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亲人得了抑郁症,你是“治疗联盟”里合格的成员吗?

当亲人得了抑郁症,你是“治疗联盟”里合格的成员吗?
2019年02月20日 14:51 新京报
原标题:当亲人得了抑郁症,你是“治疗联盟”里合格的成员吗?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抑郁,是现代人越来越熟悉的情绪和感受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难免产生抑郁情绪,倘若长时间缓解不了,一不小心发展成抑郁症,不仅自己难受,身边的亲人也跟着着急难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来增速约18%,其中中国就有5400万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父母、爱人、子女的支持和帮助非常重要。那么,作为抑郁症患者最亲最近的人,该如何正确帮助患者康复呢?

 

北京安定医院主治医师沙莎表示,从专业上讲,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与社会支持系统非常相关。他们往往情感比较丰富,也比一般人容易受到身边人情绪的影响,所以家属对于抑郁症患者正确的理解、支持和爱护对于其康复帮助非常大。

 

最常见的两种错误态度,说的是你吗?

 

沙莎介绍,在临床中,常遇到有些家属从内心接受不了患者得了抑郁症或者过分紧张患者的病情。

 

拒绝否认型家属,常常过分鼓励患者要好起来或者在患者出现一些症状时,觉得患者没什么大问题。这样的家属因为内心不接受患者得了病这件事,所以常常会否认患者的感受,这样会让患者觉得不被理解。

 

过分紧张型家属焦虑程度比较高,其实患者自身没什么问题,但家属觉得患者在某些方面的改变明显,觉得患者得了病。尤其是有些得过抑郁症的患者,家属可能担心复发,所以一点风吹草动都很紧张。

 

沙莎表示,焦虑的情绪会传染,这样的家属会让一些患者担心自己是不是好不了了,一些已经康复的患者也会因为家属的这种态度感到愤怒。

 

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一个合格的抑郁症患者家属应该什么样?

 

首先,患者家属要对抑郁症有正确认识,明白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它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它的治疗康复是阶梯型的,比如一次抑郁症发作,正规的治疗周期是急性期3个月,巩固期3个月,维持期6个月左右。

 

在这期间,家属不要过分地鼓励患者要好起来,因为这其实是在暗示患者,“你不要生病,最好赶紧好起来,因为我不能接受你有病”。尤其是有些患者自己本来就很着急,家属应该安慰患者“这个病就是要慢慢好,不能着急,现在这样没关系”,如果过分鼓励,反而会给患者增加压力。

 

在患者、家属、医生形成的“治疗联盟”中,家属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患者出现问题,要鼓励患者咨询医生,有疑问也要跟医生沟通。在执行治疗方案期间,也起到督促患者落实治疗方案的作用。家属还需要帮助患者理解医生治疗方案的用意,同时,要把患者的情况客观反馈给医生。沙莎表示,“因为患者有疾病,对一些治疗方案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对自己病情的认知也可能有偏差,而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是给医生反映‘第一手’患者病情的重要角色。”

 

抑郁症患者如果表现出强烈的自责、无望感,或者强烈的焦虑情绪,比如害怕、恐惧、不安等,又或是生活方式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开始安排后事等,家属就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自杀的风险了,这时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新京报记者 刘虹麟 创意制图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编辑 赵昀 校对 李立军

患者抑郁症家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