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这个优势,让美国外交官“沮丧又无力”

中国这个优势,让美国外交官“沮丧又无力”
2022年10月26日 18:44 环球网

  近日,美国政论新闻网站Politico刊登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其标题是:“沮丧和无力”——在与中国争夺全球影响力时,外交是美国最大的软肋。这篇文章标题下的那段副标题是这样写的:“在巴拿马,当一座连接着该国的大桥彰显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外交存在感和影响力时,美国在当地的大使职位却已空缺了4年半。”

  这篇用中国外交工作中的成绩来反衬出美国外交工作困境的文章,是由Politico的资深国际新闻记者纳哈尔·图斯(Nahal Toosi)撰写的。

  文章一上来先以美洲大陆的国家巴拿马为例,称中国承包商不仅在这个国家修建了大型国际会展中心,与中国有关的公司参与运营着该国的港口,在当地还将修建一座将拥有6个车道,能极大缓解当地交通堵塞的大桥:巴拿马运河第四大桥。

巴拿马运河米拉弗洛雷斯船闸的巴尔博亚港 巴拿马运河米拉弗洛雷斯船闸的巴尔博亚港

  但这一切,却令美国外交官感到气恼。因为在他们看来,事情本不该如此。

(截图来自Politico的报道,下同)(截图来自Politico的报道,下同)

  原来,根据这篇文章说法,在2017年所谓的“第四座桥”项目招标时,尽管巴拿马当时不顾美国阻拦抛弃台北,在外交关系上转向北京,但美国驻巴拿马大使John Feeley一直在呼吁美国公司参与竞标。因为这位大使认为这么做可以释放出美国会继续保持对巴拿马兴趣的信号。

  更别提在距今一个世纪前,正是美国方面对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和投资,才让那里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贸易枢纽之一。

  Politico的这段描述所言非虚。公开资料显示,在19世纪末,随着法国人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尝试告吹后,美国在20世纪初接过了该项目,不仅成功完成了项目建设,还“顺便”把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了出来。当时美国总统、美国国会、国务院乃至美军都参与了其中。

  然而,在百年后的2017年,美国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参与竞标。这令Feeley感到“沮丧和无力”,因为他不像中国的外交官那样可以通过中国体制的便利性和中国的国有企业去推进此事,他只能给华盛顿打电话,劝美国私企去投资,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不过,巴拿马运河“第四座桥”项目的案例,只是Politico这篇近万字长文的一个由头。这家美国媒体写道:随着美国和中国对于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这样的场景正在从非洲的肯尼亚到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一次又一次地在上演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Politico的记者表示,他们通过采访50多名现任和原美国外交官、分析人士、国际关系学者,以及对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美国在与中国竞争国际影响力时越来越吃亏的短板和软肋,其实是美国的外交工作。

  接下来,Politico的文章便从外交规模和人员、资金投入、方式方法以及政治制度等4个方面,阐述了美国的外交工作疲软的原因。

  “在过去10年里,中国增加了外交上的投入,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了全世界外交使领馆最多的国家”, Politico的文章写道, “中国看起来不仅增加了其外交官的数量,而且他们还接受了远比前辈更好的培训,也比前辈在诸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里更加自信”。

  “与此同时,美国对于外交的投入并没有实际的变化,美国驻外代表的规模也是如此。资金、安全和其他因素也限制了美国在国外的外交足迹”。

  Eric Rubin是美国外交人员协会(American Foreign Service Association)的主席、同时也是美国驻保加利亚的前大使。他在接受Politico采访时的表态也很有意思。他说以前美国的大使馆曾是许多国家最大、最显眼、也最有影响力的使领馆。

  “但现在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情况不是这样了。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才是。”

  其次,Politico指出,中国外交的关注点集中在“商业外交”上,推广的是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这令中国更容易在美国忽视的拉美和非洲获得优势。可美国尝试在这些地方发起基建等项目来对抗中国影响力,这些项目要么手续十分繁琐,要么资金不足。这家美国媒体还称,美国多数外交官是不太注重商业元素的,而少数重视这一元素的外交官也只能依赖私企,而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尤其是在世界上一些特定地区投资时,但中国就可以直接调动自己的国企。

