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街商圈夜景。
东盛大街旧城改造后的美景。
改造后的重庆路商圈。
长春旧城改造后的美景沉浸在夕阳中。
旧城改造后,长春区域楼群统一规整。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吴茗 姜忠孝 摄
“圆广场、宽马路、四排树、小别墅”,这是老长春人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的确,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长春的城市建设曾一度领先全国。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曾经的历史建筑、特色街区、传统商圈、老旧小区在时间的更迭中,弥漫着斑驳与沧桑。
为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2016年6月,长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三环以内166平方公里旧城区实施综合改造,一场“以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为导向”的旧城更新改造工程启动,影响和改变了老城区202万百姓的生活。
这么大的工程量,两年能完成吗?长春700多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是否能达成所愿?近日,记者再次走进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期待已久的答案。
改旧城 换新貌 长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冬日的清晨,朝阳照耀下,长春开始慢慢醒来。
一大早,家住世纪新居小区的邵先生在小广场里转悠了一圈,舒展筋骨,深吸空气。小广场里高矮错落的灌木乔木修葺别致,几条石子小路在凉亭周围蜿蜒开来。两旁的停车场地里,整齐停泊着一辆辆轿车。用邵先生的话说,早起晨练是他新养成的习惯。以前小区里有几条土路,地上到处都是支起来的三角地锁,为了能够找空停车,邵先生几次“中招”,刮到了地锁。对于小区里的设置,他曾经极为不满。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竟然大变样,如今的小区铺了柏油路,安了路灯,修了花坛,划了停车位,换了单元门,“这变化算得上翻天覆地了!”邵先生笑着表示。
桂林路的正午总是繁忙的。往来交织的人群中,徐亚楠突然驻足。是太久没来桂林路的原因吗?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变了!深灰色的墙面加上老式壁灯,还有古铜色的大门、青灰色的石台阶,走在这种中西混搭的建筑中,仿若穿越了一般。一家相熟的商户告诉徐亚楠,在长春市旧改工程中,这个集时尚潮流、个性鲜明于一身的桂林路,摇身一变成了“津门风情街”。而这种以天津、北京、环渤海区域风情为特色的集休闲、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全新主题商业街也让商户们看到了更大的商业前景。
“长春市各街区交通的‘旧改’全过程,我是亲眼所见并且亲身经历。”在长春市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最怕去红旗街、光复路这样堵车堵心的地方。“如今‘旧改’已经见了成效,红旗街、桂林路、光复路的违建都拆除了;昂昂溪路与湖滨街打通后,等于打通了工农广场周边的微循环,分担人民大街的交通压力;四平路三华小区、四平路小区、太阳世纪居地块位于长春站附近,周边商户密集,路窄车多,还有不少车辆占道停车,经常造成交通拥堵。旧改工程拆掉了四平路三华小区几堵违墙,打通了交通微循环。其实,市区里很多断头路、卡脖路都是这次‘旧改’打通的,这对于我们的哥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和转变。”
“胜利大街是百年老街,这一带的改造遵循着历史的印记,以粉刷修缮为主,根据历史照片,按照街区的整体性、文化性、生态性保护,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相结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貌修复。”当记者来到胜利大街时,摄影爱好者吕丘热情地当起了解说员。“一个城市的历史街区往往能够代表其文化底蕴与城市底色”,他认为,“旧改”后,上海路、新民大街、长影、东新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都有了新变化,更好地再现“老长春”昔日的历史风情。
“如今的长春,真是越夜越美丽。”华灯初上的重庆路,街灯缭绕,霓虹漫舞,楼面上的灯墙一组一组变换着五彩缤纷的颜色,夜色中,整个长春荡漾着一种只属于现代都市的琉璃与璀璨。“我喜欢开着车游荡在城市的灯海中,听着音乐,感受着城市夜晚的绚丽与宁静。”90后女孩刘舒告诉记者,以前晚上开车兜风都要去繁华喧闹的地段,因为那里街灯多,感觉好。现在很多条街路都做了楼体亮化工程,路灯也比以前漂亮了,如今晚上行车很难遇到漆黑一片的路段了。在刘舒的眼中,长春,已然成为一座品质之城。
重环境 提功能 旧城改造要“面子”也要“里子”
“我家住在老城区,小区陈旧弃管,跑冒滴漏现象太严重了,一打开厕所门,一股恶臭味儿扑面而来,想在厕所里洗澡、洗衣服,根本忍受不了……”说起旧城改造,市民王鸥连连称赞。她告诉记者,“旧改”后,跑冒滴漏的现象没有了,雨天积水的现象也不见了,空中纵横交错的管线都埋进了地下,居住环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
