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听他讲课,是种享受 | 10年了,我们都忘不了这位哈工程“仁师”

听他讲课,是种享受 | 10年了,我们都忘不了这位哈工程“仁师”
2020年09月22日 21: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原标题:听他讲课,是种享受 | 10年了,我们都忘不了这位哈工程“仁师”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在哈军工纪念馆里

  有一个“甘为人梯”的著名景观

  象征着我国水动力大师戴遗山教授

  一批教书教人、诲人不倦的“仁师”

  为了学生甘为人梯

  他们无论离开我们多久

  都永远值得我们崇敬、怀念、学习

  今日

  纪念终身荣誉教授戴遗山逝世10周年

  暨遗山数学讲坛

  在哈工程启航活动中心教师沙龙举行

  

  

  

  数学学院2020级新生与海内外校友、家长及各界人士一同聆听6位哈工程校友、戴遗山教授的同事和学生讲述戴遗山教授因材施教、倾心育人的“仁师”风采,共上难忘的“开学第一课”。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吴林志在致辞中说,戴遗山等老一辈数学家接续深耕哈船院数力部,培养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杰出人才,为今天哈工程数学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埋下了珍贵的“种子”。“遗山数学讲坛”的设立,旨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为建设一流大学办最好的数学。他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遗山数学讲坛”的经典一课中,强化理想信念、增强专业自信、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国家和民族可靠顶用的栋梁之才。

  

  6位戴遗山教授曾经的同行、同事、学生通过网络连线,真情流露、意切情动地讲述了与戴遗山教授共事、求知的回忆。通过他们的讲述,在场师生对戴遗山教授为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为学严谨严密严格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我所尊敬和钦佩的戴遗山

  吴从炘

  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主任

  戴遗山继哈军工老一辈数学家卢庆骏、孙本旺,成为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杰出数学家。戴遗山思维敏捷,反应极快,为我所尊敬和钦佩。

  

  

  

  

  深情缅怀数学教育家戴遗山教授

  唐向浦

  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数力部主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兴铭记奠基者。现今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奠基人就是数学力学家戴遗山教授。他对数学学科发展的贡献,值得后辈永远铭记。在这里我只简单地提及二三事,但事事彰显深谋远虑。

  其一,为初创的哈船院积累人才,培养年轻的教师队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哈船院数学教研室只有寥寥零数人。正是在学院领导和他的努力下,很快从外调入二三十名青年教师,他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素质,坚持从北大,中科大、清华、哈军工、哈工大、北师大、吉林大学等重点大学毕业生中选调,这样累积了一批有志于数学教育的、具有专业基础的年轻教师,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这批青年教师是刚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戴老师特别重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师德的培养。他亲自主持研讨班,传授高等数学中难题的解题技巧,使我们在教学中很快能担起重任。另外,他还讲授高深的实变函数论及哈尔莫斯《测度论》,提高了年轻教员的数学理论水平,真可谓受益无穷。为日后77级数学师资班的创办,奠定了教师基础。

  其二,倾尽全力办好77级数学师资班。在办学过程中,学院领导特别重视和珍重戴老师的意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家的教学理念,其结果是该班人才显现,教学质量成为哈船院本科教育质量的名片。

  戴教授还特别强调加强工科本科生数理基础的教育,创办数学提高班,供一些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有更高和更牢因的数理基础,是考研的必修课。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提高工科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途经。这和现在强调的强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听过戴教员的课,就忘不了他这个人

  贺五洲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按照军工的习惯,我一直称戴遗山教授为戴教员。

  1973年我从辽宁水利工地调到哈船院,到船院报到后即被分配到基础部数学教研组,命运把我和戴教员连在了一起 ,从此我有了一位卓越的导师、教师生涯的引路人。

  一生中遇到过多位名师,戴教员是最杰出的一位。听戴教员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他不用讲稿,几支粉笔,左臂书写,满堂生辉。徒手画圆,近乎圆满,整幅板书,书法功夫。解读公式,揭示实质,数学之美,韵味十足。听过戴教员的课,就忘不了他这个人,所以戴遗山的名字,成了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的校友身份认证。“戴教员的学生”是我一辈子最看重的称谓。

