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铜陵20多年房龄楼房,为何未老先衰?

铜陵20多年房龄楼房,为何未老先衰?
2024年06月09日 19:08 澎湃新闻

  事发一周后,12岁的吴潇潇在重症监护室里醒来,她是安徽铜陵居民楼倒塌事故中唯一幸存的伤者,她还不知道,父母已在事故中遇难。

  吴潇潇一家原本住在安徽铜陵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的五楼,是顶楼。这栋楼于2001年建成,一梯两户。

  事故发生在5月27日13点40分左右,大雨之后,有一声炸雷似的巨响:西边的五间房塌落在地,连带身在其中的五人。

  据在现场焦急等待的被困者家属回忆,当晚8点多,救援人员先是找到了住在五楼的吴胜龙,陆续又找到吴胜龙的妻子、女儿吴潇潇,二楼的81岁老妪,凌晨找到住在三楼、57岁的王珍珠,搜救就此结束,事故最终造成四死一伤。

  涉事楼房所在的龙苑小区是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型居民区。小区往西去一公里左右便是长江。

  小区的多数居民来自长江之上的几个江心洲,他们是在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移民迁镇”而来;也有一些居民是为了改善生活迁居来的——江边地势低,住在龙苑小区的一对老夫妇原住在大通镇上,他们说,镇上的房子年年淹水。但是,为了避水而造的龙苑小区也没能招架水的冲击。

当时建设中的龙苑小区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当时建设中的龙苑小区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龙苑小区的房屋质量问题不是新闻,包括遇难者吴胜龙在内的一些居民曾向政府反映过屋顶漏水、外墙脱落等问题,此后虽经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但仍存在漏水现象。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批“移民建镇”的安置楼房当年存在赶工期,多头承建的问题。而主抓该工程的官员后来因在多项工程项目中不法获利而落马。

  坍塌事故发生后次日,5月28日上午,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孔涛开会要求,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建房、老旧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央视新闻报道,铜陵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坍塌房屋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住进漏水的“新家”

  事故中的遇难者吴胜龙,曾对小区房子的质量忧心忡忡。

  2021年1月,他在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网站“领导信箱”留言:“龙苑小区房子都是预制板结构,房屋年代久了,楼顶水泥瓦开裂,房屋漏水,外墙脱落,红砖都看得到,都快成危房了,有的时候水泥都掉下来,楼底下的草到春天长得比人还高,无人清理……”

  他的妹妹吴妍对澎湃新闻回忆,房屋后来确有小区“整治”,但墙上仍然会长霉。

  她提到的“整治”指的是2022年铜陵市郊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对象为含48栋在内的大通龙苑小区三组团,还包括临近的光荣小区、凤苑小区。根据铜陵市政府官网上公布的《实施方案》,改造工程包括雨洪管理,也包括对房屋漏损问题进行维修。目前该方案已从网上撤下。

  澎湃新闻记者走访的几户龙苑小区居民都表示,改造后仍然漏水,其中一位受访者说,“今年还好一些”,但他还是请家人帮忙修补了房屋。

  龙苑小区的二组团在更早的2018年获得整治,但一位在龙苑小区二组团临街居住的女士给记者看了房屋外墙边沿上的雨水冲刷痕迹,粉刷的颜色褪去,露出黑灰色内层。这里前后几栋房屋都有墙面开裂现象,这位女士说日常还会掉“像煤炭渣”的粉末状物。

  澎湃新闻记者在小区走访发现,多个楼层的天花板上都可见裂纹和团状水渍。

  纪录片导演郭熙志曾长时间拍摄大通古镇“移民建镇”过程。他回忆,1998年发生洪水,在江心洲之一的和悦洲,洲头堤岸受到冲击,两个生产队的地被洗刷到长江底,他们或是第一批进镇买房的人。

