,她是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他们是“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豌豆亩产高达六七百斤,不仅豌豆卖得快,年底还有合作社的分红。荣涛的豌豆占据了全国一半豌豆籽种市场,带动京冀4000余户农户致富,形成集“科研、制种、推广、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这就是“豌豆女王”张涛和她的豌豆合作社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的故事,张涛用一颗小小的豌豆带领乡亲们敲开了致富的大门。 带领乡亲致富 1996年,张涛到农村走街串巷卖大米,发现农民想买米,但是没有钱,想用自家种的杂粮换米,张涛没多想就答应了。换来的杂粮,她又拿到市场上出售。 凭着敏锐的心思,她发现了新的商机,卖豌豆竞争少、利润高。因为豌豆货源不足,张涛去甘肃、内蒙古等地收购豌豆时发现,当地豌豆亩产五六百斤,而在北京平谷附近农村里种的豌豆亩产只能达到二三百斤。细心的张涛询问当地农户才知道,豌豆高产是采用了新的良种。于是,张涛回村里承包了80亩地,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买了新培育的良种,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专程指导种豌豆。当年豌豆亩产就达到600斤,比平谷当地豌豆亩产量高一倍还多,第二年试验就达到700斤。 第三年,张涛注册成立公司,在周边农村发展豌豆种植户。刚开始没人信豌豆能打那么多斤,很多种植户都五六十岁了,他们说:“我种了大半辈子田,你才二十多岁,能有多少经验,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张涛掷地有声地承诺:“我负责提供种子和回收豌豆,聘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来指导种植。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办法种,挣了钱归你们,赔了算我的!”一位农户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和张涛签了合同,这是张涛签的第一个合同,她至今记忆颇深。合同规定豌豆的保护收购价,是一块钱一斤,亏了由张涛补,市场收购价格就高不就低。同时,合同规定了年底还会给农户二次返利。 张涛培育、使用的新品种豌豆是直立的,不爬蔓儿,不用搭架子,收的时候也好收,省人工。仅一年成效就已经显现,农户种的豌豆亩产600多斤,8月份豌豆收购时,张涛现场用现金结算,丰收的农民心里乐开了花。等到年底结算时,一斤豆子赚了四毛六!村民们本想1斤豌豆能返1毛钱就很多了,没想到张涛自己只留了1毛钱,其他都返还给了村民们。第一个和张涛签合同的农户得到2600块分红款,后悔自己种少了。他举着返利款说:“明年我再多包点儿地,我种一百亩!” 豌豆是3月播种6月拉秧,拉秧后还能种一茬玉米,豆类还养地,每亩地比只种一茬玉米多挣2000多元。附近种豌豆的农民看到了真正的实惠,纷纷和张涛签订了合同。她签约农户的豌豆种植面积从2005年一千多亩到第二年变成两万多亩,签约农户达到两三千户。 2008年,张涛注册成立了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27户。社员享受技术服务及种子成本价、农药化肥批发价的实惠,注册了“荣涛”商标,开始走上品牌化发展路线。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合同,标明回收的最低保护价,实际回收价格实行“保护价+市场浮动价”,而且规定每年把利润的90%返利给社员。可当年市场行情不好,合作社只有几万元的收益,张涛把所有收益都返还给社员,自己承担了全部成本。 小豌豆大产业 合作社的成员越来越多,豌豆的产量也越来越大,张涛发现种植的利润太少,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都被其他企业占去了。张涛决定自己建厂,对豌豆进行深加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10年由合作社出资成立了荣涛食品有限公司,张涛作为总经理代表合作社在企业中维护出资方的权益。公司利润的60%返还合作社,分红时一并计入年终盈余按规定分配,其余40%作为企业运营资金,包括张涛在内的企业管理人员由合作社决定聘用,每月统一领取5000元的工资。社员们集资650万元,合作社建了厂房、购买了设备。2010年,合作社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创业的路充满了艰辛,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年合作社把豌豆磨成粉,再加工成小食品,产品使用的是优质豌豆,成本比别人家的出厂价还高,赔了不少钱。张涛琢磨豆粉能掺假,豌豆掺不了假。自己手里有豌豆的优势,别人比不了。第二年,工厂开始生产整粒的豌豆休闲食品,慢慢打开了市场。 