  戴教员博学多才、触类旁通,善于把物理问题的数学概括与数学问题的物理描述结合起来。在遇到许多工程问题相关的数学、数值难题时,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帮助本校各系和全国各地的求助者解决,戴教员总是有求必应,经常及时用手稿形式回复,往往能起到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

  戴教员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金针度人。几代人受惠于他的教诲,许多人成才于他的培育。

  恩师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努力像他教我们那样地去教我们的学生,把“名师精神”这根金针度人,使更多的学生能遇到名师,能遇到更多的名师。

  

  “我们一起苦苦思索、互相启发,终于取得进展的日子,令人难忘。何日能重现?顾这本书记录了您的贡献”

  ——戴遗山教授在著作的扉页上写给

  贺五洲教授的赠言

  

  

  

  

  穿越40年的一个眼神

  林宗柱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 

  戴老师在我上大学期间,教给了我很多东西,在我的人生、在我的学习、在我的教学、在我的科研、在我的学生培养方面等各处实际上都反映着戴老师的足迹。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志向的。我的目的就是很单纯,就想把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但是在上大学期间,特别是跟着戴老师,从1979年开始学数学的时候,让我对数学产生了热爱。这个热爱并不是因为我自己聪明,或者是因为我自己很早就对它(数学)很喜欢,我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但是在戴老师教我们的过程当中,他注重的有几点:第一,就是说我们不能耍小聪明,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这是一个思想方法。第二,他教会了我们不能光是以找到答案为目标,其实找到答案,并不是目标,寻找答案的这个过程,比答案自己本身更重要。第三,他要教会我们看问题,要从大处去看,不能把眼睛放在一个小的方面。

  在我们到数学师资班的第二个学期,应该是1979年的秋天。戴老师给我们老师开了个讲座课,叫《测度论》。当时我们不懂什么叫测度,第一次他鼓励我们大学生去听。

  

  那以后在整个学的过程当中,就是在讲测度论,不管这个技术是什么,我总是把它拿到一个大的框架当中。其实在我以后的所有的、各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当中,我总是要把每一个东西放在一个大的框架之下,看它起什么作用,可不可以用别的东西去代替。这个恰恰是贯穿我整个人生当中,特别是在数学研究当中的一个主体思想。

  

  第二个,戴老师当时教了我们很多独立思考的这个能力。特别是他上课一再的强调,当我们说我明白了。他说,别说明白,明白很难的,很不容易明白,或者是不要说懂,但是要说个知道。知道和明白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每次碰到事情,我们不光是知道了,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深思,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那么这个在数学、在科学研究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思想。

  

  好几次,我自己连续做了3天题没有解出来,去问他,他说你再做一个礼拜,我做了还是没有做出来。他说,你能不能再想一想。但在我转身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考虑小数分解。”我一转身,我说:“我明白了。”当时戴老师脸上的露出了一个微笑,已经40年过去了,但我永远是记着的。

  在79年才招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中,他当时在给硕士研究生讲计算流体力学,他鼓励我们大学生去听。从他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不光是纯数学的东西,数学的其他地方怎么用,特别是在计算。而且在这个课里,这门课里边,我从他那,他交给我的另外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思想,而且是一直是在影响我的,还会影响我以后这就是对偶理论。

  那么今天我们所讲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实际上都是这个理论,包括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包括现在的数学物理当中的镜面理论,包括现在很时髦的表示论,代数几何数论当中所说的南阁马斯纲领。其实呢,这里边都是一个对偶理论。而且对偶理论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数学,整个发展、整个历史。那么类似于这个思想其实很简单,就像量子通讯,或者是一对恋人心心相映,这边咳嗽,那边就头疼。这个就是数学的这个对偶理论。而且这个思想,我每次不管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对偶理论的时候,总是能让我想起来当时在31号楼的一个教室里边儿,戴老师在给研究生讲的时候,而且讲到这个对偶的这个地方的时候,他特地给我们这几个学数学的学生过来看着我们,而且看我们的眼神,然后这个都是,到现在为止都是历历在目。

  

  

  

  

  “你这辈子当不了官”

