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NBA九年,姚明和他的团队已经打造出了一个高大、厚道、幽默、勤奋、富有社会责任感与慈善心的姚明形象。姚明成为了中国对外窗口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
本刊记者 /易小荷
姚明并非是中国进入NBA打球的第一人。
1999年7月1日,王治郅在选秀大会上在总第36顺位被小牛队选中,两年以后,小牛队称赞这位进入NBA的“亚洲第一人”手感柔软,但潜台词却正符合他们对亚洲人的看法:不够凶悍。但随后几年中,王治郅的发挥不尽人意,有球队安排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球队利益出发,NBA仿佛都在呼唤另一个中国大个儿取而代之。
姚明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
姚之年
在纪录片《姚明年》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太阳队的小个子后卫在姚明面前做了个假动作,其实就是个单纯的晃动过人,就骗得姚明两腿拌蒜坐倒在地,太阳队替补席上笑翻一片。
那是2002年姚明的新秀赛季,他永远都记得自己的第一场比赛,“从球员通道跑出来,看见全场的灯光,只觉得血全涌到头上去了……”
当记者跟随他一起前往NBA时,才发现美国人对中国并不完全了解,除了李小龙、成龙,还有人会问出“你家有电视吗?”——在这种环境之下,姚明的“被排挤”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姚明初进入NBA时,体型还未发生变化,竹竿一样的身材在NBA仿佛成了“人尽可欺”的角色。首战对阵步行者,姚明只得到了0分2个篮板,被外界炮轰为“水货状元”,在这个处子赛季,姚明的“一举成名”恐怕就是通过“大嘴”巴克利的亲吻驴屁股开始的。
那时姚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他要遵从体能教练开出的营养菜单,他要马不停蹄地随着球队进行各场常规赛,最重要的是,他要加强自己只有80~90磅的卧推力量,使自己可以躲过用降落伞锻炼的卡尔马龙那样铁肘子的暗算。
他曾经私底下说过:“与其去敏感别人对我的态度,不如先把自己做好最实在。”
在休斯敦,一位银行职员安迪的话或许颇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想法:“我们看够了NBA那些整天飙垃圾语言,相互挖苦讽刺说大话的人了,姚明这种用行动来回应的方式非常符合我们对东方儒家的那种看法……”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无论姚明随火箭队飞往何处,纽约、洛杉矶、西雅图、迈阿密……都会有一群媒体围过来,问着那些大同小异的问题,而姚明无不一一以中国式的微笑礼貌地回答着他们,当年美国最权威的体育杂志破天荒地用一个中国人作为封面,标题是“the year of yao(姚之年)”。
“要”玩命
姚明的九年职业生涯几乎就成了与伤病搏斗的历程,他也被誉为是NBA最努力的球员之一。
姚明的左脚脚踝做了三次重大的手术,第一次是骨裂,在左脚脚踝植三颗钢钉,2009年脚骨骨裂,由于已经做过手术,为了消除隐患不能再受伤,做了一个脚踝重建方案。因为姚明的脚弓很高,而且左脚是轴心脚,重建的方案是把脚弓做平,需要把之前手术的三颗钢钉拔出来,把原来好的骨头打断,把这个放平再连接上,这一次重大的脚踝重建手术结束之后,留下了16颗钢钉和钢板。
2010年的11月11日,那次受伤终于把姚明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姚明的劳损太多,医学上称为“应力性骨折”,完全是由多年疲劳导致出现的,NBA漫长的常规赛赛季之外,他夏天还得参加中国男篮的集训,打很多热身赛和国际重大比赛。
每年,都有球迷们在大洋彼岸为姚明的状态、姚明的体力、姚明的伤情而展开辩论,甲方认为他在火箭的上场时间过长,过于卖命,乙方则认为他根本不该把暑假的黄金时间花在中国国家队上面,男篮世锦赛和奥运会,一般都是在NBA赛季的间歇期进行。征战了一个赛季的球星,大多希望得到充分的休整机会,以便新赛季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即使是NBA的大牌们,甚至是低调谦虚的邓肯们都可以宣布不为国家队效力。但在这个问题上,姚明根本没有选择。
或许就像他曾经感同身受的那句话,“从你真正踏进NBA赛场的那一天开始,你就会发现,你不仅仅是休斯敦火箭的一个球员,你代表的是身后十来亿的中国人。”
无论在哪支球队,姚明几乎成了一个激励的词语,他的队友们都知道,每年夏天,姚明有多么的刻苦,他会是第一个走进训练馆、最后一个走出去的人,即使是短短几天在海滩上的度假,姚明每天也不忘完成一万米的长跑计划。
但教练组相信,如果姚明能少勤奋一点,他受伤的机会就小一点。“这完全是一种折中,”《休斯敦纪事报》的乔纳森·费根说,“他们只想在季后赛看到他一次。”
最后一次受伤前,姚明曾经和记者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其中他对自己伤情的无可奈何,其实和普通人无异,只是更辛酸:“每天重复一些枯燥的小环节。然后到打球的时候,最大的挫折不是在身体上的康复,最重要的是你的头脑,你的意志力。你突然发现你不是原来的你,很多原来轻松的动作你做不了,至少暂时你做不了,但是你不知道是不是暂时不能做。如果你没有经验的话,你就不知道是不是会一天天变好。当然我知道是会一天天变好,只是伤病的原因——当然有些伤病好不了,只好退役。”
说这段话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伤病未来会如何,可这并不妨碍他说完之后又接着去力量房继续训练,他也被誉为是最自律的球员之一:不抽烟、不喝酒、不上夜总会,连带糖分的饮料也基本不沾,甚至开车也永远保持在不紧不慢的四十迈左右。