豌豆加工不仅提高了豌豆的附加值、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形成了集“科研、制种、推广、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并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是平谷兴谷开发区唯一一家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建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购置2条豌豆油炸生产线、1条豌豆烘焙生产线、自动量杯式包装机30台、全自动计量包装机1台,生产两大类、15个小品种的豌豆产品。张涛和社员自己培育的豌豆品种豆皮比较厚,油炸之后不易脱皮,制作出的小食品口感好,豆粒大小均匀,至今畅销全国。 诚信走天下 张涛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用诚信打造品牌。刚开始加工豌豆食品时,一些生产豌豆制品的企业为了好卖,将豌豆产品称为美国青豆。张涛不跟风,仍然坚持自己的豌豆品牌。有一次,天津一家市场订了荣涛的豌豆产品,货送到了,卸车的时候经销商发现包装袋上写的是豌豆,当场就要求退货。即使因此遭遇多次退货,张涛固执地坚持用豌豆做商品名称。后来有“美国大杏仁就是巴旦木”的事件发生后,豌豆也跟着正名了。那些号称是美国青豆的产品,只能重新换包装,而张涛的产品反而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张涛重视产品的品牌,更重视靠诚信打造品牌。产品销售得好,她也毫不松懈。2011年她正式做食品市场,组建市场部,从来不给生产和销售部门布置利润增加的指标和任务,怕他们有压力会出歪招。她要求业务员出去必须用产品说话,产品质量好了,销售得好,利润自然就来了。 张涛将诚信经营的理念覆盖在种植、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一次收购豌豆时,一个农户为了卖豆子时压秤,故意没把豆子晾干,结果豆子都发霉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张涛坚决不收。为了帮助那个农户减少损失,她说你可以把豆子放这儿,有客户要,我叫你过来跟他谈价,我不挣你钱。那个农户把豆子都拉了回去,然后把张涛告到法院,法院经过调查,判张涛胜诉。那个农户又跑到市农委告状,说张涛违反合同,不诚信。张涛一次次与农户沟通,坦诚地说明理由。 张涛带领豌豆种植户在家乡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紧密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了自己“回报乡亲、带领社员致富”的梦想。她的合作社已发展入社会员527户,辐射带动北京市4个区、河北省7个市区的种植户4000多户,更多农户因种植豌豆走上了致富路。 2009年张涛的合作社获得“北京市先进合作组织”荣誉称号,张涛先后获得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郊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榜样”等荣誉,是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记者手记 诚信经营赢得口碑 给豌豆取个洋名“美国青豆”,可能在一些商家眼中不是什么大事,不仅没有降低产品质量,兴许还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加销量。但是张涛没有“忽悠”消费者,即使冒着被退货的风险。诚信做人,不仅为她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也为她的“豌豆”带来了金字招牌,让品牌走得更远、立得更高。 消费者有时担心购物是否缺斤少两、食品添加剂是不是超标、肉类有没有注水……有的厂商为了蝇头小利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感,甚至侵害了整个产业。榜样张涛为企业家树立了标杆,她让大家明白,老百姓只有安心放心才能对产品“倾心”。 张涛,1974年1月生,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5年度北京榜样。 从1997年开始,张涛在京郊平谷经营豌豆生意,凭着诚信的品质、执着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带领农户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豌豆女王”。目前“荣涛”豌豆占据了全国一半豌豆籽种市场,带动京冀4000余户农户致富,形成集“科研、制种、推广、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张涛一手牵着科技,一手挽起田野,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美景,用真情搭建了城乡之间的桥梁,用行动告诉大家团结就是力量。 榜样说 把小豌豆变成小金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我不仅自己收获了幸福,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幸福路。成为“北京榜样”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我将把责任和压力变成动力。未来还将继续带领乡亲们种植好豌豆,把小豌豆变成小金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详情]

