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传统与现代兼容,细微与无限并蓄,科学探索如波涛,未来正大步前进!
各位尊敬的合作伙伴,尊贵的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是本场论坛的主持人刘毅。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无限未来的北京,欢迎来到无限视界的MLED。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京东方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
今年是京东方集团成立的三十周年,作为显示行业的领军者,三十年来,京东方深耕显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过去被垄断、到比肩、到现如今的全球领先,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一直力图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为更多用户带来至臻体验。
MLED业务作为京东方集团“1+4+N+生态链”战略构架中的重要一环,愿景是成为 Mini/Micro LED 显示和解决方案全球领先者。在“芯的视界”里,相信有在座精英伙伴们的联手,必将迎来行业新的征程,下面我宣布,本次会议正式开始!
本次会议分为三大篇章,分别是“序篇”、“芯的视界”与“共创共赢”。在“序篇”,我们以京东方“芯的视界,共创共赢”主题演讲 拉开论坛帷幕。“芯的视界”,我们邀请了行业大咖、顶尖学者、权威机构的专家从技术发展、技术创新、市场趋势等各个维度进行主题分享。在“共创共赢”篇章,我们邀请了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 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未来展望。相信通过本次的探讨和交流,必将激发 MLED 无限潜能,赋能千行百业。
下面隆重有请 BOE(京东方)执行副总裁、BOE(京东方)MLED业务董事长张兆洪先生为我们作开幕演讲,一起从京东方的角度,探讨未来的发展,有请张总!
张兆洪:各位来宾朋友,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首先,再次欢迎大家能够参加BOE IPC·2023 MLED分论坛。在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MLED业务的新老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今年是BOE成立30周年,30年的砥砺前行,京东方深耕显示技术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特别是在Mini和Micro LED方面这是一个芯的视界,也是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在这个芯的视界里面与各位合作伙伴实现共创共赢,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今天借此机会,我把BOE MLED业务发展历程以及与各位合作伙伴的合作倡议与大家分享。
BOE从2015年就开始进行了Mini和Micro LED产业的调研,在2019年与美国的Rohinni公司合作,开发了全球首台大尺寸的针刺式固晶机。在2020年10月,MLED业务正式成立,开始公司化运营。在2021年,也发布了全球首款主动式玻璃基的直显和背光的产品,并于12月发布了全球首个技术品牌——α-MLED。在2022年11月,BOE经过深思熟虑,战略决策拟控股华灿光电,深化MLED产业链的布局,进一步坚定进军MLED产业的战略决心。在2022年12月份,全球首款LTPS正式量产发布。今年开始,我们将在直显和背光等全系列产品持续的扩展。这是整个BOE MLED业务的发展历程,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向各位展示我们全面深入地发展MLED业务的决心和信心。
经过8年的技术沉淀、3年的市场拓展,依托各位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BOE MLED业务累计发布了20大系列产品,实现了COG LTPS等8款全球首发的产品,同时也攻克了包含侧边走线、玻璃厚铜等20多项行业内的技术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BOE MLED业务与各位合作伙伴共同取得的辉煌成就。
MLED业务始终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每年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目前累计专利超过了2000项,涵盖了背板、驱动、工艺及系统架构等多个领域。随着业务的拓展,BOE MLED已经与80多家客户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例如在直显方面跟海康、大华、宇视等,背光方面与联想、华硕、Acer、创维、冠捷、巴可等,供应商我们和新益昌、集创、运鸿辉等多方面的合作。同时我们也积极与上下游厂商进行联合创新,在MLED业务累计创新项目超过了100家,比较突出的是与诺瓦星云在玻璃基的显示校正算法上的合作,还有与西湖未来在侧边3D打印方面的合作,这些在行业内都是非常领先、非常超前的技术。
同时我们也跟客户实现了多个产品的联合发布,比如其中有华硕、雷神和雷蛇三款产品均采用0OD设计,整体更轻薄,1K+分区,为客户带来极致视觉享受和游戏体验的产品,还有我们跟AOC34寸和创维 31.5寸的玻璃基主动式Mini显示器,也是搭载了上千级分区,控光细腻,没有屏闪,可实现的HDR1000及百万级动态对比度,视觉效果同样令人震撼。同时我们和创维在75和86寸TV产品上的合作,作为全球首款玻璃基主动式的Mini背光产品,集成了2K+的分区和2万+的Mini灯珠,也实现了整个Mini LED电视画面全新的飞跃。
目前,MLED业务在开发和工艺人员达到了1100多人,在LED整个产业核心技术实现了一些关键性的突破,突破主要有四大维度,有LED外延芯片技术,这个是我们和华灿光电联合开发,通过华灿光电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外延芯片技术的突破。同时还有超高精度背板技术、高速/巨量转移技术、AM主动式驱动技术等等,这是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起来的技术蓝海,是我们一起行稳致远的基石,稍后首席技术官陈明总会对这个技术详细地与大家分享。
依托上述的技术积累,BOE在2021年12月份发布了α-MLED技术品牌,α是希腊字母的首个字母,代表着第一、行业首创、技术前沿等非常有想象力空间的含义,同时也指A,即Active—drive就是主动式驱动,MLED也代表了Mini/Micro LED的产品和技术,也有助于让消费者进一步深化对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了解。
在技术和品牌的加持下,来看看我们的产品布局,从2021年6月开始,我们完成了直显和背光全尺寸的产品布局,在直显方面我们以主动式驱动COG为核心,COG和SMD协同发展,实现场景化应用落地,目前我们落地的一些标杆项目有成都天府中心金融中心的双子塔、青岛金沙滩啤酒城的标志大屏、成都火车南站地铁口的裸眼3D大屏等等。
在背光方面,首先在TV和商显、MNT、NB和车载、VR/AR等细分领域,最小的我们做到了VR是2.48寸,最大地做到98寸,都实现了产品的布局和量产。
BOE自主研发的玻璃基主动式P0.9产品在SID和CES展会上斩获大奖,我们的背光75寸和86寸Mini产品分别荣获了SID显示创新奖和最佳显示组件奖。我们的主动式驱动方案更是全球首次获得南德和莱茵的无频闪、硬件级低蓝光和高视觉舒适度认证,以上技术产品布局和研发的积累是BOE MLED业务高质量发展、高效应对客户差异性/定制化产品需求的有力保障。
从2021年Mini商业元年到今天,BOE MLED业务在国内小间距销量市占逐年提升,2021年排名第五,2022年排名第三,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保三争二,立稳前三甲。
在营收方面,2022年环比提升86%,2023年,我们预计营收能够翻番。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BOE MLED业务战略的坚持,更离不开业内各位伙伴的鼎力相助,我们再次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各位的支持!
携手创新,深度合作,互利共赢,是我们始终坚持追求的目标。
MLED业务目前面临的产业有千亿商显市场,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不断地完善,Mini和Micro LED必将快速渗透到TV、穿戴等消费领域,这是一个有上万亿级市场的机会,这是一个巨大的蛋糕,BOE一直考虑如何和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共同深耕这一市场。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MLED业务聚焦场景、共创生态的倡议。
在此机会也跟大家介绍一下BOE MLED业务的愿景,BOE在2021年10月份成立的时候愿景定位为要成为Mini/Micro LED显示和解决方案全球领先者,今天上午董事长也说了京东方做事情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到全球最好,我相信我们一起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们也考虑打造几个孵化平台,第一个平台是集成化产学研孵化平台,第二个平台是产业化供应链平台,第三个平台是一体化产业制造平台,第四个平台是全球化营销网络平台。我们搭建这四个平台,打通LED芯片到背板到封装到全产业链,共创MLED生态圈,携手深耕六大应用场景。
首先说研发方面,我们会延续刚才说的四大核心技术优势,更积极地和高校、科研所、创新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展开合作,打造Mini/Micro LED产学研的孵化平台,目前我们和高校、科研所、创新企业的合作,比如我们跟Rohinni高效高速转印的合作,与北大院校在Micro LED开发的合作,与Novatek在驱动IC进行合作,还有与英伟达MTK系统板卡等方面的合作。BOE在强化技术的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主动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开发,共同用技术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供应链方面,MLED一直致力于把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我们和厂商的合作理念是3C:共生、共赢、共融,我们希望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把行业产业的垂直整合做好,这样整个产业的技术力和成本竞争力最强,我们希望在技术、品质、配合度、交付、成本等方面彼此补强,共融共生,携手给终端客户带来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实现共赢。
在制造生产方面,我们目前的想法是要打造从LED芯片玻璃基板到模组到背光源到箱体到整机到服务一体化产品的制造平台,这个平台全产品/全品类地覆盖、全产业链的打通,能够提供一站式的定制服务,满足合作伙伴不同的产品形态、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我们不是说从头一直做到尾,我们需要和合作伙伴共同来打造这个生态,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BOE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全球的营销网络布局,同时我们也深耕国内的市场,BOE现在有19条生产线、2个创新中心、4个数字医院,分布在国内的十多个城市,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我们打造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平台,为客户端业务深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场景的深度方面,结合行业的发展和技术产品特点,我们现在目标是要根植六大应用场景,第一场景是智能会议室,BOE玻璃基主动式显示产品能够把完美的硬件和智能AI系统完美的结合,根据客户的需求实行一些客制化定制化的开发,打造智能会议室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是家庭影院,今天我们一直在探讨显示能够进入家庭,能够进入消费市场,我们觉得这是完全有机会,BOE玻璃产品高平整度,能够实现屏幕无限延伸。同时高亮、高色域的显示效果,搭载屏幕的立体发声,更好的展现了沉浸式的观看效果和良好的音质效果,AM驱动无频闪更健康、更护眼,我们相信在家庭影院这个领域我们是大有作为。
在元宇宙方面,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是LED的虚拟拍摄技术,例如近期的《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等电影,BOE在虚拟拍摄技术中整合上下游的资源,我们把硬件显示作为我们核心的一些基础,同时延伸到系统渲染、内容制作、数字人设计,可以提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BOE自主研发的影院屏幕能够实现虚拟更逼真的呈现。
透明显示,在2018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已经把透明屏被迅速地带火,BOE研发团队已经成功攻克了透明像素的结构设计、高开口率的背板等行业难题,创新研发出了透过率超过75%、亮度超过800nit的MLED透明显示产品,也大大增强了屏幕与场景交融的效果,产品的互动性和观众的体验感超乎想象,透明显示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空间。
还有一个是电竞,如今电竞的热度非常高涨,全球的游戏玩家预计将突破30亿的大关,BOE有独特的玻璃基主动式Mini LED电竞产品,具有高分区、细腻控光、无频闪、健康护眼、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色域等特点,可以生动还原游戏的每一个瞬间,为广大的电竞爱好者提供至臻的体验,我们一起共筑电竞市场的巅峰盛景是完全有机会。
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升级,对车载显示提出了用户交互和更优质画面升级的需求,MLED背光在亮度、对比度等各方面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特性,是车载显示屏最佳的技术升级方案,BOE MLED业务储备了AM驱动、COG技术,同时目前具备了COB和POB技术的能力,目前已经完成了从12.3寸到42.2寸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当前已经导入了国内外很多的客户,预计在2024年开始实现量产。
最后我想说的是未来已来,MLED业务产业加速而至,BOE MLED将秉承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倾情客户,匠心产品,和全球的创业伙伴一起共筑合作平台、共拓细分场景、共建MLED生态、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兆洪先生的发言,正如张总所说,8 年的技术沉淀,3 年的市场拓展,为京东方 MLED 如今的厚积薄发奠定坚实底气,从适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出发,坚持产学研联动、供应链合作、客户端深耕,必将带给消费者更完美的产品体验。
下面,正式开启“芯的视界”篇章。首先有请京东方 MLED 业务 首席技术官 陈明先生从技术与产品发展的维度,带来α-MLED 芯启未来主题演讲。
陈明:尊敬的各位来宾、业界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京东方集团MLED业务的陈明,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也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α-MLED·芯启未来。
α-MLED是京东方在LED显示领域的技术品牌,α寓意着第一、行业首创、技术前沿,同时α也代表我们独创的主动式驱动技术。MLED代表的是Mini/Micro LED,我们希望α-MLED这样的一项技术能够为用户带来极致的HDR画质、沉浸的观感体验,并且具备健康护眼的特性,适合长时间观看。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组数据,京东方在LED显示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我们未来会将持续每年收入的7%投入到研发中,其中投入到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比例不低于1.5%。我们具备超过300人的专属Mini和Micro LED的技术团队。
BOE在WIPO PCT专利申请位列全球第七,在MLED应用领域我们布局的专利已经超过2000件。
我们具备先进的Mini LED显示和背光的生产线,我们的Micro LED先导线也在建设中,预计在2024年可以投入使用。
从上面一组数字可以看出,MLED作为京东方“1+4+N+生态链”的关键一环,我们一直在积极投入和推进MLED显示产业的发展。今天我们的创新成果与大家的通力合作和协同创新密不可分,感谢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感谢大家!
