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7-23动车追尾:消逝的生命和被怀疑的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9日11:42  三联生活周刊
7月24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一片惨烈景象。图为救援人员准备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7月24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一片惨烈景象。图为救援人员准备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大雨过后,事故现场一片泥泞,救援难度也相应增大 大雨过后,事故现场一片泥泞,救援难度也相应增大

7月24日,航拍动车追尾事故现场 7月24日,航拍动车追尾事故现场

7月23日事故发生当晚,消防人员与附近群众在现场积极施救 7月23日事故发生当晚,消防人员与附近群众在现场积极施救

  7月23日20点30分,“砰”的一声闷响过后,温州城西永峰线K584+444瓯江大桥段一片死寂。雷雨中,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追尾前行的杭州至福州方向的D3315次列车。隶属北京客运段,编组6辆的301次动车组列车B1~B3位车辆脱落坠桥,一车厢悬空,D3115次第13~16节车厢脱轨。截至7月25日15点,共有38人死亡,192人受伤。

  记者◎李翊

  动车追尾

  7月23日20点,温州城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驱散了白天未消的暑热。鼎力峰鞋底厂宿舍阳台上零星站着刚洗完澡的男女工人,他们一边贪婪地吮吸着带着凉意的空气,一边看对面高架桥上缓缓开来的动车。鞋厂位于城西温州外环高架永峰线靠近温州南站附近,距离高架桥仅四五十米远。城市的扩张还没有延伸到这里,没有大型建筑物的空间单调,但视野开阔,“看动车”是鞋厂工人们少有的休闲方式之一。

  “先打了个闪电,就看到火车头位置的电线上转火圈,然后,线塌了下来。”来自安徽的陈平(化名)向本刊记者回忆,“应该是打雷击中了火车头的电线。”她无法详细描述接下来的相撞瞬间,因为“撞击的位置被厂房遮挡”。当她听到闷雷一般的声音时,“动车已经掉下来了”。

  同样在“看火车”的还有温州交运集团双屿客运中心修理厂的晚间值班工人。从鞋底厂往西北方向1公里左右是修理厂所在地。23日晚雷电交加的时候,值班的工人们都挤站在材料科面对高架桥的大门口纳凉。“白天高温,晚上雷雨,连着一个星期了,每天都是这样。”工人阮银友说。

  从材料科大门口望去,隔着绿色的铁丝网,是蜿蜒的三层立交桥。空中,走动车的高架桥从西北乐清方向直插东南福建方向,过下岙隧道12公里进入温州南站。半空中是几乎同方向的普通铁路桥金温线段(金华-温州),最下面是盘旋的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通往福州。

  “20点半不到,就看到有个动车停在靠近隧洞的地方,车子尾灯像红绿灯一样闪个不停。这之前,已经有一辆和它相反方向,从温州南开过来的动车,也在这地方停了几分钟,走了,但是这个车没走。”软银友说他觉得很奇怪,“每天来去的动车很多,二十来班不止,一般半小时一班,从来没在这里停过。突然停了两辆,值班的工人都过来看热闹。刚走一辆时,我还说了一句:‘这两个车都停在这里,万一后面来个车,不就完蛋了?’没想到,话刚说完不到两分钟,后面的车真的来了。”

  “后车速度不是很快,大概三四十迈,就听到‘砰’的一声闷响,烟噌地冒了起来,然后两列车的灯全熄了。”阮银友说,借着闪电,他看到一个云梯一样的东西直挂到桥上,他还纳闷:“救援的人怎么来得这么快?”没一会儿他突然醒悟过来:“火车掉了!”其他工人连忙给当地报社打电话,“结果没人相信”。

  根据当地工人向本刊记者的描述,两列动车并不完全一样。“一列车平一点,高一点,一列车车头更尖。前面停的那个车一般短的有16节车厢,长的有18节。我们老在这里看的,记得很清楚。”事后证明,编组16节车厢的是D3115,追尾的是编组6节车厢的D301。

  已有资料显示,首趟D301次北京-福州线动车发车于2011年7月1日21时26分。铁路部门在此间表示,经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线的此列动车,是中国高铁运行距离最长的列车。此前,京福动车因与航空票价竞争无优势且费时多曾于2010年4月停运,经重新设置后,京福线改走京沪高铁,在原有基础上提速两个多小时。D301/2次动车平均时速达250公里,全程13小时36分,经由26个站点(含起始及到达站),比现有的京福直达特快列车整整快了6个小时。

  据介绍,此线动车满载人数为630人。

  生死瞬间

  4岁的张琳(化名)穿着红色T恤,蓝色牛仔短裤,抱着黄色的毛绒玩具“海枚宝宝”,蹦跶在康宁医院的病床之间,和志愿者捉迷藏,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你抓不到我”。在这个7月24日的夏日午后,她似乎不记得:头上还有个鸡蛋大小的包,半小时前,她还依偎在爸爸怀里,怯生生地看着邻床右腿打着石膏、右眼青紫的同岁小男孩陈祥(化名)哭着要妈妈。21个小时前在火车相撞的刹那,她“飞”出了母亲孙银华的怀抱,在被母亲从座位底下找到后,哭了整整两小时。

