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常委陈立群先生在线谈交通(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7:10 首都之窗-北京晚报-新浪网 | |||||||||
陈立群先生在线谈交通 陈立群先生在线谈交通 陈立群先生在线谈交通 北京市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会在本月的15日召开,人大12届2次会议也会在本月的16日开幕。在北京两会即将开幕之际,首都之窗、北京晚报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系列话题聊天活动。我们将请来十余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大家做各个方面内容的交流。以下是2月11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陈立群先生在线谈交通的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大家知道,北京市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会在本月的15日召开,人大12月2次会议也会在本月的16日开幕。在北京两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这几天会推出一个首都之窗主办,北京晚报和新浪网协办的系列话题聊天活动。我们将请来十余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大家做各个方面内容的交流。今天首先请到的是这个活动的第一位聊天的嘉宾,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陈立群先生,就加强交通法规细则问题与网友做在线交流。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 陈立群:同志们好,我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常年从事的是经济的经营活动。在十届一次会议上,我提了一个关于交通方面的建议案,这个建议案是在今年的评比当中成为了优秀提案,所以今天我也很高兴来这里跟大家聊天,谢谢各位。 主持人:我们特别欢迎广大的网友参与到我们这个聊天当中来。您可以在网上提问,也可以发短信参与我们的活动。移动用户可以发短信LY到8888,联通用户可以发LY到9888。陈立群先生是北京市工商联合会的副会长,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集团)公司的总裁,今天是以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到我们这里。刚才他也提到了去年两会期间的议案,关于加强交通法规细则内容的建议被评为了优秀提案。首先请问陈委员,您作为北京著名企业百万庄园的董事长,这样一个以餐饮业起家的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为什么会这么关注北京的交通问题呢? 陈立群:应该这么讲,多年来我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讲,也很关心北京的交通状况,尤其是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之后,我想我身上的担子又多了一副,一副是考虑企业的生存发展,另一副是考虑北京老百姓的事,交通问题是北京的大问题,自然我会对此关心。 主持人:去年关于加强交通法规细则内容的建议,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摘要,但是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内容。您能否再向网友朋友们介绍一下详细内容呢? 陈立群:是这样的,关于提出的《加强交通法规细则内容》的提案当中分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我讲了一下目前北京交通的状况。这个状况大家都清楚,最近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车辆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是很快地就达到了一个国际大中城市的水平。但是从我们的道路发展上来看,必然产生了一种经济矛盾,道路的增长速度和汽车的增长速度形成了反差。在这种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路口道路拥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车辆的数量比13年前翻了五番。应该说,北京市很多的主干道路口,每小时车辆通过速度只有12公里,大概有五分之一的道路出现了经常堵塞的现象,这势必给我们百姓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北京市的交通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和分析。 第二个内容,就是讲这个状态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硬件需要建设之外,还有没有软件方面需要认识和注意的问题呢?