半导体显示器件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多种显示技术并存,并且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的一个特点。Mini LED的直显目前主要应用在商业显示领域,未来随着Micro LED技术的成熟,将有技术逐步渗透到消费类的电视、车载、智能穿戴和近眼显示等领域。Mini LED背光市场预计在3年也会迎来快速的增长,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消费类的电视、显示器、车载和笔电,接下来我们一起进一步分析LED典型的应用场景。
室内小间距市场已经成为Mini LED COB/COG快速增长的领域,从LED显示应用的发展历史来看,LED显示已经从最初的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到传递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再到今天逐步对画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向消费类的产品进行对标。这方面在室内的智能会议室、家庭影院、虚拟拍摄等场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我们认为Mini LED的COB和COG当前会聚焦在P2.0-P0.7的点间距,尺寸在200寸-110寸的应用区间,未来随着Micro LED的技术成熟,有希望进一步向P0.5以下的消费市场进行拓展。伴随着室内小间距应用的扩展,我们观看LED显示屏的时间将会不断加长,健康护眼将成为一项关键的指标。
我们通过一组视频做一下对比,视频里看的就是我们利用一台高速的摄像机模拟人眼对LED显示屏进行拍摄,视频的左侧是传统的LED被动式显示屏,大家可以看到画面在以极高的亮度和频率进行扫描显示,虽然人眼觉察不到,但是长时间的观看会导致眼部的疲劳和头晕。视频右侧是α-MLED AM主动式驱动显示,我们看不到任何闪烁,看到的是静态柔和的显示画面,我们将这种显示定义为静态显示。这是未来LED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的最基本前提。
在静态显示的基础上,α-MLED可以进一步带来更多的HDR细节表现,在实现广色域和高亮度的同时,在信息和背景接近的图片里面,我们在AM驱动的部分仍可以看清所有的细节,这是我们可以真实还原人眼看到的自然细节,实现一种接近自然的显示。通过我们独有的Black²表面封装技术,在实现高墨色一致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显示器件的整体功耗,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表面处理。
接下来再看一下电竞应用的领域,电竞应用已成为在IT领域的关键增长点,不同类型的电竞游戏对于显示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动态清晰、超高的屏宽比、快速的响应对于电竞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基于α-MLED玻璃基背光解决方案可以实现HDR1000以上的效果、DCI-P3 99%的色域,可以实现曲面1000R的曲面显示,以及小于2毫秒的响应时间和媲美OLED Local Dimming的效果。
接下来再看一下车用的场景,智能汽车已经继上班和家居以外成为第三大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场景,全国一二线城市平均的通勤时间早已超过60分钟,车用显示已经成为生活中关键的场景。
车用显示对于显示器件的工作环境、显示画质和器件寿命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车载显示与内饰的结合已经成为个性化、差异化的核心因素。对标OLED,LED显示在极限环境、亮度和器件寿命方面都具备突出的优势,α-MLED在这方面也从Mini LED的背光和Micro LED显示两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布局。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智能穿戴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近期头部品牌发布的穿戴产品的特点都在不断地完善对于运动爱好者和户外运动的需求,比如登山、浮潜、马拉松,我们希望智能穿戴设备在任何场景都能够实时的提供所处环境的信息和个人体征的信息,同时也对于显示器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LED在穿戴显示领域可以满足极限环境的要求,可以实现超过4000nit的峰值亮度,同时也可以将穿戴设备的续航提升50%以上,对比OLED,Micro LED在亮度、极限环境和器件寿命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
在未来的5年,α-MLED将逐步从Mini LED的显示领域逐步拓展到Micro的显示应用,当前我们会聚焦在小间距显示、消费类TV、电竞的Notebook,在未来随着Micro技术的成熟,我们会进一步扩展到穿戴、车载和更多的消费电子领域。
同时我们也在深耕“屏之物联”的概念,积极布局拓展显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的应用。基于α-MLED,我们已经将发声功能集成到COG屏幕上,并可以智能地将声音由5声道、7声道拓展成32声道,打造音随画动的智能声场。我们也研发了透过率超过70%的65寸透明显示,我们的静态显示也与虚拟拍摄的要求高度契合,不论是高速动作,还是慢动作,α-MLED的静态显示都可以从容应对。
LED具有潜力,继LCD和OLED之后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BOE也在同时积极建设LED的生态系统。2022年,BOE启动了对于国内LED头部企业华灿光电的收购,这使我们可以高效地打通从LED外延到LED器件再到显示终端对于器件和工艺的需求,使我们具备了完整的LED研发和制造体系,为我们快速的技术迭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具备世界上最先进的LTPS和LTPO的玻璃基半导体显示资源,我们在电镀厚铜工艺和侧边工艺做到世界领先。我们具备世界上最高效、最先进的LED转移设备,我们与Rohinni公司共同打造的针刺式转移设备可以实现每秒100颗Mini LED的高速转移,同时我们也在建设首条和LCD Array产线打通的G2.5代Micro LED巨量转移的先导线。
多年在显示领域的耕耘,也使我们积累了系统算法方面的能力,我们基于LED显示和Mini LED背光的应用,在画质引擎、HDR优化和精细控光方面布局了相关的IP,赋能我们的显示产品具备更出色的显示效果。
一代显示技术的成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我们真诚地邀请全球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合作,共同建设LED显示的产业链,推动LED显示产业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也将公布一些开放性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愿意基于现有的研发资源与上下游展开深入的合作,共同来攻克和解决产业化道路上的技术难题。
LED显示必将带来新的视觉体验,我们希望将LED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打造一个LED的世界,也是一个芯的视界,让我们一起共创共赢。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明先生的分享,我相信,未来我们的α-MLED,将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风向标,以技术赋能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产业链的融合,Mini LED 的商业化 进程正稳步推进,Micro LED 也即将迎来新发展。未来,MLED 产业将攀登至何种高度。 掌声有请集邦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 副总经理 王飞先生从显示产业发展的维度为我们解读 MLED 行业“大变局”,共同洞见 Mini/Micro 的当下时局与未来趋势,有请王飞先生。
王飞: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集邦咨询的王飞。很荣幸受到京东方的邀请,来参加这样一个分享。
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是MLED行业的大变局,我先解一个题,怎么去讲呢?实际上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今年对整个Mini/Micro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年,今天我也会分享比较多的观点,时间会比较紧,京东方的宽屏非常好,经常可以把我的观点所需要的论点放到一页里面,但是有一个缺点,特别费内容,我平时做60页PPT的内容,在京东方这里只能放20页,时间紧,内容多,因此我在讲的过程当中会跳过一些论证的过程,如果后面对具体论证的过程或者怎么产生这样一种观点有兴趣的话,可以会后继续交流。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回顾一下LED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显示的市场从整个LED60年的发展历史来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LED的产生实际上是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半导体技术的大爆炸有关系,但是当时只是发明了红光和黄光一些比较简单的发光二极管,但是真正到LED开始走向比较大规模的商业化,关键的时间实际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发明的蓝光LED,蓝光的LED发明之后找到的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在照明市场,目前来说照明进入到一个产业渗透的高峰期过去了的阶段,整个产业发展进入相对缓慢的时期。对于LED行业来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结束,后面最关键也是LED最合适的市场可能就是显示市场。
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京东方发展的30年来,基本上大的决策都是踩着非常对的节奏,刚好我们看到在2023年京东方在整个LED的布局是有大幅的强化,特别是并购了华灿之后进行了比较多的整合,这个从两个维度来看都是显示市场对LED重要性提升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信号。
从另外一个角度,整个新型显示目前处在比较多元化的状态,各种技术在整个显示的市场上去做竞争。我这边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把9种主要的新型显示技术跟14个市场做了匹配,我们可以看到比较适合LED的场景其实是超过了所有非LED的场景,尽管从营收来讲LED相比LCD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就像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如果它的产品在30多个市场上都卖得很好,这些市场对它的评价很高,虽然它的营收很少,这样的产品或者这样的公司我们也是不能轻视的。
这里我再分享一个简单的模型,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很多时候是需要放在这个模型的背景下去思考的。有一本书叫做《龙卷风暴》,建立了这个用来描述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的模型。这个模型讲的意思是很多产品当有一个早期市场,产品比较昂贵,只能在小众的范围内去被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早期受众都已经购买了产品,就会出现一个鸿沟。但是如果这个公司或者这种产品或者是这种行业能够熬过鸿沟这个阶段之后,就会进入到保龄球道的阶段。在保龄球道的阶段,整个市场和产品的关系就像是一种链式反应,出现一种新的产品开拓了一种市场,这个市场能够去给这种产品提供一个增长的资源,再去培育新的技术,这种新的技术又去开拓出一个新的产品。当你完成了保龄球一样的把10个球瓶全部击倒以后,整个行业就会掀起一场龙卷风暴,导致整个产业出现一次深刻的变革,整个产业的产业趋势就会出现一个快速的成长。
就像小说《绿野仙踪》里面讲的,堪萨斯的一场飓风,把小姑娘一下子刮到了奥兹国,奥兹国相当于仙境,对于商业上来讲,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市场规模很大,毛利率很好,市场结构非常优质,竞争对手很少,这样子一种状态是每家企业都所期盼的,但是前面必须要经过龙卷风暴的阶段。
我们再拿京东方的历史来回顾的话就比较像是在2003年正好是选择了LCD产业鸿沟的阶段进入。LCD早期也是非常昂贵但是又找不到市场的技术,最早是日本人把它用在了液晶手表上,慢慢把这种技术培育起来。2003年遇到了一个鸿沟,产业出现低谷。一直到2009年之后,包括智能手机和电视一些市场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当京东方进入LCD产业的时候是一家连100亿收入都没有的公司,经历过LCD的龙卷风暴之后现在已经成长为2000亿的巨头。
我在右边分享了一个图,描述了京东方是如何击中了保龄球道,通过击倒一个球瓶的时候发生链式反应,最终击倒是十个球瓶,变成了完美全中,最终引起了龙卷风暴。
这里我再分享一个模型,各位很多都是LCD行业的背景,通过这个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模型。早期的时候LCD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势的时候,跟CRT和PDP处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面,只是说大家在成本和质量之间做一个取舍。当成本和质量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是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叫做等效用曲线。如果是我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就意味着等效用曲线往右移,越靠右的等效用曲线就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实际上LCD完美的实现了这个过程,现在的情况是跟CRT的成本低很多,但是在质量上远远超过当时PDP能够达到的程度。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LCD产业把其他的几种技术完全都击败了。
之所以介绍这个模型,就是后面跟LED相关的一些分析也会用到这个模型,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比较类似的场景一直在发生。
