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20日13:34 南方日报

分享

    杨国强。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当过放牛娃、农民、船工、水泥匠、建筑工,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穷苦孩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打造出世界500强企业的故事。

    从郊区建房子获得第一桶金开始,他带领的碧桂园就重点选址二三四线城市及一线城市的市郊进行开发,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的定位,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买得起的好房子,还加快了当地的城镇化速度。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杨国强却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科学可以强大祖国”。多年来,他大力支持中国教育事业,而且每年还会捐出巨资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成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领军人物。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

    顺德北滘,碧桂园集团总部所在地。这里也是杨国强出生成长的地方。农民出身的他,自幼家贫,17岁前未穿过鞋。他曾放牛种田、做泥水匠及建筑包工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期,为了解决承建楼盘的现金回款,他由包工头变身为销售商,正式转型为开发商。在早年郊区楼盘并不好卖的年代,他首先提出为楼盘设置高端教育配套,并由此一战成名。随后,碧桂园的开发按需配有酒店、学校、楼巴等五星级社区配套,“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口号享誉各界。

    和众多在房地产领域叱咤风云的地产富豪相比,杨国强格外与众不同。不少碧桂园的员工都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关于他本人的奇特故事:在某个郊外的碧桂园项目施工现场,杨国强会不打招呼,突然一个人驾着车出现,然后戴上安全帽拿着卷尺,直接进入工地检查工程进度,督促指导某个工程细节。据说他的座驾尾箱里,常年放了一双雨靴,一个安全帽,方便随时下工地。为了解决厨卫下水管道异味的行业难题,他还亲自设计了地漏,并作为标准应用于碧桂园建造规范体系中……在他身边的人眼中,杨国强是一个对待工作异常认真、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人,对待生活不贪图享受,特别知足,对待社会特别强调回报和感恩。

    杨国强曾这样总结碧桂园的发展:“中国要发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大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很多县城也要发展。我们有这样的经营能力,为当地提升现代化生活水平,加快当地的城镇化速度,提供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这才是碧桂园的生存之道”。

    正是这种极有特色的开发形式,让碧桂园在市场中凸显了自己的优势,为老百姓建又好又便宜的房子,以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了数百万人“住有所居”需求。不追逐暴利的诚信经营、良好的产品综合素质和极有亲和力的品牌形象,奠定了碧桂园在社会公众和众多购房者心目中的良好口碑。

    产城融合助力实体经济

    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碧桂园已经进驻超过600个城镇,1000多个项目分布在全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同时,碧桂园首创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这种建筑新技术具有高品质、高速度、低能耗、低成本等优势,力求让业主实现年头买房年尾拎包入住。

    为积极响应国家振兴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碧桂园于2016年8月发布产城融合战略。碧桂园探索出“产业+地产”发展路径,“为凤筑巢、陪伴成长”,地产为产业服务,以科技驱动助力实体经济。

    碧桂园还积极响应国家“租购并举”号召,大力发展长租公寓业务。碧桂园新近披露了雄心壮志:用3年左右时间向市场推出100万套长租公寓。在杨国强的亲自推动下,碧桂园近期与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密集签约,其中,中信银行将在未来3年为碧桂园长租住宅提供300亿元保障性基金。

    今年以来碧桂园逐步成为领跑行业的龙头房企,企业信用评级被惠誉上调至投资级,获得花旗、野村等大行授予的买入类评级,近期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晋升蓝筹股。

    不忘初心投身脱贫攻坚战

    杨国强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执着投入,多年来在业界一直有口皆碑。杨国强一生与教育有缘。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中学期间一度辍学,依靠国家免除的7元学费和2元助学金才重返校园。在碧桂园创业时期,他以兴办碧桂园学校为切入点,使碧桂园一炮打响,企业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坦途。

    1997年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仲明助学金,2002年以全免费教育援助贫困高中生而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2007年为退伍士兵实现稳定就业而创立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杨国强投身公益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教育和脱贫这两个关键词。

    “我做慈善没有什么大道理的,都是出于内心的感恩和本能,如同呼吸一样。”杨国强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其一家人以及碧桂园企业至今超33亿元的慈善捐赠和投入。抱着“对人好,对社会好”的朴素理念,杨国强在成功创业、财富不断增长时,始终不忘“回报”二字。他所推动的众多公益慈善项目,令众多贫困学生、转业复员军人、贫困山区村民深深受惠,许多受助者的生活和人生命运都从此发生改变。

    杨国强最早开始做公益,选择了远离媒体的聚光灯,用10年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慈善梦想。1997年,杨国强开始匿名资助广东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并以母亲的名字设立了“仲明助学金”。直到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时,杨国强作为“仲明助学金”资助人的身份才不得不公开,为公众所知。

    与其他企业设立的助学奖学金多以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作为资助标准不同的是,仲明助学金增加了一条“道义契约”,在不需要大学生作任何经济抵押的情况下,承诺在经济情况许可时,返还助学金并加入到助困的行列中,回报社会将爱心传递。杨国强曾就这个契约表示:“我希望的不是受助人把钱还给我,而是希望受助的人可以将这笔钱用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传递爱心和感恩回报这个社会。”

    白手起家的杨国强最了解“贫穷”,17岁之前从未穿过鞋子的他懂得身处穷困之时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为他在扶贫济困之路上的理念,“造血式”扶贫也成为杨国强和碧桂园企业特有的慈善方式。做慈善帮扶,杨国强从来不是“钱一捐了事”,善于成本管控、精打细算的他总是琢磨着如何将钱花出功效。碧桂园还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部,专门执行杨国强的各项慈善规划,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010年,广东省将6月30日定为“扶贫济困日”,开始全省范围的扶贫攻坚。杨国强开始将慈善的目光转移到贫困山区的扶贫工程上。山区扶贫重在综合调理,整村改造,并以产业脱贫,既全面改造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也重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碧桂园摸索出的定点扶贫思路,从2007年的大小凉山到2010年的粤北贫困山区,都得到进一步检验。

    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考察时,杨国强看到许多儿时熟悉的贫困经历场景。面对众多村民热切期盼的目光,杨国强诚恳而果断地承诺:“让我们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共同在这里大干一场,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经过数年的努力,碧桂园的整村扶贫工作已经令树山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美丽乡村已经完全告别了过去的贫穷岁月。

    2017年10月,碧桂园再接再厉,宣布捐资约5亿元在粤北贫困村集中区域英德进行整县帮扶,实现“一年脱贫三年振兴”:碧桂园将开展道路、饮水、垃圾处理等硬件建设和产业帮扶、培训就业、教育扶贫等软件建设,“软硬兼施”,系统帮扶,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探索精准扶贫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特色之路。

    “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杨国强为自己,为碧桂园制定的使命。对于这样一位从大贫到大富,喜欢担当拓荒者角色的企业家而言,碧桂园必须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杨国强的心中,中国梦的实现,正需要这样的不懈努力,令每个人的梦想成真。

    策划:黄颖川 郑佳欣 陈思勤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广军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蓝单车残酷困局与李刚的艰难60天
  • 人均输液“超级大国”,是件丢脸的事
  • 一位留学生眼中的太平天国:血流成渠
  • 世界上译本最多的50本书,你了解吗?
  • 王晶的《降魔传》其实拍情色片更好
  •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 日本旅行,这个地方的景不输京都(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