我就讲了一些关于个人的不规范行为给道路造成的一些堵塞的现象。这里面我举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但是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直观的。第二个方面就讲现在的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交通拥堵现象也随之而发展,但是我们法规的建立好象有点滞后。所以我讲了现有的法规还不健全,需要在法规方面再把细化的交通内容加进去。第三方面就是道路交通设施还不健全。97年我提了一个提案,就是关于道路设施的完善问题。试想一下,我们北京的街道这么多,有多少司机和外地来的朋友们了解北京的道路,哪条路通哪条路呢?所以,能不能增加一些道路的提示牌,尤其是主行路上,提前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的地方就要有一些标志出来,让司机们提前做好并线的准备。另外能不能在一些标牌上面加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比如说东西向的路,我们加双号,南北向的路加单号。这样可能有一些人出行的时候拿一张带有号码的地图,当然也有道路标识的地图。从7号出来,到8号拐弯,再到9号,再到15号就到目的地了,免得人一边找路一边走路,避免影响交通的流量。第四方面,我们交通法规的执法方面还缺乏一致性。我们的执法人员有可能在不同的地点出现的违规现象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情况可能会对法规带来一些不公正性。 主持人:刚才陈委员描述的他的建议,我们发现这些建议是非常精确的,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做这些建议,您事先是不是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 陈立群:是,我们做提案第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调查,一个是自己去看,另外一个到有关部门找数据。我想了几个方面,我本身也开车,所以我非常注意每次在路面上看到的一些我认为就是违规现象的现象,我会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作为提案当中提出来的一个内容。我既然关心这些交通的问题,甚至每次出国,在国外开车,也会发现,为什么国外的车辆不堵?是道路原因不堵还是所有的司机的自觉性造成的不堵?是自觉形成的不堵,还是在一种规定要求下的不堵?这些我都做了一些对比,我们找到了一些差距。 我一直强调,中国北京的交通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的方式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想出北京交通的缺陷到底在哪里,堵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就是因为道路窄?是不是就是因为人太集中?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车辆太多?还有什么问题?把问题都找出来之后,有可能找到解决或者缓解交通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我提这个提案的出发点。 主持人:提出以后,有没有在社会上、百姓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呢? 陈立群:我们的提案大部分提给的是有关部门、政府或者是交通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根据我们的提案的正确与否有一个评估,如果评估成为他们调整交通措施的方案的话,那么他采纳了。如果他采纳了我们的方案,可能先用一两个小的路口做实验,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不太清楚。他会拿一两个道路作为提案的实验,如果成功了会大面积推广,如果失败了可能会找新的原因和方法。过来的这一年,北京市的交通,交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的工作,我也看到很多路口今天堵上了,明天敞开了,包括很多高速的出口,上次走还开着,这次走就堵上了,我想他们都在做实验性的尝试。这种尝试,也许在某些方面看到了交通舒畅了,但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了,不变了,想出去出不出去,再出去的话要转个圈回来。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我们是选择交通舒畅的表面现象,还是选择以人为本的实实在在的现象,政府会有一个选择,老百姓心里也会有一种选择,哪一种更方便。在方便与法规当中又出现了矛盾。方便是什么?方便是老百姓随心所欲。法规是什么?该走的路可以走,不该走的路就不可以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这是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的产生。所以我是这样想,至于我的提案在社会上有没有什么反响,取决于社会对现在的现状是否有一个更好的评价。 