这个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大纲,第一部分主要会分享我们对Mini LED背光的看法,Mini LED对整个LCD产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补充,它和LCD构成了一种互补品,LCD现在处在比较好的状态,虽然看起来不太盈利,实际上整个LCD的市场结构比起大多数行业好很多,它有很强的盈利潜力。现在的问题就是主街意味着这个产业的成熟,我们要想尽办法把这样的产业留在主街上,这样子就是在延长它的盈利周期,实际上也就在延长这个产业的寿命,Mini LED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就能扮演这样一种角色。
这个是我们对Mini LED市场的推估,前几年大家对于Mini LED背光的热情比较高,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Tablet市场有一个比较快速地成长,但是TV的部分成长的速度一直不如大家的预期,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Tablet的“退烧”,在更多的LCD场景下面Mini LED背光都已经开始搭载在设备上,我们预计是到2027年整个搭载Mini LED背光的设备数量能达到7500万台。
对于TV来讲,Mini LED背光在里面关键的作用是提升了LCD的性能,变成高阶TV的备择选项。从成本和时间的维度上来看,LCD虽然也有价格波动,长期看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产品了,它的价格变化并不会很大,OLED和Mini LED+LCD两种方案比较起来来说,OLED现在还处在一个有比较大的规模经济的阶段,它现在的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一旦后面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还有成本下降的空间。但是相比Mini LED背光来讲,Mini LED背光现在整个产业还处在更早期的阶段,就意味着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张,还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的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Mini LED背光+LCD的模式比OLED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反映在最左边这个图,可以看到尽管OLED和LCD的成本一直处在收敛的状态,实际上还有3倍左右的价差。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比较明显的是Mini LED在电视上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市场需求成长的迹象,相比OLED来讲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有力的竞争。
从Mini LED本身的产品特性来讲,它相比过去传统的LCD单一的Open Cell结构,再加上OLED规格比较限定的情况,Mini LED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更丰富和多元的选择,高中低阶的产品都可以搭配。再看右边这幅图,显示了在同样的一个等效用曲线上面,过去OLED提供了更好的一种品质,但是价格水平比较高,在搭载了不同Mini LED背光的解决方案之后可以提供一个更优惠的价格,品质也有改善,如果往更长期看,比如说当Mini LED背光的产业规模起来之后,我们可能在一个更低的价格水平下实现比OLED还要好的效果,这样我们就能够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也就变成Mini LED背光市场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会为这个产业提供更强劲的需求。
从LCD厂商的角度怎么去利用Mini LED这样子的机遇?如果长期聚焦在一些比较低端的POB或者是一些PM的驱动方案上,实际上很难发挥出产品优势,任何一个电视机厂都可以买背光模组,可以加上Open Cell自己组装一个产品。但是我们如果通过玻璃基发展出更好的驱动方案,最后变成整个是一体化的一种产品形态,它可以从中长期去改善LCD产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产品高度同质化。在大家都是Open Cell的产品形态下,很难去差异化定价。
但是如果是搭载了Mini LED背光之后,实际上是提供了整个LCD产业产品差异化的可能。比如说我们如果只能是统一价格的话,有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是比较敏感的,有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是不敏感的,我们很难把它们识别出来,就变成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有定价。但是如果通过搭载不同的背光方案,我们可以针对两种类型的客户进行差别化定价,有一些比较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其实可以把价格定得低于同一价格,让他们更多的购买。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可以把价格定得更高,实现更高的毛利率,这样实现整个产品的利润最大化。
这个就是我想分享地从Mini LED背光对LCD产业助力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想延长LCD产业的寿命,核心的地方其实就是延长LCD这个产品或者这个产业的盈利能力。这样子才是真正地去延长这个产业的寿命。
第二部分我是想跟各位分享我们看到Mini LED直显市场的一些变化,今年关键的名词叫做COB面板,也是跟LED的技术进步有关,到目前来讲有企业已经构思出像LCD面板一样的产品形态,这个我们认为目前处在模型里面描述的类似龙卷风暴的一种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组数据,如果是单纯看整个显示屏市场已经是一个比较低的增速了,相比前面几年大概只有几个点的增速,现在还是有加速的趋势,这背后的逻辑主要是小间距的产品,它的渗透率的提升加速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最前面这幅图是更关键的,我们看到相比小间距,COB现在处在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之下。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技术上把几种技术做简单的对比。IMD是通常我们讲的四合一、二合一、N合一的产品,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跟现有的SMT市场供应链做匹配不需要额外的固定投资。COB跟传统的产业链契合程度比较低,很多时候就意味着你不得不去投资全新的生产设备产线,比如说原来这些显示屏工厂SMT的设备在做COB的时候不太用得上。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对抗COB,现在新发展出一种产业的形态,就是MiP,相当于把Micro LED的芯片去跟传统的产业链做一些搭配,但是它也需要额外用到一些固定资产的投资。
我们先看中间这幅图,SMT已经过了规模效应最好的阶段,现在是一条水平的曲线,但是MiP也需要一定额外的投资,它因为材料消耗的部分没有办法做到非常的节省,就变成它是有一个快速的下降,但是从长期来说可能不见得成本能做到像COB那么低。COG是比较类似COB的一个逻辑,但是它可能需要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更大。所以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时期三种技术形态之间的成本是有落差的,比如说如果量很小的时候最有优势的还是现在的SMT或IMD的形态,如果当规模扩张到Q这个点之后,可能MiP就变成最有成本竞争力的方案,如果到Q*这里就变成COB是更有成本竞争力的一种方案。我们把这样的成本对比放到这样定位的逻辑上来理解,就可以看到像之前的COB和SMD处在同一个等效用曲线水平上去竞争的,最近一年因为COB产业链越来越成熟,包括在一些制造设备、芯片产出上面产量都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有竞争力,整个产业已经发生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它能够在更低的价格水平上提供不亚于原来传统COB的产品质量,就变成它能够提供更多的消费者的剩余,就变成我们看到目前行业里面一个比较明显的情况,COB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SMT企业不得不直面COB的强力竞争。
这个是我们对市场规模去做的一个简单的推估和假设,如果是按行业里面一般的办法是喜欢用产能是多少平米这样来算,但是因为不同的Pitch会导致这个平米是不同口径的,我们用一个办法把所有不同Pitch所消耗的LED数都折算成4K的显示屏,实际上我们会发现2023年小间距的市场需求大概在6万块4K显示屏的需求,全部的直显显示屏市场大概是在10多万块的规模,这个就是现有存量的产能。但是从我们统计到的COB产能布局或者是产能规划的情况来看还蛮危险的,差不多到接近全部小间距市场的40%,现有的COB产能全部投产的话会抢占整个直显市场投产20%的份额,我们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整个市场会变得非常拥挤。
我们必须要去理解这些厂商为什么要去发展COB面板这样一种策略,背后还有它更深度的逻辑,包括BOE晶芯的张总刚才讲到的,我们要去关注的是后面的这个增量的市场,而不是现有的存量市场。现有的存量市场的这10万块屏难以满足这个产业成长的需求,真正的大家关心的都是后面的一体机市场、家庭影院市场和高阶的TV市场。我们也预测在这样子的一些市场需求驱动下,包括业内的这些企业在投资上不断地加强,整个产业在未来几年有可能实现接近50%的复合成长率,到2026年从模组的环节来统计是可以达到15亿美金以上的规模。
从竞争态势上来分析的话,COB和分工式结构的企业是并存的状态,这里我是有放了部分一体化的企业,完全一体化我其实没有放。刚才听完张总的演讲之后,我是觉得BOE可以放在这里,目前来讲BOE整个虚拟的整合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后面只需要从战术上更明确的一种垂直一体化方案。
从现有的实力对比,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参考数据,一个核心的资源不光是封装产能的大小,跟芯片产能的大小也是有关系的,可以看到华灿在整个芯片市场的产能是排在第三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京东方会选择华灿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个对整个Mini LED和Micro LED来讲是需要掌控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
第三部分,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Micro LED的一些看法。Micro LED目前所处的状态击中了保龄球道上第一颗保龄球的状态。
我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规律在Micro LED上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就是从材料的成本节省角度,另外就是跟量产有关系,再加上现在能够去生产Micro LED芯片的厂商在变多,整个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在变大的。我们观测到的Micro LED成本下降的速度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有点超预期,我们估计长期会维持在30%环比下降的水平。这个带来的很大效果就类似我们在半导体行业看到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之所以能够一直有效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它的晶体管的单位成本是在持续下降的,所以就变成它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或者是做出同样的产品能力的情况下,成本是一直在下降的。
我们把这两者做一个对比的话,可以看到右边这幅图,摩尔定律大概是持续了六七十年的时间,背后都是制程的进步,我们如果看Micro LED的制程现在相比半导体大了1—2个数量级,后面有相当大的下降空间。简单来讲我们如果做到5微米到2微米Pitch的大小,成本相比现在只有百分之几的水平。
刚才这个论点的关键点是现在的腕表市场进入比较理想的状态,我们回忆LCD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用在电子手表上的场景。现在对于Micro LED来说,腕表也是大家比较公认,但是终于有一家公司能够把它做到批量化的场景下面,估计最快就在2024、2025年能够达到10万甚至是100万台以上的出货量,这个对于产业来说就是非常关键性的影响性事件。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场景,对于Micro LED来说也是值得去关注的,就是在AR这个市场。我们知道最近MR的发布给LED行业有很大的压力,Micro OLED的表现是非常惊艳的,AR的要求不一样,AR目前要借助光波导的技术,这个会带来比较大的光损失,在亮度方面Micro LED是完全碾压了Micro OLED,变成了Micro LED特别大的优势。包括刚才张总也讲到元宇宙场景的快速发展,这个其实也是给Micro LED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另外就是车用这个市场,对LED来说,车用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市场,因为它一个核心的缺陷是它的量不像消费电子那么大的量级。但是它对去孵化一个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首先它可以接受比较高的价格,另外就是它对品质的要求会非常高,车内可以用到屏的地方比较多,对产品的要求又比较多元化。比如说透明屏、柔性屏和异形屏都提供了潜在的应用场景,这个就跟Micro LED的能力特别的匹配,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市场。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判断比如说像可穿戴的这个市场加上AR的市场,再加上车用几个关键市场,从2024年开始,整个产业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过去Micro LED的一些应用场景比较局限在大屏的这个市场,但是从2024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微型显示才是Micro LED真正的未来或者是占有最大份额主流的需求。
我们再看右边的这幅图,坦白讲这个市场后面怎么去演化?从我目前的观察来讲很难做到一个很准确的预测,从我的感知来讲Micro LED已经把第一块的保龄球瓶击倒了,后面我们只需要密切去观察什么时候能够发生技术与市场的链式反应,最终激起整个产业的龙卷风暴。