“旧城改造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我们不单要改造外在的,让‘面子’好看,更要改造‘里子’,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在长春市市容环卫局,记者了解到,这次的长春旧城改造,地下管网的改造修复被视为一个重点内容。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长春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地下排水管的城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居民增多,地下管网老化和负荷过载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老旧管网集中的三环以内老城区,居民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后,长春市确定了“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旧城改造原则和时序。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地下管线跑、冒、滴、漏问题,仅2017年就改造公用管网860公里,完成计划的172%,2583公里严重影响市容的电力和通信架空线实施落地或规范。其中,落地120公里,规范2463公里。
市容环卫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旧城改造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努力,长春市共完成316个老旧片区、600条街路、20个商圈等方面综合改造,旧城改造提升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在2017年的旧城改造中,本着突出民生需求、突出功能完善的原则,长春市从群众反响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和管网改造、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公用设施改造、立面整饰和精品商圈改造、城市窗口改造、夹馅棚户区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共10个方面的改造工程。
街路美了、商圈新了、小区靓了,生活在三环以内约166平方公里旧城区的200多万市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面貌的变化和城市功能的改善,让长春这座幸福城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解民忧 顺民意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长春市朝阳区牡丹街,一条充满着小资情调的咖啡街,曾给这座城市的人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浪漫和回忆。随着这条街的繁荣崛起,餐吧、咖啡吧热闹起来,经常喧闹到凌晨,而周边的居民则多有怨言。在“旧改”中,牡丹街规划成“文创街区”,在拆违行动中,个别商户打着所谓的“保留文化特色的招牌”横加阻挠,面对群众利益和部分商户个人利益的矛盾,桂林街道办事处依法办事,果断采取行动,截至2017年5月,共拆除包括占道台阶、门斗、阳台外扩、门面外扩等96处违建,赢得周围居民的一致赞扬。
东站街道吉柴小区52栋与54栋之间有一长排的自行车棚,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用了小区内大面积的公共用地。长年来无人管理、破损严重,车棚内堆放了大量杂物、废旧摩托车等,车棚门亭处还有人居住,私接的电线裸露在外,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部分住户在车棚里还圈养了很多家禽,一到夏天气味难闻,附近居民对此怨声载道,多次向街道反映情况。街道副主任李秀慧告诉记者,在这次“旧改”中,街道决定拆除此车棚,还小区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社区的工作人员多次下到小区征寻居民对旧车棚改造的意见,请小区居民建言献策。住在这里20多年的陈奶奶说:“平时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和老街坊们唠唠家常,很希望小区里有些绿地花草、凉亭座椅,让这些老街坊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儿。”居民张先生说:“家里电瓶车平时放在楼道占道又不安全,希望建个车棚,这样既方便又不用再担心电瓶车丢失了。”在充分了解和征求居民存车和绿化休闲的意愿后,街道对旧车棚进行了拆除,同时对地面进行了硬化绿化,原地点的一边盖了新车棚供小区居民存车,另一边做了绿化,并设置了座椅凉亭供居民休息娱乐。居民们看到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解决了都非常开心。
