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继续调查的6家媒体多为中央媒体
南方周末:我们发现,一开始的初步通报中,只公布了两个正式持有记者证的记者,而且没有公布该记者所属单位,后来查出是有4个持证记者,当时为什么没有查到?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实际上我们第一次公布的时候,当地煤矿并不是很配合工作。随着调查的深入,煤矿上级纪检部门介入之后,他们把相关证据陆续提供,我们才能够找到另外的媒体人员。
第一次初步公布结果后引起了很大关注,包括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也高度地重视,在一次会议上,最高层的领导都提出为什么这两个持证记者没有公布他们的单位和身份。我们在初步调查的时候,这两个人确实不承认他收了封口费,证据上也不完整。但作为主管部门,要先让公众初步了解真相,至少知道了我们正在调查。随着后来调查的深入,才逐步了解到现在公布的情况。
南方周末:最后还有人不承认自己拿了“封口费”的吗?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实际上他们大部分都不承认自己拿了“封口费”,他们只是说收取了发行费、广告费等等,但是最终他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
南方周末:从开始一直到现在新闻出版总署是什么样的态度?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这件事情广大群众高度关注,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总署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逐一核查并严肃处理,查实一家就处理一家,决不姑息。
南方周末:在“封口费”事件上,各个相关部委的态度如何?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对这样一起恶性事件,各有关部委都高度重视,有些部门也都派员亲自到山西调查取证。因为各种原因,他们调查的结果跟我们的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但是等我们的调查结果出来以后,有关部委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大部分涉案的媒体都诚恳接受了处罚,表示要坚决处理相关责任人,当然也有某些中央媒体,反复强调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
南方周末:通报上说,还有6家媒体的12名工作人员涉案,但是身份确定情况很复杂,这其中的具体情况是?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这些人员我们已查清了身份,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南方周末:他们是地方媒体还是中央媒体?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主要还是中央的媒体。
南方周末:也都是有记者证的记者吗?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都不是,很多是擅自聘用的人员。
深层原因与“灰记者”背后的“温床”
南方周末:关于“封口费”事件,你认为其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首先是媒体的采访权被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滥用了,也被社会上一些闲杂人员利用,假冒记者敲诈勒索。其次,一些媒体在面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因经营不善、管理不当,被一些人利用去搞敲诈勒索。第三是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各种违法经营的问题,给一些不良记者和假记者提供了大量所谓搞舆论监督的机会。
对于假记者,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共同给予严厉打击。近期北京警方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近破获的一个制造假证,并以网站的名义到基层搞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
南方周末:提到假记者,我们了解的情况是确实有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虽然不是记者,但是确实属于某个媒体,采访和经营不分,或者以记者的身份工作收取费用。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有人把他们叫做“灰记者”,实际上他不是记者,但是跟媒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灰记者”大都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媒体才出现的问题,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活得不太好,死又死不掉的媒体是产生行业不正之风的温床。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要继续加强监管,要求新闻单位规范管理,比如说记者站不得聘用任何人员,所有聘用人员都必须由总部来聘用。但这只是一个治标的办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行业做更深入的改革,让无法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媒体逐步退出市场,使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媒体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南方周末:现在确实有一些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因为各种限定而没有正式的记者证,但是各地又以是否有记者证作为记者身份认定的依据,这个困境应该如何解决?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进行记者证管理办法的修订,比如说对于之前要求要跟媒体单位签订合同满一年才能发证的限制,有可能会有突破。可能要求的时间更短,或者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另外我们正在完善记者的黑名单制度,比如这次涉案的所有人员,都要列入我们的黑名单,让有过不良记录的人员无法再获得新闻记者证,禁止进入采编岗位。这些工作都将会在200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版记者证工作中得到体现。
南方周末:除了规范记者采访行为外,总署最近也刚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政府部门不得对合法的新闻机构和记者封锁消息,隐瞒事实。
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我们一方面要规范记者的采访活动;另一方面也要保障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益,记者有时又是非常弱势的群体。接下来我们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本着有序开放、规范管理的原则提出要求,而不会去设定采访障碍。总体的目标是要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政府应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在未来的新闻活动中,发挥积极、公开、透明的作用。(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