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认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收入差距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引起的。
一般劳动者承担了更高的税负
张车伟认为,必须靠完善的再分配制度来矫正“市场失败”,缩小收入差距。然而,作为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中国的公共财政无论是从收入还是从支出上看,调整收入差距的功能都显不足。
中国的税收制度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所占比重很低,这种税收制度使得一般劳动者承担了更高的税负,高收入群体承担的税负相对较轻,因此,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和税收制度的“劫贫济富”关系密切。
中国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低,再分配功能弱。在中国的财政支出中,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支出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低收入群体受到的保护程度更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收入分配功能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不公平分配方式威胁社会稳定
张车伟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虽然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但当前的收入差距程度既没有超过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水平,也没有超过发展中国家中的最高水平。那么,为什么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不满呢?他的答案是,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说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收入差距扩大本身,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源在于收入差距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引起的。
当社会上出现对富人批判时,一些学者常有中国人“仇富”的论断。然而,在张车伟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量社会财富不断被创造出来,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社会财富以不公平的方式被分配,这不仅加大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而且也是制造社会裂痕的重要根源,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最危险因素”,这才是引发社会批评的本源。
调整利益格局 完善制度法规
如果病根如此,那么处方是可想而知的。张车伟认为,中国当前优先要做的是消除分配不公,进而完善再分配手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既不是发展阶段问题,也不是市场机制建设问题,而是利益格局调整、制度法规建设和执行问题,它并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自动得以解决。
他建议,首先要完善土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改革集体土地征占用制度,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份额,将土地出让金纳入财政预算;其次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矿产资源使用制度,尽快开征资源税,提高矿产资源使用税标准,建立矿产资源企业的利润分成制度;再次需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提高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国有企业收益应该尽快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关系到生计、安全的公共事业、自然垄断和战略性资源行业应该谨慎上市。 据《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民众不仇富而是仇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