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4 2016.12.15
学校的厕所,江湖大大的
昨日,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中的两名学生家长向在厕所内遭垃圾桶扣头的受害学生及其家长提交书面道歉。数据显示,厕所已成为校园欺凌高发地,那么,为什么是厕所呢?
专题策划:邹佳琪
设计制作:徐超 高艺榕
音频:张晴羽 李超
有普,新闻有科普
昨日,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中两名学生家长向受害学生及家长书面道歉。据校方调查,厕所里的30秒内,一学生将垃圾桶扣在了受害学生头上。虽然校方认定此事并非校园欺凌,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厕所已经成为校园欺凌高发地之一。为什么会是厕所呢?
厕所里的江湖,比你想象的大

每个人的一生中大概有2-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但如果你以为厕所只是解决生理需要的地方,那就图样图森破了。厕所这个空间里的江湖,可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医生说厕所最不卫生,恐怖片说厕所最诡异,媒体说厕所最容易有不光彩事件。这次中关村二小事件让人们发现,厕所也是校园欺凌的高发地之一。

据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调查,中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4.7%的学生经常被欺凌。中山社工对某职校的调查显示,91名校园欺凌受害学生中,在厕所被欺凌的高达40人,占比将近44%。网络搜索“厕所+校园欺凌”,能看到不少爆料和欺凌视频。

媒体曾报道,日本校园欺凌也多发生在厕所、走廊、操场等地;就连韩国歌手宝儿也曾在中学被学姐抓进厕所扯头发!为什么厕所里校园欺凌高发呢?

厕所成为校园欺凌高发地之一,相比课室、走廊,厕所这一发生地更隐秘、更让人意想不到。
老师不来,这里发生的事谁知道

监控死角,是厕所的标签。厕所的功能决定了它相对封闭,不像教室、宿舍、食堂等地有责任人监控,厕所只是保洁员定时清理,几乎是“三不管”地带。更重要的是,国内不少学校单设教师厕所,老师们一般不去学生厕所。老师不在,厕所就成为了不良学生的天堂。

在厕所里,有学生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有学生吸烟、玩游戏;有学生敲诈勒索财物;更有学生打架闹事。

在没有监管的“自由”空间里,校园欺凌滋生不足为奇。强横、霸道、结伙的“熊孩子”遇到胆小、怯懦、落单的“受气包”,分明的力量对比让一切回归到最原始的对决,恃强凌弱。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被欺凌者双方都是受害者。二者虽带有明显的性格标签,但身份也会发生转变,近10%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加害人曾是校园暴力被害人。
武器在手,大便、木棒应有尽有

厕所里会发生什么?2016年4月,信阳某中学一女生在厕所里遭多人殴打,打人女生手里拿着木棒;5月,山东日照一男生在厕所内被踢踹、扇耳光,并被要求“舔屎”;6月,深圳女生因拒绝代写作业,被逼进厕所强行脱衣拍裸照……这次中关村二小事件,受害学生就被用厕所垃圾桶扣头。

教育人士表示,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手段更为极端,施暴的同时带有强烈侮辱性。在这方面,厕所这个场所有天然“优势”,除了有“暴力工具”墩布等用品,还有“侮辱工具”——屎尿。

这些欺凌甚至暴力,会对受害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研究表明,每位孩子每多遭遇一次欺凌,抑郁水平就会增加 0.242,社会退缩行为和焦虑水平增加 0.144,自尊水平降低 0.064。欺凌与犯罪之间,就隔着一条线,屡犯的加害者也容易走向犯罪。2013年北京市调研显示,未成年犯首次发生不良行为是12岁至13岁之间,犯罪前大多2-3种不良行为纠集在一起。专家说,这些未成年犯中94%会痊愈,6%会成为累犯,而这6%的累犯将会犯下社区和国家50%以上的强奸、杀人、抢劫重型案。

媒体曝光的案例反映出,厕所内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手段多样,侮辱性强,屎尿频频被用作欺凌工具。
围观群众不在,没有后顾之忧

每当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都有这样的反问:假如有人阻止,欺凌事件是不是就不会发生?答案是肯定的!

芬兰学者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发现,持协同欺负或沉默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欺负行为就越多;持反对欺负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欺负就越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宋雁慧研究表明,旁观者阻止欺凌事件发生的平均几率有六成。在旁观者认识受害者的情况下,出手阻止或报告老师、报警的比率高达76.3%。

厕所之所以校园欺凌高发,旁观者较少,也是原因之一。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本身难以聚集很多围观者,能出手帮助的就更少了。

今年4月,重庆一名学生在厕所内被刺亡,当时有人把守厕所门口不让他人进入,看到身上带血的人跑出来,围观学生才告诉校方,但悲剧已酿成。在厕所这个容易被阻隔成封闭空间的地方,大门一堵,连旁观者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谁还会知道呢?

旁观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远近会影响其对校园欺凌的态度,旁观者若认识受害者,积极反应比率最高;若不认识欺凌双方,积极反应比率最低,旁观或离开的比率最高。

结语

即便成为校园欺凌的高发地,厕所也表示,这个锅我不能背!无论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手段哪方面来看,校园欺凌都绝不是学生间的普通打闹,而是成人社会在未成年群体身上的投影。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成人社会的更多智慧。

关注有普公众号,新闻有科普

新浪新媒体实验室 出品

参考资料:

① 徐化玉.暴力事件频发,学校“厕管”成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9-06-02(7)

② 姚建龙.人民时评:应对校园欺凌,不宜只靠刑罚[N].人民日报,2016-06-14(05)

③ 章恩友 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④ 宋雁慧,播志君,秦颖雪.校园暴力旁观者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师,2013,15:017.

⑤ 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M]. Oxford:Blackwell. 1993:9.

⑥ 【记者调查】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有效防范?[OL].央广网,2016-12-09

你吸的雾霾,是什么味?|有普Vol.01
超市的鱼,都沾着什么?|有普Vol.02
裸贷的学生,要还多少钱?|有普Vol.03
你吸的雾霾,是什么味?|有普Vol.01
超市的鱼,都沾着什么?|有普Vol.02
裸贷的学生,要还多少钱?|有普Vol.03
你吸的雾霾,是什么味?|有普Vol.01
超市的鱼,都沾着什么?|有普Vol.02
裸贷的学生,要还多少钱?|有普Vo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