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物成肥料 蔬果品位有提高 临安生猪养殖不拖小康后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02 中国环境报 | |||||||||
◆周兆木 徐军 有92.7%的农户是养猪专业户的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杨家村,从2003年开始,实施非规模化养殖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环境得到改善,村民逐年致富,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养殖、走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临安市杨家村1998年就被称为“临安养猪第一村”。目前,全村生猪饲养量达1.82万头,产值96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7.27%。以前,大量的生猪饲养加上村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村里污水横流、蚊蝇飞舞、臭气熏天,脏乱不堪。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住环境,村民在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如何既确保经济效益,又避免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危害?2003年初,太阳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市环保局、市农业局的支持,帮助杨家村寻找科学治理和生态养猪的对策。同年7月,在临安市环保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杨家村非规模化养殖环境整治正式实施。整治要求每个养殖户修建猪粪堆积发酵池、猪尿及冲洗水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各一个,并埋设地下排放管道,建立专门的青饲料配套基地,种植黄竹草和黑麦草。这样一来,猪粪全部进入发酵池,猪尿及冲洗水经过两级沉淀池后通过地下排放管道,最终排入青饲料基地,作为青饲料培育的肥料,解决了养猪的饲料问题。2004年夏,杨家村又开始畜禽粪尿综合治理的延伸工作,对所有堆粪池、化粪池进行全封闭处理,并将堆积发酵和沉积后的粪尿进行综合利用,作为竹园、果园和茶山的肥料,既提高了竹笋、水果、茶叶的产量,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位,成为当地无公害蔬果基地,成了城里人抢手的农产品,获得了经济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通过3年多的综合环境整治,杨家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臭气少了,蚊蝇少了,环境变得优美整洁了。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环境意识也大大提高。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杨家村又配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日常垃圾处理,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向更加文明、绿色的村庄发展。2004年,杨家村被评为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今年在杨家村调研时,对杨家村非规模化养殖环境整治的有效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临安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杨家村的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清洁生产工艺、科学养殖、干湿分离和达标排放的生物治理技术,增加了土壤肥力,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已经走到了全省的前列,而且推广价值较好。目前临安市一些非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纷纷采用杨家村的经验,进行污染处理,变废为宝,推进生态型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