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 中国这条公路海外圈粉(图)

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 中国这条公路海外圈粉(图)
2019年12月15日 12:05 参考消息

  原标题: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 中国这条公路海外圈粉

  雪山环绕、江河清澈、林木葱翠,随手一拍都是风光大片。

 ▲川藏公路 来源:新华网 ▲川藏公路 来源:新华网

  这里就是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也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川藏公路 来源:希帕图片社 ▲川藏公路 来源:希帕图片社

  这条公路从成都一直向西,翻山越岭,爬升到世界屋脊,一路上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川藏公路 来源:希帕图片社 ▲川藏公路 来源:希帕图片社

  新华社将这条公路沿线的风景发布到海外社交媒体后,海外网友赞叹道:令人陶醉!

  “美得不像现实,宛如仙境啊。”

  “期待未来技术发展能让西藏也建起高铁。”

  “中国太美了,值得一去!”

  延伸阅读

  川藏线,这些故事总能触动你的心灵……

  关于川藏公路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整个西藏没有一公里的公路。那个年代,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完成。当年的“画风”如下。

  1950年,解放军为了解放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于是,第一条进藏公路开始修建——由雅安到拉萨,称为“康藏公路”(当时雅安为西康省会,后西康撤省,康藏公路改称川藏公路)。

  修路,是从徒手敲石头开始的。当时的标准现在看来并不高:三层路面,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轧平后形成公路。

  但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是14座终年积雪的雪山,和远比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参与修路的第一期人员就达到了十余万——包括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

  这十余万人,用钢钳、铁锤这些最原始的工具,修了4年。

  当时,在机械施展不开手脚的高原,一切只能靠人工。

 ▲悬崖边开山筑路 ▲悬崖边开山筑路

  几乎每推进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施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于2000名战士和民工为此献出生命——365天中,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

  其中,仅雀儿山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人。修筑康藏公路总共牺牲三千余人,如果要求一个平均数的话,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1.5人。

 ▲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这些修路人员连续数年都是这样风餐露宿。他们的饮水来源就是雪,食物以“代食粉”为主。

  行路难,修路要比行路难无数倍!这些人是怎么上去挂绳子的?有个专属名词,叫做“人梯”。

  谁是川藏线上最可爱的人

 ▲老一辈的川藏筑路人 ▲老一辈的川藏筑路人
 ▲没有任何机械工具辅助下筑路 ▲没有任何机械工具辅助下筑路

  一是修建这条公路的筑路大军

  1950年2月,10万筑路大军奔赴雪域高原。为修筑这条路,当年18军的2000多名官兵牺牲在这条路上。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的歌曲唱遍了全国,也把修建川藏公路的艰难告诉了世人。 

 ▲行进在高原上的汽车兵 ▲行进在高原上的汽车兵
 ▲再艰难的道路,依然要克服 ▲再艰难的道路,依然要克服
 ▲整装待发的汽车兵部队 ▲整装待发的汽车兵部队

  二是原成都军区联勤部所属的川藏兵站部官兵

  这支部队自川藏公路通车时组建至今,累计行程30多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

  这是何等艰辛的七圈半!几十年来,先后涌现出被国防部和原成都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川藏线上十英雄”、“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川藏线上钢铁运输班”、“高原模范兵站”、“川藏线上模范汽车连”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因滑坡路毁,正在交通管制的官兵 ▲因滑坡路毁,正在交通管制的官兵
 ▲洪水中疏通道路 ▲洪水中疏通道路
 ▲塌方道路救援 ▲塌方道路救援

  三是武警交通一总队四支队官兵

  这是武警交通部队历史上第一支以养护保通为主要任务的部队,守护着川藏线环境最艰苦、海拔最高的800公里路段——从川藏交界的竹巴笼到林芝境内的东久乡。

 ▲武警官兵正在清理路面积雪 ▲武警官兵正在清理路面积雪

  这里塌方、雪崩、泥石流发生最频繁,其中然乌沟雪崩、冷曲河滑塌等堪称世界地质灾害之最。

 ▲川藏公路矮拉山段公路养护人员在用石块填充路面 ▲川藏公路矮拉山段公路养护人员在用石块填充路面

  四是全线209个道班、工区的3300多名公路养护职工

  这条公路通车几十年,基本没有大修过,现仍能保持通车,堪称奇迹。

  有记者在沿线采访时,了解到道班工人几十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冬天靠化冰取水,夏天水害断道,只能靠盐和辣椒拌饭。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默默的奉献,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抢险救灾,维护公路畅通。

  他们都是川藏线上可歌可泣的筑路人。

责任编辑:张申

高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