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受益共12亿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7日17:22   中国政府网

  [赵承]说得太好了。经济发展最终是为了改善民生。我们的一揽子计划民生是重点,临近年终,也想请总理解释一下一揽子计划在民生方面我们采取的政策以及带来的实惠,在新的一年里,改善民生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温家宝]你说得非常对。我们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如果说涉及改善民生,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始终把它摆在重要位置。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提高了退休职工的待遇和低保的水平。

  这里我只想说,今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可以很清晰地划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新农合。二是在城市职工和居民中广泛地实行医疗保险。这两项工作涉及到每一个人。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参加新农合的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已经超过4亿人,两项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亿人。当然,我也应该客观地说,我们现在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以及村卫生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国大约400多种,其目的就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这项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们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筹备了8500亿元资金支持。这项涉及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把它办好。

  我把话再说回来,我们今年开始试行农民的养老保险,也就是说通过两条渠道,一条就是国家财政,另外一条就是农民自筹。从今年开始,从试点单位开始,年满60 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我仅举这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

  [赵承]您刚才讲的关于我们农村的很多政策都是历史性的转变,刚才你谈到农民,现在还有一个农民工的问题想向总理问一下。总理您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消息,今天上午十点就在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公布了。

  [温家宝]是吗?

  [赵承]对。网民们反映非常强烈,他们也向你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带来了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农民工的,是一个农民工朋友提出来的。最近他们非常关注放宽户口限制和养老保险跨省就业能不能一起转移的这样一个政策。最近国务院确实就这个政策已经很明确地作出了规定。他们想知道在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安排?

  [温家宝]提起农民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五年前,我曾经为一位叫熊德明的农民工讨过工钱,前几天她给我来了一封信,她说她养了一百头猪,她希望人们都能吃上放心肉。我帮助她讨薪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我更注重研究的是制度的问题,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开始促进研究涉及农民工的深层次的问题了。

  最近中央做出的两个决定。一个是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是我们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需要。这项改革的具体办法还正在研究,但我可以把思路告诉大家。首先,我们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

  第二,由于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在大城市我们还要考虑大城市的承载能力,而首要的是要引导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和大的集镇安家落户。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经济上来讲,可以增添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扩大内部的需求;从政治上来讲,可以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的人平等的待遇。当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我们还要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

  [赵承]另一个问题是,一位网民说房价涨得太快了,一平方米每个月竟然涨了一千块钱,他们想请总理谈一谈房价的问题。

  [温家宝]我就知道网民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每天上网看到大量网民的意见,甚至很尖锐的批评。因为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今年房地产有了比较快的恢复,但同时房价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上涨过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其实如何使房地产建设能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首先还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既发挥市场的机制,又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在这里我只讲一讲政府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对这两项工作,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

  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的用房。但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

  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犯罪的行为。我觉得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使我国的房地产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这是可以做到的。谢谢。

  [赵承]下一个是关于物价的问题。您说过明年工作中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请问总理,这里通胀预期是什么含义?大家对物价问题也都比较关心,想听听总理您的意见。

  [温家宝]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民的利益。

  我们提出这三者的结合,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一些通胀预期的迹象:第一,就是国际大宗物资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比如像石油、棉花;第二,就是今年货币的发行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第三,就是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第四,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CPI刚刚由负转正,PPI 也还是负的。

  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又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之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我们必须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物价上涨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样经济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对于这一点,我们提出来就说明是中央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

  [赵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老问题。现在有人说,现在的产能过剩和4万亿投资有关系,想请总理讲一讲,到底这个问题怎么看?再有,我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办法去解决这个老的问题?

  [温家宝]其实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它的最基本原理就是需求的减少、市场的萎缩而造成生产的过剩。在我国除了这个一般的规律以外,还包含着我们原来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认真加以解决。

  我想,解决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采取经济的手段、环境保护的手段、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的产能,限制过剩产能的发展。特别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这些产业的发展。

  另外一个方面是人们不太重视的,那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可以使过剩的产能在一些新的领域发挥新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投入。总之,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球经济的视野来加以把握。

  有人说产能过剩同4万亿投资有关,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议论。我是这样看待的,4万亿投资,中央投资1.18万亿,在今年只完成了一半,大约5900亿。这5900亿当中,我们大部分都放在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就是路、水、电、气。还有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

  还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像京沪高速铁路,以及重要高速公路的联网,这些将会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起作用。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条,中央投入的1.18万亿资金没有上一个工业项目。

  [赵承]听到您这番解释之后,我想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误解都会消散。再提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问题,总理肯定听到过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 “两道门”的说法,现在民间投资进入一些领域,遇到两个门,一个是“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个大包;还有一个就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之后稍稍不小心就被弹出来了。我想温总理的是我们怎么样拆除这两道门,鼓励民间投资呢?

  [温家宝]其实民间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复苏的情况,所以民间投资从政策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又要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灵活而且大多在服务领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市场树立起信心,使投资者树立起信心,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

  第二,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你方才讲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问题。我以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扩大准入,简单说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一个国家民间资本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是有活力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

  第三,我们要在税收、贷款以及其他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我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蓬勃发展起来。其实你可以看到,现在所谓的民间资本所投资的领域已经非常广了,很多是创业型的,包括我们大学生、农民工以及从国外回国的海外学子,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创造、开辟新的创业领域,我对这点是抱有信心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温家宝 专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