延安社区居民陈重是位残疾人,平日里出行靠轮椅,两口子来回出入街坊都会主动帮忙。在这次“旧改”中,设计公司进行的是一个宏观设计,对居民楼每家每户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按规划图纸,他家楼口要铺设台阶踏步,居民对施工方说要保留坡道,但施工方却表示不能随便更改图纸。两方争执不下,找到了延安社区书记唐文。“政府对这次‘旧改’考虑得特别周到,社区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民意可以直接反映。这个楼栋的问题我比较了解,大家之所以要保留坡道,不仅仅是为了陈重,这附近居民老人小孩颇多,这也关乎了大家的利益,所以我找到了标段总负责人,反映群众诉求,几经争取研究,最后在台阶旁终于保留了一部分坡道,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旧改”的初衷就是为百姓打造更好的宜居环境,便民、利民、让百姓满意。
这些故事只是“旧改”推进中的一个个缩影。居民不满意,可以找社区,可以找标段,可以找“旧改”指挥部,甚至找政府,无论找到哪,问题都会得到合理和满意的解决。市容环卫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春市旧城改造工程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旧城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群众所盼、所需作为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难事,像管网不畅、设施缺失、违建泛滥、环境脏乱等问题,一直以来群众反应比较强烈,在具体组织时,深入到每家每户,听取群众的意见,改什么,怎么改,都和群众商量,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特别是在涉及到拆违、夹馅棚户区改造等问题时,都注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今年的旧城改造中,各项工程进展平稳顺利,目前处于全面收尾阶段。
如果说,2016年“旧改”伊始,四处围堵的建设场景让市民“捏了一把汗”,那么2017年底,八方赞誉的一座秀美之城向市民“公布了答案”。在为时两年的长春市旧城改造大作战中,朝阳区、二道区、南关区、宽城区、绿园区、净月区等各大城区始终把每个项目的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把能不能出精品,能不能经得起时间和百姓的检验作为衡量旧城改造的根本标准。在具体工程推进中,科学规划施工,确保建设良品,广纳基层民意,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所长,齐心协力将长春市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城市。
红旗街商圈夜景。
东盛大街旧城改造后的美景。
改造后的重庆路商圈。
长春旧城改造后的美景沉浸在夕阳中。
旧城改造后,长春区域楼群统一规整。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吴茗 姜忠孝 摄
“圆广场、宽马路、四排树、小别墅”,这是老长春人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的确,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长春的城市建设曾一度领先全国。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曾经的历史建筑、特色街区、传统商圈、老旧小区在时间的更迭中,弥漫着斑驳与沧桑。
为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2016年6月,长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三环以内166平方公里旧城区实施综合改造,一场“以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为导向”的旧城更新改造工程启动,影响和改变了老城区202万百姓的生活。
这么大的工程量,两年能完成吗?长春700多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是否能达成所愿?近日,记者再次走进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期待已久的答案。
改旧城 换新貌 长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冬日的清晨,朝阳照耀下,长春开始慢慢醒来。
一大早,家住世纪新居小区的邵先生在小广场里转悠了一圈,舒展筋骨,深吸空气。小广场里高矮错落的灌木乔木修葺别致,几条石子小路在凉亭周围蜿蜒开来。两旁的停车场地里,整齐停泊着一辆辆轿车。用邵先生的话说,早起晨练是他新养成的习惯。以前小区里有几条土路,地上到处都是支起来的三角地锁,为了能够找空停车,邵先生几次“中招”,刮到了地锁。对于小区里的设置,他曾经极为不满。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竟然大变样,如今的小区铺了柏油路,安了路灯,修了花坛,划了停车位,换了单元门,“这变化算得上翻天覆地了!”邵先生笑着表示。
