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典型引路:提升执政能力的创新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19 扬子晚报

  近几年来,我省陆续推出了一批全国和省级重大典型,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的事迹深入人心,他们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们是生动鲜活的人格化教材。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示了江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有力地促进了江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

  典型引路,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改进领导艺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
要举措。过去的五年,省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选树与宣传。省委领导认为,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它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省委正是从这一层面深刻认识到典型对江苏发展的引领意义,进而提出把典型宣传作为改进领导艺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把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运用典型,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省委十届九次全会还将“典型引路、推动全局”的本领列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的五项本领之一,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抓好自己的典型,把学习全省典型与学习宣传身边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既是对传统意义上“典型引路”的一种理性提升,也是在工作实践中的拓展与深化。过去5年,省委就开展向吴登云、高仁林、李元龙、张云泉等先进典型学习先后下发了学习决定。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撰写了《向人民学习》、《学习张云泉》、《学习吴仁宝》、《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永不丢》等一系列文章,推动典型宣传。由此,成为我省各级干部提升新时期执政能力的生动实践,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新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典型引路,与党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是我省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抓手。在省委推出的一系列重大典型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与不同时期省委的中心工作密切相关。如省委提出“县市学昆山,乡村学华西”,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昆山典型,是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样本”。特别是昆山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已经成为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华西村是苏南建设新农村的典型。在华西村典型的引领示范下,在欠发达的纯农业区涟水县,涌现了王嘴村典型,这里依靠打工经商和规划引导,走出了另一种类型的新农村道路。在高淳县,武家嘴村利用水域,发展造船和水运等,目前堪称“金陵首富村”,也走出了一条建设新农村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结合越紧密,就越具社会影响力。

  以典型引路,是我省弘扬主旋律、彰显新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实践。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在社会利益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愈来愈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省委和各级领导在选树先进典型中,始终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紧扣科学发展的执政使命,始终体现“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精神。信访局长的榜样张云泉、知识型工人的楷模邓建军、创新成才报效祖国的学生党员胡铃心、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顾芗、“百岁老红军”刘应启等等。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战线,但是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品质熠熠生辉。“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出来。”老百姓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着他们。显然,他们以其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品质,昭示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时代方向;他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形象,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从群众身边选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是我省提高先进典型社会认同度的积极创新。先进典型植根于人民群众,只有选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得到群众认同的典型,才能引起人民群众感情上的共鸣;只有为群众所接受、所公认,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省在开展的典型引路工作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信服不信服、认可不认可,作为选树典型的重要标尺。在推荐评选江苏省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工作中,省委首次采用群众推荐、公开评选、组织审定的方法,由各级党组织层层推荐遴选,广大党员群众踊跃投票,共有311万名群众、170多万名党员、8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参与。选树典型的过程成为各级党组织向党员和群众宣传典型的过程,成为党员和群众了解、认同、学习典型的过程,无论典型人物,还是典型经验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由于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典型的先进形象和感人事迹已在全社会广为传颂,人民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已蔚然成风。这些都为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金伟忻 耿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