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西:一个品牌的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10 海峡都市报

  N 本报记者 关永辉 阙文龙 薛辉 见习记者 邱文辉

  核心提示

  “海峡西岸经济区,能不能简称海西,简称后要不要加引号?”两年多前,省城一家报纸的编辑在做新闻标题时战战兢兢地请示报社老总。现在,谁也不会再多此一举了。因
为,海西品牌已深入人心。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海峡西岸”第三次写入中央《决定》。这距2004年初时任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只有三年。

  舆论普遍认为,海西战略将驱动福建经济的大发展,得到中央支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中国最耀眼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今,海西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日益显现,已渗透到我省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海西科技园”

  卢展工:你当然赚了,“海西”都被你拿去了嘛

  今年8月13日下午,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位于罗源湾开发区的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

  “今天我们主要是想听听意见,大家不要紧张啊。”卢展工一句平易近人的话,使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刚来的时候,这里除了渔排、海鲜、石材,什么也没有。”说到罗源湾,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深有感触。他说:“我的‘海西软包装科技园’一期上马后,我发现自己赚了。我一定要在3~5年内做全省最大的软包装企业。”

  “你当然赚了,‘海西’都被你拿去了嘛。等你做全国最强的时候,我还来看你。”卢书记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作为大型外企,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为何会用“海峡西岸”为公司命名?是什么强大的吸引力让这家公司产品供不应求,项目一上马就赚钱呢?

  昨日,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总经理朱泽斌给了记者答案:“海西”品牌。

  朱泽斌告诉记者,2002年初,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在安徽出差时,合肥纺织工业设计院窦院长向他推荐软包装行业,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前景很好的行业,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多功能降解包装薄膜)在福建还是空白。那选择在哪里投资呢?软包装行业在浙江、广东、安徽市场成形,当时初定选址浙江。2002年底,罗源县在浙江举行招商会,罗源县领导极力推荐翁声锦来罗源湾投资,并透露福建省正准备大力开发罗源湾,可提供许多优惠政策。翁声锦动心了。2003年底,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在罗源湾筹备建设福建时代包装材料公司。

  朱泽斌说:“2004年1月在福建‘两会’上,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翁声锦就表示,作为闽商要尽最大努力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朱泽斌说,集团决定扩大投资,将时代包装材料公司建成软包装基地。

  2004年7月,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决定将这个基地命名为“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第一条生产线今年5月20日投产以来,产销两旺,预计今年年产2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

  朱泽斌还介绍,为落实卢展工视察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时的讲话精神,9月15日,集团再投资6亿元,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引进两条世界顶级BOPP现代化生产线项目。目前规划软包装科技园占地面积为1400亩,园区计划总投资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规划于5年内建成,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人民币。

  闽资“回归”

  海西平台的良好运作和无穷的发展后劲,奠定了闽商回乡投资的信心

  “欢迎致电!壮大民营经济,投入海西建设”。当记者昨日拨通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许典财总经理的电话,他独特的彩铃声让人好生感慨。

  和许多长乐籍的企业家一样,许典财返乡兴业,除了乡情,环境的吸引力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长乐近年来提出“回归工程”后,市领导多次南下北上,游说在外投资的长乐籍民营企业家回乡投资。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平台的良好运作和无穷的发展后劲更奠定了回乡投资的信心。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本地找不到最佳发展机会的长乐富余民间资本开始大规模往外迁移。资料显示,仅2003年从银行汇往全国各地兴办钢铁企业的资金超过300亿元。正是这个原因,8年前,许典财出来“闯荡”,把钢铁厂开到了四川、上海、山西、河南,甚至印度尼西亚。

  回乡后,一切顺利得难以置信。2005年5月,总投资30亿的鑫海冶金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投资10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钢铁制品60万吨。

  许典财说:“我们鑫海拥有绿卡,还有什么能不让大家放心呢?”他说的绿卡是长乐重点企业的“投资者绿卡”。持卡人到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证件,以及在医疗、金融、安全等方面,均享有优先服务权,其子女借读就学享有选择学校权,在全市各旅游景点游览观光享受免费待遇。持卡者对有关职能部门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投诉时,其投诉件作为长乐市委、市政府的督办件予以受理。

  发生在许典财身上的故事,正是长乐市实施“回归工程”的一个生动典型。在长乐,不乏20年前离家创业,20年后,带着在外的全部家当返乡兴业的企业家们。

  据悉,长乐市“回归”项目已有180多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实际已落地项目67个,总投资120多亿元。

  长乐仅仅是闽商回归的一个缩影。

  海西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预示着我省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闽商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大逆转,大量资金投向福建。

  “海西号”列车

  传播“海西”的流动使者,扩大福建与外界的交流

  “我今年70多岁了,多年来一直想着能到北京天安门前拍张相片。现在‘海西号’列车开到了家门口,花钱少,服务又周到,不去趟北京实在是对不起自己。”昨日,永定张开富老伯在踏上龙岩开往北京的“海西号”列车时说。

  “海西号”是龙岩直通北京的旅客列车,于今年1月12日开行。这使龙岩成为福建省继福州、厦门后第三个直达北京的始发站,也是全国第二个直达北京的地级市。“海西号”是福建省迄今为止运行时间最短、最快的进京列车,圆了世世代代老区人民的进京梦。

