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腐败案涉案额动辄上亿,中纪报:反腐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腐败案涉案额动辄上亿,中纪报:反腐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2021年11月04日 06:15 澎湃新闻

  原标题:腐败案涉案额动辄上亿,中纪报:反腐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近18亿、山西省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10.4亿余元、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受贿1.36亿余元……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反腐高压之下,腐败分子何以顶风违纪违法,以身试法,疯狂如斯?腐败的滋生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这些案例也进一步印证,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腐败是个历史问题。腐败不是哪个国家或时代的特产,过去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历史问题就要历史地对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必须以最坚定的决心、最顽强的意志、最有力的措施反对腐败,这一点必须毫不含糊、毫不动摇。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腐败也不例外。夺取反腐败的胜利,不会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历史在前进,腐败也在进化,反腐败必须“道高一丈”,深化对其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政策与策略,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思路与措施办法,不断争取新的胜利。

  腐败是个社会文化问题。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与主流价值观不相容,又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当中。正气不彰,歪风邪气就会盛行。一个社会对腐败的影响,究其根本,是对腐败的容忍度问题。要看到,尽管时代在进步,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本位”等封建糟粕仍有历史惯性,惯于以与“己”远近亲疏来衡量的社会关系、深厚的人情社会传统,极易模糊公私界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重视社会环境治理,要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着力塑造崇廉向上、对腐败“人人喊打”的社会风气和态度,遏制不良风气、压缩腐败滋长空间。

  腐败还是个人性问题。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追求利益应当有度有道,无度即是贪,无道即为恶。当贪念打败了道义和规则,一遇机会,公权就会异化为谋私的工具,动机就会变成现实行动。腐败分子会以种种理由来补偿腐败造成的道德感失衡和恐惧等消极情绪,一旦达成心理上的某种“平衡”,野心和贪欲就会不断膨胀、野蛮生长。对腐败行为,必须严惩不贷,持续保持高压,增大腐败行为的成本,让贪腐者付出代价,形成强大心理震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心中贼,根本是三观问题,是遵纪守法问题,既要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也要守住小事小节,锤炼党性、砥砺意志、敬畏纪法,久久为功,才能习惯成自然,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庸俗的东西才近不了身,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腐败的实质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权力是极度稀缺的社会资源,利用公权谋取私利,能轻松获得巨大回报,权力交换的诱惑即在于此。对权力的腐蚀既有来自掌权者本身的,也有来自外部的围猎,所谓“贿随权集”。“凡势之所在,利即随之”,追逐权力谋利者如蛆附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所不用。权力本身并不必然导致腐败,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会异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关键要把掌权用权的人管住,提高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能力,动辄则咎,确保公权姓公、公权为公。只要有权力,腐败滋生的条件就在,权力越过边界的冲动也时时存在,这就要求必须把权力的运行看住,科学配置权力,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

  越是艰险越向前。对在斗争中诞生和发展壮大起来、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必须克服一切畏战厌战、消极懈怠情绪,寸步不让,一口气也不能松,永远地吹冲锋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祝加贝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