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无症状感染、境外输入是关键词,14名专家研判今年疫情形势

无症状感染、境外输入是关键词,14名专家研判今年疫情形势
2021年01月12日 19:31 澎湃新闻作者:澎湃新闻

  原标题:无症状感染、境外输入是关键词,14名专家研判今年疫情形势

  “在新冠病毒疫苗发挥广泛保护效应之前,2020-2021年度全球疫情可能进一步恶化,我国仍然面临境外多渠道持续输入和局部暴发风险。”近日,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联合十余所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4名公共卫生专家作出研判。

  专家们的有关分析和建议形成了论文《2020-2021年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以下简称《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并于1月8日网络首发于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办的《疾病监测》杂志。

  该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郭德银,主要从事冠状病毒等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此外,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原中疾控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也是作者之一。

  论文指出,现有资料已显示,新冠病毒具有复制快、细胞嗜性广、存活能力强的特点,尤其无症状感染者普遍、传播隐蔽,在所有传染病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最高,因此病毒控制难度大。

  为此,研究人员建议,应进一步主动监测疫情高发地人群和相应环境中的新冠病毒,建立能够执行超大规模检测任务的可移动检测网络实验室,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等传染源;与此同时,应实施差异化疫苗接种策略,密切跟踪监测疫苗接种效果和效率,并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常开窗、少聚会等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论文强调,野生动物源性未知病原体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不断地出现,已经成为“新常态”,必须前瞻性系统开展未知微生物发现和反向病原学研究,才能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占据主动防卫的优势。

 全球疫情时间分布及预测。  论文《2020-2021 年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 图 全球疫情时间分布及预测。  论文《2020-2021 年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 图

  无症状感染者或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

  据央视新闻1月12日傍晚报道,1月2日至1月12日12时,石家庄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09例,无症状感染者235例,目前均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无死亡病例。

  有学者提示,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一样具有传染性,已成为疫情传播不容忽视的人群。

  对此,《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更加明确地指出,现有资料已显示,在所有传染病中,新冠病毒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最高。他们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疫情蔓延扩散的主要因素。

  比如,希腊一项研究发现,在783名回国的新冠病毒阳性人员中,97.5%为无症状感染者;再比如,我国新疆喀什地区疫情初期,所有新冠病毒阳性者全部是无症状感染者;而与之相比,MERS和SARS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仅为30%-40%。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在无症状期间的鼻咽拭子病毒载量便可达到峰值,即无症状期很可能已大量排出病毒,并进行隐匿传播。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因素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快速的传播速度。《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总结,首先,新冠病毒的复制速度快于SARS-CoV 病毒,而低于流感病毒,其复制在48~72h达到峰值;其次,相比于普通致病性病毒,新冠病毒具有更广泛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嗜性,能同时感染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此外,新冠病毒在环境中存活力高。比如,在相对湿度约65%、室温22℃的条件下,将5μl病毒培养液滴在不锈钢、塑料、口罩等表面3~7天后,病毒仍具有感染性,将病毒培养液滴到纸币上,2天后仍然能够检测到感染性病毒。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中,新冠病毒可在4℃条件下在三文鱼上存活8天,冷冻食品和冷链环境(编注:包括冬季低温环境)都是新冠病毒存活的有利条件。

 全球疫情时间分布及预测。  论文《2020-2021 年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 图 全球疫情时间分布及预测。  论文《2020-2021 年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 图

  新冠病毒输入风险今年将持续存在

  《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还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以美国数据为例,其传播速度和范围与2009年H1N1流感病毒相似。

  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0日),研究人员使用传染病传播数据建模,预测出2021年3月初全球确诊病例数累计可达1.1亿-1.7亿,病死数累计可达220-510万人。

  据介绍,尽管由于各国巨大差异,疫情发展趋势难以准确预测,但该模型预测数据仍具有参考价值。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月12日16时21分,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逼近9100万,达90944546例,累计死亡病例1946248例。

  《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指出,由于全球疫情形势持续严峻,我国2020-2021年境外输入疫情风险依然很高。如果以4-10月的数据为基础,模型预测了我国2020年11月后,每万名入境人员,就会有20~40例新冠病毒阳性出现。

  同样,病毒通过污染的冷冻食品甚至货物输入境内的风险也依然会持续存在。研究人员提到,国内过往一年多地暴发疫情,均与污染的冰冻海鲜外包装、肉类海鲜加工工厂、食品运输冷链等密切相关。

  对于新冠病毒是否已经在我国人群中适应和存在,像季节性流感或季节性冠状病毒一样每年发生,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未具备充分证据,但仍应高度关注目前冬季新冠病毒在一些城市可能重新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防疫还远远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建言:四大策略应对疫情

  针对前述提到的问题和挑战,《疫情发展趋势分析与应对》分别从病毒监测和检测、疫苗接种和监测、公卫防护措施、病毒溯源和病原学研究四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在病毒监测和检测层面,以尽早发现传染源(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为目标。研究人员建议对发生过严重疫情的地区里的重点人群实施主动监测,并基于现有地方和军队传染病相关的监测网络,增加监测力量与规模,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多元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减少疫情漏报、迟报和瞒报。

  同时,“坚持大规模乃至全员检测的策略仍然是目前阶段最经济的防控策略”。为了满足大规模的检测需求,研究人员建议建立可移动的国家新冠病毒检测网络实验室,至少达到每天检测100万-200万人份标本的水平,解决区域检测能力不平衡的问题。该实验室应能够达到随时派到急需地,并确保在疫情发生初期,能够快速发现传染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在疫苗接种和监测层面,建议实施差异化疫苗接种策略:对职业高危人群、出国人员、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人员和老年人等进行接种,而病例少或者没有病例的地区,无需大面积注射疫苗。

  另外,研究人员再次强调加大流感疫苗接种力度,从疾病源头分流非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以节约医疗资源,并有效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对于已进入临床Ⅲ期试验或在紧急使用中的疫苗,建议应密切观察和监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有害免疫反应,特别是疫苗接种者遭遇新冠病毒感染时的反应。

  在公卫防护层面,建议继续加强进口食品和货物的监测和溯源、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常开窗、少聚会。

  在病毒溯源和病原学研究层面,建议开展顶层设计,持续开展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源携带冠状病毒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和防控技术储备,如统筹建立蝙蝠资源及蝙蝠病毒基因库,持续设立重点研发计划,研究蝙蝠等重要野生动物的宏观生态学和病原生态学等;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

  十四位论文作者分别来自国内政府部门、各研究机构和高校,包括:

  中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徐建国、秦天、李振军)

  中山大学医学院感染免疫中心(郭德银)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江佳富、郑涛)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中心(宋宏彬)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定梅)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

  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和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黄森忠)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和病原微生物研究所(姜世勃)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田怀玉)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郝荣章)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论文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