纪录片《迁镇》中的大通移民建镇工地纪录片《迁镇》中的大通移民建镇工地

  澎湃新闻在现场采访到当年迁居的几位老人,他们回忆,当时掏出二到四万元的购房款并不容易,需要东拼西凑。

  在郭熙志的纪录片《迁镇》中,曾有央媒记者到现场采访,询问按国家拨款落到每户应有一万余元,为何对应到购房款上的减免只有一户5000元?镇领导解释,还有一部分是减免了土地划拨费,一部分补贴到建房一方,采买一些统一的装饰材料,包括油漆、波形瓦。片中内容亦显示,铜陵市审计局曾对购房行为进行逐户审计。

安置小区当时建设的工地安置小区当时建设的工地

  龙苑小区由不同的本地“项目经理”开发,隔几栋楼便出自不同的“项目经理”。5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找到当年48栋楼的“项目经理”汤某俊,多位居民表示事故中遇难的81岁老者正是他所在家族里的长辈。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施工有无图纸等问题,汤某俊只回答“不知道”。

  澎湃新闻以同行身份接触另一位当年的“项目经理”,他称盖房由当时的大通镇移民处牵头。

  这一项目还曾得到过肯定。2005年5月,大通镇参加央视举办的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在全国2万多参评小城镇中荣获第24名。

  然而,据郭熙志回忆,在整个纪录片拍摄期间,盖楼存在“赶工期,草率选址、多头承建的情况”。在片中,时任铜陵县委副书记、县长的崔玉奇到大通移民建镇小区视察时说,“上面搞结构,下面不就跟着砌墙,底下一层开始内粉,一层一层往上搞,搞快点。”

  2017年,崔玉奇被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立案侦查。2019年,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崔玉奇执行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

  法院审理查明,1999年至2014年,被告人崔玉奇利用担任铜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铜陵市建委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52.59108万元,为相关单位在工程拆迁、项目承揽、土地出让、出让金返还、财政资金扶持、融资等方面谋取利益。

  几位购房者向澎湃新闻回忆,当初购房是拿现金交付给“项目经理”。有一位住户说,自己手里钱不够,还给对方写过欠条。

  买房价格不低,郭熙志补充道,那几年企业工人也面临下岗,手头紧,有抵触情绪。不过,一些老人也对澎湃新闻说,搬到对岸给他们新的希望,比如有人自己挑了临街的房,想以后做个铺面;她的邻居则说,从农村搬进楼房是很开心的。还有居民说,和悦洲上只有小学,孩子上了中学要每天搭轮渡来回,因此也想搬进镇里。

  居民们买房搬到了对岸,但不少房子的交易过户手续却并不完备,澎湃新闻记者走访的龙苑小区近十户人家里,他们均没有拿到房产证;后面搬进来的,也只能拿出一页纸质的“房屋买卖合同”,买家说,私下交易后就和卖家去社区办水电过户。

房屋交易的纸质合同房屋交易的纸质合同

  吴胜龙妹妹吴妍回忆,哥哥2011年左右结婚,住进龙苑小区,次年女儿出生。在她的理解里,48栋是“自建房”,不是商品房。

  架空的楼房底下,疑有地下河

  除了担忧房屋质量,龙苑小区北高南低的地势也影响他们日常生活。包括一名遇难者家属在内的多名当地人回忆,开发前这里是一片荒山。

  这处北高南低的山坡上,东西两翼又略高一些,结构有些像一个滑梯;至少五栋位于中间低洼地带的房屋由几名不同的“项目经理”开发,但都未在建造时完全填平凹陷,而是在底部设计了架空层,房子仿佛“站”在坑里。前些年水更深的时候,有人在里面漂洗衣服,调皮的孩子到水里钓龙虾。甚至,一位住户回忆,刚搬入时,三层楼房没有完整的下水道,也没有化粪池,粪便都积在水塘。他们到镇政府投诉,才运来土垫高一些。

  一名6月初到龙苑小区走访的知情人士则对澎湃新闻说,他看见一栋楼房的架空层楼底“还在冒水”。

  他说,这里靠近长江,地底都是松软的沙土,房屋地基传统上要“往下挖六七米”的。

  有居民回忆,2022年改造工程中,龙苑小区48栋往低处走几十米,有一个水潭的底部被浇筑上了水泥,改造成有景观设计的水池。这个水潭底部,原先“都是淤泥,好深”。

48栋几十米开外的水潭,据回忆2022年之前很深,底部是淤泥。 澎湃新闻记者 葛明宁 图48栋几十米开外的水潭,据回忆2022年之前很深,底部是淤泥。 澎湃新闻记者 葛明宁 图

