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一生中大概有2-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但如果你以为厕所只是解决生理需要的地方,那就图样图森破了。厕所这个空间里的江湖,可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医生说厕所最不卫生,恐怖片说厕所最诡异,媒体说厕所最容易有不光彩事件。这次中关村二小事件让人们发现,厕所也是校园欺凌的高发地之一。
据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调查,中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4.7%的学生经常被欺凌。中山社工对某职校的调查显示,91名校园欺凌受害学生中,在厕所被欺凌的高达40人,占比将近44%。网络搜索“厕所+校园欺凌”,能看到不少爆料和欺凌视频。
媒体曾报道,日本校园欺凌也多发生在厕所、走廊、操场等地;就连韩国歌手宝儿也曾在中学被学姐抓进厕所扯头发!为什么厕所里校园欺凌高发呢?


监控死角,是厕所的标签。厕所的功能决定了它相对封闭,不像教室、宿舍、食堂等地有责任人监控,厕所只是保洁员定时清理,几乎是“三不管”地带。更重要的是,国内不少学校单设教师厕所,老师们一般不去学生厕所。老师不在,厕所就成为了不良学生的天堂。
在厕所里,有学生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有学生吸烟、玩游戏;有学生敲诈勒索财物;更有学生打架闹事。
在没有监管的“自由”空间里,校园欺凌滋生不足为奇。强横、霸道、结伙的“熊孩子”遇到胆小、怯懦、落单的“受气包”,分明的力量对比让一切回归到最原始的对决,恃强凌弱。


厕所里会发生什么?2016年4月,信阳某中学一女生在厕所里遭多人殴打,打人女生手里拿着木棒;5月,山东日照一男生在厕所内被踢踹、扇耳光,并被要求“舔屎”;6月,深圳女生因拒绝代写作业,被逼进厕所强行脱衣拍裸照……这次中关村二小事件,受害学生就被用厕所垃圾桶扣头。
教育人士表示,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手段更为极端,施暴的同时带有强烈侮辱性。在这方面,厕所这个场所有天然“优势”,除了有“暴力工具”墩布等用品,还有“侮辱工具”——屎尿。
这些欺凌甚至暴力,会对受害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研究表明,每位孩子每多遭遇一次欺凌,抑郁水平就会增加 0.242,社会退缩行为和焦虑水平增加 0.144,自尊水平降低 0.064。欺凌与犯罪之间,就隔着一条线,屡犯的加害者也容易走向犯罪。2013年北京市调研显示,未成年犯首次发生不良行为是12岁至13岁之间,犯罪前大多2-3种不良行为纠集在一起。专家说,这些未成年犯中94%会痊愈,6%会成为累犯,而这6%的累犯将会犯下社区和国家50%以上的强奸、杀人、抢劫重型案。


每当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都有这样的反问:假如有人阻止,欺凌事件是不是就不会发生?答案是肯定的!
芬兰学者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发现,持协同欺负或沉默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欺负行为就越多;持反对欺负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欺负就越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宋雁慧研究表明,旁观者阻止欺凌事件发生的平均几率有六成。在旁观者认识受害者的情况下,出手阻止或报告老师、报警的比率高达76.3%。
厕所之所以校园欺凌高发,旁观者较少,也是原因之一。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本身难以聚集很多围观者,能出手帮助的就更少了。
今年4月,重庆一名学生在厕所内被刺亡,当时有人把守厕所门口不让他人进入,看到身上带血的人跑出来,围观学生才告诉校方,但悲剧已酿成。在厕所这个容易被阻隔成封闭空间的地方,大门一堵,连旁观者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谁还会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