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支援和田建养殖场,贫困户每年增收9000元

北京支援和田建养殖场,贫困户每年增收9000元
2020年10月20日 14:14 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支援和田建养殖场,贫困户每年增收9000元

  10月14日,北京援疆干部付菁文在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胡木丹村接受记者采访。今年3月,她来到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发改委挂职副主任。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新京报讯(记者 徐美慧)1997年2月,北京选派的第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和田,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10余年间北京已派出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赴和田地区对口支援。截至2019 年底共选派援疆干部人才615人。

  今年刚满30岁的年轻援疆干部付菁文便是第十批援疆干部之一。今年3月,她来到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发改委挂职副主任。在过去半年的援疆工作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一个林下养殖扶贫项目。通过该项目,当地贫困户每年增收9000元。

  10月14日,付菁文(右)在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胡木丹村金鸡养殖园和当地维吾尔族女青年一起喂鸡。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帮扶50万元建林下养殖扶贫项目

  付菁文提到的扶贫项目便是金鸡养殖园林下养殖项目。

  北京援建的金鸡养殖园林下养殖项目地处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胡木丹村,该村总面积1050亩,辖3个村民小组、247户、1052人。

  2014年,胡木丹村被自治区确定为深度贫困村;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641人,贫困发生率60.7%。

  近年来,在北京市及北京市朝阳区的对口支援下,胡木丹村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7812.01元,完成134户6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18%,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脱贫4户16人,仅剩1户6人,今年则全面脱贫。

  这一切都离不开北京援建的金鸡养殖园林下养殖项目。为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结合胡木丹村实际,北京市朝阳区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用于该村金鸡养殖园建设和发展,以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筑牢脱贫基础。

  阿克萨拉依乡党委书记蒋鸿波介绍,金鸡养殖园林下养殖项目实际上是利用当地核桃林下的闲置土地棚养金鸡及黑鸡。该养殖园由北京朝阳资金援建,采取林下养殖的模式,每个棚都有相对应的一名贫困户专门负责打扫卫生、喂食等工作,养成后的收益归其所有,而金鸡和黑鸡的孵化、防疫、育雏和销售村民们都无需过多操心,由村里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养殖的安全性和销售渠道的畅通。

  据介绍,养殖生态园占地面积250亩,共有103个养殖棚,一个养殖棚里大概有120只鸡。目前,金鸡养殖园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养殖。

  养殖生态园建设后,在经济效益方面,每户贫困户和边缘户养殖120只鸡,每年鸡蛋和成年鸡可增加收入9000元以上;在生态效益方面,可使核桃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产量增加16%以上,农民传统产业收入增加明显。

  养殖项目每年为农户增收约9000元

  林下养殖实际上是一个创新之举。

  蒋鸿波介绍,在未设置养殖棚之前,此处是大片面积的核桃林,而核桃林下此前则有大面积的闲置,由于受核桃树影响,在林下种植普通的农作物成活率较低,如何利用好这片闲置土地则成为此前一段时间的“难题”。

  相关科研专家多次调研后,提出林下养鸡这一想法,之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提议非常符合此地的环境条件,并且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确定好林下养鸡之后,养殖技术成为了另外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蒋鸿波介绍,养殖前期,当地为养殖场配备了畜牧站长、防疫员以及配药的专业人员,并向贫困户教授养殖技术,“没过多长时间,我们就解决了养殖的技术问题。”

  墨玉县发改委驻阿克萨拉依乡胡木丹村工作队队长艾热提介绍,金鸡养殖园林下养殖项目自从2018年5月开始“尝试”,设置了103个养鸡的棚子,大棚长30m、宽6m,棚间隔依核桃林决定,“建养殖棚的钱,都是北京援建的。”

  他介绍,在这个项目下,当地贫困户每人可以认领一个养殖大棚,其无需承担鸡苗的费用,贫困户只需购买养鸡的饲料钱。“在这种帮扶下,通过养鸡,每年能有两波收入,刨除掉贫困户的饲料钱,一波纯收入大约4500元,一年总收入可达9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养鸡的同时,不影响贫困户普通正常的就业。艾热提介绍,贫困户白天可以正常地外出打工或者做其他工作,定期来养殖棚给鸡喂食,“这种情况下,相当于直接给他们多增加了一部分养鸡的收入。”

  胡木丹村村支部书记、带头养鸡农户罕萨伊普表示,通过养鸡,每年能给她以及其他农户带来不少的额外收入,农户都表示非常感激。

  “我们村有几户人家是特别贫困的,有一户人家,她的丈夫去世了,家里还有5个孩子,条件特别差。然后北京墨玉工作队就给她家捐赠了一个养殖棚,养鸡的话能够给她家带了一定收入,让生活能过得好一些。”罕萨伊普说。

  10月13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程永涛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援疆干部筹款万元捐赠两座养殖棚

  罕萨伊普提到的墨玉工作队捐赠的养殖棚,便是在援疆干部付菁文等人的努力下促成的。

  今年3月,第十批援疆干部赶赴和田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付菁文便是其中之一,她来到这里挂职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发改委挂职副主任。

  在前期的走访了解工作中,付菁文了解到朝阳区资金援建的北京金鸡养殖园项目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项目的发展助力。