主持人:您在提案当中还指出影响我市道路畅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个人不规范的行为,第二是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先谈谈个人不规范行为的问题,您认为如何才能在全市范围内培养公共交通意识呢? 陈立群:这项工作是首都比较滞后的一个工作了,它的滞后不在于政府对这个事情的认识不够,在于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近十年来。这么快的速度,经济上的发展,伴随着另外一个矛盾肯定就是方方面面的。交通堵塞是其中一个矛盾而已。 交通堵塞有没有老百姓的问题呢?肯定是有的。要想交通不堵塞,绝对不只是法规建设好就行了,也绝对不是交警们站好岗,密度大一点,交规处罚一致性就好了,不是的,还是要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反映在他进入道路开始,和行驶之后的整个的过程当中。假设我们把这个矛盾定为老百姓和政府的法规,是一个交通的整体问题的话,我们分两边说。先说老百姓的事。 老百姓方面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上路的司机造成的。这个上路的司机和行人,首先我们讲公交车辆的行驶。近两年来,我们建立了公交车道,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坐公共汽车上下班的人出行。但是不意味着公交主干道这些车辆可以在任何时间,我看到,很多车由于他先到的,他就想先走,可是前面还有车没有上完人,这个车不是说等前面的车走了才走,他要掰头出来。我们看到长安街是四车道,他掰出来之后,有可能影响一条车道,这车道后面的车就有可能积压,走不了了。这个车过去之后,后面的车跟上来,缓解交通堵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公交车辆是否行驶规范,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出租司机,我们看到,出租司机的车辆停放是随时的,当然根业务有关系,因为路边有人招手。但是有时候是位置不对,有可能他在主车道上行驶的时候,头一歪就停下了,这都是有可能造成堵塞的原因。 再有是新司机上路,他因为道路不熟悉,车辆驾驶的技术也不熟悉,肯定是比较慢的速度行驶。那么,慢速度行驶,造成了道路流量的下降。一辆慢车档在前面,后面跟着一串车,这一串车就有可能有等不急的,就要掰出头来旁边行驶。所以着这就造成了无序的。还有快行道上开慢车,慢行道上开快车。所以,造成了大量的空间,没有车,但是也过不去,因为有几辆车挡路上。我们在四环、三环,甚至二环上都能够看到。如果有更高一点镜头,或者是方法,或者是直升飞机,去拍摄我们的道路现状的话就可以看到,我们的道路像斑创一样,有的地方全堵,有的是空着,这就是无序造成的。这就是我说的个人的问题。 然后是法规的问题,这些个人问题发生之后,法规对此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么开车是不对的。我看没有警察制止这种现象。比如说我们的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基本上都有限高速行驶的牌子,但是我还没有见到限低速行驶的牌子,太低的速度不能上这个路了,旁边有辅道,走辅道也可以。我们都限制高速行驶,很少限制低速行驶,因为有一个认识叫一慢二看三通过。这是不是一个准确的认识?我就要提出这个问题了。 我在美国考驾驶执照的时候,这个题所有的中国人答都会答错,所以特别有人告诉我,不要这样答,准错。这个题怎么出的呢?在你行驶在高速路上的时候,你是选择按路标的速度标识行驶,还是尾随前车?所有的中国人都会答按路标走,因为这是标识告诉我的,是一个法规啊。其实这道题的正确答法是尾随前车走,前车快你就快,前车慢你就慢。所以说我们一些规则还是要修改。还有,多次在路边上抛锚的车要有记录,超过多少次就限制他再上路。因为他每次抛锚都会带来道路的堵塞。包括违章的次数等等等等,法规的问题还需要细化,细化了法规了,我们的百姓出行的时候,才会知道哪些事情要注意了,才会减少道路的堵塞。 主持人:有网友对您的谈话发表评论说,您不光对整体的状况有所了解,而且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您对道路情况下了真工夫。说陈委员辛苦了。 陈立群:谢谢网友。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就是新司机的问题,您的心中,是如何界定新司机和老司机的? 陈立群:社会发展肯定要有很多新的家庭买到车,我指的新司机就是对交通道路不是很熟悉,对驾驶车辆的方法不是很熟悉的司机。由于他的不熟悉,有可能他会在上路的时候会采取一个慢的方式来解决行走问题。由于他的慢,有可能导致我们的道路形成堵塞。我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很多道路都是三车道的,我看到了很多新司机在快行道上开,开的是慢速。如果他到慢行道上开,开慢速没关系。三条道分成三个速度,最里面的道可以叫做高速,尽可能快。中间是中速,最外面是慢速,如果司机在慢车道上熟练,不在快车道上行驶,就可以。但是问题是,新司机出来没有人告诉他不要走快行道。新司机认为哪都可以走,就会在快行道上开慢车。这样就会有人超车,就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性,超车有可能从右车道超车。很多新司机,可能有老本子,但是没有开过车,驾驶方面不是很熟悉,再加上道路不是很熟悉的话,我们就视他为新司机。 主持人:法规上界定这个很困难,因为不像以前还有一年的试驾期,现在拿的都是正规的驾驶执照,要从市民的个人意识上加强规范。 