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裘法祖冒死拯救犹太囚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1:39 环球时报
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裘法祖冒死拯救犹太囚犯

年轻时的裘法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裘法祖冒死拯救犹太囚犯

1985年,裘法祖先生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


  编者按:中国女性钱秀玲在盖世太保枪口下救下近百名比利时平民百姓,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为奥地利犹太人签发了数千份“生命签证”。他们的感人事迹,近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60年前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还有一位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他冒险解救了40多名处于生死边缘的犹太囚犯,让他们重新获得新生;他被犹太人称
为“中国神医”;1985年德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大十字勋章”。他就是本报要为读者介绍的曾留学德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

  竭力救活垂死的犹太囚犯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林荫深处,有一幢浅红色的小楼,房子已经很旧了,斑驳的墙面记载着岁月的沧桑。现在已经91岁的裘法祖老人就住在这幢楼三层一套仅仅50平方米的房子里。当记者提起二战时他救助犹太人的义举时,老人脸上显得异常平静,他的口中经常说着这样一句话:“他们没有罪,都是因为纳粹。”

  1914年,裘法祖生于杭州一个书香门第,18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他只身远赴德国。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裘法祖在德国得到了“外科专科医师”的头衔,并担任土尔兹市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的施瓦本医院,在著名医学家汉斯·博伦纳教授手下担任主治医生。1943年,博伦纳把他派到50公里外的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工作。

  1945年4月的一天,年轻的裘法祖正在做手术。一名护士长跑进来,神色紧张地高呼:“地上躺着许多从集中营来的囚犯。”裘法祖当时对集中营的事情久有所闻,但都只是私下传闻。他一听,马上让护士和助理医生带上外科器械,跑了出去。“我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他们再也走不动了。”裘法祖回忆说,街对面躺着40多个人,虚弱无力,身上的集中营条纹囚服污浊不堪。

  裘法祖回忆说:“我鼓足所有勇气,把那些大兵吓唬住:他们全都感染了伤寒,让我把病人带走。”现在裘法祖笑着引用一句中国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年我就像个小牛犊,天不怕地不怕。”其实,纳粹军官们心里也清楚大势已去,便允许他把那些犹太人接走。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当时就有很多生了病的犹太囚犯被就地枪决。

  裘法祖在几名女医生、护士的帮助下,把犹太囚犯们安置到地下室里,并为他们提供及时和周到的治疗。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这些犹太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获得“十字勋章”的亚洲第一人

  时间一晃就是40年。1985年,在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发起了一场寻找纳粹铁蹄下的“英雄”的活动,以表彰那些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国内外人士。

  “了解裘法祖医生及其同事救助犹太人的英勇事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担任魏茨泽克总统办公室发言人的海尔曼先生对记者说,因为裘先生和女医生于贝莱茵、助理茹厄夫及几名护士立下了“君子协定”,准备将他们的事迹“永远隐瞒下去”。

  但是,巴特特尔茨市的老百姓没有忘记这位“中国神医”。总统的“寻人公告”在联邦德国国家电视台一经播出,总统办公室立即接到了很多经历过二战的巴特特尔茨市老百姓的电话。一位“目击证人”说,裘当时在巴市无人不知,他的举动被路人看到后,马上传了出去,他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是巴特特尔茨市立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历史簿”上也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裘法祖等人二战时期的工作情况。

  随后,联邦德国犹太人组织也出来“做证”,他们找到了几位40年前曾经受到裘法祖解救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提起被他们尊称为“中国神医”的裘法祖,都泪流满面。海尔曼先生清楚地记得,一位获得“救命之恩”的犹太老人梅耶哽咽着对他说:“裘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人,如果没有他,我们早就没命了。”

  几天后,总统办公室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在大使馆官员的帮助下,总统办公室终于和“隐瞒”英勇事迹的裘法祖联系上了。一个月后,联邦德国驻华大使代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向裘法祖颁发了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这是德国设立十字勋章以来,第一次将这一殊荣颁给亚洲人。

  德国掀起“中国辛德勒热”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纪念热潮。在这中间,有一个声音格外响亮:西方社会普遍肯定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德国媒体纷纷出动寻找“新闻线索”。很多媒体想到了91岁的裘法祖老人。

  “但是裘医生婉言谢绝了邀请,不想抛头露面。”德国国家电视二台对外办公室的海克尔女士不无遗憾地说,他们曾经打算把节目搬到中国录制。不过,德国《世界报》著名记者乔尼·埃尔林却做到了。他“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裘老的心,也第一次从裘老口中发掘出一段他在德国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埃尔林的文章《“我们在地下室藏起这些人”》一经《世界报》刊登,立即引起了德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德国各大电视台、《明镜》周刊等媒体纷纷转播、转载了他的事迹。很多热情的德国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位中国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巴特特尔茨市,人们自发举办了一个“中国神医———裘法祖”的展览,他的事迹还被写进当地的“城市史”中。巴特特尔茨市立医院还要求医院的医生向裘法祖学习。德国一些犹太人学校也把他的事迹作为材料进行宣传,告诫犹太青少年不要忘记中国人的恩德。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等政要也在公开场合赞扬这位中国的“辛德勒”。总统办公室发言人科特尔博士告诉记者,德国如此关注一位二战中的外国人,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中德两国的“友谊使者”

  “对我的夫人,我内心的感激一言难尽……”说起德国籍夫人罗妮·科尼希,裘法祖老人充满深情。罗妮出生在德国伊莎河畔的一个工程师家庭,后来随夫姓叫裘罗懿。当年,裘罗懿来医院当义工,认识了腼腆的中国医生裘法祖。1946年,她离开了故乡和亲人,随着丈夫来到中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1958年,裘罗懿加入了中国国籍,当时周恩来总理为她签发了入籍批准。

  实际上,从德国归来后,裘法祖一直担当着中德医学界的沟通桥梁。在德国友人的帮助下,裘法祖于1956年建立了同济医学院,奠定了中国外科医学的第一块基石。后来,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为了表彰他在中德医学界的杰出成绩,德国海德堡大学、乌尔姆大学先后授予他名誉医学博士头衔。

  如今,只要是学医的人无一不晓“裘法祖”这个名字,甚至很多德国学生也慕名前来同济医学院学习。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医生,裘法祖用自己几乎毕生的积蓄———150多万元,设立了“裘法祖”外科医生奖。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特约记者 彭媛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