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成时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5:55 中国三峡工程报 | |||||||||
自力更生成时尚 ——万州周家坝街道近千移民自愿退低保 □ 人民日报记者 余继军
674,这个数字并不算大。但如果说这是一个6.4万人的街道今年主动退出低保的人数,则不能不让人吃惊。 这个街道,是重庆市万州区的周家坝,92%是移民。2004年以来,他们中的近千名移民主动退出低保。 一声叹息 家在风雨中飘摇 ●女儿经常对她说:“妈,我们这个家这么穷,今后是没希望了吧?” ●家里穷,孩子学校的10元收费差点让小两口离婚 清晨4点半,天还黑黢黢的,和往常一样,家住周家坝街道的章明芬起床了。和一年前不一样的是,她早已不再有那一声长长的叹息,而是穿上工作服、拿上家伙上街打扫路面去。她已退出低保,上岗10个月了。 48岁的章明芬是万州本地的淹没搬迁移民。1997年丈夫因车祸去世,没有固定工作的她和还在读书的女儿贫苦相依。为了生计,章明芬摆过烟摊、做过家政、打过小工,有什么做什么,但生活却日益窘迫。2004年,万般无奈之下,她向天子路社区申请了低保,母女俩每月180元。 苦点累点,章明芬并不怕,女儿是她的希望。然而,好不容易盼到女儿从职业中学毕业了,生活却好像一下子到了尽头。女儿一直找不到工作,就每天沉溺在网吧。有时找到个临时的工作也做不了几天,挣的钱全拿去上网了。 女儿经常对她说:“妈,我们这个家这么穷,今后是没希望了吧?” 女儿的话让章明芬的心都碎了,她不敢回答也没有办法回答,回应的只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同在周家坝街道的肖远生今年38岁,是本地的占地移民。1998年搬迁到周家坝后,就一直没有固定的职业,靠零碎的打工为生。由于他一无手艺、二无劳力,不仅打工的收入少得可怜,而且打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2000年,妻子下岗,生活更难以为继,肖远生向社区申请了低保。 提起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肖远生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家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吃稀饭,既节约米又少吃菜,每个月领低保金的时候才去买点肉。孩子实在是嘴馋想吃肉就找个理由让他上亲戚家去,兴许能吃到点肉。走在街上看见人家用手机打电话,我想,这辈子恐怕用不上这东西了。” 人穷志短,30多岁的肖远生走在大街上总是耷拉着头。 由于没钱,小两口经常为钱的事吵架。“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3年10月,孩子的学校要交10元钱,我实在拿不出,就让他到外公家去要。妻子知道后,骂我丢人,一个大男人挣不到钱,在家里吃低保。那次,我们差点就离婚了。” 生活窘迫,家这个平日里避风的港湾变成了易碎的玻璃瓶。 创业自立 改变苦恼人生 ●“人情低保”、混低保、赖低保,每月一二百元的低保金居然成了“香饽饽” ●街道举办了11期岗位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1400人次,738名低保人员实现上岗自救 这时,一个敦实的汉子来到了周家坝。 他叫孙养统,今年39岁,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从万州区下派到周家坝,任街道党工委书记,成了这座移民新城的“最高领导人”。 初来乍到,“满目疮痍”:辖区6.4万人,移民占92%,社会调查失业率达16.1%。长期以来,不少家庭完全依赖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日子,“宁吃低保、不要低薪”,“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的观念在社区风行。更让孙养统看不下去的是,就这么一份每月一二百元的低保金,在这里居然成了“香饽饽”,还有人找上门来说情,一时间吃“人情低保”、混低保、赖低保的现象接二连三。 眼前的现实让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移民街道领导人明白,一个好的制度一定要有好的配套,要有后续措施;低保是个好制度,但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措施跟上,就会成为养懒汉长惰性的坏制度! 调研之后,孙养统找到了一条走出困境的新路———一手抓能人,让能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手抓穷人,让更多的穷人自立自强。 抓能人带来周家坝产业振兴,街道GDP年均增长12.1%,财政收入年年增长。新的就业机会源源不断。 抓穷人,孙养统提出“双包双送四培养”:领导包社区党员包个人,送人上岗送岗上门,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服务型、自救型、创业型”人员。 天子路社区书记邓高兰“包”的就是章明芬。针对章家的特点,邓高兰决定从她女儿入手进行帮扶,“改变了她的女儿就会改变她的家庭。” 