北京榜样王晓旌:像太阳照暖家里每一个人
北京榜样王晓旌:像太阳照暖家里每一个人

  原标题:北京榜样王晓旌:像太阳照暖家里每一个人 王晓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2008年再婚后,对丈夫前妻病逝后留下的儿子视如己出。为让孩子出国深造,她卖掉自己的婚前房产。她孝老爱亲,长年照顾丈夫病逝前妻的母亲和继父、高龄的公婆、多病的父母,让6位老人“老有所安”。 我要像太阳照暖这个家 2008年3月21日,当时39岁的王晓旌和41岁的金涛再婚登记结婚。婚后不久,王晓旌感到,这个曾经失去女主人的家,家庭气氛总是很沉闷。每天孩子放学后,不怎么打招呼就默默地进屋写作业;吃饭时全家不交流,边吃边看电视;家里有什么事儿也不对孩子说,把他当作旁观者。她想了几天后,把全家召在一起开起了家庭会议:“咱们是个重新组织起来的家庭,大家原来都不熟悉,现在生活在一起,有事儿要让大家知道,要表达出来。以后,无论谁回家都要和大家打招呼说,我回来啦!不管是谁,离开家三天以上,回来都要和家人抱一抱。如果遇到家里人生病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其他人起码要问候他三句话。” 这个规定刚开始操作时,父子俩抱一下都好尴尬,问候一句就像挤牙膏,两个人都觉得是在完成王晓旌布置的任务。直到有一天,爱人因为工作上的事儿喝了酒,回家难受得直吐,本来已经睡下的孩子又爬起来,给爸爸端来一杯温水,拿来一条毛巾,说:“爸,您好点了吗?”孩子歪着脑袋琢磨另外两句问候语凑数时,爱人一把攥住王晓旌的手流泪了,他说:“就这一句话,我已经不难受了。” 我不当后妈当亲妈 “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爱,没有血缘也可以有真情,我要给孩子当亲妈!”这是王晓旌心里的话,她从心底接纳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儿子。但母子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后天培养的母子情,需要加倍地付出。她选择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把爱给这个孩子。为了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她放弃了自己要一个孩子的想法。 然而,不要孩子并不能换来天然的母子情。“王晓旌对孩子是真心相待,视如己出。”她变着法子为全家人做饭,有机会上街就要给孩子买件时新的衣裳,对孩子的学习和冷暖,她都放在心上。“她对儿子情商的教育有大大的功劳。”爱人由衷地这样评价她。孩子的性格越来越阳光,不但学习好,而且唱歌、打球、办报、跳舞、演戏样样活动都积极参与,还竞选上了班长和学长团成员。眼看着孩子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王晓旌开始为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操心了。 爱人说,王晓旌想让孩子出国留学。可前妻患癌后,治疗费用很高,最后家里人去财尽。这几年,刚缓过一点来,但跟留学的费用比,还是有困难。王晓旌想了几个晚上,决定把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卖掉,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爱人听完惊住了,说道:“这是你的婚前财产,是你的保障啊。”王晓旌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家,你们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2017年8月,儿子踏上赴美留学的行程,王晓旌去机场送别。孩子走到闸机口,却忽然停了下来,回过身大步走向王晓旌,紧紧地抱住她。这一抱,她的泪水就像开了闸一般…… 让三家老人老有所安 王晓旌结婚后,突然意识到,她要面对的长辈变成了三家老人。为了让老人们都老有所安,她选择了无怨无悔地付出。 相比父母,家在南方的公公婆婆身体健康,喜欢摄影和旅游。每逢学校寒暑假,王晓旌和爱人睡沙发、打地铺,或者到自己娘家居住,也要腾出卧室邀请老人来京住几个月,享天伦之乐。她送公公婆婆的都是新潮玩意儿,单反相机、随身带的电饭煲和各种保健食品等,全是老人所爱。公公加入了老年摄影班,学会了P图,还不时发来摄影新作,乐在其中。 王晓旌深知,爱人前妻的老母亲和继父最不容易,两位老人都80多岁了,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唯一的小女儿在国外。将心比心,王晓旌和爱人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和老人一起吃饭,还将米面油、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带过去;逢老人过生日、老家来亲戚,她必定迎来送往招待;老人生病时,她陪同诊治,住院了,她到病榻前探望;每年清明节,她还会准备好祭品,陪同老人为亲人扫墓。 10年来,王晓旌托着这样一个家,一步步往前走,每一步都走得很不容易。[详情]