  随后,她便组织了金鸡养殖园的相关活动,并组织后方力量捐款,在30余位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筹得1万元现金,为北京金鸡养殖园又增加了两座新棚,并购买黑鸡苗200只。

  付菁文介绍,目前,这两座新棚一座棚交给单亲妈妈图妮萨·如则麦麦提饲养;另外一座棚交给还是学生的古丽胡马尔·噢布力卡斯木饲养,以学业为重的情况下,古丽胡马尔还需要其他人帮忙饲养,但有了稳定经济来源之后也解决了上学的后顾之忧。

  在付菁文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该村的两户贫困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当地村民的热心反馈,让我觉得我好像是真正帮上忙了。”

  截至去年底选派援疆干部人才615人

  实际上,付菁文的故事只是近年来北京派来援疆的众多干部的一个缩影。

  1997年2月,北京选派的第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和田,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1997年2月17日,北京市19名首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工作,开始了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市历史篇章。这19名首批援疆干部人才来自当时北京市8个区县农业、工业、城建、教育、卫生和经济综合局各系统,来到和田地区部分直属单位、医院和部分市县单位任职。按照当年工作期限规定,党政干部援疆不少于5年,专业技术干部则不少于3年。

  自1997年起,截至目前,北京已派出了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赶赴和田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在十批北京援疆干部人才的不懈努力下,进一步地加大了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力度,助力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今年3月底入疆以来,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发力。截至目前,在第十批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已为和田地区招商引资落地企业7家,助力当地销售农副产品4600余吨,价值1.11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组织义诊23次,主持参与手术近200例;同时开展中小学硬件建设等项目,助力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产业就业、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干部人才培训、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交往交流交融等六方面作为援疆工作重点。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介绍,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共选派了援疆干部人才615人,其中干部159人,医生171人,教师285人;投入93亿元援疆资金实施含子项目在内的522个援疆项目。

  北京援疆工作任重道远。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程永涛表示,目前,指挥部正在学习并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相关精神。他表示,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将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指示精神,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10月14日,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胡木丹村金鸡养殖园,当地维吾尔族女青年在喂鸡。养殖棚是北京朝阳区墨玉工作队捐赠。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对话

  援疆干部付菁文:援疆让我更懂得珍惜生活

  新京报:为什么想来援疆?

  付菁文:援疆其实一直是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梦想。之前上学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能够来这里支教,当时觉得来到边疆支教的人就像英雄一样,当时单纯有一种崇拜的想法。

  但直到毕业,都没有支教的机会,就相当于当时这个想法一直埋进了心里。参加工作几年之后,正好就碰到了一个来这里援疆三年的机会,当时我的年龄正好卡在要求的年龄上,我当时就想,如果这次不来援疆的话,以后可能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说,最开始报名来这里的时候可能是一时冲动,但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后,我觉得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我原来在北京市朝阳区医保中心工作,今年3月,就来到了墨玉参加援疆工作,目前挂职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发改委副主任,在挂职单位主要负责援疆项目相关工作、社会力量帮扶挂牌督战村相关工作以及接待调研组的工作等。

  新京报:过去半年援疆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付菁文:最开始来的时候面对的最大困难还是生活方面,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有点水土不服,总会拉肚子;再加上这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非常不适应。这些问题大概在来这里一个多月之后就慢慢自然而然地好了。

  再一点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因为我是在墨玉县发改委挂职工作,平时主要还是跟县里的干部沟通得多一些,大多数干部普通话说得比较好,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涉及跟当地村民进行沟通的话,由于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没那么好,会有一些沟通障碍,但一般都会有乡里或者村里的人来给我们翻译。

  新京报:来之前,自己或者家人有没有担心过这边的安全问题?

  付菁文:我自己不是很担心,但我父亲得知我来援疆之后表达出了一些担心。根据我来这里半年多的经验来看,安全方面的问题无需担心太多。指挥部那面对我们这些援疆干部特别照顾,用各种方法去保证我们援疆干部的安全。像我们平时是不能自己单独一个人外出随便走动的,如果要出门,挂职单位会给我们协调用车。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墨玉县的警车随处可见,数量也特别多,街上的警察也很多,所以说我到了这里发现,墨玉县甚至要比很多其他地方治安更好。

  新京报:和同龄人相比,你觉得你来援疆收获的最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付菁文: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更懂得了珍惜生活。

  以前,大家可能都生活在北京,生活条件、环境都比较好,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真正的贫困地区,不知道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贫困人群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在好的环境下,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可能只是一份工作;而在贫困地区,很多当地的干部以及援疆干部工作上真的是非常拼,就为了能将脱贫工作顺利完成,进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来到这里工作也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慢慢开始融入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工作,每天总是在琢磨县里这些工作。真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让我更深程度地认识到了之前生活的好,更懂得了珍惜生活。

  新京报:在你看来,来援疆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之一吗?

  付菁文:一定是。虽然说这里的条件比较艰苦,离家人也比较远,自己会特别思念家人,有时候稍微会有一些后悔,但对比下来还是收获比较多。援疆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是我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之一。

  在这里,我见到了一个和想象中不大一样的新疆,认识了很多在北京工作很难认识的人、很难接触的工作,在这里接触到的各种脱贫攻坚相关的项目及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大的锻炼,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摄影记者 吴江

  编辑 陈思 校对 李立军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