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70605/ew6Q-fyfvnky4536750.jpg)
本报讯 (记者 兰世秋)巴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留下众多千古传诵诗篇。这些诗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那些历代文人诗吟过的地方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报今日起推出“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
市第五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重庆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本报推出一系列“重走”报道,包括“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大型实地采访、“重走古盐道 感受新变化”大型实地采访系列报道等。在“重走”中去挖掘巴渝文化的文脉,在“重走”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重走”系列已成为重庆日报的特色报道之一,也是我们践行“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实践。
在此次“重走”中,我们的足迹将遍及重庆各区县,挖掘史料,实地寻访,追寻诗人的足迹,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在古诗中记住乡愁,在采访中记录时代变迁,以此表达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向读者、网友发出“征集令”,你认为哪一首古诗最能代表你的家乡?你的家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古诗?欢迎向我们推荐。相关信息和线索请发送至邮箱:kjwtzx@163.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同茂大道416号”“区县头条”并留言。
(相关报道见11版)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