视频-徐伟:为市民文化生活鼓浪扬帆
视频-徐伟:为市民文化生活鼓浪扬帆

  [详情]

视频-郎恩鸽:农民滑雪队长助力北京冬奥
视频-郎恩鸽:农民滑雪队长助力北京冬奥

  [详情]

视频-于渊莘:从根入手 培育幼教的参天大树
视频-于渊莘:从根入手 培育幼教的参天大树

  [详情]

视频-苑永萍:“靓诺”品牌的诚信底色
视频-苑永萍:“靓诺”品牌的诚信底色

  [详情]

视频-张建辉:真勇士三入冰河救父子
视频-张建辉:真勇士三入冰河救父子

  [详情]

视频-许艺:税务人办义演为爱启航
视频-许艺:税务人办义演为爱启航

  [详情]

视频-王文:倡导新风为文明观赛助力
视频-王文:倡导新风为文明观赛助力

  [详情]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官网-徐伟:为市民文化生活鼓浪扬帆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官网-徐伟:为市民文化生活鼓浪扬帆

  [详情]

视频-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文明城市的新“八大员”
视频-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文明城市的新“八大员”

  [详情]

视频-张思然:95后女生厄运中撑起家庭
视频-张思然:95后女生厄运中撑起家庭

  [详情]

视频-程刚:填补新药市场空白 为患者带来福音
视频-程刚:填补新药市场空白 为患者带来福音

  [详情]

视频-姜建莉: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视频-姜建莉: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详情]

视频-周晔:坚守特教情怀 助力特殊教育
视频-周晔:坚守特教情怀 助力特殊教育

  [详情]

视频-杨大伟:仁医大爱令病患落泪
视频-杨大伟:仁医大爱令病患落泪

  [详情]

视频-宋薛宣:学雷锋几十年播撒公益火种
视频-宋薛宣:学雷锋几十年播撒公益火种

  [详情]

“北京榜样”发布6月首周人物榜
“北京榜样”发布6月首周人物榜

  原标题:“北京榜样”发布6月首周人物榜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开展五年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北京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他们来自于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基层,他们的事迹不仅通过了“北京榜样”组委会的严格评审,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点赞。 2018年“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在原有的评选基础上将重点突出讲好榜样故事、发挥“北京榜样”头雁效应、礼遇榜样常态化,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2018年“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已全面启动,2018年将继续坚持层层举荐、周周上榜选树“北京榜样”,每周发布周榜5名,每月发布月榜10名;年底在月榜人物中选树出2018年度十大“北京榜样”。 2018年6月第一周 “北京榜样”榜单 倡导新风为文明观赛助力    王文,男,1957年8月出生,北京球迷协会会长。 北京球迷协会下设绿色狂飙、御林军等7个分会共4000人,热爱足球的王文引导大家文明观赛已15个年头。 为助力冬奥,他代表北京球迷和北京榜样代表共同倡议,承诺做到“观赛嘴净 人走场净”,还积极与京外多个球迷协会结成友好协会。目前能做到“人走场净”的北京球迷已达八成。 无腿志者终圆珠峰梦 夏伯渝,男,1951年出生,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居民。 早期登山队员夏伯渝,因救助队友失去双腿,之后又不幸患上了癌症。 2014年在截肢40年后,他再次到达珠峰大本营,但随后因严重山难登顶未遂;一年之后在同样位置,他又遇到了8.1级地震随后雪崩。三度攀登,距峰顶最近距离仅有94米。 今年5月14日,不甘的他再次冲顶,终于成功登顶实现了梦想。 将空竹抖向世界的非遗传人 李连元,男,1947年11月出生,空竹博物馆馆长。 李连元是中国非遗北京抖空竹的第三代传人。他在广内街道成立了18个空竹队和艺术团、42个健身活动站,学员三千余人遍布全市已走出国门。 他曾率队参加“北京风情舞动悉尼”活动;也曾为奥运率千人抖空竹组成彩色五环惊艳全场,还义务教国际友人、老人、孩子抖空竹,为培育新苗走进百所校园。 居民的冷暖安危全在她心上 李宁,女,1979年5月出生,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东街党总支书记。 李宁的随身小本记满社区的大事小情,居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晚10点前很难休息。 每逢取暖季,她对平房户和孤寡老人、残疾人必上门走访电话询问,还亲自检查煤炉和通风口等设施。 2017年2月底一七旬老太手持尖刀冲进办事大厅,她毫不犹豫挡在老人面前耐心劝解夺下尖刀化解了危机。 让残疾人就业迈进幸福之家 王和平,女,1960年8月出生,北京市同乐制帽厂厂长。 仁爱所致,制帽厂的残疾员工已由建厂初期的几名发展至41名占总数三成。面对视障听障肢残的员工,王和平购买了相关书籍学习沟通,并安排他们到轻体力的安全岗位。 2007年,一残疾职工双侧股骨头坏死面临瘫痪,她迅速联系医院为其交齐了26万元押金,康复后家属要感谢被她诚意谢绝。 [详情]