在火箭队中,姚明是最强壮的球员,他最高可以卧推310磅。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体重却几乎没有增加。最初到休斯敦时,姚明体重约300磅(136公斤);五年后,他的体重为302磅。
前火箭队主教练杰夫·范甘迪说:“大部分球员,每年都会增重3到4磅,这听起来并不多,可十年之后就不一样了。但姚不是那样。我带过的球员,没有谁比他练得更刻苦,一个都没有,从来都没有。”
姚幽默
仅仅在NBA呆了半年之后,姚明的流利口语就已经让美国人惊讶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姚明后来那种“化骨绵掌”般的幽默。他带着这种幽默走进火箭的更衣室,也带着这种幽默接受了西方无数重要媒体的采访,向他们展示了中国人的另一面。
难怪美国一家媒体幽默地评价道:“姚明大概是我们除了烤鸭酱外,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的东西。”
姚明的一位好朋友说:“当年他在上海队还是个普通队员的时候,当我第一次跨进他的宿舍,就发现他和其他队员不同,他床上摆的都是《三国》之类的书时,我就知道这个孩子与众不同。”
比如有舆论质疑姚明的优势只是身高,姚明回应,“我的身高摆在那,当然不能浪费了。这就好比你有了一台奔四的电脑之后就不会再用奔二的电脑。我难道放着身高不利用?那太奢侈,太暴殄天物了。”
再比如2004年洛杉矶全明星赛期间,电视台主持人在采访时问了姚明一个问题。
“大个子,你最喜欢听什么样的美国歌曲?”
姚明回答道:“当然是美国国歌,我一年至少得听82次!”
他的这些幽默自然是和他有足够的自信分不开的,同样,也和他的热爱阅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有关。
记得一次,姚明和几个记者一起吃饭、说笑,然后他突然顿了顿,指着桌上方的灯泡:你知道光明中最黑暗的部分在哪里吗?——就在它背后那一点。
反之亦然。
姚“报恩”
姚明的一个好朋友曾经私下说过:“这些年,他体会到了伤病,也经历了很多,他自己思考得特别多,所以他最大的变化是,如果之前的有些东西他能躲就躲的话,现在他会非常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了。”
这或许也是当初他开始创建“姚基金”的原因,包括和纳什一起举办的“姚明纳什慈善之旅”。2007年9月13日,姚明纳什的拍卖晚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姚明、纳什、中国男篮全体成员,以及演艺界大腕冯小刚、王晶、郭德纲、赵薇、伊能静、阎妮、吕思清等均到场亮相,这样强大的嘉宾阵容,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姚明、纳什的巨大影响力,整个慈善晚会共筹得善款700万元,
2010年章明基就曾表示“去体育化”将是姚明品牌经营的主要方向。“年龄的增长让姚明变得更成熟,如果说先前的姚明已经完成了球场上对世人的影响,那么现在的姚明明显更具有社会影响力。”
从去火箭第一天采访开始,记者每天就开始邂逅不同的中国面孔,中文也成了在休斯敦的时髦语言。姚明已经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使得美国乃至世界了解了中国人的新形象,不仅如此,几年的时间NBA在中国就拥有了超过20家合作伙伴,去年开始美国迪士尼、李嘉诚基金会、中国银行、招商银行、联想集团等五大投资人共斥资2.53亿美元,持有NBA中国11%股权。
在被中国人视为主场的丰田中心,红七匹狼、北京·世界城、匹克、李宁、鸿星尔克、方正等中文广告随处可见。这些熟悉的广告牌,让中国球迷们宛如置身CBA球场。除此之外,方正、安踏也先后成为火箭的战略伙伴。另外,海尔、蒙牛、联想等中国品牌,也纷纷在NBA开始了淘金之旅。签约价格从近百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不等……这些美丽的数字,使中国市场成了NBA命定追逐的肥肉,也透过姚明这个窗口,使得全世界更多地走近中国、了解中国。
1936年,中国人在柏林奥运会上空手而归,还落得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七十几年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论述中美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的候说,“作为一个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和一个篮球迷,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他曾经说过‘无论你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都需要时间才能彼此适应’。我和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次交谈,我相信自己最终能达到他所说的那种标准。”在美国筹备申办2022年足球世界杯时,甚至邀请他作为美国申办世界杯行列中的一员。
奥巴马提到的这个人就是在NBA的中国球员姚明。
或许,《休斯敦纪事报》专栏作家杰罗米·所罗门对他的评价颇有代表性:“姚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大使。专注,勤奋,智慧。他从未上过八卦新闻,或者惹上官司。他是闪耀的明星。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
2011年1月17日,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不断播放,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业的十个杰出华人,姚明就是其中体育界的代表人物。
常常都会有纽约的路人驻足观看,如果问他们对宣传片中哪位中国人最为熟悉时,大多数美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