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杂志8月22日发布文章,题为《中国的实力并未见顶——为什么北京等得起》,作者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福利曼·斯波利国际研究所研究员奥利安娜·马斯特罗(Oriana Skylar Mastro)及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
近期,美国出现一种说法,称中国迫于“统一时间窗口”的压力,近期将在台海采取行动,奥利安娜·马斯特罗与史剑道在文章中对此说予以否定,认为中国经济“急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两人分析,从中国目前的收入和国防开支走势看来,中国将在未来十年拥有比过去20年更多的资源来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而美国将难以应对中国在亚洲的军事挑战。中国有充足的余地来等候时机(have space to bide their time),中国离所谓“实现地缘政治抱负的窗口期”还相当遥远。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中美关系螺旋式下降到半个世纪以来的低点,一个可怕的新叙事在一些美国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假设,中国收复台湾地区所谓“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迫使北京迅速而有力地采取行动。
这种说法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中国的崛起即将结束”。前所未有的人口减少、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均衡的创新以及其他严重的经济问题减缓了中国的增长,且有可能进一步减缓增长,使中国“没有军事力量或政治影响力来挑战美国”。这种想法认为,北京已意识到了这些不利因素,因此很可能在“为时已晚”之前尽快采取行动。
但这种分析是错误的。诚然,中国经济崛起已放缓,从而妨碍北京的军事和政治目标。但“(经济)急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not in the cards),中国经济经峰值后任何可能的下滑都将是渐进的,且能够通过大量的研发支出来缓解,此类支出显然是为了抵消中国在人口和债务领域的相关困境。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收入和国防开支走势表明,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拥有比过去20年更多的资源来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因此,北京将更有能力实现其影响力的投射,与此同时,美国将难以应对中国在亚洲的军事挑战。中国有充足的余地来等候时机(have space to bide their time),(目前中国)离所谓“实现地缘政治抱负的窗口期”还相当遥远。
人口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迅速衰退。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可能正在萎缩,随着人口逆增长,劳动力规模还将继续萎缩。2021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历史新低。中国目前的年龄中位数比美国大半岁左右,到2042年将比美国大近七岁,大致相当于日本现时的年龄中位数。据联合国的一项预测,中国人口将在本世纪晚些时候下降得更快,到2060年将减少2亿多人。中国劳动力的减少可能已经持续了十年,但经济增长速度仍超过美国。
美、中两国的经济健康状况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债务。债务已给中国的增长带来了压力,此问题是“慢性的”(chronic),并非“急症”(acute)。始于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十年中,中国对非金融部门的信贷总额大幅增加。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在债务问题上)更加谨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债务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必须照顾更多的退休人员。尽管如此,中国债务的负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限制将是以一种稳定的方式,不会导致剧降。因此,中国将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军事以及相关投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2019年在基础设施、土地和机械方面的支出为6.2万亿美元,比美国的支出高出1.6万亿美元。尽管美国资本比中国资本更具生产力,但毫无疑问,即使债务负担很大,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拥有大量资源可供其使用。
另一个将塑造中国经济走势的因素是创新。北京有能力为新技术投入巨资,这给经济带来的提振将是适度且持久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数据,中国2019年在研发上花费了大约5150亿美元,而美国所花费用为6330亿美元。即使经济放缓,2020年代的余下时间内,中国的研发支出可能保持上升。中国已经在5G电信和储能等关键领域赶上了世界其他地区。未来二十年内,同此前为缩小技术差距所做努力相比,(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与美国相匹敌所付出的将小得多。
军事上,至少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大势也有利于中国。一方面是因为(现阶段)转弱的经济预期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国防领域,另一方面,事实早已证明,中国能够在整体资源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竞争。
自2010年以来,中国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中国国防开支从未超过GDP的1.9%。与之对应,2020年美国的国防开支占GDP的3.7%。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军费开支一直相当于美国的约三分之一。然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专注于获得非对称能力,并将其军事重心放在亚洲之内,它目前已建成了一支可以在“台海冲突”中击败美国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未来是光明的。尽管仍有一些领域的现代化尚未完成,但解放军在使其士官部队专业化和雇用称职的文职人员履行支持功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解放军部队还持续招募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了在高科技、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复杂联合作战的能力。
未来十年,中国在整个亚洲进行力量投射的能力将会增长。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4艘航空母舰。中国将强化部队协同的网络和空间基础设施,并将威胁美国的地面和天基武器。中国空军也将能挑战美国在亚洲的空中优势。中国将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海军舰艇,并且由于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的进步,中国将拥有一个规模更大、更抗打击且可打击全球目标的核武库。美国在亚洲任何残余的军事优势,如占优的潜艇,也正逐渐消失。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包括先进直升机和舰载声纳系统在内的反潜能力,这些系统将在未来十年内准备就绪。
当然,随着解放军持续进步,美军也不会停滞不前。美国目前正建设有弹性的太空基础设施和能力。且由于美国已退出《中导条约》,美军还计划在印太地区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并将计划建造更多的无人和载人舰艇。但即使上述投资成真,印太地区的美军也将存有许多漏洞,而中国可从中获得不对称优势。例如,美国将无法保卫其前沿基地免受中国导弹的袭击。美军目前的采购和收购计划显示,十年后,美国在该地区部署的部队和目前相比并不会显著增多。虽然美国海军正在现代化,但直到2045年,美海军才会拥有其计划中的450至500艘舰艇,而中国将在短短十年内掌握这样的舰队规模。
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尚未达到对标美国的最大军事优势地位。
近期,一些中国评论员回击美国关于“中国见顶”的言论,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让美国媒体和学术界的悲观预测落空”。目前,没有一篇权威的中国军事著作认为,因为所谓“机会之窗正在关闭”,中国需要现在就统一。而解放军一旦准备就绪,将迅速采取行动施行统一,但这么做的原因并非鉴于“机会将丧失”。
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十年内停滞不前,中国仍有可能保持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紧缩措施传导到军队层面都还需要很多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到2035年,中国的军事能力将比今天更高。
今后数年,美国更有可能面对一个自信的、有能力的中国,而非一个没有安全感、鲁莽的中国。华盛顿不会再像当年那样由于莫斯科的退出而从竞争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