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观察:秦始皇陵开掘之争专题 > 正文

专访秦陵研究专家赵化成:发掘帝王陵的口子不能开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23:09 新浪观察

  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来一直是个巨大的谜,始终吸引着世人的注意和好奇。从去年底,我国用最新科技对秦陵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考古勘察,初步揭开地宫布局之谜,也再次引起对“该不该惊扰地下亡灵”的争论。开发皇陵是巨大商机?“保护性发掘”时机是否成熟?新浪观察就次话题对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秦陵研究专家、“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赵化成进行了采访。

  新浪观察:此次作为“863”计划项目之一的《考古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课题组对秦始皇陵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探查研究,主要是出什么样的考虑?

  赵化成:一个是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规划,为配合这个项目做一些物探和遥感。再有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现在有一些技术手段运用到考古学方面,特别是秦始皇陵地宫的探查,一方面是对地宫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科学技术的实验性工作,将来可以改进、提高。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勘探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只有对整个秦始皇陵周围的情况了解之后才能划定保护的范围。过去我们还以为就是秦始皇陵上面的土冢这么大范围,其实占地有几十平方公里。至于究竟怎么保护,比较复杂。比如探查如果有水对地宫造成损害,就可以在上游把水源截断或者引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古代已经做的挺好了,在陵旁边有挡水坝,本身就把水截住了。地宫周围还有一圈夯土墙,这也是一个阻排水系统。所以探查的结果好像没有进水,当然不敢十分肯定。

  根据现在国家的规定,对帝王陵墓一般是不发掘的,而且在近几十年内都不会发掘秦始皇陵地宫。那么怎么能知道地宫的情形呢?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一些无损的,对地宫没有伤害的技术手段,像遥感、物理探查。听说这次物理探查有七大类22种方法。这种无损的探查对了解地宫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当然,这是只是了解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现在技术还达不到。

  这种探查的好处就是在不发掘的情况下,有了对地宫的了解,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我们有可能去发掘的时候,事先心里有数,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就是可以满足大家对地宫的好奇心。秦始皇陵之谜是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帝王之陵从来都是秘而不宣的,历代帝王都是这样,既不在史书里记载,民间的传闻也很有限。即使从防盗的这个来讲,也不能公开出去。帝王陵是非常保密的。所以关于地宫的详细情况,知道的非常之少。现在比较可靠的记载也就是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的一段话,也是很简略的。所以通过技术的探查,我们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有好处的。

  新浪观察:秦始皇的考古问题举世瞩目,从专家到平民,从国际到国内,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一千古之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关注?

  赵化成:从秦始皇开始称皇帝,以前都是称王,他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秦始皇陵作为千古一帝的陵园的规模,占地50多平方公里,包括几十米高的大型坟丘,还有地宫,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大的一座陵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它的规模相当可观,有七、八千个兵马俑,引起世界的瞩目。秦始皇陵周围不光是兵马俑,已经知道的有铠甲坑,它的面积跟兵马俑一号坑差不多。还有文官俑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铜鹤坑、铜车马坑等等。大家自然就想到地宫的埋藏可能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文物、建筑可能都集中在地宫,人们当然非常想知道地宫的情形怎么样。无论是考古学界还是一般大众,都希望知道地宫的情形,满足人类的好奇心。

  新浪观察: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可以说是今人研究秦始皇陵的最可靠的历史文献,您认为其可信度有多大?