以上是我分享的内容,我这里稍微做一个总结,我刚才是从整个产业跟LCD的相关性去做的一个排序,反过来讲总结我可能会整个产业的重要性做一个排序,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Micro LED现在处在一个击倒了保龄球瓶的阶段。另外就是从COB这个产业来讲,掀起了整个大屏市场的龙卷风暴,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第二个重要的趋势。第三个就是Mini LED背光,LCD到底还能享有多久的显示产业的统治地位,Mini LED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
以上三点统归一起是Mini LED重塑了LED和显示两个产业的一个Key facts。
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如果大家对我讲的内容有觉得不妥或者需要商榷的部分也欢迎会后交流,谢谢各位聆听。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飞先生的精彩分享,王飞先生的分享不仅仅是一些数据,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的一些趋势的看法,还有对行业趋势模型的分析,我想这个部分对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王飞先生提到的龙卷风暴和保龄球道的理论一样,我也希望我们在MLED这个业务的赛道上能够都成为保龄球的高手,尽早地完胜这场保龄球的比赛,感谢王飞先生。
京东方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与高校、权威研究机构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方向。此次,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大学 陈志忠教授,请陈教授从 Micro LED 技术创新的角度解读论文——《Micro-LED 全色显示芯片制备和测试》,分享陈教授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下面有请陈教授。
陈志忠:各位同事,各位朋友,非常荣幸来做这个报告。我的报告题目是Micro LED全色显示芯片的制备。
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介绍一下Micro LED全色显示的研究背景,再介绍一下InGaN红光Micro LED的外延技术,再介绍一下量子点颜色转换的红光制备技术,以及Micro LED显示非视觉效应,最后有一个总结。
Micro LED大家知道它是一个尺寸小于50微米的LED,在它的分辨率、显示和亮度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要完成一个全色的显示需要RGB三基色单元,Micro LED显示尺寸变小之后,传统分立的器件显示就有一定的问题,包括巨量转移这样的一些问题。目前Micro LED实现全彩显示有三种技术路线,我们看到最左边的这个技术路线是通过外延片的技术,这个是蓝光和绿光叠加到一起,再跟红光形成一个像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它的分辨率尽可能比较高一点。现在也有三层外延片的技术,让它完成RGB的显示。第二种方案是通过RGB的阵列,通过混光的技术把它形成彩色的全彩的显示,这个是通过投影红光的技术去获得。第三种方案是在蓝光的芯片阵列上面去做色彩转换,通过量子点荧光的技术,通过色彩转换获得全彩显示。这是目前主要的方案。
随着Micro LED尺寸的变小,问题也是比较显著,我们知道在红光里面目前做的显示大多数材料是用的铝铟镓磷(AllnGaP)的材料,随着尺寸变小,它的效率是迅速下降的,这个效率的下降目前对几十微米的LED而言也是下降到了10%以下的效率。如果是5个微米或者10个微米的Micro LED,它的效率就会更低,甚至到1%以下这样的效率。
我们要发展一些新的红光技术,虽然红光LED是GaAs LED首先发明出来的,但是现在出现问题了,我们要寻找一些新的方案,这个新的方案就是InGaN红光的LED,目前显示的蓝绿光都是用InGaN材料去做的,InGaN能不能做红光呢?也是可以的,InGaN核心材料随着波长的增加,需要增加In的组分,但是这个也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说晶体的质量,首先In能不能并进去形成合金,同时晶体质量也是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InGaN会形成一些相分离的结构,另外局域化效应也会变弱,以及极化电场的增强,这些都会导致InGaN效率比较低,光谱比较宽,均匀性比较差,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就想到通过色彩转换的方法,白光的LED就是用蓝光去激发荧光粉形成色彩转换,在显示里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色彩转换通过量子点的方法,量子点的方法目前在高分辨率上面是比较主要的方案,但是也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就是在红光的转换效率上面仍然比较低,包括在量子点的组装和量子点的热稳定性这方面都是有问题,特别对于超薄尺寸的应用上面,它的荧光粉的厚度都是有一定的问题。这是在红光里面的一些问题。
还有在全彩显示里面,很多是关注显示的色域、显示的视觉上面的效果,刚才陈总也讲了一下,其实还有一些非视觉的效果,包括对于生物安全性,我们现在用屏用的时间长了,对眼睛的损伤或者是对生物节律的干扰,这边也是需要去做考虑,在光谱的选择上面需要做考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首先介绍一下InGaN红光研究的一些情况,InGaN红光刚才也介绍了,为什么它的晶体质量比较低呢?因为InN键能比GaN键能要小很多,在生长的过程当中In的饱和蒸汽压就会比较高,这样导致它的生长温度就非常低,导致它的缺陷就很高。另外是极化电场也是非常严重的,还有在生长LED结构的时候,生长完InGaN量子阱之后,还要长P-GaN,P-GaN会造成一些退火的效应损伤量子阱,还有就是In组分分布得不均匀。
目前整个InGaN EQE都是小于10%左右,有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这个是南昌大学江风益老师做的,他们做的结果是621纳米的红光下面做到20.6%的外量子效率。他们是在硅衬底下面做的,通过V型坑的一些技术去弛豫这个应力,而且还采用了准备层的一些技术,In比较容易掺进去。
还有几个方案,比如在InGaN衬底下面做红光,还有在多孔GaN衬底下面做红光,目的都是弛豫量子阱下面的应力,让In容易掺入到InGaN量子阱下面去。
还有一些在量子阱周围做了很多文章,这里面通过AIGaN插入层的技术,使得InGaN晶格得到弛豫,AIGaN插入层的方法一个是补偿InGaN里面的压应力,它的盖层也是有助于In的扩散,我们可以看到晶格结构通过AIGaN插入层,InGaN晶格得到一定的弛豫,这样使得它的效率得到一个比较高的提高。
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随着In组分的增加,它的二维转成三维的临界厚度和应力的临界厚度远小于量子阱的厚度,我们在生长InGaN红光量子阱的过程当中是三维的生长,是SK的生长模式,它的应力弛豫也是处于完全弛豫的状态,跟长绿光量子阱的条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要去研究SK的生长模式。
我们在北大做的事情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InGaN红光的生长,一个是通过衬底应力的弛豫去生长红光的量子阱,我们使用的是NPSS的衬底,NPSS比较容易弛豫InGaN里面存在的应力,进而传导到量子阱区域,量子阱区域的应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使得In掺入比较容易一些。我们在上面还做了一些PVD-AIN的缓冲层,加上NPSS结构,我们得到了接近红光的发光,有NPSS和没有NPSS衬底最高在红光这边红移了25纳米,In更容易掺入进来。
我们还做了在量子阱区域准备层这边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利用了缺陷的结构,我们知道在硅衬底里面V型坑对于量子阱的调节作用比较重要,使得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在红光量子阱的生长过程当中也使用了缺陷的技术,这个缺陷是一个沟道的缺陷。这个沟道的缺陷在绿光和蓝光的量子阱当中在比较浅的位置产生这个沟道,对于效率的提升是负面的,但是我们利用了在绿光的量子阱去做沟道缺陷,这样的话沟道缺陷虽然增加了,但是对于红光波长的增加以及效率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对它的机制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增强的原理,这个增强的原理我们发现这个作用一个是隔离了缺陷的影响,还弛豫了应力,使得缺陷的作用被减缓。这样整个的复合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我们获得的607纳米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6.4%的内量子效率。
我们还在量子阱附近做了一些图形化结构的研究,在量子阱周围做图形化的目的,我们也是希望在生长量子阱过程当中驰豫量子阱区域InGaN准备层的应力,通过不同的厚度获得了不同的弛豫效果,当它的应力弛豫越大,波长的红移越大,红光In更容易掺入进去。我们做出来的尺寸是2.8个微米的尺寸,这个尺寸测出来的542纳米的绿光LED,它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6.2%的内量子效率,这个内量子效率在报道当中是比较高的一个内量子效率。
下面再介绍一下量子点红光通过色转换去获得红光的Micro LED技术,随着尺寸减小,红光的效率是越来越低,考虑到用量子点去做,量子点是有明显的优势,效率比较高,可以达到80%左右的量子效率,它的色域也是比较宽的,不需要切割外延片,也不需要巨量转移,所以有很多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抬头显示或者是在一些应用,在一些高分辨的应用上面还是有很多的优势。
目前做制备量子点色转的工艺包括光刻、喷墨打印的工艺,这些工艺在一般QD的浓度下面荧光粉程度比较厚,十几微米甚至有几十微米。对于尺寸稍微大一点的Micro LED来说还可以忍受,如果芯片尺寸几个微米确实太厚了。这里面浓度高的话可以薄一点,但是浓度高有自吸收和团聚的效果,这个效率很难做上去,这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工艺,比如通过刻穿到量子点下面去形成,但是这个对于量子点的破坏也是比较大。
我们考虑到通过一些金属的纳米结构去增强量子点的色转换,这个是台湾大学杨志忠课题组做的色转换的机制,通过金属结构和量子点、量子阱的转换材料一起形成共振,这里面必须要满足近场的一些作用,距离大概是比较近的距离,而且耗散比较严重,色转换的提高只有百分之几的提高。2014年在《自然》子刊上面有一篇文章提高得比较多,通过SP近场作用同时提高发光的效率和自发辐射的速度,这个放大的倍数非常大。我们就采用了这样的一个结构,希望通过表面等离激元结构提高荧光粉的转换效率,通过它的自发辐射速率成千倍的提高,提高它的量子点的转换效率。
这个是我们做的一些结构在氮化镓的表面做周期性的纳米结构,上面再做一些银层,在量子点里面可以形成表面的等离激元,增强量子点的转换效率。我们做的初步结果,PL增强是有30%左右,寿命可以有10倍的荧光寿命的减少。
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下Micro LED显示的非视觉效应,这个非视觉效应前面也介绍了,做显示不但要去有很好的显示效果,还要有非视觉的效果。
这个非视觉的效果包括对生物节律的影响,特别是在480-490纳米的褪黑素有抑制作用最强的一些光源,我们在晚上或者是在白天使用频率情况下对这个要有控制。另外还有光损伤和蓝光危害的一些问题。这里面通过优化RGB光谱可以优化它的非视觉效应和视觉的效应。视觉效应可能重点让它的显示色域在一个比较高的显示色域,通过显示方案的调节去控制生物节律的影响和蓝光危害的一些影响。
研究方法,首先对Micro LED光谱进行模型的建立,建立发光光谱的模型,RGB或者是四色的RGCB/RGYB,四个光源要调节的参数可能有12个参数,通过光源模型的建立可以减少它的调节参数,通过优化的目标对它的色域和生物节律和光损伤的影响做出一些目标函数,对它进行一些优化。优化的结果是得到三基色和四基色显示的波长和光谱的宽度进行了优化,色域的表示是对REC2020的显示,色域的覆盖率描述它的结果。通过设计得到三基色色域的覆盖率是90%,四基色可以达到98.2%的覆盖率,这是色域方面的影响。
我们在非视觉上面的影响,我们一共设计了10个参考颜色,有8个参考颜色都展现了最小的生物节律的效应,另外两个也是属于低值,四基色的显示方案对生物节律的影响我们发现是最小的,通过设计得到最小的生物节律的影响。我们也去计算了光损伤,通过刚才优化的结果算出来光损伤,光损伤的结果是属于一个正常的光损伤的结果。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在色域的显示上面是用四基色的显示,它有非常高的波长和半宽的稳定性,我们知道三基色显示的时候对绿光显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绿光变化一两个纳米的时候,色域在比较大的范围之内去变化。但是我们如果用四基色的显示效果,波长的影响就非常小了,在正负10个纳米之内,我们发现色域仍然是可以覆盖到96%以上。半宽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四基色的色域覆盖率对半宽的敏感度也是比较低的。
说明什么呢?我们在Micro LED制备过程当中,很多情况下都是要求波长在正负1个纳米以内,现在为了色彩的需求是正负1个纳米以内,如果用四基色做显示的话,可能会对波长和半宽的要求可以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我们通过四基色去改善它的非视觉效应,同时我们也放松了对芯片的一些要求,这个是我们在四基色显示的非视觉效应上面的一些结果。
最后做一个总结,Micro LED红光的制备是实现全色显示的关键技术,InGaN红光LED是克服小尺寸LED表面复合问题的方法,NPSS结合PVD-AIN有望解决外延片均匀性和InGaN红光效率的问题。
高色域,免巨量转移,QD色转是实现Micro LED红光的又一可行方案,采用表面等离激光和协同发射是获得薄荧光层和克服串扰的方法。
四基色的Micro LED显示大大提高了显示的色域,增加了波长和半宽的冗余度,同时可以减少生物节律、视觉损伤方面的非视觉效应的影响。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京东方和北大校企合作项目的支持。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教授的精彩分享,陈教授讲的都是满满的干货,提出了对红光芯片的制备和转色技术关键技术的建议和方案,众所周知红光的突破对于行业的意义来说非常重要,不管对于性能还是成本降低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感谢陈教授。
京东方一直秉持着“用心改变生活”的初心,京东方MLED业务在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也追求科技进步与人类健康的平衡,正如我们独家首发的 AM 主动式驱动方案,真正做到了超清显示与呵护人眼的平衡,是业内史无前例的“暖心”硬核技术,我们也有幸获得 TÜV南德颁发的全球首张 高视觉舒适度 认证证书。下面有请南德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创新研发部 技术总监 唐杰先生 从产品权威认证的角度为我们带来《显示屏技术发展趋势及TÜV南德测评方案》。大家欢迎!
