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灰扑扑”的扑灰年画 是山东高密棉花屯村最浓的年味儿

“灰扑扑”的扑灰年画 是山东高密棉花屯村最浓的年味儿
2020年01月13日 19:35 新京报
原标题:“灰扑扑”的扑灰年画 是山东高密棉花屯村最浓的年味儿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年画是我国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在各地的年画创作中,多伴随着木版的刻制,各类木版年画也最为知名。而在山东省东南部的高密市,这里的年画制作手艺靠的是“灰”。这种年画制作手艺主要通过木条烧灰后勾勒线条,再将画好底稿一张张扑在纸上,因而得名“扑灰年画”。据一位来自高密市姜庄镇的传承人介绍,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内容涵盖神话形象、飞鸟鱼虫、历史人物等。其中最为经典,也是当下时间最受欢迎的便是“家堂画”。除了人物、环境的塑造,这类年画还是当地人纪念祖先的一种重要方式。

勾画出的图案可以明显地印在纸上,此为扑灰示意。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木条烧灰,制成年画最初的“底稿”

 

高密人都知道,家乡共有四绝,分别是泥塑、剪纸、扑灰年画与茂腔。其中的扑灰年画与传统印象里的木版制画的工艺有所不同。在位于高密市北部的姜庄镇上,扑灰年画的传承人石见亭正在自己的画室忙碌着,创作春节前来自客户的订单。

 

石见亭是高密姜庄镇棉花屯村人,从小便开始学习扑灰年画的制作。祖辈如此,临近的村民也如此,他告诉记者,曾经从事年画制作的人有很多,但随着社会发展,村民陆续找到了新的工作,许多人便放下了这门手艺,“过去我们家不光是画,也从事年画的交易,因为规模比较大、质量好,慢慢延续至今。”

石见亭已是家族中扑灰年画的第六代传承人 。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过去,石见亭还在学习年画制作时,这种年画手艺还没有“扑灰”这个名字,过去人们管这项手艺叫“灰儿里耕”,“耕地的耕,意思就是用烧出来的灰儿做出来的年画。”

 

2006年5月,扑灰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灰儿里耕这个名字肯定是有点土气,当时申报时为了名字更好听些,就根据制作工艺起了扑灰这个名字”。而根据这种年画的制作工艺来看,两个字也确实传神地表达了这项手艺。

 

石见亭告诉记者,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在当时,年画的主要内容源自寺庙中画于墙上的神明,许多民间的画匠都会以临摹的形式将壁画绘于纸上,“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大小,大家对底稿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就直接就地取材,木条烧灰、描线打底,再一张张印制。”

从上至下为柳木条、烧制的木条以及炭笔。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所谓扑灰二字,就是用烧成黑色的柳条做笔,在纸上勾画出基本轮廓。石见亭解释道,柳条需选用两年以上的,这样烧出来的木枝末端才能出灰,在纸上进行勾画。

石见亭以烧制的木条示意底稿绘画。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随后将烧成“黑炭状”的木条研磨成粉、细灰,再加入水,用毛笔蘸取后勾描图画的细节,让线条更加细腻清洗,这样一来就制成了底稿,也就是石见亭口中的“灰稿”。随后将这份底稿依次扑在宣纸上,“过去一张底稿可以制成十几张年画,在当时也是提高了效率。”

 

代代相传的家堂画,记录先辈之名

 

从神话形象到历史人物,从山水景象到飞禽走兽,随着时间的发展,扑灰年画的制作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而有一种年画内容,不仅考验手艺人的工笔,也是当下春节前这段时间里需求最大的一种。

扑灰年画题材广泛,既有人物也有山水 。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在石见亭的画室中,记者注意到,位于画室正中间的两块板上粘有石见亭最近的作品。画中包含人物、院落、院墙等元素,既有人物相见作揖行礼,也有老人拄拐陪同小孩玩耍。石见亭告诉记者,这种内容称为“家堂画”,是扑灰年画中最传统、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类型。

 

记者注意到,家堂画中的内容分为院外、庭院和堂屋三个部分,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在位于院外的人物中,年画左侧的人身穿明朝代表服饰,右边的人物则身穿清朝的代表性服饰。石见亭告诉记者,古代左为上,这种人物分布遵循的是先明后清的历史,也代表着扑灰年画始于明朝、盛于清朝的发展。

 

在家堂画中,堂屋的部分面积最大。除中间最上部能看到两位老人的形象外,大量的留白被划分成细小的格子。这些细小的格子都是用来填写家族中祖先的名字,用石见亭的话说,这相当于古代的牌位。

 

据了解,家堂画起源于古代人们对逝去先祖的纪念。“过去是立牌位,随着家族不断发展,堂屋没法放置越来越多的牌位,所以采用了以画的形式,将名字一代代写在画上”。石见亭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一幅规格更大的中堂画,上面填写的祖先姓名已到了二十六世,大约有七成以上的空白格被填满。

 

每逢春节期间,石见亭都会将写有祖先姓名的家堂画拿出,“过了年三十中午挂起来,这叫请神,代表邀请祖先回来吃团圆饭,在年初二完成祭祖后,再把画收起,这叫送神”。据石见亭介绍,直到今天,村内还有不少村民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而这种家堂画也占据了他每年春节前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除了纪念祖先,家堂画的内容也包含了人们对天伦之乐的向往以及家族兴旺、一代代人不断高升的愿望,“所以这种画中老中青三代的人物必须都要有,而且要有佩戴官帽的人,每个部分的人物数量也一定是双数,都是为图一个好兆头。”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年画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