刚开始时,邓高兰没少吃闭门羹,“她女儿不见我,电话也不接。后来我就到网吧、街上去找她,找到一次交心一次,教育一次。慢慢地,她女儿的情绪变好了,观念也转变了,主动提出想上班。” 2005年5月,街道举办了一个就业培训班,邓高兰起早赶去头一个为章明芬的女儿报了名。培训结束后,邓书记又四处张罗给她找工作。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2005年8月,章明芬的女儿应聘到万州百盛商场做了收银员,月薪约600元。 女儿有未来了,章明芬长长松了一口气。2005年底,社区又对这位母亲进行了免费家政培训,并让她在清洁工的岗位就了业。 “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心。”愁眉锁了近10年的章明芬,终于开心地笑了。尽管干活起大早,她也不觉得苦。 肖远生“10元钱差点毁家”的情况,让社区干部冉光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3月,万州区劳动局举办了一个水电焊工培训班。老冉知道后,立即上门动员肖远生报名参加。培训结束后,老冉又联系了一个建筑工地让肖远生去实习打工。这是学到手艺后的肖远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一下子就挣了1000多元。 2005年底,社区干部又给肖远生的妻子联系了一份工作。“现在我们家收入稳定了,享受好日子都还来不及,哪还会再为钱吵架?” 如今,肖远生腰上也别上了他以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手机。 培训、资金、技能,帮助不少的周家坝人改变了命运。目前,街道举办了11期岗位技能培训,培训人员1400人次,738名曾依赖低保金生活的失业人员和移民实现了上岗自救。 社区时尚 退低保当义工 ●“吃低保既没脸面,又给国家增添负担” ●“我是苦日子过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一点了,就应该把低保让给更困难的人” 天子路社区居民易兴蓉,在自己贷款开超市的当月,就主动向社区提出了“退低保”。 易兴蓉夫妇俩2002年双双下岗,向天子路社区申请了低保。女儿正在上小学,夫妻两人每月300元的低保金根本不能满足日常开销,她只好上街擦皮鞋。 “那个时候,孩子每天上学5角钱的公交车都坐不起,刮风下雨都靠一双小脚自己走,来回要走1个多小时。我心疼啊。” 2004年12月,街道举办了一个市场营销培训班,易兴蓉免费参加学习。两个月培训结束后,她决定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业。东借西凑后,本钱只有1000多元,命运似乎又一次让她面临绝境。 社区低保员张家琼得知易兴蓉的情况后,四处奔波帮她申请了小额创业贷款。2005年10月,易兴蓉用贷来的2万元在万州汽车南站外开了个小超市。经营超市和她参加培训的专业正好对口,再加上嘴甜腿勤,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短短1年时间,超市门面就从最初的20平方米扩大到近百平方米,年收入近10万元。 面前的易兴蓉,春风满面。她告诉记者,现在正委托社区帮她招两名吃低保的困难户当营业员。“如果招到的两名员工上岗后,我也要劝她们主动退出低保。毕竟吃低保既没脸面,又给国家增添负担。还是劳动就业最光荣!” 今年以来,“退低保”在周家坝街道蔚然成风。章明芬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就主动向社区递交了“退低保”申请,“我是苦日子过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一点了,就应该把低保让给更困难的人。”肖远生在挣到第一笔钱后,主动向社区提出“退低保”,他说:“还是老婆说得对,我一个大男人,又年轻,吃低保给国家添麻烦,给自己丢人。” 9月13日,居民万付英主动向周家坝街道递交了退出低保的申请,成为周家坝街道今年主动“退低保”的第674人。 重新上岗就业的周家坝人除了退低保之外,还纷纷在社区当起了义工。救兵城社区67岁的张安娜一家,在社区的帮助下告别了以低保为生的日子。她挑头成立了社区晚年腰鼓队,不仅带领一帮老姐妹老有所乐,还把党的政策方针、社区的工作举措融入到腰鼓歌舞中,四处表演宣传,成为周家坝一道独特的风景。 映水坪社区的王乾荣今年50岁,下岗6年了,由于岁数大又有高度近视,一直没找到工作,每月靠14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 王乾荣积极投身社区的义务劳动,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每天晚上从12点一直巡逻到凌晨4点。社区只要有什么清扫保洁的任务,他随时参加。尽管这些都没有报酬,但他一干6年,热情从不减。 “低保政策,对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是雪中送炭,但我们不能白白坐着等吃啊!”王乾荣告诉记者:“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工作自力更生,有一天也加入退低保的行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