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师德标兵|刘祖云:师者,学生带好、学术做好、基础垒好

师德标兵|刘祖云:师者,学生带好、学术做好、基础垒好
2021年09月13日 17:55 南京农业大学

  原标题:师德标兵|刘祖云:师者,学生带好、学术做好、基础垒好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第37个教师节,我们陆续走近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立德树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读一读他们立德修身、潜心问道、塑造灵魂、传播知识的故事,一同感受师者魅力、体悟教育本质、传承家国担当。

  ——编者按

  刘祖云

  刘祖云,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5年前,他入职南京农业大学,一直秉持“教书育人”的信念初心,志在以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培养学生。在学生眼里,他是受人尊敬、学术渊博的启发型导师,含蓄严谨中不失幽默风趣,以耐心和细心因材育人,如今师门桃李亭亭矣。19年前,他开始跟进政管理博硕士学科点的建设,先后经历过研究领域的巨大转变,十九载如一日为这一方学术土壤苦心付出,为我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树人:启励沐桃李

  

  他总是以鼓励者的角色强化我们的自信心,他是我们坚实的后盾与支撑,遇到一个好导师是研究生最幸运的事之一,刘师门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团体

  刘祖云的研究生朱雨天说,导师在他们做科研的初期总是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避免他们对组会汇报丧失信心,同时告诫学生做学术不要急功近利。平日里,研究生觉得刘祖云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辈,在端午中秋时邀请不回家的学生一起“有仪式感地过节”。一次聚会中,刘祖云以电视剧《小舍得》中天使教育家张老师的唯成绩论为引子,与学生讨论应该在教育中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不应该定义唯一的考核标准“自缚手脚”,认为当前致力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并发掘学生学术潜力的问题,刘祖云讲求“因材树人”,即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他将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被他称为“西医式”学者,他们往往思维敏捷,能够多且快地发表学术论文;另一类则称为“中医式”学者,这类学生成文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与打磨,但通常发表的期刊级别高、篇幅长、影响力大。

  

  

  求是:乡土索兴经

  

  说起科研经历,是存在遗憾的,但是考虑到我校学科特色鲜明的大环境,想要形成成熟的学术团队,需要这个转变

  刘祖云在学生中的口碑离不开自身的学术积累。2011年之前,刘祖云主要进行行政伦理学的主题研究,在学科点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他意识到进行有农学学科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学院学术团队的形成和壮大有着重要意义,由此,他决定转入乡村治理与城乡关系的研究。这其中学术积累的断裂为他带来了些许遗憾,但之后刘祖云潜心于乡村治理的主题研究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篇。

  刘祖云分享近年科研中对于中国乡村和城乡关系的观察体悟,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国家战略突出和积累的主要是城市管理经验,在此背景下,乡村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后来,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作为从“城市偏向”到“城乡共生”的战略拐点,刘祖云的团队十分关注如何从学术角度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团队由此提出了“乡村技术赋能”的概念,这是未来乡村治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刘祖云通过对学术团队擅长的研究方法与路数的观察思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定位与特色形成提出了一条“第三条道路”,即在强调理论建构与创新的同时兼具深入系统的田野调研,实现理论与经验的双向验证。刘祖云在平时指导博士时常常实践并不断探索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强调博士生必须“走出书房,走向田野”,在第一手资料里进行理论思考。

  

  

  

  拓路:取道开新向

  

  那时候,校外导师的学生在两个方面一旦遇到问题就必然会来找我,一是专业选题,二是日常管理,我把他们称作我的‘编外学生’

  我校行政管理学科起步时间相对较晚。2003年,刚设立一年的行政管理学科硕士点面临师资缺乏的困境。刘祖云承担起研究生课程工作,有时一学期要承担三门以上的研究生课程。

  为了解决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博士点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江苏行政学院等其他高校的教师来行政管理系当“校外导师”。刘祖云回忆,曾经有一名校外导师的博士生即将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时,他的小论文一篇都还没有发表,刘祖云着急道:“那怎么行,必须发三篇,现在这样你不能毕业的呀!”说罢,他指导这名博士生从学位论文里修改出三篇小论文,并向他推荐期刊发表。那时,不少学生来找他解决这个问题,在校频繁互动给这些本不是刘祖云指导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都会说导师是他,刘祖云也把这些学生亲切地称为“我的编外学生”。学科起步时期的工作琐碎而辛苦,而如今,刘祖云坚守的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点逐渐发展成熟,忆苦思甜中一份属于教师的初心在此留下足迹。

  凭借学科点建设的课程设计经验,刘祖云在教学中有着自己的心得。他作为《管理智慧》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的主要负责老师,在明确授课对象和教学意义后精炼点出了这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个人、一本书与一句话”。以故事叙述的讲课思路介绍东西方思想大师的“管理智慧”,从一个大师的生平、最著名的管理理念著作以及“一句话”理念内核三个层面进行授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再到点”地进行通识教学,从而让非管理类的学生听得进、学得懂、悟得透。

  

  刘祖云从自身20多年高校教学与研究培养中总结出高校教师的“三个和谐”:一是教师与自我内心的和谐,从自己的个性与意愿出发热爱这个职业;二是教师与自己的学生、所在研究团队的和谐,学术成果离不开团队在认知和诉求上的求同存异;三是教师与环境的和谐,小到学院大到社会,高校教师与不同层次环境都是共生共赢的。由此,讲到何为师德时,他将师德具象化为:“做到‘三个和谐’的基础上,把课上好,把学生带好,把学术做好。”

  二十五载同南农并进,他用行动质朴地诉说一名高校教师本真的责任与使命,怀着一颗不老的拓路、求是、树人的初心继续书写属于高校教师的平凡和伟大。

  指导教师 | 谷雨

  文字 | 刘悦洋、刘英

  照片 | 刘祖云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