  有住户感到房子可能下沉了一些,因为阴雨天气时,阳台的门总合不拢。

  按住在低处的几位居民理解,小区高处接住的雨水也是往低洼处排,有排水管。48栋的一位住户在极目新闻采访时回忆,48栋的门口外六米处曾有一个“人井”大小的洞。

  48栋是所有底下有架空层的楼房中地势最高的,而且它的架空层不对称——仅西侧的楼底下有架空的地下室,东侧没有。5月28日,一名社区干部在事故现场对澎湃新闻猜测,事发前的大雨,导致地下室大量进水,泡软地基。

  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武事发当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有专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因为日前铜陵市下了一场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163.7mm,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

  5月26日晚,龙苑小区“风大雨大”,多位居民回忆,到第二天上午已没什么雨。住在低处的一位居民说,到了下午,一声“大车倒石子”的轰隆巨响,48栋楼倒塌。她看了胆战心惊,晚上不敢入睡。

  5月27日下午,现场的消防人员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48栋是框架结构的预制板建筑。

  那么,这类建筑安全吗?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事结构工程研究的副院长周云对澎湃新闻分析,在无楼面超重堆载和无设计施工缺陷的前提下,预制板结构总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在预制板搭接的间歇处灌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等措施能保证各预制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刚度。

  周云表示,就本次现场残骸图片来看,如果楼板刚度过大,一边房屋的轰然倒塌也可能由于楼板和梁系的牵扯,或将把另外半边没塌的房屋也牵拉倒塌。

  他也介绍道,在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中,砌体结构房屋设计需要增设圈梁和构造柱。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还需符合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但截至发稿前,澎湃新闻记者尚无法确认这一工程有否按规范设计。

  废墟上的救援

  5月27日,第一批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使用生命探测仪和雷达探测仪在废墟中搜寻,均未发现生命迹象。

  有家属向澎湃新闻转述,当时救援人员仅发现4楼一名男性被困在窗外,不清楚有多少被困人员,他们初步获得的消息是,5楼有一家三口,2楼有一个老人被困。

  2楼81岁老人的儿子最先向救援人员反映母亲可能所处的位置,据此,他们划出救援区域。由于大型机械尚未到达,他们只能徒手将碎砖碎石向外扒。

  据一位家属回忆,郊区支行大队的指导员告诉他,当时整栋楼房摇摇欲坠,容易产生危险,只能先从外面进行清理。他当时看见另半边楼的人顺着下水道爬下来。

  当天14点30分左右,支援力量全部抵达。几台挖掘机也到位。整个过程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总共有113人。

  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吴胜龙时,已是5月27日晚上8时许,距离事故发生过去了六个多小时。

  据当地政府28日凌晨通报,经全力搜救,至5月28日1时28分,“5名人员全被找到,其中4人经确认死亡,1人(女,12岁)正在全力救治中”,“现场除险、善后处置、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参与救援的人员告诉遇难者家属,最初不敢用大型机械,担心破坏承重结构,对受困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救援现场救援现场

  曾参与土耳其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救援的林子玖向澎湃新闻回忆,自己当时甚至可以听到幸存者在倒塌的楼里呼喊,却无法马上施救,只能通过仪器、搜救犬等方法标注对方的位置,尝试向他们提供基本的生存物资,“让他们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

  他解释,消防人员和民间救援队到达后,首先要确保建筑不会发生二次坍塌。而这些安全检查,需要由力学、结构、建筑专家来现场研判。

  在事故发生的三天后,成为危房的48栋另半边楼在小区居民的注视下拆除,5月30日,有检测人员冒雨对龙苑小区的其他楼房进行入户调查。

  (吴妍、吴潇潇、林子玖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鹏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