陈立群:对,在驾校的时候,老师要强调这个问题,新司机上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一定要注意你的车速慢,不要在高速路上开慢车,因为这很危险。这个建议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讲了,我经常看到一些司机,车上贴着“新手、多多原谅”,但是开在快行车道上。 网友:拥堵的根本问题在什么地方? 陈立群: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是这么看待北京的交通拥堵的问题,它是很多问题的综合反应。有没有道路的路面不够宽的问题呢?比如说我们的主路路面很宽了,但是辅路不宽。主路下不去,一排队,等于主路又档上了,或者是疏散能力很差。我有一个想法,比如说在二环三环,我发现一些出口入口堵掉了,原因是不让更多的车随意进入主干线,不能随意进了,相对就不堵了,是这样的思路。但是这有一个缺陷,主环线一旦堵了,就出不去了,非堵着不可了,直至前面缓解为止。我建议,这个建议可能在今年的提案中写出来,可以堵几个入口,但是一定要多开几个出口。因为有时候是主路堵死了,辅路很宽松,他出不去了。有时候是辅路很拥堵,主路很宽松,他进不来。这样我们做一个实验,为了保证主路的畅通,因为主路堵的情况可能比较多,车辆比较集中,能不能在保留现有入口的情况下,多开几个出口,让车辆随时能出去,但不一定能进来,他可以尽快选择进辅路。另外,辅路的横向路的入口多于主路的出口,他想到另外一个出口之前,必须很长时间要出来,或者是走过了要绕一圈回来,这样反而阻碍了交通的流畅,所以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网友:特权车是不是造成拥堵的很大方面? 陈立群:这个问题很敏感,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北京市政府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公安局的一些车辆,包括对警灯、警笛的查处力度加大了,非常严格,应该说这种现象在逐步逐步减少。甚至于全国的两会期间,行走车队都有这样的说法,不再占用老百姓的车道,不是说我们车过来你们就不能走了,我们分车道了。所以这个问题,北京市政府正在逐步改善,有很多部门已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包括你说的特权车的,都有很多严格的规定。由于他们驶入进去以后,有可能造成一些堵塞,这是老百姓看得非常清楚的问题,我对这些情况也有同感,我觉得,上道以后,如果我们的政府领导和我们的百姓走的是一条路,一块被堵,都觉得不方便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政府改造的最大的动力,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去改造了。 网友:出1入1的比例不合理,出2入1比例比较合理。 陈立群:我同意这位网友的意见。我曾经见到一个委员提过一个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是不是可以采纳。现在的道路由于受限制,很多公交车是重复在一条路线上,只有一条头可能拐到别的路线上了。几个公交车行驶在某一个阶段的时候走的是一条线。这个委员提的建议是,可不可以把南北方向的车和东西方向行驶的车分为不同的路线。南北方向的车就是直线走,密度加大,换一个方向就坐另一辆车,如果几个车辆挤在一起,就有抢道和占道的问题,在某些地方做一个尝试性的实验,可能会解决道路拥挤的问题。 网友:这几年公交车更新力度非常大,但是还有一些比较旧的公交车经常发生故障,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造成了拥堵的状况。 陈立群:也有这个现象。现在都是市场化了,在市场的角度上来讲,加强一下市场投放车辆的质量管理的程度,因为是市场化的运行结构。过去是政府抓交通问题,政府管交通问题,政府管运输问题。现在改成公司了,就应该把老百姓的出行作为公司运行的第一目标,就是客户满意度。如果把客户满意度作为公司运行的第一目标,你给客户提供的车辆就应该是有保障的,现在当然没有法规限制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我认为是不应该的。如果是偶尔出现,由于车辆故障问题我们可以谅解,但是希望能够通过市场的机制来调整我们公交公司或者是运营公司对车辆的维护更新的频率。 主持人:刚才说到公交的问题,在北京,机动车已经超过了二百万辆,曾经有人建议说,北京限制一下发展机动车辆,但是有些市民持相当大的反对意见,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立群:我本人也持反对意见。当时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确实北京的交通已经到了非常难办的地步了。有的人提出来不发展私家车,甚至有的规定包括多大排气量不能上什么路,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北京这种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车辆到底什么情况下要限制呢?有些地方要实行单双日,我都是反对的。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经济的发展不能因为道路的堵塞而停止,而且车辆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哪个老百姓该买车,哪个老百姓不该买车呢?