  李嘉

  四川大学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

  “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

  从16岁来到哈尔滨,到27岁离开,人生最青春的时光留在了母校。在那里遇见了包括像戴老师、李积德老师、贺五洲老师等等一样的许多好老师。也遇见了像今天到场的林宗柱、关波等等一样很厉害的同学。这10年里,有很多难忘的事,有很多难忘的人。这些人和事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他们的影响力跨越世纪,一直影响到今天。

  记得第一次和戴老师正式见面是在81年大四的时候。当时考完硕士研究生后的面试会上,戴老师、李积德、王德树老师面试我。从上大学就听说过,戴老师是才子,很厉害,但要求很严,不苟言笑,其实还真不完全是这样。我进去面试的时候挺紧张的,出来的时候觉得很轻松。

  当时学校的计算机房在11号楼三楼西北角占了很大一片房子,里面供奉着学校唯一的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学校老师和研究生的计算工作都是在那里排队做。机房门口有一张上机的时间表,一些聪明的研究生,各个专业都有,在数学推导或者理解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要请教戴老师,就会跑去看看戴老师什么时候算题,然后跑到机房去堵戴老师。所以当时的机房的准备室,也成了戴老师指导学生的讨论室。戴老师总是耐心指导,当场不能解决的,就约学生下次再来。

  

  一些学生想帮戴老师打孔、补纸带,但一看戴老师的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不好意思说了。戴老师就是这样在帮助别人解决疑难杂症的时候总是诲人不倦,而自己的事情总是不愿麻烦别人。硕士快毕业时,学校组织研究生参加了一次国家英语水平考试,考过的同学可以联系到国外读博士。我也去考了,但是没有想过要出去。因为在适航性理论方面,戴老师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外国人的前面,实现了从介入、学习到超越的转变。    

  离开学校那天,在戴老师家吃完饭,他送我走出校门,在校门口临别的时候给我讲,李嘉你这辈子当不了官。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一是讲我的性格决定我当不了官,二是告诫我不要去当官,踏踏实实做研究。这些年来我一直谨记老师的话。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人生态度足够我受益终身。

  

  

  

  

  追忆恩师戴遗山先生

  段文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联合学院院长

  我作为戴先生名下注册的最后一位博士生,同时也是接过戴先生在哈工程最后教授的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位课的教学接班人,思绪万千、历历在目,将恩师育人之法,汇作四点,与线上线下的师生分享。

  一、研究生课程的教法

  每周在11号楼小教室上一次课,我们每位学生人手一本戴先生手写的课程讲义,全课16讲,而每次戴先生来上课,手上只有粉笔,所有讲课内容都装在他头脑中,整面黑板好像早己编辑好,每个公式,每个坐标系示意图,每个围道积分的示意图,都随着戴先生根据学生眼神的反馈,而节奏清晰的讲解,美观恰当的闪耀在黑板上。课程的每一讲,都让学生感到,既有独立完整的知识点,同时又有前后各讲的整体逻辑关联,大师级驾驭课堂的功夫,总是让我们回味戴先生课堂传授知识那种美的享受。

  学习这门课最关键是每一讲之后的作业,基本上是对应一篇该讲主题方向的某一篇经典论文的核心推证,戴先生亲手批阅每个人的作业,至今我还保存他给我作业上的批注和问题。

  该课程最后的考试更是特别,我们选课的九个同学,每个人随机选择某一讲的作业,上黒板上按照自己理解,不带任何资料,演解推导,戴先生在台下和我们其他同学一起观问,每个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深浅对错,一目了然,戴先生给予的成绩大家心悦诚服。

  二、博士论文的指导法

  整个1994年,我都是在不断试验,改进算法,从改进积分方程的积分近似、自由面格林函数的空间积分到时域步进精度等角度研究,戴先生则在背后推导各种解析解,从侧面考察我的数值算法和结论是否正确,虽然我获得的都是失败的教训,但是感觉到进入科研的无人区之后导师平行引导的力量。当时,我想把那些失败过程中做过的工作写几篇小论文发表,戴教授说,问题没解决,写论文有什么用?之后他和我一起分析数值结果的细节,偶然中发现了非直壁外飘物体源强的某种特征。之后,戴先生鼓励我大胆揣想,仔细论证,从线性频域和线性时域,以及物面非线性时域三个角度,论证提出了外飘船水线源强为零的假设,并改进算法解决了之前时域发散的困难。到1995年3月,我就发表了一篇二维时域格林函数快速计算的中文期刊论文,戴先生说问题已解决,可以写博士论文了。

