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77级激情燃烧的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07:21 哈尔滨日报
人生:77级激情燃烧的岁月
军训后同学们手持钢抢规规矩矩地合影。哈工大77831班阎柏孝提供

人生:77级激情燃烧的岁月
刚刚入学,与母校合个影留念吧。黑大77级中文系李福亮提供

人生:77级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年地大学生啦啦队锣鼓齐鸣,威风八面。哈工程大学提供

  本版撰文 章梅 视觉 张静

  编者按

  值此高考恢复30年之际,我们将目光回望30年,对焦那些恢复高考后首批77级考生,他们是从全国570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幸运儿———在大学之门关闭了11年之后,1977年12月,每29个考生中只有一个如愿以偿。今天,我们选取哈工大77级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专业(77831班)和黑大77级中文系汉语言专业,通过一文、一理两个班的天之骄子们的讲述,共同铭记那段难忘的历史。

  采访结束后,回首30年前的那场高考,哈工大校长王树国的话代表了77级所有大学生的共同心声:高考遭到颠覆性的破坏,导致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发展无秩序,国家失去发展方向。此时,提出恢复高考,是一个转折,不仅仅是77级这一代人的命运在改变,更使得祖国从一种动荡回归到理性,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作为受益者、见证人,我们感到庆幸,这是民族的幸事,其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深邃。作为11年淘出的精品,77级大学生忠诚、可靠、重感情、有一定之规,他们像基石一样,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华章。

  回首30年前的那次高考,哈工大77831班级的31名学子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是“幸运”、“转折”。

  哈工大77831班:科技战线领风骚

  南有清华,北有哈工大——可见当时哈工大名气之大。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的国防院校,在“文革”影响依然留存的年代,对于许多还背负着政治阴影的青年们来说,报考哈工大是可望不可及的梦。幸运的是,作为特例,1977年招生没有完全按照考生志愿录取,这使一些考生们得以在第一批次录取时进入哈工大,命运之门从此打开。

  趴在被窝里打手电复习

  现任哈工大校长的王树国,1977年时正在天津大港油田一地处偏僻的钻井地蹲点,他无意中看到一名北京知青在看书、复习,这才知道国家要恢复高考了,当时他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5岁就上学的王树国接受了10年一贯制的教育后,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大港油田。到大港油田一年后,因表现特别突出,组织上批准他入党,在党员集体举手表决时才发现他的年龄不足18周岁。只好等了几个月满18岁后,正式入党。

  王树国曾与一次高考擦肩而过,那就是著名的张铁生交“白卷”的1973年。当时,他因为下乡插队不满2年,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王树国站在考场外的窗下,羡慕地看别人答题。后来他想尽办法跟老师套近乎,终于求老师拿过来一份考卷,他就蹲在树下答题,结果发现考题很容易。这使他的信心大增。这次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立即借来书本备考。当时,他在野外蹲点,一个大帐篷里点着500瓦大灯泡,晚上点灯复习会影响别人休息,他就借来手电,趴在被窝里复习,天天学到凌晨两点多。用两个月的复习去追赶11年荒废的学业,在这种非常态的比赛中他赢了。

  那时王树国只有19岁,属77级中的小字辈。他清楚地记得1977年天津的

高考作文题是《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他曾在油田当过3个月的实习记者,有丰富的生活和文字功底,作文答得特别好,但他更向往当个工程师。当哈工大的老师来面试时,他兴奋地欣然同意。后来,他才知道,当年大港油田只有5人被重点高校录取。

  两个孩子的爸爸奔向考场

  现在长春一汽兰迪公司担任总经理的蔡绍彦1966年高中毕业,正准备报考大学时,“文革”开始了,他的大学梦因此中断。

  后来他进入长春一汽厂,并主动要求到铸造车间当工人,铸造车间是当时最艰苦的车间。在铸造时不慎伤着了眼睛,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到铸造车间3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副班长,一年后成为副排长,1974年成为全厂6名提干的技术工人中的一员。如果没有高考,蔡绍彦可能会在一汽继续他的技术工人梦。

