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记者 熊明 摄
作品《万芊烟雨图》。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杨晨 实习生 庞静逸)你见过70多年前,美术大家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下所作的画吗?7月12日,《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本次展品汇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三峡博物馆馆藏资源与成果,系首次公开集中展示傅抱石先生抗战时期的绘画作品。
据了解,抗战时期的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大批优秀艺术家也迁至重庆。傅抱石先生即是其中之一。
《潇潇暮雨》《万芊烟雨图》《屈原图》……现场展出了来自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三峡博物馆珍藏的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80件套、印章15枚和手稿10册,内容主要为傅抱石先生抗战时期(即金刚坡时期)的绘画作品,其中32幅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傅抱石真迹是首次公开展示。
“傅抱石曾自谓,在金刚坡的时期是‘一生最幸福的一个阶段’。”中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傅抱石的作品,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傅抱石独特的技法“抱石皴”正源于金刚坡的山水与风雨。
萧平解释,“抱石皴”是指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正是因为重庆山岭水雾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独特绘画风格的形成。”
1940年4月,傅抱石曾在重庆激情撰写《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必胜》,总结出中国美术的三种伟大精神:第一,中国美术最重作者人格的修养;第二,中国美术在外族、外国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时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国美术的表现,是“雄浑”、“朴茂”,如天马行空,夭矫不群,含有沉着的、潜行的积极性。
“在那样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爱国抗日的气氛在文人墨客中高涨。虽然他们不能如同军人一样拿起刀枪保家卫国,但其手中的笔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维护民族文化而斗争。”萧平说,他曾在《中国绘画在大时代》一文中提出,“我以为在这长期抗战以求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的大时代,更值得加紧发扬中国绘画的精神,不惟自感,而且感人。因为,中国画的精神,既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而这种精神又正是和民族国家同其荣枯、共其生死的。”
本次展览从即日起展出至10月8日,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在展览期间,将同期举行包括傅抱石绘画作品学术研讨会、“艺心筑梦——金刚坡下忆抱石”中小学生美术大赛、“金刚坡下山水清音——傅抱石画意琴韵清赏会”等主题活动,同时现场还推出了一批博物馆特色开发的主题文创产品。
据透露,本次展览是三峡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策划推出的“中国画·绘画大师抗战时期作品系列展”之首展,之后还将有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抗战时期作品特展陆续上演。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