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受高等教育不一定从事高等职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59 中青在线 青年参考

  本报驻瑞典特约记者

  苗乃川

  欧洲都有发达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高中读完了没活干还可以上大学。又加上大学招生能力充分,基本是想读就能入学,所以欧洲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是暂时不知愁滋味的。

  读完大学后又是另一码事,随着毕业接近,沐浴在福利社会的阳光雨露中的欧洲年轻人,也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尽管如此,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念和找工作的过程,仍和我们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大区别。

  从找工作的观念来看,正如马克思教育我们的,每个社会都有阶级和阶层,这是普遍原理,宣称平等的欧洲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在意识形态中刻意淡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可悲的是现实中或许还是这样),所以大家不认为受高等教育就一定要从事“高等”职业。大学生穷,因此上学时就会利用业余时间做门房、垃圾工以及搬运工之类的工作。记者在瑞典读研究生的时候,班上就有位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干了四五年的垃圾工人,每天凌晨1点钟开着垃圾车四处游荡。我们的老师当中有一位竟然是位司机,在斯德哥尔摩开过10年地铁!

  相比之下,去年国内爆出的北大才子卖肉事件,倒是显得我们有点太想不开。

  到瑞典来的浙江籍华侨,大都是来开餐馆,打拼个五六年后也都身家至少千万。陆博士如果卖肉说不定也能成为富豪。从经济角度考虑,对费尽心思挤进外企,最后做一个患得患失的中产阶级要划算多了。

  中国的读书人是从乡试会试殿试的种种关口往社会上层爬,每个关口都是一场“生死战”。这种游戏进行了上千年。

  而欧洲的年轻人更多地把学习和找工作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连续的成长过程。工作不如意就换,或者工作几年累了想充电,就回到大学里去继续读一段时间。

  欧洲现代社会则是有很大灵活性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回到前面讲到的那位司机老师和垃圾工同学的故事上——那位做垃圾工人的同学,工作都是在深夜和凌晨,经常有机会观察到城市的一些阴暗角落及阴暗勾当,于是乎后来就被报社聘用成为法制新闻记者,最终与笔者同班读新闻学的研究生。

  而那位司机出身的老师的经历就更离奇了:他大学毕业后从爱尔兰跑出来,到瑞典南部的一家造船厂当工人,几年后工厂倒闭再度失业,辗转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来,幸好找到了开地铁的工作。问题是他还有电影评论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一点个人爱好,业余时间经常在报纸上发表点暴力美学之类的深奥文章。于是在他司机生涯的后半期,他一边开地铁,一边在高校开班讲课,这样持续了5年时间,又回到校园里来了。可见一个大学生在欧洲干点儿体力活或做点小买卖都没什么,因为如果他愿意,早晚也可以干点别的。但在中国,一旦开上地铁或者卖起肉来就好像基本“没救”了。这也与人们在观念上把人进行“ 阶层定位”,没有营造出地铁司机也可再当大学老师的社会氛围有关。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7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新闻
教育部等五部委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大学生就业 (2006-11-20)
苏宁骨干都曾是一线员工 大学生就业关键是心态 (2006-11-20)
四大矛盾困扰大学生就业市场 (2006-11-08)
大学生就业试用期被延长至1年 律师称违法 (2006-10-24)
全省大学生就业率84.32% (2006-09-22)
大学生就业怪圈:高就业率之下为何就业如此艰难 (2006-09-11)
“就业 阶层”的相关新闻
中国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5% 消费名牌显示地位 (2006-05-16)
社科院专家称四成就业人员20年内进入中产阶层 (2005-09-15)
数据显示我国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1% (200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