  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问题,也是Politico认为导致美国外交疲软的一个原因,尤其是美国的政治撕裂。美国国会两党的党争,导致美国的外交人选经常由于这类政治原因被否决或是厌恶,一届政府提出的外交预算,也难以确保能在大选后的下届政府那里得到维持。

  Politico在这里特别提到,美国驻巴拿马的新任大使人选,就因为美国两党的党争而一度空缺了4年半,直到前几周才终于被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文章认为,这直接导致巴拿马方面认为美国并不在乎自己,从而给了中国可乘之机。

  更有趣的是,虽然Politico这篇文章与其他西方媒体一样,对中国的看法是负面的。但在外交层面,这家美国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体制令中国在外交工作上拥有了稳定性,能始终保持在既定的轨迹上,可以有效推行那些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长期的目标。而美国的体制则令美国的外交变得过于反复无常、不靠谱、很容易被党争干扰。

  尽管出于“平衡”或“安抚美方情绪”的原因,Politico在文章中也表示中国的外交工作也不少问题,但这篇“以美国问题为导向”的报道并没有在中方的问题上过多着墨,而是仍将重点落在了帮美国“反思”外交工作上的不足上。

  比如,在表示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些容易引起所在国不满的“瑕疵”后,Politico紧接着表示在很多国家眼中,中国比美国更愿意成为他们的伙伴,也更愿意去赢得当地人的人心,不像美国往往留给别人一种傲慢的感觉。

  Politico的文章在此处再次以巴拿马为例,表示有巴拿马方面的官员就说,其实该国对中国的投资也是有所保留的,有些中国的项目就没有批准,可美国却并没有趁机进入,美国的官员在访问巴拿马时反而是要么对该国的腐败问题说教,要么就是在空洞地警告该国当心中国,却没有拿出能切实替代北京提出的贸易、基础设施和其他援助的备选方案。

  不过,上述这些内容也仅仅是Politico这篇大长文的前四分之一的内容。在之后的内容中,这家美国媒体又将上面提到的这些中国外交工作中的“得”与美国外交工作中的“失”,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展开和论述。

  比如,文章更为详细地介绍了当中国的外交网络和外交人员越发遍及全球,“无处不在”时,美国的外交规模是如何停滞不前的;比如当美国只想着关注亚洲时,中国已经开始在拉美和非洲等世界各地积极拓展影响,而且与美国的口嗨和说教不同,中国能拿出让这些地区和国家获利的实在政策;又比如美国国会批准的外交预算一直没怎么增加,而且远远不如美国的军费,而中国却在大力增加外交投入;再有中国在奉行与人为善的外交政策,尽管一些外交官的言行被打上“战狼外交”的标签,但也有许多外交官在致力于塑造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等等。

  不过,虽然Politico这篇文章算是一种对咱们中国外交工作的肯定,但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

  还是以巴拿马为例,美国驻该国的大使虽然一度空缺了4年半,但根据Politico的说法,我国驻巴拿马大使魏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大使馆在该国仍然有上百名员工,而中国大使馆的职员只有不到20人。

  Politico在对比中美两国的外交规模和预算时给出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和美国在绝对数字上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不过,魏大使说这番话的语境,是为了说明美国在巴拿马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说,中国是来做贸易的,不是来威胁美国的。而在耿直哥看来,他的这个语境其实更为重要。

  因为这反映出我们的外交工作和美国外交在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是在构建共同富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是维持美国自身狭隘的世界霸权的工具。

  其实,Politico的文章虽然长,比较了中美外交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但说到底,促成中美两国在外交上种种“得”与“失”的根本,其实也在思想和制度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有了正确的思想和体制的加成,中国才能用明显少于美国的人力和财力,赢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尊重。

  而政治内耗不断的美国,如果还要继续对外搞它那套霸权主义的操作,那么即便美国外交人员规模和预算仍然是世界顶级,那也恐怕只是“瘦死的骆驼”罢了。

责任编辑:张玉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