唐杰: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认证机构的代表来参与这样的一个盛会。
其实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的开发,对检测认证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新的产品的技术是领先于标准的,以新型的显示设备MLED这样的产品来举例子,它在各个场景的应用的一些需求是需要去做一些标准的创新,才能去做很好的评估,这也是我们认证界的同行目前在解决的问题,即对于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如何跟行业做共同的创新。
第二个维度,我们尝试从检测认证的角度来看,检测认证的维度是安全,安全在评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方案的时候会考虑人、环境跟机器之间的平衡,这个是检测认证的安身立命之本。它的维度具体会变成举例子以显示设备来算,会以光、电、机、热、辐射、有害物质等核心维度去看这个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领域对刚才提到的人、环境和机器之间的平衡。所以今天我带来的课题就是显示屏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认证机构对这样的新产品、新设备的一些评估的方案。
之前的嘉宾讲得很好,最早的时候在新型的设备中LCD代替了传统的CRT,但是现在LCD也开始慢慢地去被LED技术来基本取代,LED开始了红海,在我们行业来看是来自照明企业,现在照明企业的渗透感更大,接下来对LED新技术、新标准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于应用场景更多元的品类。
根据行业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有四大主流技术是我们需要关注的:OLED、小间距LED、Mini LED和Micro LED。现阶段Mini LED基本上接触的产品主要是背光和直显两种技术路线,显示领域会有很多的细分场景,在中小型尺寸的显示领域和传统的LCD技术相比,OLED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它的画面柔性很好,响应的时间很低,能耗相对LCD会更小,更重要的是切合市场的需求,它的产品更轻薄,可以折叠。这个是OLED和传统的LCD最核心的一个大的优势。
Mini LED的背光技术和OLED来比的话,从色彩和对比度方面,我们认为并没有太多的差别,Mini LED背光技术挺不错的,它有它的优势,成本比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我们一直在提到Micro LED,Micro LED的性能会更佳,但是现在的技术可能还没有成熟,制造的成本也会比较贵,无法实现量产,这个是在中小型的显示领域各个技术的展现,在大型跟超大型显示领域里面,传统的LCD因为技术的原因,OLED因为成本的原因,所以很难跟现在主流的LED直显技术来竞争。
我们刚才提到了很多小间距的LED最大的特点是亮度比较高,这个是它很大的优势,使用的寿命也会比较长,而且小间距的LED也会有好处就是看不出来它的拼缝,这些优势占领了大屏和超大屏的市场。
但是作为技术的革新和延展,Mini LED的直显技术可靠性更好,它的视觉体验会更好,所以在商显和高端的一些大屏市场会有很大的潜力。
综上,相对于其他的显示技术而言,Mini LED应该是当下投资和研发的热点。
今天的主题是“芯的视界”,Mini LED的发展的确有两大核心:芯片、封装技术。所以我们看芯片遵循的是“海兹定律”,芯片的尺寸不断变小,对应的光效持续提升,成本会不断地降低。芯片小了,性能提升了,另外一个问题会出来了,它的封装难度会成倍地增大,传统的封装芯片和电极在同一侧,散热性能会比较差,这是没有办法去满足高性能的Mini LED的封装要求。现在主流的方式会用倒装的方式来做,就是芯片和电极在不同两侧,通过电轨去连接,这种方式会比较好的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它的光效性能,热的影响和回归的光效性能就变成了Mini LED目前主流的封装工艺,相关产业链的行业也随着Mini LED的普及而不断去做延展和提升。
除开提到的正装和倒装的方向,封装架构和工艺上面也会有不同的考量,比如说传统的SMD的工艺满足不了P1.0以下的封装要求,升级的IMD工艺是目前小间距LED的封装工艺,但是普遍会存在一个问题,小间距LED会存在显示颗粒感比较强,还是有一些缝隙,它的防水能力不太好。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的产品间距没有办法调整,这个是目前用IMD工艺做封装出现的问题。
综上,无论是SMD还是IMD,都可能没有办法成为未来Mini LED封装的理想解决方案。
POB是基于SMD的,因为工艺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但是它的问题就是它的产品没有办法轻薄化,所以我们采用了无支架集成封装技术的COB和COG的工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产品更加轻薄化,可以适应当前的消费者对于显示产品超薄特性的追求。但是目前的问题就是两者的技术难度相对会比较大,生产的成本还是比较高,所以它主要应用在一些高端的电子消费品的领域,还有比较高端的商显的市场。但是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COB和COG应该可能会是IMD最适合的封装方案。
京东方投了很多的资金在于技术研发,技术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资本的推动,Mini LED如果随着借助资本的投入,把它的供应链更加完善去整合,它应该会是Micro LED规模量产之前的主流显示技术。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它的制作工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但是我相信如果根据新的技术的推动,显示产品的光效更好,更加轻薄,同时可以降低综合成本和提升返修率、提升产能,Mini LED的产业会更加繁荣。
今天的主会场也提到了Mini LED的性能提高得很快,这个技术发展的应用无论是在民用的,还是在商用的领域,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元化,这个只是一部分的例子,比如说LED背光技术在电视、电脑显示屏、手机、平板的领域已经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有带来新兴的市场,比如说车机屏、VR设备,Mini LED的背光技术也会带来很大的竞争力。Mini LED的直显技术会在大屏,比如我们提到的商显和现在的会展、演出、广告、体育传感等等,甚至包括在一些高端的影院当中,Mini LED的直显技术会有比较大的领先优势。
接下来就会面临一个技术带来的要跟人和设备平衡的问题,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显示设备屏类占了智能设备的70%以上,它会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它的作用会日益增加。统计显示,人类的信息来源有80%来自视觉。特别是在智能化的社会,我们的眼睛不可避免地要很长时间暴露在设备之前,比如小孩上网课,我们在办公室要开会等等,大多数信息的传递来自显示设备。
LED、LCD显示技术的提升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视觉体验,它的好处来自很高的刷新率,画面柔感的提升可以使人眼的感觉更加舒适。另一方面新型的显示设备也会带来高亮度,刚才我们讲了小间距LED亮度很高,高亮度、屏幕大尺寸化这方面的问题也会给人眼更容易的疲劳。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认证机构也会去调查市面上的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一些倾向点,这几年来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关注点变化得非常快,在早期会比较关注于这些产品的硬件体验,比如说高清、大屏、轻薄、无边框,这个是4年之前屏类的消费者在选购屏类产品的四大要素。但是随着护眼产品市场热度不断地提升,这几年越来越多出现了低蓝光、无屏闪等等指标,从2021年到现在疫情的这两年时间护眼概念的显示产品年增长率超过50%。回归到技术、产品和人的协调,新型的显示设备比如说接下来普及率会越高的高端技术的MLED产品同时需要关怀视觉的健康和舒适。
回到刚刚讲的第一个话题,技术的提升对标准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标准会有很多的局限性,市面上标注护眼的设备很高,但是它的屏幕内容比较多的是局限在某个客观的参量,比如刚才提到的光、热、机、辐射参量等等,没有办法从人因的角度覆盖视觉的健康和平衡。
TÜV南德作为德国的一个权威机构,我们会去对国内的、国外的权威标准做一个比较深刻的解读,以及我们早期会对LED这个技术领域对于视觉舒适度方面的长期研究,我们开发出来针对新型显示设备的评测方案,主要来自不光只能去考虑客观的参数考量,我们也需要去找到评估的方法,从人因角度、从统计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个真正的健康与舒适。
如这幅图,第一个维度是低蓝光辐射等级,这个是来自IEC 62471标准,是会考虑到一定的波长区间之内蓝光危害的加权值和总蓝光辐射的比值,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增长,这个测试方法比较难去评估到硬件低蓝光技术,在传统的考虑蓝光辐射的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它的软件,把它的蓝光降下来,这个屏幕会变黄,现在这个技术已经不是那么跟上时代了。新考虑的低蓝光辐射强度依然去选择了380-500纳米这个波长区间的总蓝光危害加权辐射亮度和总蓝光辐射亮度的比值。
它是怎么去操作呢?在真正的硬件蓝光技术,蓝光的最高峰值已经不是在340-380低波长纳米了,硬件蓝光波峰已经平移到460-475纳米这个区域,它会非常大的减少蓝光对人眼的伤害。相对于其他的蓝光方案来说,选择一个传统的波长区域,再除以总波长区域的蓝光,从本质上已经区分了硬件蓝光和软件蓝光的测试结果。
第二个维度是在认证行业里面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维度,就是频闪无闪烁,这个标准来自ISO9241,这个是整套地跟人有关系的硬件设备的评测标准,频闪是引用了ISO9241 305和307的标准,不可能是永远无频闪的,无频闪代表了显示屏整个图像区域可以使得至少90%的使用人群感觉不到频闪,可以定义为无频闪。
最后一个维度是对标准创新很核心的维度,人体的健康和舒适目前无法用硬件测试参数的堆积来获得,我们必须考虑到真正的测试目的。回归到拥护者的本源,长期观看显示设备的时候一定会带来一些不适感,比如说眼睛会发痒、会疼痛、会流泪,可能有时候看久了会有一些视力模糊和头晕的症状,这些从目前的标准没法测。
TÜV 南德综合考虑了很多标准,包括国际上和国内的眼科标准,我们选取了一个最适合的,就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一个新标准,视觉显示器人类功效学技术规范,它会通过引起体验者眼疲劳的生理和主观目标进行评测,会有很多评估栏,会给出一个视觉舒适度的综合评分,相对于使用客观参量来衡量健康和舒适,我们会考虑人因的结果、统计学的结果,重点是考虑长期使用时候的不适程度来去做评分,这样的结果会更有参考意义。
回归到京东方的产品,京东方晶芯科技开发的基于新型的高端的倒装COG玻璃基P0.9的技术,在这个技术下面所开发的BYH-G009A系列Mini LED显示屏是首个通过TÜV 南德健康舒适显示屏认证的产品。回归到刚才讲的它的低蓝光辐射的危害指数是0.56,常规的产品大概在0.75-0.85之间,它远好于同类型的产品,所以它获得了低蓝光辐射A+的评级。
在人因的角度,刚才我们讲它是很大的长期使用的统计学的角度,该产品在舒适度的评估当中也获得了高分,代表适用人群在长期观赏它的显示设备之后,基本无视觉不适感,达到了标准要求的高视觉舒适度的标准。此外,频闪的结果也显示图像可以视为无频闪。再次恭喜京东方获得这项认证。
这个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技术优先于标准,作为为制造行业、为工业赋能的认证机构,也需要去做一些标准的创新,要跟企业去合作做标准的创新。基于此,京东方在MLED显示屏的领域是长期处于领跑地位,α-MLED是京东方的三大技术品牌之一,它也是高端玻璃基新型MLED代表,我们如何去评估这样的产品?首先它是有个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广色域、超高刷新率的一个超高性能的产品,这种产品会主打什么类型?我们要先评估它是什么类型,比如像京东方MLED产品会主打在展示厅看到的无界显示、超高画质、健康护眼,还会去评估它所在的领域,可能适用在广泛的消费电子产品、车载显示和商显大屏领域。
回归到企业和机构共同创新的过程,我们会以安全为基本原则,光、电、机、热、辐射、有害,必须要去评估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比如说MLED最新技术所带给社会的价值,我们会考虑健康、舒适、绿色的理念会植入到一些新标准的研发和实施当中,目的是让消费者去感知到现在新的技术越来越多在中国出现,中国制造的先进和可持续是可以带来标准的进一步革新,去引领显示产品检测认证的新风向。
回归到我们刚才谈的产品,比如说MLED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认证机构要去细分它的产品领域,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领域去推出满足这个产品领域的高性能认证标准,比如说我们在上面提到的目前比较火的针对手机、平板触摸屏的高流畅触摸认证,还有针对京东方α-MLED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广色域、超高刷新优势的应用场景,特别明显的是电竞显示屏高性能认证,还有刚才提到应用场景当中有一个很高端的影院场景,可以考虑从无缝感、超高画质、健康舒适三大方向做影院级的屏显认证。
除此之外,我们也是秉持跟着国家节奏,节能减排是TÜV南德在内所有认证结构的方向,会助力京东方和中国显示屏行业建造一个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链,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根据节能减排这个战略,各个行业的政策和标准最近是很多的,举个例子,显示屏领域比较火的一个国标GB21520的2023版,讲的是显示屏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已经发布了,会在2024年的6月1号实施。
TÜV 南德怎样帮到京东方跟显示屏的领域做到节能减排的途径呢?有以下几点:1。在大量文献会看到显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LED技术的发展,是会明显降低显示产品的使用能耗,同时会延长它的产品寿命。2。特别关注我们要去提高产品材料的回收率和保证可接触部分的材料对人体是无毒无害。3。最重要的是践行ESG战略,无论从环境还是从社会责任还是从公司治理把绿色的理念植入到采购、生产、管理、营销的绿色供应链当中,形成整个行业的绿色生态,这个也是我们的目标导向。
最后,TÜV 南德是尊重技术,倡导绿色,希望以此赋能京东方和中国显示屏行业在MLED这个领域勇攀高峰,继续创造辉煌,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唐杰先生的精彩分享,唐杰先生不仅仅给大家介绍了TÜV南德的认证,更重要的是从认证的角度帮助我们分析了消费者对于MLED产品关键性能的诉求,唐杰先生提到的健康护眼、低碳环保、绿色节能,这些理念和京东方MLED业务核心的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大家通过后面的展示墙上也可以看出,京东方MLED业务三大核心产品宣传理念分别是至臻画质、绿色节能、安全舒适。我们也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画质、又环保、又舒适、又安全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带给MLED这个行业不一样的体验。
说到产品,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开发出来了20多系列不同种类的直显和背光产品,接下来我们也会请MLED业务首席市场官 周大成先生 为大家介绍京东方近期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的MLED产品,有请周大成先生!
