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18”事变90周年:正视历史是日本政坛回避不了的命题
2018年9月18日,勿忘“9·18”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9·18”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今天,是“9·18”90周年。90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故意制造事端,进攻沈阳北大营,拉开了中国军民14年抗战的序幕。这场战争,使得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和难以估量的损失。
如今,历史已成过往,烟云依旧缭绕。时值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和日本国会选举,如何正确看待侵华问题,是摆在未来日本新一届政府眼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日本融入国际新格局的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历史的反思和借鉴是开创未来的前提。战后,日本一直谋求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试图修改宪法,对外政策更是动作连连。但是,没有对历史深刻彻底的反思,没有对东亚受侵略国家的真诚道歉,背负着历史罪责的日本就难以开出新局。
90年前的今天,自迈出侵华战争第一步开始,日本就踏上了扩大战争的螺旋。从觊觎中国东北到全面侵华,日本给中国以及东亚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战败,在接受了法律与道义的审判之后,国内右翼势力却一直不接受东京审判史观,一些政客甚至屡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断触及中国及其他受害国人民的情感底线。日本政府不仅对于战争的性质、责任从未有清晰连贯的表态,更不要说真诚的道歉。
2015年9月18日,在沈阳“9·18”历史博物馆举行的勿忘“9·18”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就在9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确认了最终的四名候选人,而其中依然有人高调宣称“将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此前,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称,要对中国海警船只“以舰还舰”。日本政坛一直弥漫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对待历史的模糊态度,给新一届日本政府诞生后的中日关系,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这不免令人担忧。
“9·18”事变已经过去90周年,日本对侵华战争、对过往历史的态度,不该再暧昧不清,应该有一个经得起正义与各受害国人民审视的态度了。没有对历史的反思,没有对侵略战争的真诚道歉,日本就难以获得周边国家的理解,更谈不上国际社会的尊重。
事实上,承认错误,反思历史,早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股潮流。在此方面,德国的表现堪称日本的榜样。早在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华沙一跪,表达了德国真诚的致歉和对二战的忏悔。2015年,二战结束70周年时,时任德国总统高克以德国元首的身份在当年的战俘营公开谢罪,也让世界看到了德国人对侵略历史痛彻的反思和真诚的悔意。
而去年以来世界瞩目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又何不是对历史真相的一次审视与追问?在美国,内战时作为南军统帅、被视为奴隶制捍卫者的罗伯特·李的雕像被纷纷推倒。而他的伙伴,同为南部联盟将军的斯图亚特的巨大雕像也在里士满被拆除。在英国,哪怕如名人丘吉尔的雕像也被要求推翻,因为他曾经发表过种族主义言论并认可殖民主义。
2015年6月7日,民众在辽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参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没有对历史的正视,就没有一个民族的未来。多年来,由于缺乏对历史的反思,日本的内外政策始终处于漂流之中。没有对东亚国家的真诚道歉,日本便在东亚无处安放,也难以真正融入当今的国际社会。
在此大国格局剧变,尤其是东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处于重构之际,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走出“战后”,找到作为东亚国家的身份和感觉,历史的“报复”也才不会在某个时空再次出现。
历史从来不会因为加害者的掩盖而被遗忘,受害者以及国际社会自有正义的判决。日本对过往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出一个明确说法,作出正确价值的选择,是其回归正常的开始,也是中日关系走向通途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9·18”警钟长鸣,既是提醒中国人勿忘惨痛历史、珍爱和平,也是在一次次督促日本正视历史,给历史一个交代。
作者丨社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