  从广播中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蔡绍彦心情复杂,百感交集,甚至有一种悲壮。他的知识基础不错,上大学应该不成问题,但当时他已经30岁,有了两个孩子。而且,当时他已经拿到46.50元的工资,这在当时称得上高收入,上大学可能会失去这份收入。后来,他得知国家允许工作5年以上的工人带工资上大学,这才开始备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哈工大。

  蔡绍彦圆了哈工大之梦,在他的极力主张下,他的大儿子1990年高考时也报考哈工大,从哈工大计算机系毕业工作几年后,又在职获得哈工大工程硕士,一家人与哈工大结下不解之缘。

  中学老师在大学阶梯教室中为考生补课

  现在高校任职的洪老师当时正在哈汽轮机厂当铣工。洪老师曾就读的哈医大附中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极为负责地为10年来在附中学习过的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起补课,因为人太多,足足有近200人,中学教室容纳不下,学校特意借了哈医大的阶梯教室集中授课。中学老师站在大学讲堂上给只有初中水平的学生们补课,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洪老师说她当时的基础极差,是超常发挥使她荣幸地被哈工大录取了。

  回想30年前的高考,洪老师说,自己那一代人虽然遭受11年知识断层之苦,但最终却成为受益者,否则永远不可能坐在大学的教室中聆听师训。

  1979年,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77831班在全省高校中获得了唯一一个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四部委联合授予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以综合学科见长的黑大,迎来了空前绝后的77级中文系的81名大学生。黑大77级中文系:文化领域数风流

  高考时迟到差点与大学绝缘

  现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巡视员的刘允舟,在黑大只读了一年半,就考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国内新闻写作。

  1968年,从上海大同中学毕业后,刘允舟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广阔的天地接受锻炼。劳动半年后,他被抽调到当时兵团5师53团政治处宣教股担任新闻干事,一直负责新闻采编报道,这为后来的高考和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他清楚地记得,高考考语文时,他因看错时间,迟到了足足有半小时,可照样答完卷子还提前出了考场。最后,他以黑河地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被录取,成为黑大77级中文系的第一名。

  1979年,他得知在高校读本科的大学生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据说这种报考制度在高考30年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他花费两个月时间进行准备,主要是准备英语。他买来一小本英语字典,几千个单词从头到尾来回背。英语入学考试得了50多分,虽然没及格,但在当时来看他的分数是相当高的。最终他考取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2年比他的黑大同学晚了几个月毕业,当然,他拿到的是硕士学位。

  高考初试时复习6天上考场

  现任黑龙江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当年黑大77级中文系二班班长吴隆文的高考经历还带有一些传奇色彩。

  他从省重点中学牡丹江一中毕业后,就到了北安农场,一干10年,其间,当过电影放映员,拿下电工证,还考取了现在都让人羡慕的驾照。那年头,他干过文艺,搞过宣传,后任政治处副主任。后来,他与一位在哈的姑娘谈起对象,为了将来能在哈落户,他想办法调到离哈近一点的岔林河农场。如果没有高考,他没准会在农场当场长。

  1977年,他被借调到哈尔滨农场管理局政治部,为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准备政审材料。直到此时,他也没有参加高考的打算。如果没有政治部主任的提醒,他的命运可能会就此改变。主任说:“别看现在什么活儿都让你干,但你还是知青的帽子!你得参加高考。”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此时,距高考初试只有8天时间。幸好他负责高考政审,否则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他在给领导写完讲话材料后,把自己关起来,复习6天,看看历史、地理,就上考场了。

  吴隆文在中学时代就喜欢理科,基础也不错,他在初试中数学考了98分(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之所以选择文科,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不适宜再从事技术工作了,因为入学时他已经29岁。

  自制柴油灯上演头悬梁

  现在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任院长的于逸生,1977年时已经26岁,虽然上了大学,可他还是忍不住叹息自己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

  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因为年龄小,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招知青不要他,但他强烈要求下乡,最终来到兵团5师56团所在地双河农场。在兵团,他吃得香住得好,玩玩闹闹中过了几年。后来,他感觉有些不大对头,周围陆续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知青被招工返城,或被推荐上大学走了。他开始思索起自己的前途。但家庭出身不好,又使他无路可走。恰在此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迎来了生命中的一次转折机会。