周大成:各位来宾,晶芯的各位合作伙伴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晶芯的新产品,我是周大成。
相信在这个时间段大家都很困了,所以在开始之前,我想跟大家做一个小的互动,问大家一个问题,各位老板的客厅里面,你们的电视尺寸是多大的?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互动分享一下?
回答:我家是65寸的。
回答:75寸。
回答:85寸。
周大成:为什么要问大家这个问题?一会儿我的新产品给大家介绍完之后,看看大家有没有兴趣把客厅里的电视换一个更大的。现在开始我的新品发布。
三年前,京东方将赛道扩展到了LED的行业,新的突破下如何能以科技力量赋能产品而重新定义显示,给用户带来新的感受?成为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方向。我们相信未来显示不仅仅是满足观看的需求,我们还需要更舒适、更节能以及更身临其境、还原真实。
京东方MLED目前可使用的技术专利刚才张总已经介绍过超过了2000件,以科技力量改变生活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念,引领科技创新,将科技美学赋能产品,我们坚信京东方MLED业务的发展就是未来LED的发展史。
2021年9月,京东方全球首款的COGP0.9成功地交付给客户,我们以AM的驱动方式打破了常规的驱动方式,将健康护眼真正落实到产品上,独具匠心的设计,将产品的美学与创新科技完美的融合,高色彩的表现张力将真实的场景极致还原,一经问世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
除了高端产品是我们未来的定位,在常规的产品我们做了同步完整的布局,京东方自主研发了COB0.9、1.2、1.5的三款产品。
同时因为LED的行业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奠定了产品的多样性,所以我们在SMD的产品上面也以应用场景出发,布局了包括XR、户外、个性化拼接等等全部的产品线布局,大家可以看一下屏幕所有LED各个领域应用的产品。
从踏入这个行业开始,我们其实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这三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LED不应该只满足可以看的需求,更应该作为一个能力强的显示终端,更舒适、更节能、更护眼,成为我们对于产品的基础定位。我们相信完善的显示方案,将作为用户通往数字世界大门的钥匙,连接到每个用户。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
(播放视频)
在全新的LTPS产品上,我们完成了升级换代的显示技术,LTPS基板搭配完美的校正方案,让屏幕不管是在办公场景,还是影音场景,都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当我们相聚之时,以科技创新更清晰地还原真实的影像,我们相信改变生活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京东方的价值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京东方MLED就是在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满足消费升级的人群,我们的新品系列定能给各位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刚才我问大家客厅里的电视机有没有升级的欲望,一会儿再看一看我接下来的产品。
无缝拼接、沉浸式的体验是我们在新品革新上给用户带来的第一感受,全新的GIA技术将无边框、无缝拼接变为可能,它采用的是LTPS像素级驱动,代替原来的小IC像素驱动,IC的空间被释放出来,具有提高分辨率的能力,可以做到更小的Pitch,也为未来Micro LED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大家可以看一下,通过我们的GIA设计之后,中间拼接的白边就没有了。
在自研的像素级的PAM+PWM驱动之下,我们采用了LTPS-厚铜工艺,铜越厚电阻越小,电阻越低对LED芯片的热影响就越低,从而大幅减少因工作温度过高而导致的LED亮度衰减,以科技力量实现对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象的完美还原,通过我们的屏幕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就是我们LTPS的价值,跨越时空,重新定义显示。
更小的点间距可以完成尺寸更小的4K拼接,新款的LTPS 0.5的产品将4K缩小到99寸,更趋近于家庭使用的尺寸,也将产品推向终端消费人群,从而把我们的显示屏从原来的商用场景推到了消费领域,从原来的百亿市场、千亿市场进入到万亿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表面黑化技术将暗态的效果表达做到极致,开发团队对显示效果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就好比人类看不见黑洞,却想尽办法探索黑洞一样,因为我们总觉得看不见的黑,里面蕴藏着科技的可能。
探索真实,以用户为本,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与用户共鸣,为之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也是我们一直探寻的方向。非要给LTPS用几个词来总结的话,就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力、兼具细腻的画面构图、还原真实影像下的色彩表达和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
京东方是从显示器件起家,截至目前全球每4块智能终端就有1块屏幕来自京东方的生产线,五大智能应用终端领域出货量连续5年位于全球首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MLED业务从成立初始整体在业务布局上就考虑了直显和背光两大方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背光方面布局了TV、MNT、NB、车载、VR和拼接等等。
接下来给大家发布的另外一款新品就来自背光的MNT产品,专为电竞和专业显示打造的31.5寸4K分区玻璃基背光的产品,高画质、超薄和健康护眼一直都是MNT领域需要攻克的三大难题,而我们的玻璃基背光基于以上三大难题做了逐一的攻克。
UHD面板搭载4K分区MLED背光,产品可实现DCI和Adobe双100%色域,2500nit超高亮度和百万级的对比度,极其精准细腻的影像还原,饱满鲜艳的色彩呈现,以科技提升用户的体验。在外观上我们采用了独特的0OD+玻璃基背板技术,使产品实现革新的进阶,整机的厚度可以做到9.5毫米,在确保高画质的同时拥有简约时尚的外观。
我想各位游戏玩家们听过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在此我可以保证,全新的31.5寸4K分区玻璃基背光的产品,定能助力各位玩家带来更流畅、更炫酷的游戏体验。
最后一部分,我还是想提一下技术品牌,技术品牌的概念是集团2021年底提出来的,力图给集团层面的先进产品以及重点赛道做技术加持,而与MLED相关的就是α-MLED,刚刚陈明总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只想补充一下,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三款产品全部是α-MLED技术品牌旗下的产品。
在主打AM驱动方式下,这三款产品真正地实现了无频闪,我们的护眼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是真正地将产品做到实处。刚才唐总也讲了,这几款产品也都获得了TÜV 南德的舒适认证。
从三年前初入LED行业的探索,到秉承技术突破的理念,打造首款玻璃基的产品,到AM的驱动方式,护眼理念被进一步认证,并且得到更多的认可,再到今天的新品发布,我想品牌真正影响力的提升不是简简单单地做一些宣传稿件,更多的是实现对用户价值提升的闭环。
一直以来,我们从技术到产品到服务再到品牌再到用户口碑,我们不是在于卖出去的那一刻,当然作为CMO我还是挺在意卖出去的,当然最在意的是产品是否能够给用户带来生活的变化、真实的价值,高端化、科技化的提升,我们相信科技是唯一把未知变为可能的方式。
以上我把这三款产品列出来给大家,它们分别是LTPS COG P0.9的产品和LTPS COG P0.5的产品,还有31.5寸4K分区COG MLED背光产品。
在此,我的新品发布环节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的聆听,期待未来我们的新产品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全新的视觉体验。京东方MLED也将和各位行业伙伴一起引领行业的革新,重新定义显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大成先生,我想周总的演讲犹如一剂强有力的强心剂,希望各位合作伙伴听到了几款重磅产品发布后,也能产生像刚才α-MLED图标一样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也是MLED业务各位同仁一直致力发展的——为各位伙伴、各位消费者带来精心且与众不同的产品体验。
各位合作伙伴,各位来宾,“芯的世界” 我们已开启,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每位伙伴的协同共创,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 感谢以上发表嘉宾。
接下来有请行业上下游伙伴共同开启“共创共赢”新篇章。
首先有请世界500强电子消费品牌联想集团 显示器研发总监 芦智勇先生 从终端品牌维度为我们带来《Mini LED显示新时代》的主题演讲。
芦智勇:在大成总后面讲感觉很有压力,讲得这么有激情。
大家下午好,我是芦智勇,来自联想的全球显示器业务。非常荣幸收到BOE的邀请,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刚刚收到邀请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犹豫而且忐忑,因为在全球显示的领军企业BOE面前来讲显示,多多少少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是一方面的确是盛情难却,另一方面其实从品牌的角度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所以今天有一些粗略的浅见来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和分享。
当前,众所周知各个因素导致的全球经济还是很低迷的,另外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有一种说法就是经济下行才刚刚开始。对于显示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现在无论是TV、显示器、笔记本等等这些IT产品,市场的需求还是非常的弱。
最近刚刚过去的6·18,据我们拿到的数据,绝大部分品牌的销量都是下滑的,而营业额更是因为价格战的因素下滑得更为明显。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消费的信心不足,这个月北京丰富地热,尤其是前几天,有时候我们觉得都不用开空调,看看未来市场的预测就感觉凉快下来了。
在现在的这种大势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还是要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机会,我们不能躺平,首先从客户的行为入手。
疫情改变了世界,也加剧了混合工作生活的模式,现在在国内基本恢复了,感觉所有人都到单位去上班,但是在海外还是公司和在家办公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公司甚至继续在家办公,比如像联想海外的同事基本上一周2-3天去单位上,其他时间都在家里。现在的人们更多地依赖数字化生活而带来的便利,让这种成为可能,同时也更期待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体验。
疫情是2020年开始的,一批在家办公、在家学习的红利需求带来了显示行业的大繁荣,而今年是2023年,3年过去了,会不会带来逐步的“换机潮”呢?其实我是不知道的,但是至少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要让这个机会到来前,我们要让用户知道他们要换什么。
对于终端显示而言,Mini LED产品目前市场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它比传统的LED背光显示效果优势还是很明显,刚才各位专家都是介绍的很多,比如说超高亮度、分区调光等等极致的亮暗表现,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视觉享受,让显示得更自然。完全可以利用Mini LED显示效果的优势来刺激消费的升级,所以在未来机会到来前,我们是不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呢?我觉得中国企业是大有机会的。
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带来了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现在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退步的趋势,但是中国的企业是拥有得天独厚的Mini LED几乎全产业链的优势,从Mini LED的芯片、封装,以及灯板、模组到Panel到整机,到终端品牌的输出,中国企业在上下游的产业链越来越成熟,规模持续的增加。这对Mini LED在未来的大爆发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们也相信Mini LED技术必将成为新型的显示主力军,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加速显示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
Mini LED是基于LCD新的背光技术,我这里主要指Mini LED背光,可以展现完美的HDR效果,在显示器上非常的关注。现在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定位在比较高端的产品,这样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的用户望而却步,市场规模也非常有限,打破这种瓶颈其实就需要上下游的厂商共同的发力,一起在技术和成本上推动去做更深入地研究和努力。
京东方在前期已经率先推出了玻璃基的方案,跟我们起了一个好头,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未来为了让Mini LED更普及,我觉得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让普通消费者就能够体验到极致显示的体验,推动Mini LED的市场从一个小蛋糕慢慢地扩大成一个大蛋糕,让所有上下游的伙伴们都受益。
中午的时候跟张兆洪总和大成总聊了一下,我们初步有一些想法,大概能做到什么样的价格位就能启动Mini LED快速的增长?未来还是希望我们能够跟BOE这样优秀的显示领军企业和全行业的伙伴们一起来去促进Mini LED的爆发。
同时作为品牌厂商,我们要积极拓展用户使用的场景,无论是在消费,还是商用,还是在电竞市场,都能契合用户的需求,提供更高级的显示画面体验。比如说在专业级的显示方面,比如电影的制作、游戏内容的开发等等Mini LED都是他们的首选,用户往往需要对HDR内容的显示、色彩的表现等等都表现得更需要专业化和个性化显示开发的一些工具。对于电竞娱乐方面,游戏玩家现在并不只满足于高刷新率等等这些,更多需要一些更高级、震撼的游戏画面的一些效果,Mini LED能够提供这些需求。
只有这两点我是觉得还远远不够的,中午我们也在聊,在商用的,我们最近也收到一些商用的大企业,现在已经慢慢都恢复采购了,更多的他们需要提供一些更高的生产力的工具,来提供给全球的员工,我们觉得Mini LED后面在这块也是大有机会的。
联想也是在积极地布局Mini LED的产品,我们和京东方合作,我们在2020年的CES上就率先发布了ThinkVision Creator Extreme27寸1000分区的Mini LED显示器,当时获得了业界各种奖项。我们在今年的CES也发布了两款27寸和31.5寸Mini LED的产品,接下来在7月份上海的ChinaJoy上也有一款产品发布,因为还没有上市,我这边先标虚。