  为何用“海西”命名呢?龙岩有关方面的人士昨日介绍说,龙岩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西部,冠以此名恰如其分。据介绍,去年12月14日,龙岩市长雷春美签发了相关文件,建议将龙岩至北京客列命名为“海西号”或“古田号”或“龙岩号”,呈送省领导批示。省领导最后敲定为“海西号”。

  “海西号”开行后的情形如何?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副段长沈绍冰昨日介绍,“海西号”是流动的媒体,每天列车上都有15分钟时间专题播报介绍“海西”的建设成就。各地旅客将从“海西号”认识海峡西岸经济区、了解福建,“海西号”将成为传播“海西”的流动使者,扩大福建与外界的交流。

  “海西号”开行以后,在龙岩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外地一批批工业项目在沿线各站点安营扎寨:紫金矿业集团在上杭站附近征地2000多亩,兴建大规模的精炼铜矿企业;连城站周边,目前新增了20多家企业在这里落户;长汀站附近已有100多家企业投资,其中一家投资达10多亿元。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认为,开行“海西号”列车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把闽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打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南接西拓的快速通道,促进了我省与长三角和中西部省份的进一步对接。

  “海西”牌网站

  “海西是一个好品牌,毫无疑问,我的事业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海西人才网”、“海西商标网”……我省众多网站也用上了“海西”牌,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海西的品牌效应。

  拥有“xunshi(讯时)”、“35jz”等域名的厦门郭少钦,经营的网站一直很冷清,乏人点击。郭少钦突然想起,“海西”无处不在,用“海西”命名,一定能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想到就干。郭少钦马上注册了“海西”的域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厦门海西生活频道”的建设运营当中。今年9月,他的这家以“做强本土门户网站”为宗旨的网站开通。

  “这给我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两个月来不断攀升的点击数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郭少钦承认:“我是很讨巧地搭上了‘海西’这趟车,海西本来就是一个很好品牌,毫无疑问,我的事业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海西”已经深入人心。在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很口语化的词语,所以郭少钦会欣喜地在第一时间抢注这个域名。最近,因“海西”尝到甜头的他在忙乎另一件重要的事:注册“海西”企业商标。郭少钦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商标后,“海西”将是他企业文化和宣传的重要元素。当然,海西是福建乃至国家的一个大概念,做好这个海西生活频道,也算为“海西”大事业添砖加

  温州海西办

  海西和兄弟省市的对话机制迈出突破性一步

  “我们委里增设了海峡西岸办公室。”乍一听,这一机构还以为是福建省内所设,但它却是温州市发改委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它负责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事宜,已成立了好几个月。

  温州市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人道出这个机构成立的缘由:今年温州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温州市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议,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与福建,特别是闽东的协作,如港口对接,公路、铁路对接,形成相互补充的格局。这不但可以与福建加强联系,还可通过福建加强与珠三角联系。

  “福建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中间的一个节点,对台优势无可比拟。”该负责人说,温州主动融入海西,可以实现与台湾的产业对接,今年温州参加了福州“6·18”海交会,并推出民企嫁接、临港产业等招商项目共400个,温州代表团还专门上门拜访重点台商和闽商。

  省内有关专家对此评论说,温州设立海西办,这表明海西和兄弟省市的对话机制迈出突破性一步。

  【揭秘】

  “海西”为何能上升为中央决策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如何形成的,它同福建过去的发展思路有何区别?又是如何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内有关专家。

  “边缘化”的危险

  有关专家介绍,我省几乎与广东同时启动改革开放,两省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很大。但20多年后,经济规模相差很大,广东省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

  从地理版图上看,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福建,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已成为两大三角洲经济区之间的“相对洼地”。环顾四周,环渤海经济区正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对这种发展态势,我省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政策。否则,就有落后于其他省区,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

  直面现实,寻找突破,“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应运而生。

  三年运作历程

  在2004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亮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个“构想”立即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的注意。他要求我省专送这个“战略”的全套资料。

  在2004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57名全国人大代表在时任副省长黄小晶领衔下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此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专家评论说,这表明福建将把自己置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中,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

  福建的声音得到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与福建代表团的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福建把“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目标定位提出来很有创意,有利于福建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对接,将对全国的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专程来闽调研福建的港口问题。同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率领政协常委视察团赴福建,作了9天的专题调研。回到北京之后,罗豪才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就福建的“构想”进行汇报。他强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有经济意义,更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他的报告很快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批示。

  随后,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纷纷考察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央和国务院众多部委领导前往进行考察,提出一系列支持“海西”战略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福建代表团呼吁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在同年11月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海峡西岸”写入其中,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得到中央的认同。

  2006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分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

  至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乃至由党的主张转为国家意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再次得以凸显。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海峡西岸”再次写入中央《决定》。

  新定位的魅力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展思路虽然较清晰,但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90年代初期提出“南北拓展、中部开花”;1995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主要指闽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世纪,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战略部署。

  有关专家指出,“海西”战略与过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变过去20多年主要着眼于本省行政区划内经济建设的“行政区自我崛起”的发展路线,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把福建放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它可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发展,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福建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省委政研室经济一处叶穗山处长认为,这不单是一个提法的变化,从“繁荣带”的提法上升到“经济区”,体现了福建欲借助对台优势做强做大区域经济的意识。

  “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福建如果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形成一个低谷,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是很不利的。福建的作用发挥得好,将为构建一个整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体提供可能,也为将来构建环海峡经济区奠定良好的基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对未来的福建地位作了如是描述。

  舆论普遍认为,海西战略将驱动福建经济的大发展,得到中央支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中国最耀眼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万~8000万,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