  赵化成:不能说完全可信,任何事情都没有百分之百。但是这个记载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首先,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史学家,他是汉武帝时代的人,他写的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被甲骨文证实是非常可信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证实了他的很多记载都是可信的,当然不是百分之百。他距离秦始皇时代不远,也就百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像我们去理解清代末年的事一样,是比较清楚的。虽然皇陵秘而不宣,但毕竟还是有一些传闻,至少有一些东西留在民间,还有一些尽管不正史,是一些野史或者零星的记载,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了,但司马迁看到了,所以他的记载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大致可信。

  第二,司马迁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以前曾经对地宫上面的封土做过探查,发现封土中央部分的水银含量高出周围很广范围的含量,汞含量异常的高。那时候就知道地宫里有大量的水银,水银挥发到封土里,中央的含量就高于周围。这次也做了对汞含量的探测,也是地宫的汞含量非常高。这就证明了《史记》的可信度比较高。

  第三,秦代曾经有一个“巴寡妇清”——在巴地有个名“清”的寡妇,她专门做丹砂生意,丹砂就是用来提炼水银的。史书上记载她后来发了大财,很可能这些水银运到陕西来用了。这是一种联想。司马迁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

  新浪观察:根据一般人的想像,发掘一座墓葬最多几周就能完成,甚至电视上直播的发掘金字塔的过程也就一会儿功夫。但资料显示,实际上许多帝王陵要发掘几十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把秦始皇陵全部发掘完毕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赵化成:首先我们的概念要弄清楚,帝王陵寝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地宫只是帝王陵寝的一部分。本来任何一个帝王陵寝都有大量的地上建筑,但是现在都不存在了。比如过去秦始皇陵有城墙、城门、寝殿、便殿等一系列建筑,岁月太长这些都不存在了。地下也有很多,像兵马俑坑从葬坑。如果到过发掘现场就会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过程。越仔细的工作就会越减少人为的损害。发掘的过程中,不知道后面还会出现多么复杂的情况,所以只能一点一点的去做,需要的时间非常多。

  秦始皇陵从76年发掘到现在几十年了,大量的都还没有发掘。一方面是我们不急于发掘,一方面做工作要尽量仔细。有多少从葬坑、陪葬坑?即使不包括地宫,要把秦始皇陵其他的部分都做完,百十年都很难。只能陆续的、有计划的做一部分。

  发掘陵寝有它的规程要求,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完的。电视上直播的那个埃及金字塔,好像很快就做完了,其实那是为了电视直播的需要,实际上不可能,要进行绘图、照相、提取标本进行碳14测定等等一系列工作,进度非常缓慢。电视直播是把工作都做完了以后回头再来一遍而已。如果真是拿出来就走,那是违反考古规定的,埃及也不会这么做。很多人把考古想像成挖宝,实际上光是一个墓室的绘图几天就绘不完。要尽量运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完成提取信息的工作,这样在科学研究上才不会留下遗憾。

  新浪观察:在该不该发掘这个问题上,您一再强调保护是第一位的,除了文物不能够得到完善的保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使您不赞成发掘帝王陵寝?

  赵化成:我们的保护技术不够发达,文物保护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事实。像壁画、瓷器、丝绸,许多有机物的保护比较困难。虽然有了很多办法,但还没有找到完美无缺的手段,只是相对过去有进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文物保护只是一个方面,不是全部。祖先留下来的遗产,包括帝王陵、都城遗址等等,我们不能在我们这一代都给发掘了。比如秦始皇陵,不能开这个口,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我们不能全做完了,让子孙后代骂我们。为什么呢?发掘帝王陵的口子一开,第二座、第三座就管不了了,全国有帝王陵的不止陕西,陕西有秦始皇陵、西汉帝陵、唐代帝陵;南京是六朝的帝陵都在那里;东汉帝陵、北魏帝陵在洛阳;北京有明清帝陵……一旦各地兴起挖帝王陵之风,依照现在的速度和能力,用不了几十年所有的帝陵都被发掘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形。

  现在考古发掘不是没有事情可干,国家基建任务非常重,什么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抢救性的发掘还没有做得很好,不是所有该发掘的都把它发掘完毕。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为什么一定要去发掘帝王陵呢?现在不要考虑这些事情。

  还有一个方面。帝王陵有相当一部分在古代被盗掘。秦始皇陵盗没盗不知道。上次老山发掘,开始电视转播的时候大家的期望非常大,一旦发现被盗,大多数的百姓都感到很失望,效果很不好。从旅游上来考虑,还不如多保持一些神秘和未知。

  新浪观察:历史研究离不开考古,帝王陵中无疑留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如果不被发掘出来,如何为今人的研究所用?