大家可以看到联想在Mini LED产品的布局是越来越快的,产品组合越来越多,我们未来还有更多的Mini LED的产品会走向市场,我们也提前准备好新机会的到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联想作为一家科技领域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长期致力于成为最懂用户的工作伙伴,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深刻洞察用户的需求。未来我们也期待进一步地加深与京东方的合作,以及各个业界的小伙伴们持续的、深入的合作,相互促进,一起深入地开发,能够满足提升消费者智能生活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创新科技和极致显示的双赢。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芦智勇先生,芦总的演讲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在这个略显凉意的经济环境下,联想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引领新消费,这是一个非常“暖”的信号。刚才芦总提到关于Mini LED显示器的成本问题,也是BOE MLED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成功实现高端显示器从万元时代进入千元时代,相信未来Mini LED显示器和各个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会进入到更多消费领域中,更多的消费者手中。
在国内和国际双重的驱动下,MLED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这次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国际伙伴——全球领先的专业可视化领域的技术公司 Barco,掌声欢迎 Barco产品与解决方案 副总裁 Piet Vanhuyse从国际化视角为我们分享“展望明天光彩无限”,有请。
Piet Vanhuyse:(外文演讲无翻译)
主持人:非常感谢Piet Vanhuyse先生,相信和巴可及各位伙伴们一起合作, MLED行业会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 Mini/Micro LED 芯片研发的企业之一,华灿光电在外延生长、芯片精细加工及 Micro LED 等技术上 均具有领先优势,下面有请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王江波先生 从核心器件维度 发表《Mini/Micro LED 芯片技术研究及应用协同》的主题演讲。
王江波:谢谢刘毅总的介绍。大家下午好,我是华灿光电王江波,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个论坛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华灿光电在Mini/Micro LED芯片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我们和BOE在应用方面做的一些协同工作。
今天的报告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于Mini/Micro LED市场应用发展的趋势。第二,我们会对Mini/Micro LED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布局做一下介绍。最后,对BOE和华灿之间在MLED方面的合作协同,给大家做一些案例的介绍。
首先来看一下Mini/Micro LED市场应用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整个LED作为自发光的光源,它在显示上的应用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最早从2008年的奥运会带动了整个全彩显示在户内和户外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显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大家对显示的效果越来越追求更精细的显示效果,在2013年,小间距的应用就应运而生,为大家在P2.5毫米以下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
Micro LED的概念是更早出现的,它是随着苹果收购了LuxVue这家公司以后就出现了Micro LED的概念,但是因为Micro LED的实现有很多关键技术、关键问题去解决,在此之前新的概念就是Mini LED应运而生,在2009年整个Mini LED在RGB直线上广泛的应用。2021年随着苹果、三星一些企业把Mini LED应用到背光上,2021年又被大家称为Mini LED背光的元年。作为整个显示的中低显示技术,Micro LED体量会是在2024年还是在2025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介绍之前首先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去定义Mini/Micro LED芯片,从定义的角度来讲,我们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芯片尺寸、不同的点间距会有不同的定义,首先来看一下从芯片的角度来讲,一般来讲我们把单边尺寸小于50微米,同时衬底需要做去除的芯片,我们管它叫做Micro LED芯片。从显示点间距的角度来讲,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显示距离和显示精度的需求,一般会把P1.5以下都涵盖在MLED的范围之内,对于P0.3以下可能是Micro LED应用的更多范畴。
大家也可以看到随着最早的照明应用,芯片是在毫米量级的,到了显示在百毫米量级,到未来的Micro LED可能在几个毫米的量级。
也正是因为Mini/Micro LED在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等等一些参数上的优势,让它从比较大尺寸的公共显示到更小尺寸的近眼显示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Mini LED的应用,目前来看Mini LED的应用是一个双轮驱动的效果,一个就是RGB的直显,作为小间距显示的自然延伸,在P1.2以下的应用Mini LED将成为一个主流的芯片方案。另外驱动的方向是Mini LED背光的显示,Mini LED背光在对比度、亮度、局部明暗调节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它将用于电视、平板、电竞、车载等等一些领域,在这些领域它会体现出优于OLED的一些特色。
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市场随着发展,整个LED显示屏发展的年复合增长率在8%左右,其中小间距18%,更小间距微间距显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75%左右。Mini LED将在微间距的显示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渗透到专业显示、商业显示、民用和智能的一些驾驶等等各个领域。
Mini LED背光因为它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减少混光距离,实现超薄,可以有高的亮度,可以做Local Dimming,可以降低功耗和宽色域,这样的话在一些应用领域让它跟OLED对比起来就会体现出优势,例如在超大尺寸的电视上,在电竞长时间使用的条件下,包括在车载高温或者外部亮度比较大的环境下,Mini LED背光都会体现出它比OLED更优的应用情况。
这块是整个对未来Mini LED背光的预测,我们从2021年作为它的元年,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50%左右,随着大企业的拉动,它会逐渐在高端电视、高端笔电和高端平板上进行进一步的渗透。
对于Micro LED,大家对这方面的预测也做过很多,我这边给出的主要是两家的预期,根据预期,Micro LED从2021年开始已经在大尺寸的显示,包括AR/VR的产品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这些目前更多的是一些研发机和样机,预计在2024年-2025年会在穿戴电子和大尺寸的电视上去起量。它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可穿戴、大尺寸、AR/VR、车载、手机等等一些领域。预计在2027年Micro LED的芯片市场规模可以做到12亿美金,到2028年,对于Micro LED外延片的需求大概是100万片,这个地方不包含智能手机这方面的应用。
我们在这块也列出来了几个技术方案的对比,从小间距到Mini RGB的直显到Mini BLU和Micro LED,它们各个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也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体现出自己的优势。目前来看,Mini LED倒装的RGB直显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在P1.2以下已经开始广泛应用,Mini LED背光的芯片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在平板、电竞、大尺寸电视、车载等上面都体现出它的优势。Micro LED目前还处在一些方案的开发、产品的定型当中,还需要上下游的一些联合开发去攻关关键的技术,未来将从小屏幕和大屏幕两个环节优先导入。
我们介绍整个市场的趋势,下面给各位介绍一下华灿光电在Mini/Micro LED技术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产品的一些布局。
首先来看一下Mini LED,我们知道Mini LED前面也讲到了它是双轮驱动的应用范围,一个就是我们要针对高分区所需要的特殊芯片的技术,就是Mini背光的技术。另外就是针对微间距直显所需要的特殊技术,就是Mini直显的技术。不管我们去做Mini背光还是直显,前提是用了倒装的芯片,有别于传统的正装芯片,可以解决正装焊线的困扰,追求更小的点间距,简化整个生产的过程,这个是我们对于Mini芯片两个重要的要求。
Mini LED在实现产品的过程当中需要去解决很多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一些可靠性、发光的一致性、混编的均匀性等等,我后面还会着重跟各位做一些介绍。在这块我们跟BOE这边共同做了很多联合开发的工作,很多关键技术问题。
首先来看一下对于Mini LED背光来讲可靠性非常重要,对于倒装芯片需要去做电极互联,在互联之间需要做一些动画层的保护,动画层能不能做得很好,阻挡层能不能阻挡整个金属离子的迁移,对整个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这块我们用的是高效的动画层技术,通过ALD覆膜的办法去实现超薄并且非常有效地保护技术,同时在异形的连接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一个比较好的可靠性,这个对于整个Mini背光产品的实现非常有必要。
我们也知道Mini LED是高分区的,用了很多的芯片,整个发光的一致性对面板发光的情况是影响很大的,整个芯片的出光光型受芯片切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何去实现像豆腐块一样的芯片,对整个出光光型的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也采用了多焦点的切割技术去实现了小于3度非常矩形的芯片,来保证整个出光发光光型的一致性。
除了有一个一致的发光之外,我们也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超薄的器件,在相同的点间距下,我希望我芯片的发光有尽量大的发光的光角,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混光,这就是背光Mini芯片当中用到的大张角的出光技术,我们需要在芯片表面做特殊设计的光学薄弱,扩大整个出光的范围,实现一个更好的超薄的混光。
我们在应用当中对功耗的关注是非常大的,如何去降低整个使用过程的功耗,高压LED芯片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大家也知道高压LED在照明领域已经在广泛应用了,除了可以降低电源的功耗之外,也可以简化整个封装过程当中的成本。目前来讲我们也是跟BOE这块一起联合开发了高压的背光Mini的芯片,去实现了更好的一灯一驱的降本方案。目前除了6V、12V、24V这样的一些高压芯片的开发去应用到背光的芯片当中,去实现一个更好的高效节能。
这块是华灿光电在Mini LED背光方面的布局,包括从小尺寸的平板和VR的应用,到IT和TV类的应用都有布局,除了Mini COB的应用,关于Mini POB的应用也有相应的产品做相对的布局。
讲完背光之外,我们看一下RGB直显,大家知道随着芯片越做越小,我们在封装端做固晶的困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客户在固晶打件刚才当中的良率和直通率非常重要,目前我们采用了免锡膏的方案,实际上是把我的需求直接做到了芯片上,在打件的过程当中的良率和直通率可以大幅的提升,来实现整体系统的成本,包括直通率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大的显示屏来讲,它的视觉均匀性、一致性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检验一个屏幕是不是一个优秀屏幕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COB的应用来讲不像传统的SMD的应用可以做超BIN编带,我们必须在芯片段去做好这种混编,华灿光电在混编技术这边做了很多年的积累,包括跟BOE这边做了很多的配合展现一个非常优秀的混编效果。除了这个之外,我们从原有的按照波长的分BIN转为了按照色度表麦克亚当椭圆的分BIN,也来去实现一个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整个显色的一致性。
除了PM的应用之外,未来的应用也有可能在AM的应用下,AM应用将LED驱动在非常小的电流下,如何实现一个小电流下发光的光效,同时保证小电流下所有芯片的一致性,对于整体的显示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小电流光电一致性和低灰阶可调性对于Mini LED RGB芯片是非常关键的,这块我们可以是现在uN级的灰阶可调,去保证我在AM驱动下依然能够实现非常好的显示效果。
这边给大家显示一下我们在Mini RGB直显产品的布局,从3×6、4×6和更大尺寸用于户外的6×20都有这方面产品的量产。
跟各位分享完我们在Mini LED方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Micro LED。Micro LED大家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多的技术关键需要去解决,在华灿光电这边主要是针对高一致性的外延材料、高精度的微米级的芯片加工,以及产品的开发、巨量转移,包括过程当中需要的一些键合技术、检测技术和全载化技术方面都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
对于外延材料方面我们采用了最新的AIX G5+C的设备,目前来讲我们在蓝光和绿光都能实现目前业界最好的波长均匀性,蓝光可以做到0.6个纳米,绿光可以做到1个纳米,能让整个波长的均匀性有一个非常好地实现。同时对于颗粒和缺陷的控制做到了非常优秀,目前大于1个微米的颗粒可以做到小于20颗左右。
对于整个芯片加工,中间我们是做了20×40微米整个芯片AOI检测,优秀的可以做到5个9。旁边大家可以看到在亚微米的工艺制作,包括不同电极,除了金电极之外,我们也做了锡电极和阴电极来去配合不同客户的一些需求和应用。同时从制程上,我们的产品从最早的40×50微米到现在的15×30微米,包括垂直结构的9微米、4微米都有产品的布局。
刚才陈老师也讲到了整个全彩化的实现方案,目前我这边也列出了业界主要的全彩化实现方案,包括用三颗LED实现全彩,或者在同一个基板上同时生长三种颜色的材料,包括第三种是把三种颜色的材料通过键合的办法把它键合在一起做工艺,最后一种是刚才陈老师介绍过的不管是用UV和蓝光加荧光粉的方案去实现。目前华灿光电在第一、第三和第四三种方案当中都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包括有一些好的实验结果。
