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又平:要像行销产品一样推介海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08:23 台海网

  台海网7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叶秀月) 台北大学全球化暨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博士讲授的大中华经济圈课程,让他成为台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郑又平诚恳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特色在 “对台”,但是实行一段时间以来,却还是没有创造出足够的诱因吸引台商。他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上行空间还很大,但是需要政府用大手笔在福建特点上加入台湾的智慧与创意,犹如市场行销产品一样,先对市场有足够了解,然后整合各种手段,进行整体营销,才能达到战略目的——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海西需引入台湾智慧

  郑又平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意在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夹缝之间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它最大的特色在于“涉台”,但是,似乎对台特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该还有很大的上行空间。至少在他的了解中,对于多数台湾人来说,海峡西岸还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很多台商来讲,仍然处于一知半解阶段——— 不甚了解其中的商机何在。这既有现在两岸信息隔离造成的原因,也有宣传力度不够的因素。

  因此,郑又平提出,就像行销一个产品一样,福建应该对海峡西岸经济区进行整体包装与行销。如何包装和行销?福建应该让台湾人参与进来,把台湾的智慧和创意融进来,可以邀请台湾各行业同业公会等产业界代表、财经专家、科研专家以及民间研究机构乃至媒体到福建来参与海西的包装定位以及行销,否则很容易做出隔靴搔痒的策略。

  定位要差异化

  在定位上,郑又平认为,海西不要说“METOO”,就是不能做“你有我也有”的事情,一定要拿出自己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必须先对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以及环渤海区域已经在做的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它们的特质进行分析,然后找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根据郑又平的亲身体验,上海的政府部门现在和台湾的商界与学界互动非常紧密,如果他们要提出涉台的战略部署,必然会对福建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海峡西岸要正视这些可能发生的挑战,尽快做出自己的特色与效应。

  行政流程要简化透明

  郑又平表示,他个人对海西的发展提出三点微观建议。第一,产业选择方面,可以强化对台湾精致农业的吸引力。根据他个人的了解,很多到过大陆的台湾农民都认为,他们可以在技术、人力资源、水土资源保育和产品规划行销为大陆农业提供帮助,福建在两岸农业合作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应该更加明确这样的产业定位,并提供一些优惠措施来吸引和扶持台农到福建发展。

  第二,行政流程简化透明非常重要。在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有明确、透明化的土地及税收等优惠政策,不要让台商到每个地方都面对不同的政策。

  第三,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区域相比,技术工人的缺乏是比较明显的弱点。相关部门要尽快补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三五年内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才能有效保障产业进驻后的生产。与此配套的,应该大力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市场中介,有效联结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界,能迅速帮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也能迅速把企业需求信息反馈给职业教育机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