谁买单双号的车呢?你限制的话,有的人可能买两辆车,一个单号,一个双号,等于没限制。由于拥堵了,就不发展车了,那中国的经济怎么发展呢?所有的经济手段中国还都没有用全呢,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的经济是在各种经济手段使全了的情况下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机会,所以我反对这种看法,而且我觉得,要想根治北京交通的问题,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我们现在是把它称为顽症,或者说它是病态,我们要用多种药物,包括手术,一起来治,才有好转的可能性。 主持人:现在有部分的交通标志不明确,是不是也是这个顽症的病因之一呢? 陈立群:对,很多顽症是很多小问题集结的,包括人一样,很多问题的发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很多小问题的积累造成的。所以北京市的交通标识应该更多一些,我们应该在更远的地方提供警示,比如说三百米以外警示,前方三百万右转是什么什么路。让我们车辆行驶到三百米的时候就开始并线,到二百米由快行线到中间线,到一百米的时候,并到慢行线。而且我发现一些标识就在路口,到了路口了才看到那个标识,再想并线来不及了。要么停下来,慢慢走,不管后面怎样了。要不就过去了,绕圈走。我们要通过方法来解决,起码解决不认识路的司机90%以上,尽可能把标识立在合理的位置上。 主持人:还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另外,北京一些立交桥,有些网友也提到了,盖好了以后,当时看着挺好的,可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很不能满足需要,就改,建引桥、建辅路等等,规划与实际使用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立群:这个问题提得很专业。我们立交桥的建设,有了二环路开始,突然看到了很多立交桥,在二环路周围建立起来了。我们也看到了西直门立交桥经过了修改。 但是为什么修改之后不能达到使用的科学性呢?做好之后就觉得过时了,做好之后就觉得还不行,为什么呢?可能也是因为我们整个北京市的交通顽症不是一个桥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桥的原因就出现了交通顽症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北京市交通的问题逐一解决的话,我相信西直门桥的问题可能会缓解。它现在集中的表现是周边很多的建设没有完,周边很多道路还没有真正交付使用,它是一个枢纽,是往北边去的一个枢纽。如果很多道路都畅通了,那么这个枢纽的作用可能会减弱,人家不非得走这条路的时候,那么这条道路的负载能力就恰到好处了。目前可能是超负荷使用,才会有这个问题发生,因为太专业,我们就不太好评价是什么原因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令人发笑的现象,有些人开车的时候,老抱怨行人违规的特别多。而当你自己走在行人道上的时候,又说汽车严重的违章,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很好笑,您如何看待这个矛盾呢? 陈立群:每一个公民,每一个老百姓,无论是在驾车的时候还是行走的时候,他都是一个利益的个体,由于利益个体的位置的变化,考察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他当司机的时候,可能会抱怨行人太多,而且不按规矩行走。比如说不是很多人都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方式行走的,红灯亮的时候可能还在行走。当他变成行人的时候,就是行人利益的主体,他就觉得他应该快点走。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反映出社会当中路权的概念还是比较淡化的。什么叫路权呢?汽车有汽车的路权,行人有行人的路权。如果大家有一个对城市的维护、交通的维护,是要大家一起来维护的,大家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你的权利的话,就不会觉得他走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可以走了,相互之间不会出现矛盾了。这个矛盾的产生我认为就是法规普及力度不够的原因,这一点应该在软件上下功夫,该是谁的路权谁走,而且要快速走,尽可能减少占路的时间,因为你要给道路腾空,好让别人走,路不是你的路,是国家的路,是大家的路,谁该走,谁不该走,是有权限分配的,该你走的时候我不走,该我走的时候你不走,就像飞机一样,他有权限,什么时候飞就什么时候飞,晚了就要等着,不能撞上。 网友:机动车的司机如果违反了交通规则受处罚的可能性大得多,但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妨碍了机动车路权的时候,可能受到规范性的东西就比较少。 陈立群: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处罚。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有过讨论,为什么对机动车司机的处罚可以有力度,比如说吊扣驾驶执照、罚款,吊扣车辆等等,他有办法。对行人好象没有办法,一摸兜里没有钱,走路又不要执照,你说我什么?