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侠客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要打破地方保护

侠客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要打破地方保护
2022年04月15日 19:23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侠客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引起高度关注。

  《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曾有评论称,长期以来,中国虽是超大规模国家,却未能形成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无法享有充分的竞争优势。究竟是哪些堵点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经济Ke特邀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撰文分析。

  

  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商品经济正常、高效运行的前提。在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对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造成了巨大障碍,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地方贸易壁垒在经济领域比比皆是。来看几种典型做法:

  一是有些地方在政府项目招标、政府采购中,设置倾向本地企业的条件,通过投标资格限定,排除外地企业。比如我看到西部某地级市近期关于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的文件称,评审打分要考虑申报企业“在本地的已有贡献”,包括在本省的“建设业绩”,以及对本地的经济社会贡献(税收、产值、就业三类)。

  这个打分标准明显有利于本地企业。其结果,外地的优质企业可能因此落选,既不利于相关企业,也不利于该地级市自身,因为优质企业被排除在外,意味着项目的竞争性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化,本地该项目投资的效率没有达到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降低了项目质量。

  就新增项目而言,这些外地企业可能比本地企业在未来给本市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贡献,还能带来更新更好的技术、管理和产品,有助于本市的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公共服务向本地居民倾斜,某些项目只对本地居民提供。中国有户籍管理制度,大量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与户籍挂钩。外来务工人员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失业救济、医疗等方面有时得不到同等服务,导致其生活成本上升,尤其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有些因为子女入学问题可能不得不回户籍所在地,有些可能不得不因此骨肉分离。这种市场分割导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抑制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本来,一位劳动者与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可能是最优搭配,但因为劳动者得不到某种公共服务,不得不放弃就业机会,其结果就是各方均输:劳动者失去良好就业机会,未将自身价值最大化;企业错失合意员工,未得到本该入账的较高利润;地方政府没实现税收最大化;而从全国看,没实现最优的经济增长。

图源:新华社图源:新华社

  三是有些地方政府采取非法手段,对本地企业提供不合理保护,影响很恶劣。一个有名的例子是几年前“跨省抓捕”事件,有医生在网上质疑某产品疗效,就被涉事企业所在县的公安部门跨省抓捕,非法拘禁几个月,直到舆论哗然才得以释放。

  这种地方保护下,该企业没有动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市场竞争机制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社会利益的功能就无法正常发挥,企业的私人利益跟社会利益就不再一致,而在一个法治健全的市场经济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本来应该是一致的。

  市场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竞争机制是核心。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就像在一片萎靡的鱼缸里放进鲶鱼,在浊水池塘里注入活水,用竞争的方式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敦促企业负起社会责任,不因一己私利侵蚀社会利益。

  

  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分工和交换。随着分工出现,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也分离,有时候可能相隔千山万水。在此情况下,如果商品不能自由流动,它就不能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生产者赚不到钱,消费者的正常生活也得不到保证。

  一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对外地产品以“环保、质量、安全、卫生”等名义予以排斥,导致本地消费者选择范围缩小,只能选择相对质次价高的产品,结果是消费者利益受损,外地企业的利益受损,本地企业因失去竞争压力,在产品质量、新品研发、降成本方面的积极性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能及时调整,从长期发展看既不利于该企业,也不利于该地区。

图源:人民论坛图源:人民论坛

  劳动力、资金、土地、自然资源、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对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必不可少。以劳动力的流动为例,它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

  所谓垂直流动,指劳动者的职位、收入、社会地位等的变化。如果劳动力的垂直流动不畅,劳动者不能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职位、收入、社会地位等,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一旦劳动者失去了动力,不再好好干活,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速就会下滑,社会和谐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市场机制促进增长、实现社会和谐的功能就无法正常发挥。

  劳动力的水平流动,指劳动力跨地区、跨职业、跨行业的流动。伴随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的地理布局都在调整,有些产业、职业、地区可能会出现衰落,而其他产业、职业、地区可能会兴起,劳动力不得不面临跨地区、跨职业、跨行业的流动。如果这种流动受阻,市场机制均衡供求、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有效利用的功能也就无法正常发挥。

  其他资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种资源才会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市场机制均衡供求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打破地方保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必选项,也是当务之急。

  文/苏剑(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新闻

  中央发文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该如何理解?(央视)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如何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哪些方面建设?

  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可以从文件名称的四个关键词来理解。

  第一,它是全国层面的,不是地方、区域层面的,因此,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壁垒等。

  第二,它的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等都是统一的,而不是地方或区域各自为政,层层加码。

  第三,“大”好理解,市场规模是超大的,同时要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第四,我们要加快建设的是“市场”,落脚点是市场经济,让资源、要素流动畅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的,是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后,应对外部挑战将更具韧性,抗风险冲击能力更强。

  我国有14亿多人口,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地方保护和封闭小市场的存在,会成为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让我们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份文件要用“立破并举”的“加减法”来破除各种自我小循环和地区封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达到“乘除法”的效果。

  举例来说——

  中国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这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制度性成本较高:断头路的现象、跨行政区域增加收费甚至罚款的现象以及最后一公里堵点的现象存在。这些不利于资源跨行政区域流动,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起到阻碍作用。

  所以,《意见》强调要“要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此外,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发文,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道路、航道船闸;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建立统一大市场之后,会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竞争和创新,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全球竞争力更强。

  其次,市场由大转强,将会提升中国市场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地位。会有更多为中国制造的优质商品供应,中国消费者也会有更多、更优选择。

责任编辑:刘光博

消费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