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万亩青稞地的遐想

【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万亩青稞地的遐想
2021年11月16日 09:12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万亩青稞地的遐想

  这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青稞油菜地,6622亩的连片庄稼大获丰收。10月底,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341户村民还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说起沙拉村,远近有名。它是为黄河让路的移民村,1985年整体搬迁至此,全村共有5个社341户1373人,由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5个民族构成。靠着连片种植发展村集体经济,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600元。

  村里环境美,村集体经济收入丰,村民生活富裕,幸福感自然强烈。“记者同志,你们要是再早来十几天就能看到我们连片种植机械化收割的丰收情景,那才叫一个痛快!”说这话的是沙拉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增泽。

  谁敢?谁干?

  2018年以前,沙拉村和别的村一样,村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精准扶贫提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沙拉村两委班子一直琢磨着这件事,但无从下手。

  “我们村的耕地平整,有连片种植的可能性,为何不把土地都连起来,统一机械化耕作?这样既节省劳动力,还节约了开支。”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峰提出了“土地整体托管”的思路。

  “这恐怕不行!村民把地都托管了,他们去干什么?”“我觉得这也行不通,你把地收走了,这谁能愿意?”“我也认为不行,托管了谁来管,地种不好,没有收成,拿什么给村民交代……”一系列的“行不通”,让讨论几次陷入僵局。

  “先收我的,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带头租机械来干!”十几次会议讨论无果后,何克峰提议,先从他开始,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村里的村民党员挨个儿表态。

  看到村支书的决心,大家面面相觑。“我同意,我把我的地托管了。我还会开拖拉机,没人干活,我来干。”魏增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曾是村里的社长,村两委班子有了决心,他便想大干一场。

  “从移民搬迁到如今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如果你不向前走,就会落后,就不会有好的生活。更何况,我当了8年的村干部,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做出表率,你都不敢向前走,更别提村民们了。”魏增泽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跟党走定能有好生活。

  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沙拉村“土地整体托管”发展的思路落地,耕地连在一起,村民们的心也紧紧地与村两委班子联系到一起。

  2019年,沙拉村全村6622亩耕地全部托管,合作社农业组当年收入364.7万元,其中群众分红293.6万元。

   能干,会干,抢着干!

  有了第一年成功的尝试,第二年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很早就有人来问我,地里需不需要人来干活,家里有老人,就近干活还能挣些钱贴补家用。”魏增泽看到了村民们的变化,把会技术、肯干活的年轻人培养成了连片种植的技术骨干,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收入。

  说起连片种植的好,显而易见。但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村两委班子和五个社的社长以及个别村民才能体会到。“种地是一个慢活,一年四季都需要在地里忙活,春天播种、夏天灌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刚刚结束的秋收,大伙就在地里呆了一个多月,丰收是要靠抢的。”参与抢收的沙拉村包片干部都文强深有感触。

  到了秋天,贵南县的天气瞬息万变,万一遇到雨雪天或者冰雹灾害,收成就会受影响,这就是大家要抢收的原因。四台收割机一起工作的火热场景中,你累了,我来干,我累了,他接班,就是以这样的效率,今年的秋收仅用了22天。

  “庄稼面前,谁还想着家呀?”问到几名社长,他们笑了笑说,这一笑有些无奈也包含他们对家人的亏欠。村两委班子以及社长无偿为村民服务,三年下来,家里人可有不少埋怨。

  何世兰是魏增泽的妻子,一到农忙的时候,魏增泽就开始发愁,因为一家老小,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由妻子一人承担。“这三年,你问问他,孩子上几年级了,可能他都说不上呢。”说着,何世兰笑了,“谁让他是社长,是党员。那我们就得支持。”话语间流露着几分骄傲。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奉献精神,村里的凝聚力强了,只要是村上的事情,大家都会抢着干、用心干。

  2020年,沙拉村村集体经济受益留存累计突破百万元大关。先进、崭新的农业机械整齐地摆放在村广场上,几栋粮仓储满了粮食,榨油坊飘来阵阵油香。

  敢为人先再出发

  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峰说,如今地里的活不用村民们自己干,每年年底,村民还有分红,保守估计一亩地的分红在600元左右。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有的村民当上了小老板,全村土地实现托管后,既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解放了全村五百余名劳动力,沙拉村在县城及周边经营商铺数从23户增加到66户。

  如今,沙拉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4台,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1台,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等配套机械2套。合作社下设种植、养殖、农机、劳务输出4个小组,劳务输出511人次,创收760万元。

  农业、牧业、渔业、油菜籽加工、农机租赁、劳务输出,沙拉村6条致富路条条畅通,大规模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愈加成熟。沙拉村又有了新的计划,5年内继续托管全村耕地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的规模,继续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进程,待条件成熟时把附近村社的耕地科学管理起来,争取托管耕地达到15000亩(1000公顷),万亩青稞油菜地的期许正在生根萌芽……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三年时间,沙拉村用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这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带领,更离不开全村各族群众的支持和付出。

  万亩青稞地就在眼前,一眼望不到边,连片种植连起了群众的致富路,也连起了村党支部和群众的心。(莫青 李皓 张卫平 马璞馨)

总书记

图片新闻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