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政保障体系 建设和谐社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0:54 乌鲁木齐晚报 | |||||||||
“十五”期间,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了我市生活困难群众和低保对象的生活,促进了乌鲁木齐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十五”期间,财政部门共筹措再就业资金12048万元,重点用于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财政部门通过实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公共职业介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8亿元,其中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7.93亿元,商业银行贷款30.49亿元。以路桥建设为重点的一大批市政设施建设和以外环路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交通改善项目相继建成,改造和打通城市巷道1036条。 “十五”期间,市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5年市本级教育事业费投入达到4.38亿元。2004至2006年我市对疆内初中班共投入资金11413万元,其中市财力投入8683万元,自治区投入2730万元。2004年起,完成了对一县两区的农牧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学校37所,共投入资金8873万元。 “十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科技资金11486万元,重点支持了乌鲁木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项计划等,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市财政多方筹集资金,重点用于市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村村通”项目从1999年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10万元,基本解决了我市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37亿元,用于医院门急诊和病房改造,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在全市建济困医院25所,形成了完整的医疗济困制度框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保人群的医疗救助问题。 实习编辑:孙锐 作者:李心 杨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