桂林路的正午总是繁忙的。往来交织的人群中,徐亚楠突然驻足。是太久没来桂林路的原因吗?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变了!深灰色的墙面加上老式壁灯,还有古铜色的大门、青灰色的石台阶,走在这种中西混搭的建筑中,仿若穿越了一般。一家相熟的商户告诉徐亚楠,在长春市旧改工程中,这个集时尚潮流、个性鲜明于一身的桂林路,摇身一变成了“津门风情街”。而这种以天津、北京、环渤海区域风情为特色的集休闲、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全新主题商业街也让商户们看到了更大的商业前景。
“长春市各街区交通的‘旧改’全过程,我是亲眼所见并且亲身经历。”在长春市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最怕去红旗街、光复路这样堵车堵心的地方。“如今‘旧改’已经见了成效,红旗街、桂林路、光复路的违建都拆除了;昂昂溪路与湖滨街打通后,等于打通了工农广场周边的微循环,分担人民大街的交通压力;四平路三华小区、四平路小区、太阳世纪居地块位于长春站附近,周边商户密集,路窄车多,还有不少车辆占道停车,经常造成交通拥堵。旧改工程拆掉了四平路三华小区几堵违墙,打通了交通微循环。其实,市区里很多断头路、卡脖路都是这次‘旧改’打通的,这对于我们的哥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和转变。”
“胜利大街是百年老街,这一带的改造遵循着历史的印记,以粉刷修缮为主,根据历史照片,按照街区的整体性、文化性、生态性保护,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相结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貌修复。”当记者来到胜利大街时,摄影爱好者吕丘热情地当起了解说员。“一个城市的历史街区往往能够代表其文化底蕴与城市底色”,他认为,“旧改”后,上海路、新民大街、长影、东新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都有了新变化,更好地再现“老长春”昔日的历史风情。
“如今的长春,真是越夜越美丽。”华灯初上的重庆路,街灯缭绕,霓虹漫舞,楼面上的灯墙一组一组变换着五彩缤纷的颜色,夜色中,整个长春荡漾着一种只属于现代都市的琉璃与璀璨。“我喜欢开着车游荡在城市的灯海中,听着音乐,感受着城市夜晚的绚丽与宁静。”90后女孩刘舒告诉记者,以前晚上开车兜风都要去繁华喧闹的地段,因为那里街灯多,感觉好。现在很多条街路都做了楼体亮化工程,路灯也比以前漂亮了,如今晚上行车很难遇到漆黑一片的路段了。在刘舒的眼中,长春,已然成为一座品质之城。
重环境 提功能 旧城改造要“面子”也要“里子”
“我家住在老城区,小区陈旧弃管,跑冒滴漏现象太严重了,一打开厕所门,一股恶臭味儿扑面而来,想在厕所里洗澡、洗衣服,根本忍受不了……”说起旧城改造,市民王鸥连连称赞。她告诉记者,“旧改”后,跑冒滴漏的现象没有了,雨天积水的现象也不见了,空中纵横交错的管线都埋进了地下,居住环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
“旧城改造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我们不单要改造外在的,让‘面子’好看,更要改造‘里子’,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在长春市市容环卫局,记者了解到,这次的长春旧城改造,地下管网的改造修复被视为一个重点内容。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长春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地下排水管的城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居民增多,地下管网老化和负荷过载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老旧管网集中的三环以内老城区,居民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后,长春市确定了“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旧城改造原则和时序。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地下管线跑、冒、滴、漏问题,仅2017年就改造公用管网860公里,完成计划的172%,2583公里严重影响市容的电力和通信架空线实施落地或规范。其中,落地120公里,规范2463公里。
市容环卫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旧城改造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努力,长春市共完成316个老旧片区、600条街路、20个商圈等方面综合改造,旧城改造提升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在2017年的旧城改造中,本着突出民生需求、突出功能完善的原则,长春市从群众反响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和管网改造、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公用设施改造、立面整饰和精品商圈改造、城市窗口改造、夹馅棚户区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共10个方面的改造工程。