没有处罚的办法。所以我们交通里面就变成了法、规和意识这三块,有的需要用道德规范人的行为,有的可以用规来限制你的行为,有的可以用法来限制你的行为。确实有些司机朋友提出来,有些错误可能不是司机的错误,但是处理的结果上面会偏袒行人,行人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发生了交通事故的时候,比如说一辆车在非人行过街线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国家的处理方式上,一般都要考虑到行人的损失问题。这个法规上看,行人是违法地进入了我的路权,你突然的进入使我措手不及,造成了交通事故。 这个法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到底是司机应该负50%的责任呢还是司机没责任?有这方面的争论。这个问题上,我的想法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包括法律体制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对行人没有纠正违章的力度,为什么对司机有力度的问题,我希望还是要在道德方面加强建设,让行人知道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用道德约束这些行为。 主持人:现在的公共交通意识的教育应该是从孩子抓起,您觉得这方面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吗? 陈立群:如果从小就开始建立。我们的教育,就是为未来提供能够建设社会生活当中有用的,或者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每一个教育环节都是这个目的。所以说要想提高交通意识,我认为学校的教育力度应该有一个定量的教育的时间或者是力度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觉得教育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有些网友可能是刚加入我们的嘉宾聊天,现在我再介绍一下,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陈立群先生,我们聊天的话题是关于加强交通法规细则的问题,您可以发短信参与我们的提问,移动用户发送LY到8888,联通用户发送LY到9888。刚才陈委员也跟我们聊了好多关于北京交通的现状,也提出了他个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聊了这么多以后,我们发现,陈委员肯定是考察过很多国外的城市,和除北京以外的我国的其他城市,是这样吗? 陈立群:是,15年来,每年出国四次,是必去的,所以出去之后凡是能看到的问题我都会把内容记录下来,收集这些信息。所以说了这么多的内容,我的建议也好,想法也好,纯属个人的认识,跟网友们取得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也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可以与我交流。我们想把北京市的交通,通过我们的方式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给我们的回报就是政府会把路修得更好,政府会把交通法规建立得更全面,使我们的出行更方便。所以通过这次交流,希望达到一种未来的收获,我们的出行真的更方便。 主持人:您目前的考察当中,有没有发现可供北京市交通现状借鉴的地方? 陈立群:有一些,这几年我陆续出国回来,也写了一些关于交通方面的提案和建议案。这种提案和建议,我是这样认识的,我不想把国外的东西直接搬进来用,这不是我们最科学的方法,因为北京有北京的特点,北京有北京的特殊环境,特殊情况。我想把我在北京看到的问题和在国外看到的问题相结合,然后找出一个点,这样做,北京有可能会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我只能在这个角度上跟政府提出一些想法和要求。 另外,我们是政协委员,是给政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也希望政府能采纳,也希望政府收集更多委员和代表们的提案与建议,汇总之后拿出更好的方案出来。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面都是非常窄的,非常有限,认识也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也不期待着提一个什么建议就让政府改什么东西,没有这样高的期望值,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时时刻刻的观察,发现问题之后随时给有关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至于他们什么时候采纳和参考,一定有他们的安排。我是这样看的,不是不到,是时间未到。 主持人:我们也相信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城市发展得太迅猛了。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有网友提到停车厂的问题,北京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厂,很多时候是路不堵,但是没有地方停车,反而影响了道路的通畅。 