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罕见版权之争 <小河淌水>深陷著作权属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2:57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在深山……”云南著名歌曲《小河淌水》传唱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浓郁自然的乡情和流畅优美的旋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小夜曲”。然而,近年来,围绕这首“东方小夜曲”却爆出了国内罕见的版权之争。

  “《小河淌水》就是《大田栽秧秧连秧》,不信你听听看。”高晓光打开电脑,悠
扬的小提琴曲款款流出。除了细微处稍有变化之外,几乎就是那首著名的《小河淌水》!但它却是高晓光的父亲——已故云南著名音乐家、享有“特殊贡献艺术家”称号的高梁1943年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

  高梁的长子高晓光,自2004年料理了父亲的后事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完成父亲的夙愿,“正本清源,还《小河淌水》的本来面目”。他提供的证据显示,1943年,当时在云南蒙自县参加地下党工作的高梁写出了《大田栽秧秧连秧》的曲调,另一个地下党员毛子良填了词;1947年,高梁的学生华明邦参加了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一次偶然的机会,这支曲子由华明邦哼唱出来,他的合唱团团友尹宜公完成了记录。之后,合唱团发起人江鹜给它取名为《小河淌水》。

  化名“赵华”的尹宜公过去是以《小河淌水》记录者身份出现的。但经过漫长的50多年,尹宜公从最初的歌曲“记录者”渐渐演变成为“收集整理人”。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记录者不能独立享有著作权,但如果署名整理就可以对整理部分享有著作权。

  已经故去的尹宜公曾是云南民族出版社社长。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两次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小河淌水》的由来:“当华明邦高唱那首不知名的山歌时,我突然想起了家乡、云南弥渡的《放羊调》,另一首则是《月亮出来亮汪汪》。我在云大会泽院的月光下走来走去,反复琢磨……最终把两首歌糅合了,整理、改编成了现在的《小河淌水》。”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同尹宜公的“一厢情愿”。云南省版权局副局长李静波认为,云南百姓真的愿意看到“东方小夜曲”归属某一个人吗?“恐怕,让它成为云南民歌、人人能唱能用才是一种对它负责任的态度”。

  然而,高、尹两家却执意要分辨个是非曲直。1994年,尹宜公向云南省版权局申请登记《小河淌水》的著作权。不服气的高梁于2000年、2001年两度致函云南省版权局,强调尹不是整理,更不是创作,仅仅是记录。为此,2005年,版权局撤销了尹宜公对歌曲《小河淌水》(收集整理)的著作权登记;但尹宜公女儿尹晓兵随后又向国家版权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今年8月,国家版权局作推翻了“撤销尹宜公对歌曲《小河淌水》(收集整理)的著作权登记”的决定。

  面对富有戏剧性的争斗,云南省版权局虽调解过,但以失败告终。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被简单地划归公有领域,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成分,而不必考虑所有者的权利。类似《小河淌水》这样的民间文化权属争议在全国实属罕见,这对我国未来的文化保护是一次有益的提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