街路美了、商圈新了、小区靓了,生活在三环以内约166平方公里旧城区的200多万市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面貌的变化和城市功能的改善,让长春这座幸福城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解民忧 顺民意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长春市朝阳区牡丹街,一条充满着小资情调的咖啡街,曾给这座城市的人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浪漫和回忆。随着这条街的繁荣崛起,餐吧、咖啡吧热闹起来,经常喧闹到凌晨,而周边的居民则多有怨言。在“旧改”中,牡丹街规划成“文创街区”,在拆违行动中,个别商户打着所谓的“保留文化特色的招牌”横加阻挠,面对群众利益和部分商户个人利益的矛盾,桂林街道办事处依法办事,果断采取行动,截至2017年5月,共拆除包括占道台阶、门斗、阳台外扩、门面外扩等96处违建,赢得周围居民的一致赞扬。
东站街道吉柴小区52栋与54栋之间有一长排的自行车棚,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用了小区内大面积的公共用地。长年来无人管理、破损严重,车棚内堆放了大量杂物、废旧摩托车等,车棚门亭处还有人居住,私接的电线裸露在外,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部分住户在车棚里还圈养了很多家禽,一到夏天气味难闻,附近居民对此怨声载道,多次向街道反映情况。街道副主任李秀慧告诉记者,在这次“旧改”中,街道决定拆除此车棚,还小区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社区的工作人员多次下到小区征寻居民对旧车棚改造的意见,请小区居民建言献策。住在这里20多年的陈奶奶说:“平时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和老街坊们唠唠家常,很希望小区里有些绿地花草、凉亭座椅,让这些老街坊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儿。”居民张先生说:“家里电瓶车平时放在楼道占道又不安全,希望建个车棚,这样既方便又不用再担心电瓶车丢失了。”在充分了解和征求居民存车和绿化休闲的意愿后,街道对旧车棚进行了拆除,同时对地面进行了硬化绿化,原地点的一边盖了新车棚供小区居民存车,另一边做了绿化,并设置了座椅凉亭供居民休息娱乐。居民们看到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解决了都非常开心。
延安社区居民陈重是位残疾人,平日里出行靠轮椅,两口子来回出入街坊都会主动帮忙。在这次“旧改”中,设计公司进行的是一个宏观设计,对居民楼每家每户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按规划图纸,他家楼口要铺设台阶踏步,居民对施工方说要保留坡道,但施工方却表示不能随便更改图纸。两方争执不下,找到了延安社区书记唐文。“政府对这次‘旧改’考虑得特别周到,社区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民意可以直接反映。这个楼栋的问题我比较了解,大家之所以要保留坡道,不仅仅是为了陈重,这附近居民老人小孩颇多,这也关乎了大家的利益,所以我找到了标段总负责人,反映群众诉求,几经争取研究,最后在台阶旁终于保留了一部分坡道,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旧改”的初衷就是为百姓打造更好的宜居环境,便民、利民、让百姓满意。
这些故事只是“旧改”推进中的一个个缩影。居民不满意,可以找社区,可以找标段,可以找“旧改”指挥部,甚至找政府,无论找到哪,问题都会得到合理和满意的解决。市容环卫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春市旧城改造工程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旧城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群众所盼、所需作为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难事,像管网不畅、设施缺失、违建泛滥、环境脏乱等问题,一直以来群众反应比较强烈,在具体组织时,深入到每家每户,听取群众的意见,改什么,怎么改,都和群众商量,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特别是在涉及到拆违、夹馅棚户区改造等问题时,都注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今年的旧城改造中,各项工程进展平稳顺利,目前处于全面收尾阶段。
如果说,2016年“旧改”伊始,四处围堵的建设场景让市民“捏了一把汗”,那么2017年底,八方赞誉的一座秀美之城向市民“公布了答案”。在为时两年的长春市旧城改造大作战中,朝阳区、二道区、南关区、宽城区、绿园区、净月区等各大城区始终把每个项目的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把能不能出精品,能不能经得起时间和百姓的检验作为衡量旧城改造的根本标准。在具体工程推进中,科学规划施工,确保建设良品,广纳基层民意,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所长,齐心协力将长春市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