  当时,兵团9000人,3000人报名参加初试,最后剩下140多人,于逸生为此激动了好几天。他自感基础差,底子薄,便将目标定得很低,第一志愿填报了哈尔滨师范学院,女朋友看后认为定得太低,就将几个志愿全部划掉,因此,志愿表被涂改得乱糟糟一团,他的第一志愿也被改成“黑大”。当时,农场晚上8点就停电,他就往罐头瓶子里灌满柴油,用绳子做捻点着了做成柴油灯,每天复习到后半夜,早起再出去干活。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去办理户口迁移,往返80里路,骑着自行车一路吹着口哨飞奔,亢奋着,一点没觉得累。

  30年弹指一挥间。再回首,当年的黑大77级中文系以思维活跃,叛逆性重,主张权利的风格,演绎出文科学生自由张扬、追求个性的特点。他们的活跃程度也极大地丰富了黑大的校园文化生活,用现在的时髦话说,相当“拉风”,他们博得了“空前绝后的一届大学生”之美称。

  77级大学生:最“恶补”的一代

  中断11年的高考,让77级大学生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近乎疯狂地用4年时间攫取知识,以填补11年知识荒漠造成的亏空。

  当时,77831班学生尽管已考入哈工大,但全班31人的知识水平却参差不齐。为了缩小差距,班委会提出“不让一个同学落队”的口号,这句口号现在听起来更像是一句玩笑,但在当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却不小。当时,全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31岁。知识层次千差万别,有的同学连立体几何都没学过,大部分77级大学生连英语最基本的abc都不会。

  补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来补习,许多学生全身心钻进书本。班级组成学习小组,张勇、杨津利用业余时间给同学讲几何画法,提高同学们对“投影关系”的认识。教室、图书馆成了77831班同学的根据地,教室、寝室的灯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熄灭。王树国在哈工大的4年中,只看过一场电影《小花》。

  “认真、上进,发奋苦读、如饥似渴;读书、解题,孜孜以求、近乎疯狂;懂生活、互助团结、社会经验丰富,与老师关系密切。”时任辅导员的翟老师这样评价77831班,其实这是77级大学生整体特点的浓缩。

  77级大学生毕业时遭“疯抢”

  1982年大学毕业时,哈工大77831班同学供不应求。如今,30年转瞬即逝,许多同学奋战在科研院所,有的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还有的在其他领域工作。哈工大学子们以行动诠释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埋头科研,在科技领域独领风骚。

  学理工科的人,对技术有一种天然的兴趣,督促他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在这种理科精神的激励下,77831班有8人先后考入各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博士、博士后,许多人还选择出国深造。

  王树国于1987年赴法国留学,专事机器人研究。回国后继续搞科研,使哈工大在国内的机器人研究领域独占鳌头。他后来成为哈工大校长,并于2006年获得法国总统骑士勋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许达哲,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全部六次飞行试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项,2007年2月,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质量人”。李晋年是在哈工大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位,前后共有12年,直到博士后毕业,他才离开哈工大,后到香港工作,至今已经10年。他的两个姐姐也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后在1978年考上理想大学,姐弟三人一起成为高考的受益者。在哈工大从事教学的陈明著作等身,他讲授的机械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1982年毕业时,黑大77级中文系学生同样遭到“疯抢”。许多同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出版、教育、文字工作,还有一些同学在省、市各委办局任职,在各自的岗位担当重任。多年来,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母校“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

  李龙云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剧作家,1988年被美国沃特福尔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世纪末被评为“当代中国最有潜力的剧作家”。因其剧作公演颇受青睐,2002年的中国话剧被称为“李龙云年”。出生在哈市的杨春时,1982年吉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发起“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代表。

  77级大学生很“拉风”

  从1966年取消高考到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中断11年。作为11年淘出的精品,77级大学生们的独特性表现在方方面面,就连他们的校园生活也与众不同。

