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厝小学:厦门珠绣进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8:39 台海网

  

何厝小学:厦门珠绣进课堂

  台海网5月16日讯(海峡导报学堂记者 魏文)“看看我的珠绣福娃!”周三上午第三节劳技课,厦门何厝小学五年(1)班的黄锦安兴奋不已——用了两节劳技课,终于绣完了这只奥运福娃“妮妮”,老师和同学对他绣的这只奥运“福娃”赞不绝口:漂亮的色彩搭配、精致的手工技艺,真美啊!

  自去年初何厝小学把“走近厦门民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引进学校课堂以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动手和动脑的同时,领略到了厦门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源起:寻找失落的传统文化

  把厦门民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引进学校课堂,何厝小学校长何雅琳有自己的思考:“要让孩子做一个有根的人。不论将来孩子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知道家乡的东西,民族的东西。”

  何雅琳说如今孩子对外来和现代化的文化、思想接触得越来越多,而知道传统文化的孩子越来越少,把珠绣等民俗文化引进课堂,就是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作为“英雄小八路”的母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学校立足本校实际,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民俗文化教育,让孩子们近距离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而把厦门珠绣引进课堂,具体还得从何厝小学与金门西口国民小学“手拉手”活动说起。何雅琳清楚地记得,学校与金门西口国民小学校际交流,有一个互赠礼品的环节,该给金门同行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她想到了被誉为厦门“城市名片”的珠绣,只是,要到哪里去购买呢?辗转从学校一位老师父母的老朋友那里打听到大嶝岛有一位宋老艺人后,她便和学校的老师一起直奔大嶝岛,并找到了宋老艺人。宋老艺人家中有不少珠绣作品,宋老艺人感叹说珠绣没有传人了。

  选中了一幅龙凤呈祥的珠绣回到学校,宋老艺人“珠绣没有传人了”的感叹一直在何雅琳的耳际回响,我们能不能把作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珠绣引进校园课堂呢?

  实践:把珠绣艺人请进课堂

  把厦门珠绣引进课堂的想法得到了老师们的共鸣:利用珠绣这个载体,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教习民俗技艺,不仅丰富孩子的视野,也让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老师们开始行动了。去年3月,他们把宋老艺人夫妇俩请到了学校,珠绣校本课程教案编写出来了,授课计划也制订了。四、五年级的孩子每周一节劳技课开始了珠绣实践,老艺人进了课堂。

  老师也成了勤奋的 “学生”,他们把宋老艺人上课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为的是能走在孩子前面,方便今后的教学。

  四年(3)班的黄丽英老师说,现在很多的孩子没有动手的概念,刚开始学“珠绣”,班上有的同学一整节课还穿不进一枚针,急得满头大汗。有意思的是,一些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男生上起珠绣课来十分专注,甚至成了胜过女生的穿针引线 “能手”。珠绣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也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这样的实践让平时好动的孩子静下心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四年(1)班的何群花老师说,珠绣培养了孩子们的“定力”,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协作”,有些孩子擅长穿针引线,有些孩子擅长选珠配色,课堂上他们互助互学。

  而学校德育主任魏潇淼说,珠绣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同时,更领略到厦门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