  今天看来,当年研究遇到的那么多失败教训,反倒成了我近20多年来指导研究生,解决其它问题的经验,1999年我的博士论文获得教育部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显然凝聚了戴先生指导博士生以解决根本问题为驱动力、从三维个案到二维/三维普遍水动力本质问题的学术洞察力,特别是发现证实问题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与学生并行探索的投入力。

  三、青年教师的指引法

  我请教戴先生,如何教好课当好一名老师,他告诉我他在哈军工教微积分,同一个概念,对炮兵系学生就举弹道的例题,对海军系学生就举舰艇的例题。现在想来,作为大学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准备,用心引导,才能像戴先生那样,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基础坚实的顶用人才。

  戴先生鼓励我开展三维时域不规则频率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国际上无人讨论,涉及第二类弗雷德霍姆(Fredholm)积分方程理论,对我是新的理论方向,他就给我一本积分方程理论的专著看,经过一年多啃读,我将国际上关于浮体水动力频域问题的不规则频率研究拓展到时域分析,并将部分成果发表在中国造船专刊上。这时戴先生说,你可以试着申请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建议将题目定为时域分析中的不规则频率问题,由于选题的新颖和预先研究准备的充分,我1999年获批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不仅成为我人生负责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也为后来20年不断选择挑战,并申请获得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奠定了学术前沿的判断基础。现在回想,戴先生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不以申请项目为开端的学术风格,无形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四、科研的国际合作法

  戴先生无论是指导研究生还是指导中青年教师,都注重站在学科的国际顶端视角,一个故事至今都对我本人并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根本性的影响。

  我1991年读戴先生势流理论学位课时,除了他写的课程中文讲义,他还给我们每个学生发了一本复印的海洋工程水动力面元法的英文Lecture Notes,作者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科技大学的Faltinsen教授,这个讲义是80年代初Faltinsen在无锡702所应顾懋祥所长邀请首次访问中国并开设讲习班的教材。当年哈船院包括戴先生在内的几位师生也去参加该讲习班。2010年5月,我在哈尔滨主办第35届国际水波与浮体IWWWFB会议时,Faltinsen第一次来哈尔滨,他给我讲要去拜访戴先生,并说起30年前在无锡戴先生和他讨论问题的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他在挪威指导的几十位中国留学生都在看戴先生的红皮势流理论书,我给Faltinsen看了他80年在无锡的讲义复印件,他说戴先生的专著理论深度远远超过他的讲义。虽然当时戴先生正在病重期间不便会客,戴先生还是亲笔在新版的势流书上签字并请我转送Faltinsen。近10年来,Faltinsen院士每次来中国参加院士大会,必来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学,并把他培养的多位得意门生,和欧洲其他高水平专家推荐到哈工程工作,并给我讲,这里是做实事研究的地方。戴先生也曾给我讲过一句话,叫做以文识人。我想Faltinsen的英文讲义和戴先生的专著是将两位顶尖学者几十年联系在一起,相互尊重,并推动哈工程船海学科不断添砖加瓦,新人辈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

  

  

  

  

  “遗山数学讲坛”首场专家报告邀请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关波为师生们做了题为“几何上的非线性椭圆偏微方程”的主题报告。

  数学学院教师王烨说,戴教授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范让我深受触动,今后要更加努力认真地备课,站稳戴教授留下的数学讲台。

  

  

  2020级新生在听完关波教授的主题报告后表示虽然对数学“萌新”的他们还有一定难度,但开阔了视野,刷新了对数学的认识,收获很大。

  

  甘为人梯 山高水长

  邓三瑞、戴遗山教授等

  哈工程的“大先生”“仁师”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

  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努力奋斗!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摄影 | 王一勇

  视频制作 | 李阳光 侯万龙 郭健楠 张路阳 王兴博

  编辑 |  霍萍 朱虹

  排版 | 冯文宇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数学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