对于转移来讲,目前的转移方案也很多,从静电到电磁到范德万尔斯力到流体和激光等等,目前华灿光电主要是针对印章转移和激光转移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最右边的这个图也给大家显示了我们做整片激光玻璃和巨量转移后的结果,目前可以实现到3个9-4个9转移的良率。
下面给各位介绍一下整个在像素器件方面的研究,大家也知道芯片越做越小,单独地去做芯片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三颗芯片放到一起作为一个像素器件,把它的尺寸放大做到400微米或者300微米,这样对于后续的打件和加工就会更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做像素器件。目前我们在400微米水平三克通过巨量转移实现一个像素器件,包括通过三种颜色外延片的键合实现200微米的Micro LED像素器件都完成了开发并进行了小批量的量产,右边是我们做的点间距在0.9和0.6的单元板显示的效果。
前面讲到了整个在Micro LED当中键合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我们去实现红光在蓝宝石上的键合,还是把蓝光和绿光小屏幕的阵列键合到驱动CMOS,还是刚才讲到的叠层结构,把三种颜色的外延片键合到一起,键合技术就非常关键。目前对这几种键合技术都有很好的开发,对于小的屏幕不管是PM的屏幕,还是AM和硅基CMOS键合都实现了比较好的产品开发,包括0.22英寸单色的PM屏和0.39英寸AM的驱动屏都有产品的展示。
这块也给大家看一下整个在Micro LED这边的产品路线图,我们更多的也是针对COW芯片、微显示屏幕、巨量转移和Micro LED像素器件这边做进一步不断地开发,包括这方面的优化和量产。
前面跟各位介绍完我们在Mini/Micro LED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这方面产品的布局之后,下面跟各位介绍一下我们跟BOE这方面的合作和协同。
我们也知道不管是从Mini LED背光、Mini LED直显和Micro LED这方面,我们跟BOE这边在大尺寸的电视到笔电到小尺寸的抬头显示方面都有全方位的合作。
首先我们来Mini LED背光,主要是根据BOE需求来提供Mini LED背光芯片,包括9×5、9×12和高压的9×16,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和布局。给到BOE这边会去做整个背光模组的加工,包括最后的显示面板和终端产品的实现。这些产品在创维的电视和雷神的笔记本上都有很好的体现。
另外一个就是在小间距的COB和微间距COG的应用上,华灿光电这边4×8F09E和3×6F06D的产品,都配合BOE这边去实现了不同点间距COB/COG产品的开发。
这块也给大家看一下整个Mini LED合作的一些案例,从不同的点间距的产品到不同的华灿光电产品的配合,从大尺寸到小尺寸都有产品这方面的一些案例。
除了Mini LED之外,Micro LED的合作也是非常多方位的,从华灿光电这边提供Mini LED外延和芯片,去做晶圆级的封装或者晶圆级的预排来给到BOE这边去做巨量的键合和模组的封装,去实现未来大尺寸的显示,包括终端的显示,这块从芯片的显示满足最后终端一系列的诉求,这块也是联合对于一些芯片的均匀度、良率和转移的方式方面都做了探索和合作。
这块也给出了在玻璃基、3in1全彩屏和HUD AM屏和COG产品上都有一些合作的产品案例。
未来整个Micro LED从单色的屏幕到可穿戴到车载到ABD车灯到大尺寸的显示,它的应用是可期的,应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从华灿光电的角度来讲,我们作为一家外延和芯片的企业,我们将提供Mini LED和Micro LED玲珑之芯,有助于BOE实现点亮无限的视界,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王博士的精彩演讲,相信在华灿光电的赋能下,整个行业可以充分发挥出华灿光电积累的技术经验,促进整个行业用更小的芯片赋能MLED产业无限的发展。
在核心器件企业展望的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全球极具竞争力的LED 显示解决方案供应企业——诺瓦星云,从产品解决方案维度分享“合作共赢”,有请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何国经先生带来《大潮澎湃 未来可期——携手 BOE 共同开拓 MLED 市场》的演讲。
何国经:大家好,我是诺瓦科技何国经,很荣幸获得京东方MLED的邀请来参加IPC,并且把我放到最后一个,我向大家保证一定不影响大家见客户、见朋友,谈大生意。但是在美酒佳肴入肚之前,听一听我给大家准备的这份小菜,我相信对于大家去谈大生意一定会大有好处。
今天报告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对于MLED市场的理解。第二,我们和京东方一起在过去的4年所做的一些工作。第三,未来我们将开展什么样的工作。
我们认为MLED整个市场的发展原动力是人们对于显示无限的追求,我们都知道人获得信息视觉是最关键的,而显示跟视觉是紧密相关,所以显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今天我们正在逐步地迈进5G时代,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显示技术方兴未艾,他们想要做的就是在5G时代为我们呈现一个显示无处不在的世界。
为了呈现出美好的画质,各种的显示技术,比如说包括这里的液晶、LED和刚才提到的投影、激光、OLED各种的显示技术同台竞技,其中最受关注的显然是LED,它在亮度、色域、对比度、尺寸、成本、寿命等等这些领域上的优势,让LED被誉为是未来的显示技术,甚至是未来的终极的显示技术。
为了不负众望,LED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在为之努力,包括了从材料到芯片到封装到贴片到驱动到控制到集成到应用各个环节都在努力,为的就是把卓越的画质呈现出来。而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也能够看得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里画了很多的名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刚才王总提到的,LED芯片从过去的几百微米,现在通过微缩化到了几十微米甚至到了十几微米。而从芯片性能来看,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发光效率,还是色域,现在LED的色域已经能够满足影院级的要求。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讲到巨量转移整个技术在越来越成熟,到了驱动,LED行业更多用的是PM驱动,它能够解决高灰高刷的问题,在低灰这个地方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近年来,AM技术,还有PWM+PAM这种技术的引入,使得LED显示在刷新、亮度、动态范围这些方面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从控制这个角度来说,像同步技术、校正或者Demura技术,像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我们在观看内容的时候可以看到显示屏能够呈现出流畅、自然、清晰的画质。
比如说在生产领域,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新的专业的生产装备正在慢慢地被投入使用。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讲,过去我们说SMD,后来提到有MiP、COB,现在不仅仅是这个得到了量产,COG也已经得到了量产,这些产品在不同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在传统的LED领域和新的消费市场,在AR/VR都得到了应用。这就是在过去这几年整个行业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这些突破,而绝大多数的突破我们看到它是在中国这个区域内完成的,没有时间的阻碍、地域的阻碍、语言的阻碍,信息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传递,为联合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氛围。
正是看到了LED显示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机会,在显示行业全球的头部企业都纷纷加入其中,在国外我们熟悉的索尼、三星、LG,在国内是以京东方这样的企业作为代表,这些巨头的加入带来了他们对显示更深刻的认知,带来了对行业发展更先进的理念,同时还带来了更强的研发实力、更强的生产能力、更强的资金实力,还有渠道和客户,这都把LED显示从过去显示领域的偏于一隅拉到了大显示这个市场里头,打开了LED显示发展巨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到天时地利人和,LED产业发展到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规模正在从过去几百亿的规模现在正在朝千亿迈进,而在未来我们相信通过在元宇宙、万物互联概念的牵引之下,LED显示会以更多创新的形态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市场也会更加广阔。
面对LED巨大的市场机会,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得到京东方的认可,在过去的4年我们一同在重大项目、在体系建设、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当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从重大项目来看,首先必须一提的就是去年北京大型的冬季运动会,15000多平方米的显示屏,灵动的雪花和连接的五环,它们都为整个世界呈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在它的背后有京东方和诺瓦星云,当然也有其他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一同为全球呈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还有其他更多的项目见证了我们的合作成果。
在这个背后实际上是诺瓦星云和京东方MLED整个事业团队在各个领域团队紧密的配合,比如说对于晶芯在晶芯的总部和晶芯各个地方的分布,从经销商体系再到市场,诺瓦星云都有专门的团队与他们对接,在服务、技术支持、培训等方面都进行服务和赋能,去支撑整个京东方MLED事业渠道的发展。
产品和技术才是赢得市场真正的核心力量,诺瓦星云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京东方的专家一道进行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提到MLED不能不提的是COG,这是最受人关注的技术,在COG领域,我们从拼接切入,进而去研究不同的驱动技术,比如说AM、PM,再去研究不同的驱动技术之下驱动IC的支持,再去研究画质技术、灰度、动态范围等等提升的技术,最终支撑了COG产品的量产。
在COB方面,我们同样做了很多的工作,除了Demura技术、画质技术、驱动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等这些领域共同的探讨和研究之外,我们还和京东方晶芯的专家一起在生产装备领域进行探索,一同去探讨像Demura装备这样的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去支撑COB模组的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我们的产品形态也从过去的一张接收卡变成了接收卡HUB+电源这样一个整合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在未来,我们会认为随着MLED技术的发展,它对LED显示屏的要求一定是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画质、更轻薄的设计、更低的能耗,我们在未来将会开展芯片化的控制系统,或者说把控制系统从一张板卡变成芯片,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获得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来支撑更精美、更轻薄的MLED直显产品的设计。
显示画质一定是一个显示设备永恒的追求,我们会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技术的开发、进行新技术的迭代,包括了空间分辨率、灰度、颜色、动态范围和时间分辨率,不停地迭代新的技术,同时形成技术群来支撑COB/COG产品高画质的显示。
在生产装备领域,我们也会结合我们过去在光电成像、图像处理、Demura领域的积累和认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装备的平台之上去开发新的生产装备,来支撑COB/COG产品模组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
除了在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工作之外,我们还会积极去探索MLED的应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LED的影院应用,我们知道影院应用对画质量的要求和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影院应用也是LED工程应用向家庭应用过渡的桥梁,打通这个桥梁,将能够更好地、更快地把LED直显技术能够推动到消费级市场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另外一个要提的就是XR或者说虚拟拍摄,拍摄和显示实际上是一条链路的两端,这两端有共通的技术、标准,这两端如果真正打通的话,将是LED显示技术从过去的工程级进入到消费市场非常好的契机。
在市场开拓领域,我们在中国有31个办事处,覆盖了几乎全国的各个省市和直辖市。另外我们在海外还有8个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机构,我们将积极整合自身的资源,和京东方一起来开拓国际和国内的市场。
在今年年初欧洲的ICE展会和刚刚过去的美国InfoComm展会上,我们和京东方一起为全球最重要的欧洲和美国两个市场的客户去呈现了COB和COG的产品得到了很好反馈。
LED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非常荣幸也非常幸运能得到京东方的认可,并且成为京东方战队的一员,我们会整合我们自身的资源去支撑京东方MLED事业整个的发展,和京东方一起同舟共济,在MLED市场共创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总的精彩分享。正如何总所说,这是一道非常精彩的压轴菜肴,为我们展示了显示系统背后的力量。像在座很多系统合作伙伴一样,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Mini/Micro LED的产品,但每一个产品的背后都需要有像诺瓦星云一样的系统服务商的默默支持,才能提供给我们更强大的显示效果,再次感谢大家。
大会至此,三大篇章的主题演讲已陆续分享完毕。序篇环节我们共享了京东方 “芯的视界 共创共赢”的独特内涵;芯的视界我们一起探索了 MLED 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共创共赢我们共同开启了 MLED 行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再次真挚地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合作伙伴带来的深刻洞察与精彩演讲,让我们再次把掌声献给各位,谢谢。
《淮南子》中有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天我想引用这句经典向全球创新合作伙伴们呼吁:共建MLED 生态,共创美好未来!
芯的视界已然开启,共创共赢蔚然向前。BOE MLED 将始终秉承“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倾情客户、匠心产品,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创,呈现 MLED 行业新面貌。
芯的世界,芯启未来,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到来,我宣布,本次 BOE IPC 大会 MLED 论坛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