  赵化成: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比如郭沫若曾经希望通过发掘乾陵一见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如果乾陵里真藏着《兰亭序》,那么历史上的遗案当然就解决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把帝陵打开,可以就现在的资料研究。保护是第一的,保护好了才能研究。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利弊。帝陵不发掘,在考古界是共识。现在的秦文化仍然是蓬蓬勃勃的发展,资料很多,相反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

  新浪观察:据报道,秦始皇兵马俑从开发到现在仅门票收入一年就达1.8亿元,您认为发掘帝王陵寝对当地的民生重不重要?

  赵化成:着眼点首先还是保护,第二步才考虑文物的经济效益。无论有多么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也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办法,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只是在遵守文物法和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才去考虑,这两者很难对比。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靠吃祖先饭,我还没听说世界上哪个国家就凭吃祖先饭而发达起来的。

  新浪观察:在帝王陵的发掘与保护方面,国外的做法是怎样的?他们保护文物的科技水平与国内相比如何?

  赵化成:保护第一,现在全世界都是这样一个共识。对历史文化遗产首先是保护,第二才是发掘。埃及的帝陵很多都是很早期发掘的,这两年电视上播的也不是帝王陵。不是说墓葬都不发掘,只是帝王陵不发掘。小的墓葬经常发掘。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跟世界是同步的。我们的文物保护经常是跟国外是合作的,比如秦始皇兵马俑。有些手段甚至是名列前茅的,比如土遗址保护,希腊罗马很多石材建筑,中国很多是土遗址,土木结构建筑,这方面中国有许多新的手段。

  新浪观察:您曾经对媒体表示您认为此次探测的结果是可信的,您的理由是什么?

  赵化成: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说的不是“可信”,而是“大体可信”,绝不是100%。根据有这么几点:

  一个根据是水银含量丰富,跟司马迁的记载吻合。

  物理探查有夯土墙,而且后来人工用洛阳铲钻探证实是存在的,这是第二点。

  还有一点是一般人不太了解的,从考古学的角度的来讲,这次的探查只是勾勒出大体的情况。一,它说地宫在封土下边,这个过去我们多少也掌握一点儿,一般来说都是在封土下边,有一定道理。另外这次并没有非常详细的结论,只是一个大体的范围,所以可信。如果说这里有什么文物、那里有什么文物,我就不相信了。现代技术也不能做到这一点。

  一般人认为的秦始皇陵地宫,都是按照明清的帝陵来理解的,一说到秦始皇的地宫一般人马上想像的就是定陵的地宫,包括过去拍的电影也是这样,像《古今大战秦俑情》,他就是按照明清地宫想像的。如果这次的探查结果是跟明清帝陵相似,那我就完全不信他。因为中国古代帝陵,夏商周是一回事,汉以后又是一回事。夏商周包括秦代的帝陵,是一种竖穴式的,就是从地面开挖,往下挖一个方框子,下葬的时候,棺是从顶上往下吊的。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武帝以后,中国的帝陵有了大的变化,变成了横穴式的。就是从旁边的长长墓道进去,有墓门等等。那么这次探查结果所标出的图是按竖穴式的,所以我认为有一定可信度。

  新浪观察:到哪一天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动手去发掘秦始皇陵?

  赵化成:我们只能知道现在的情况。未来的变化很大,我们不知道。即使科学技术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也不见得都把它发掘出来,也是一个漫长的,可能几百年的过程。

  新浪观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专题:新浪观察:秦始皇陵开掘之争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任你邮冬日送好礼 瑞士天梭名表+联想掌上电脑
精彩欧蓝德,搜索总动员,绝对大奖!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挑逗诱人引爆激情
寒冷冬日滚烫的爱
非常笑话
笑话大厨倾情奉献
荤的素的各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社员们在生产队鱼塘里分鱼。一女手不慎摸进一男孩裤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