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产075两栖攻击舰举行下水仪式 目前仅中美能造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郭媛丹]25日,异军突起的075大型两栖攻击舰在上海举行下水仪式。 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进入新时代。预示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序列大家庭将增添新生力量。
中央电视“国防军事”频道25日早间报道称,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下水仪式将在上海举行,该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型两栖攻击舰,具有较强的两栖作战和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9时20分许,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军地领导共同为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剪彩。剪彩后,香槟酒瓶在舰左舷舷台自动敲碎,舰艏彩球打开,飞行甲板喷射出的彩带随风飘舞,现场船舶鸣笛。与此同时,坞门注水口开启,向船坞内注水。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该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两栖攻击舰,具有较强的两栖作战和执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下一步,该舰将按计划开展设备调试、系泊航行试验等工作。
075级大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的建造工作,进度惊人可谓“神速”。在8月中旬完成了涂漆和烟囱安装工作,随后,桅杆和舰岛安装了数个卫星通信系统,安装了最显眼的无线电设备:两座主要雷达。没多久,高清图片显示,舰上已经配备上了各种武器或战场感知系统的设备,随着海军灰刷漆工作的完成。军事爱好者分析,“整艘军舰在短短几周内从布满铁锈的分段,变为可以下水的完成品。”
这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介绍,“075型两栖攻击舰由于其独特的设计,特殊的装载,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而成为现代海战特别是登陆和岛礁作战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因其设计复杂,造船工艺要求高,造价昂贵,使其成为仅次于建造航空母舰难度的大型水面舰艇。目前,世界海军能建造两栖攻击舰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等,而到目前为止,能建造类似于075型两栖攻击舰,仅有中美两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舰艇设计水平和造船能力的强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目前强大的综合国力。”
对于075型两栖攻击舰下水的意义,这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进入新时代。预示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序列大家庭将增添新生力量。
然而,最为关注075型舰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台湾,因为075舰可作为两栖车辆和气垫登陆艇的母船,运送士兵、步兵战车、主战坦克等展开登陆作战,台湾方面因此抱怨大陆这艘战舰服役将会给台湾方面造成威胁。
这位专家认为,台湾一些人喜欢“对号入座”只能说明心中有鬼,事实上,中国海军战略需求是中国海军建造两栖攻击舰的强大牵引和迫切需要。075型两栖攻击舰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海军水面舰艇组成结构的同时,将会使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有一个新的飞跃,将使中国两栖岛礁作战获得革命性的创新。
这位专家补充,如果“台独”分子踩了祖国统一的红线 ,“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就是对台独分子和域外敌对势力的严正警告。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仍然是我们的大政方针,但谁敢踩踏红线,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将无比坚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将无比强大。今日之中国海军,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海军,而且是世界之中国海军,未来之中国海军必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实施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发展武器装备并不是为了对他国实施攻击,相反,很多事实证明,中国军队的发展将助力于中国进一步展示世界大国形象、履行国际义务和承担大国责任。
这位专家表示,新中国海军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包括国产航空母舰、055大型驱逐舰等众多新型水面舰艇的密集建造、下水和服役,展示了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高速期,大踏步地缩小了与西方国家海军之间能力差距。套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的讲话,“中国海军、世界力量”。 现在,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更是一个强国海军的又一显著标志,它的下水不仅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国际义务,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的增强决心。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中国对美方发布加征关税排除清单做出...
- 【 军事 】 舰载型教练10如何助推中国航母新战力
- 【 财经 】 “鬼城”鄂尔多斯楼市复活?
- 【 体育 】 世界杯中国女排3-0肯尼亚 继续保持不...
- 【 娱乐 】 向佐郭碧婷婚礼 女模称丢200万欧元珠...
- 【 科技 】 人事大换血背后:趣头条进入非常时刻
- 【 教育 】 “研招网崩了”上热搜 报名平台已恢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