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淮河中游防洪能力达百年一遇 洪水控制工程建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0:1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昨日,水利部和省政府举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仪式。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是至今为止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主体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公里我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于2001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工期5年。到2005年底,投资22.67亿元的淮河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完工,比计划提前一年发挥效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后,将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各类堤防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等共同构成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地区的防洪标准由
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历史背景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1194年,黄河夺淮,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使淮河各水系遭受巨大破坏。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8个之多。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在2003年淮河大水中,有2035.8万人口受灾,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44亿元。

  自1951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以来,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8年,水利部技术委员会确定修建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工缓建,停建时已完工10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500T级船闸及部分主副坝、上下游引河工程。1991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确定“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工程任务

  总投资22.67亿元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由主坝、南、北副坝、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深孔闸、船闸以及上下游引河等工程共同组成。工程涉及河南的固始,安徽的霍邱、颍上、阜南4县,主坝工程建于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主要位于霍邱县临淮岗乡境内。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涉及霍邱、颍上和阜南3个县9个乡镇共82个行政村,共迁移人口27315人,拆迁各类房屋24545间,总面积45.3万平方米,工程永久占地19205亩,其中耕地11740亩,料场临时占地17361亩,其中耕地11450亩。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程总投资4.19亿元。

  世纪工程

  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历经上马、停建和再上马,历时40年,跨越了两个世纪,因而被称之为“世纪工程”。作为治淮的战略性骨干项目,自2001年12月开工建设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先后到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工地视察,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对临淮岗工程的质量、进度表示满意,并希望临淮岗工程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把临淮岗工程建设成为造福淮河两岸人民的精品工程。

  2003年11月23日11时28分,随着最后一车土石料倾入河中,向来桀骜不驯的千里淮河被拦腰斩断,淮河截流宣告成功。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从此全面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为淮河截流作出重要批示,对临淮岗工程淮河截流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在批示中强调,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理淮河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治淮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于确保淮北大堤、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程效益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工程开创了“以人为本”的全新治水思路,上游的何家圩行洪区被拆除以拓宽河道,下游的姜家湖、唐垛湖合并为姜唐蓄洪区增加蓄洪面积。当洪水暴发时,通过运用控制工程,可以保障淮北平原1000万亩耕地和600万人口安全。如遇100年一遇洪水,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为306亿元。

  如今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似蛟龙巍然守护在淮河大地,为保障广袤的淮北平原,京沪、合阜铁路,以及淮南、蚌埠等下游沿淮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近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临淮岗工程的建成,将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图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一角。

  ·甘敬礼 石放·

淮河中游防洪能力达百年一遇洪水控制工程建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