陈立群:这两年经常有一些电视台的采访提到这个问题。前不久王岐山市长在一次座谈会上也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停车问题也成为北京市生活当中的一个难题了,因为很多的老的建筑,包括一些规划,对于停车数量上的估计好象没有这么足。我们在很多小区、住宅,公共设施建设起来之后,都发现停车位不足,而且严重不足。现在是一个汽车时代的社会,千家万户都在买自己喜爱的汽车,买回来之后放哪里?放在家门口可能没地方了,放在离家门口远的地方可能不安全,也可能有些地方收费非常高,这个问题成了一大难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这样的,北京市的资源必须统一考虑统一开发,资源还有没有可开发的地方?我相信肯定有,我们的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有很多的地面、地段,甚至很多可能停车的地点正在闲置,可能是某些公司所有,可能是某些部门所有,没有真正开发成公共的停车厂。还有很多绿地,绿地是绿地,停车是停车,分得很清楚。另外我们的停车,现在很多商业地区开始建了一些停车楼,我们很多政府部门挺注重建商业,但是不太注重建停车的场地。问题就出来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市领导陆昊副市长在开会的时候讲到这个问题,就说我们的西单商场,就是停车难的问题,而且西单商业区的北侧还要有商业大楼起来,试想都能进得去吗?如果车流进不去,客人进不去,这个市场能好吗?陆昊副市长提出一个想法,如果建一个停车楼会能解决很多问题。所以说,我们北京市的所有资源是不是全都开发足了?还有没有可以开发的地方?开发更多的泊位,这是我的认识。 网友:是否应该在所有的路段都设一个监视器? 陈立群:其实你们可能不清楚,据我知道,北京市的这种网络建设在近一两年投资得相当大,据我了解,北京市基本上处在一个网络监控的状态下,尤其是道路,已经处在了完全网络监控状况下了。为什么一些事故的发生,交管部门的指挥中心能很快到位,是因为它既有点的情报员报情况,又有监控的随时把镜头切过来的可能性。所以可以告诉这位网友,北京市已经实现了网络监控。 网友:北京的红绿灯是在路的右手边,而一些开小客车的司机被大公共会挡着红绿灯,就会造成闯红灯的现象,所以是不是应该把红绿灯改在左边? 陈立群:有这种情况,这位网友提得对,确实一些红绿灯的位置应该更科学,首先让第一排能看见,第一排不走,后面就走不了了,所以第一排能看到的机遇应该是最高的。所以在某些地方还有这个现象的话,特别希望这位网友给一个具体的地点,这样我很快就能形成一个提案,如果是一个小案子的话,比如说一个路口,一个牌子,这种小案子,我认为解决起来还会很快,因为它容易操作。如果你提出一个很宏观的案子,比如说道路应该拓宽多少米,这就很麻烦。希望这位朋友把你看到的现象直接给新浪网发一个信息,说清楚在哪里,我2月15日开会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案子带上去,就能解决了。 主持人:解决交通问题需要每一个市民的参与。 网友:北京市已经将交通问题列入了今年要办的实事中。您认为照这样下去,到2008年北京交通状况的前景如何? 陈立群:北京的交通问题一定会在未来的几年之后有很大的改善,因为政府对交通问题非常重视,而且对交通问题据说也是在网上的点击率最高的,只要是大家都重视的问题,相信一定会最快解决。但是我还要强调一点,交通问题解决了,是解决过去的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出来。比如说,我们的道路不能迅速拓宽,我们目前的办公和商业的分布,和我们居住的分布不是在一个非常长期规划的调整状态下的话,我们的城市是一个非常集中的城市,居住很集中,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规划的调整,那么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可能解决了老问题,但是还可能出现新问题。因为社会的发展是永远伴随着问题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告诉每一位网友,问题还会有,还会再发生,只不过我们下次再谈的可能是不是这个问题了,是另外的问题。王岐山市长曾经明确说过,2008年的奥运会大家可以放心,今年就可以开奥运会,我们可以有一些控制手段,中国人一定会支持奥运会的召开,不会起哄的,一定会理解奥运会召开时会有一个时段的运动员的通过,可能会有一些措施,这一点大家也都会理解的。但是北京的交通问题,也不要政府一抓就好了,因为大部分的问题还需要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不支持,政府再着急也没用,老百姓在街上不按照规定走,或者不按照规定开车,或者行人不按照路权的时间走,道路再好也好不了,路面再宽也不行。所以需要北京市的全体市民,甚至于进入北京市的外地朋友都共同遵守北京市的交通规则,我们才有可能把北京市的交通做好。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感谢陈委员,好多网民也希望表达他们对您的谢意,说您多年来长期关注交通问题,希望您继续关注下去,表达市民的心声。 陈立群:谢谢,欢迎所有的朋友们有条件的话,有建议的话,有想法的话,给我们多发一些信息,我一定把大家的信息带到会上去,争取成为我们北京市改善交通的一个决策,一个建议。 主持人:谢谢大家,谢谢陈委员。再见。 相关专题:2004北京“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