“2018北京榜样”发布五月月度榜样人物名单
“2018北京榜样”发布五月月度榜样人物名单

  原标题:“2018北京榜样”发布五月月度榜样人物名单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开展五年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北京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他们来自于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基层,他们的事迹不仅通过了“北京榜样”组委会的严格评审,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点赞。 2018年“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在原有的评选基础上将重点突出讲好榜样故事、发挥“北京榜样”头雁效应、礼遇榜样常态化,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2018年“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已全面启动,2018年将继续坚持层层举荐、周周上榜选树“北京榜样”,每周发布周榜5名,每月发布月榜10名;年底在月榜人物中选树出2018年度十大“北京榜样”。 2018年5月“北京榜样” 月度榜单 七位老人的爱心港湾 田琴,女,1980年12月出生,密云区新城子镇太古石村村民。 婚后15年间丈夫外出打工她相继照料7位老人(其中4人重病),伺候吃喝、哄着开心,自己累病从无怨言。 20年治沙还一片绿洲 郑柏峪,1947年6月出生,国务院国资委退休干部。 退休后他坚守在内蒙古志愿治沙20年,带领牧民播种的碱蓬已超过80平方公里覆盖了查干诺尔干湖盆。 好儿男为国夺冬残奥首金 陈建新,男,1992年6月出生,国家轮椅冰壶运动队队员。 高位截瘫的他在第12届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的决胜时刻掷出关键一壶,为国夺得冬残奥会史上首金。 机智党员探身窗外救人 任万强,男,1965年7月出生,通州区柳馨园社区居民。 他听到呼救飞速跑到对面楼,探身窗外伸出双手将一贴在近30米高楼外的老人救下,事后才觉惊险。 智勇双全拦下持刀醉汉 陈建新,男,1976年5月出生,大兴区西红门镇政府民政科工作人员。 见一男子持刀追赶两女一男,危急时刻他急中生智用共享单车将其拦截,使三人成功逃脱。 安监巾帼保一方平安 马薇,女,1983年4月出生,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安全生产检查队副队长。 她冲破人情阻力红包诱惑,排查“每一寸角落”消除多处隐患;为巡讲连夜写稿凌晨背诵也不误白天排查。 为市民文化生活鼓浪扬帆 徐伟,男,1957年12月出生,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他创新机制吸引各路英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馆内各色小剧场奉献了全市三成演出场次,最高年达上千场。 八旬老妪的爱党情结 董桂珍,女,1939年12月出生,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朱北社区居民。 79岁且患有乳腺癌的她11年来坚持在社区讲党课,恐影响党委换届工作将膝关节置换术一推再推。 学雷锋几十年播撒公益火种 宋薛宣,男,1957年11月出生,北京宋记开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几次在火灾中开锁救人的他,1987年就成立了“学雷锋服务队”,如今成员逾百并组成了“十大志愿联盟”。 炮制38载国药的大国药匠 于葆墀,男,1957年9月出生,北京同仁堂制药厂主管药师。 他致力中药炮制38年,是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传承人;他解决多个刁钻难题,带出4批徒弟仍研学不辍。 [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