  自编自演话剧很“拉风”

  大二时,黑大77级中文系李龙云创作了反映“天安门广场事件”的政治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1979年该剧在北京公演,引起巨大反响。对此,省、市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哈市话剧院演出此剧。当时,市话剧院建议黑大学生自演,他们提供舞台布景、化妆、舞美等。于是,77级中文系许多同学参与到话剧的编排、演出中,过了一把戏瘾。1979年,李龙云因此剧被南京大学的陈白尘教授相中,破例录取为研究生。

  成功举办“四国舞会”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余毒尚存,一些领导思想保守。当时黑大一位校领导提出禁止大学生跳交谊舞。

  作为一所高校,外语课不能开、教材缺乏,连图书馆都没有,学校不加紧解决,对大学生跳舞却加以限制,同学们对此不能接受,于是,一台好戏上演了……

  77级中文系同学请来专业老师暗中教大学生跳交谊舞,同学们学得认真来劲。见时机成熟,中文系开始联合日语系、俄语系、英语系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四国舞会”。他们四处张贴海报,大学生自己组成乐队,怕这一“政治”行动失败,他们特意请来哈话剧院的演员助阵,还动员老师加入。那一次舞会获得空前成功。

  为喝开水与学校斡旋

  据黑大77级中文系吴隆文回忆,1977年时,学校尚未做好接受新生的准备。

  当时,热水还供应不上,全校2000多师生,只有两个水龙头供应热水,打热水学生得排长队候着。于是,77级中文系带头打出“我们要喝开水”的标语。从此,“开水事件”拉开了他们与学校斡旋的大幕。

  中文系一名同学就餐时与食堂卖饭的人吵了几句嘴。没想到,中午,这个食堂的人抄起棍子照着同学的脑袋上就来了一记闷棍。这一暴行立即激起公愤,学生们先后与校方联系,但均未被理睬。于是,中文系拟定了行动纲领,发起组织了罢餐行动,大家伙买来面包、香肠,又与周围几家小卖店联系好,让他们提供午餐。同时,大家又起草了一封公开信,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处理责任人,并表示要将公开信反映到全国学联,请学校领导帮助审查公开信是否真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涉,学校终于将这个临时工给予开除处理。

  据吴隆文回忆,77级之所以有这么多故事,是因为大家当时年龄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有的在单位已经担当一定职务,很懂得维护权利。

  为苏联专家挑错

  哈工大77831班杨琪在学习中发现苏联专家编制的有关“刀具”部分的教材中,有一个函数推理公式存有漏洞。这一发现,立刻震动了哈工大师生,后经过专家多次论证,证实杨琪的发现是正确的,随后将教材改过来。

  为多上一堂英语课

  调整比赛起跳高度

  大一时,哈工大77831班李晋年要代表学校参加全省高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下午1点有两堂英语课,下午1点30分跳高比赛却要正式开赛。当时,李晋年的跳高成绩很好,为了能上一堂英语课,李晋年将起跳高度定为1.40米,这样就可以晚点到达赛场。校长得知此事后,特意派专车来送他去参加比赛,他在3点前到场,并以冠军的荣誉回报了校长的关爱。此后,他连破5年省高校跳高纪录。

  独特的毕业对联

  毕业时,哈工大77831班王树国曾将机械中的“力”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下一副对联:“拉压弯扭剪,车钳铣铇磨”,横批“舍我其谁”。

  黑龙江省高考关键词

  预选:1977年到1988年,黑龙江省的高考实行预选制度。到1989年,黑龙江省取消预选,实行一次统考。

  标准化: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把光学符号阅读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引入高考。

  双轨:1988年黑龙江省实行自费生招生制度,部委院校和省属部分院校招收少量自己交学费,毕业后不包分配的大学本、专科学生。

  并轨:1995年黑龙江省9所省属高校本科招生实行“并轨”。1996年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本、专科招生全部实行“并轨”改革。

  扩招:1999年,高校全面扩大招生。据统计,黑龙江省1999年比1998年扩招18000人。

  自主招生:哈工大于2007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