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让历史免于不为人知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21 人民网-江南时报

  1937年冬,日军疯狂屠戮整个南京城。在南京城郊的栖霞寺,成为24000多名难民的庇护所……这是昨日在南京公映的影片《栖霞寺1937》的主要剧情。因为这部影片,长期鲜为人知的栖霞寺难民营,也前所未有地展现在了公众面前(据8月14日《现代快报》报道)。

  “长期鲜为人知的栖霞寺难民营”,这样的表述决非危言耸听。南师附小六年级的韩友健和林辉远看完电影说,对于栖霞寺的这段历史,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影片中扮演拉贝
的美国人李法德则告诉记者,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他从来没听说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属于我们的历史,竟不为人知。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一种尴尬,也是一种痛苦。为什么会这样?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史学界对南京郊区情况的注视不够”。

  据笔者所知,最近,国内很多报纸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挖掘”记录民间的侵华日军暴行史实。这也从侧面证明,“史学界注视不够”在国内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令人忧虑的是,“史学界注视不够”还不是全部的原因。孙宅巍先生说,“2002年以前,栖霞寺难民营的情况基本上没有被披露过,这段史实的挖掘,填补了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上的又一项空白”。

  我们知道,电影毕竟不能等同于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也不能等同于历史的宣传。但历史应当免于“不为人知”的尴尬。小学生“从没有听说过”的表态,实际上在警诫我们,必须加大对历史宣传的力度。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应当是“有形”的,一场有形的电影,不仅本身已经接近了对历史的宣传,而且众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的“恍然大悟”提醒我们,历史只有深入人心,“播”遍世界,才有意义;否则,它将和故纸堆一样,只能造成太多认识和沟通的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我之谓“有形”,包括以下的环节:政府组织的主流渠道的宣传,我国政府发言人对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言论的驳斥,正是这样的一种大快人心的宣传、教育;而今日本报报道说,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电总台、常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录制了一部10集文献纪录片,片名叫《惊暴———日军虐杀中国战俘罪行录》。这部实地拍摄的纪录片被专家认为标志了“四大工程性意义”。这样的对抗战史题材的填补,正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着眼点之一。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扩大———它可以有地方版或者“课外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应当做到尽量的具体,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越来越爱说谎,我们的,必须准确而细致;电影———如《栖霞寺1937》、音乐———如《南京1937》,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力。

  “写进历史”不是一句空话。“写进历史”的前提是,如何让受众们更方便、更自觉地走进历史。

  作者:伍里川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