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有望通航!河南能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吗?
关关难过,道阻且长
近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向公众释放的一条消息引发了热议——黄河有望通航。
他表示,未来计划把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这段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届时,郑州和河南黄河沿岸其他城市的居民将可以坐上游船,北上首都,南下江南,实现河南人“通江达海”的梦想。
据张金良透露,黄河通航已写入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规划中,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就工程的启动时间和日程表等问题,致电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该院相关人员表示,豫鲁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满足,但黄河的疏通治理是一个长期工程,目前工程仍处于论证可行性的早期阶段。
黄河居然一直没通航?
很多人看到“黄河有望通航”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黄河居然一直没有通航?”
是的,黄河的通航一直是复杂的问题。事实上,河南段黄河航运曾有过悠久的历史,曾对河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历史上,最早关于黄河中游航运的记载是春秋时期发生于黄河小北干流段的“泛舟之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大规模的水上运输。
唐宋以后,黄河灾难频发,泥沙和洪涝的问题日趋严重。宋代以后,黄河航运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被元代的大运河所取代。由于都城的变迁,元、明、清三代都是靠运河航运,而且当时黄河泛滥加剧,黄河航运逐步淡出水运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治理黄河水患,修建了三门峡、天桥、万家寨和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由于建设时均未考虑配建相应的通航设施,便成了碍航闸坝,严重阻碍了黄河河南段航运的发展。
2009年,黄河沿岸九省区航运管理部门及交通部黄河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联合签署了《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标志着黄河航运联合开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这份协议提及,到2030年黄河将像长江一样实现全线通航,跨省达海。
同年,交通部也发布了《黄河水系航运规划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前将实现黄河区段通航,能够行驶300吨级船舶;到2030年实现黄河通航达海,通行300~500吨级船舶、船队。
黄河的通航之所以被反复提起,是因为背后的确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黄河的河南段不通航,阻碍了河南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河南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河南全省,内河航运在矿产、粮食等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比拟。
在黄河河南段不通航的背景下,长期以来,这些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都只能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全国各地,或经由徐州中转,再通过京杭大运河的水路运输转运到资源贫乏、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发展黄河河南段航运,货物的成本可以显著降低。更不用说,黄河下游还有丰富的旅游景观,适合开发水上旅游。
关关难过,道阻且长
时间来到了2021年,当初规划实现区段通航的目标却未能实现。当“黄河有望通航”的消息再次出现在网络上时,在积极的讨论声音之外,也不乏一片嘘声和质疑。
多年前,曾有学者下过判断,由于黄河本身的特点,通航的条件并不乐观。
有分析称,河道通航通常都是指中下游的地区。例如珠江、长江的中下游水域江面宽阔、河道较深,通航条件优越。如果以“全线通航”作为黄河治理的目标,则必须考虑到部分特殊地段水的落差悬殊。如龙门壶口地带等同于“悬崖”,船难以通行。
而这类地势造成的困难在黄河沿途并不少见,几乎在每一个大的地形转换地带都会有。如果强行通过工程来“修正”,例如在壶口瀑布西侧修建船闸,可以实现整体航运,但会因此破坏自然景观。
此外,即便撇开这些中游复杂地势带来的不利因素,黄河的水量也很成问题。黄河年平均径流量只有约600亿立方米,与长江接近于10000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不可同日而语,且中下游的河道水深不过2~3米,最浅的地方只有一米多深,只能支撑一些小型的平底船通过,中大型货船则困难重重。
而中国的季风性气候更是让黄河本就不足的水量变得不均匀、不稳定,在夏季降水多的时候,黄河水还较为充足,而到了春秋季节,降水减少,黄河也就进入了枯水期,时常断流。而每年约4亿吨泥沙淤积在中下游地区,更是让疏浚黄河河道成为一项棘手的工程。
更是有学者指出,建设资金短缺将是困扰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河南省“十二五”期间,投资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925亿元,而投资到水路运输上的仅有40亿元。
建设条件已基本满足
对于被网上热议的“黄河通航条件是否满足”的问题,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员披露,豫鲁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满足。
如今,黄河下游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已初步形成,河槽形态正在向有利于通航的方向发展,河势也逐步得到控制。未来,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控水沙,可确保黄河下游河道未来50年基本不淤积抬高,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得到维持,为下游复航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水量方面,黄河下游最小通航流量可基本满足。近十年来,黄河下游河南河段90%以上天数日均流量超过250立方米/秒,山东河段90%以上天数日均流量超过120立方米/秒,相应水面宽均在140米以上,水深达到了1.0~3.0米,基本满足Ⅳ级航道航宽、航深的要求。未来,随着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工程建设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下游通航流量将进一步提高,通航的基本条件将进一步得到保障。
提到规划的时间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透露,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战略部署,根据黄河实际情况,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而言,通航河段上至洛阳,下至黄河河口,打造河南省的出海口。从远期来看,航道向洛阳以上扩展。
规划具体在实施时,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治理,需要将航道疏浚、河势控制、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和码头建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相互联动。而这些建设的资金来源,也已经有不少融资平台表示了兴趣。
据悉,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如今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库区、兰州城市河段,中游大北干流船窝至禹门口河段、小浪底库区等航段已开展客货运输,黄河下游支流大清河及东平湖航道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工程正在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航道也将加快推进。
专家表示,黄河治理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旅部等相关行业部门,形成以水利、航运为主导的联席工作机制,多方面聚集资金和科研力量,共同推进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