  孙银华和丈夫张某是福建三明人,在杭州做生意。因为家里有事,张某提前回了老家。7月23日,孙银华带着女儿乘坐D3115次列车回福建,坐在倒数第二节即15号车厢。“晚上20点20分的时候,女儿要玩芭比娃娃,我起了下身,看到外面闪电,打雷很厉害,心里有些害怕。当时我还扫了一眼车上的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时速是240公里。”因为看到这个显示,直到躺在康宁医院的病床上,孙银华都坚持认为,撞车的刹那,D3115还在运行中。但事实上,多位目击者向本刊记者证实,撞车前,D3115已经停车。“女儿当时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半坐半站着和芭比娃娃说话,我坐下的时候把她抱在了怀里。几分钟后,撞车了,女儿和手机都飞了出去。”

  “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还在车上。她说车子晃得很厉害,有一两个人在黑暗里组织大家,说‘不要慌,全站好,让车子保持平衡,一个一个出去’。我跟她说,别慌,带好女儿。按组织者的话做。”话虽说得镇定,张某已经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我连夜包车从福建往温州赶,只想早日见到她们”。作为在杭州做生意的福建三明人,张某频繁往返于杭州和福建之间,对动车又爱又恨,他说:“以前从三明过来,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现在4个小时就可以到,相比大巴,更安全快捷。但是,速度这么高,技术是否能够达到呢?”

  撞车的瞬间,坐在D301车3号车厢的福鼎人王芳(化名)所在的小包厢里只剩下她和一位50岁的阿姨。“‘砰’一声响过后,阿姨脱口而出:‘出事了。’车子晃了一下,停电了。车子左右晃动得很厉害,完全站不住。我紧紧地抓住面前的小桌子,还是东倒西歪的。晃了大概30秒,突然安静下来,车子不动了。”D301由以前的卧铺车厢改装而成,座位分布与D3115有区别。“每节车厢有10格,一格有6个座位,3个座位一个包厢,座位上面是放行李的卧铺。所以我看不到其他旅客的情况。在温州南前一站下了一些人,之后在永嘉站停了十几分钟,听说是前方停车,没多久就继续往前开了。”同样在这节坠桥车厢的还有26岁的朱亚兰,三明人,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3年。7月中旬,她到天津看大学同学,玩了几天后,本打算乘坐天津到福州的火车回家。那是天津直达福建的唯一一趟列车,全程27个小时,还买不到票。朱亚兰打算转车,便来到上海,坐上了这列动车。她对于撞车的记忆很简短:“突然觉得天黑了,过了好一会儿,意识才清醒过来。”

  62岁的洪兰(化名)和丈夫带着14岁的小孙子坐在4号车厢,也就是后来被悬空的车厢。老两口是福建晋江人,在内蒙古赤峰三女儿家玩了几天,打算再到福州四女儿家住两天然后回晋江。因为没买到机票,花了高价买了动车票。车子晃动得厉害的时候,洪兰心想:“这下完蛋了,老命要送在这里了。”晃动停止后,她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孙子。“我们老人死了没关系,一定要让孙子活着。”小男孩很机灵,在车子晃动时一直抓着桌子两边的扶手。车子静止下来后,因为坐的是第二间包厢,洪兰很快就找到了门。“我当时还很奇怪,这个门怎么在上面呢?我们3个人把门顶了上去,然后让孙子先跳下去。那个门离地面有2米的高度,等他安全落地,我就放心了。我老公是最后下来的。”本刊记者惊叹于她居然还带了行李逃生。她看着床上那个满是泥巴的黑色双肩包,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得意:“我们的钱都在这里面。我老公下来前,我让他找到了这个包,先丢了下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陈祥和母亲跟着奶奶和其他亲戚共6人坐在D3115列车最后一节16号车厢,也是被撞击毁损变形最严重的车厢。6人中,4岁的陈祥右腿骨折,陈祥的母亲不治身亡,其余4人轻伤。

  右腿打着厚厚的石膏从手术室刚出来,漂亮的小男孩陈祥睁着青紫肿胀的大眼睛看了一眼周边的亲人,突然抽泣着对爸爸说:“我要看妈妈……我要妈妈……”稚嫩的声音刺痛着周围每一个人的心,没有人说话,亲人们沉默着。“等你腿好一点,咱们再去看妈妈好吗?”年轻的爸爸安慰着儿子,故作平静的脸上,是怎么都无法掩饰的悲伤。

  救援现场

  20点34分,温州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接到支队指挥中心的火警指令。“同时出动的还有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鞋都消防中队,我们大队共出动4台车,28个人,在20点52分到达现场。”鹿城校方大队勤奋路中队副中队长吴成伟告诉本刊记者,“路上,对讲机一直在叫,开到中途,才知道是列车出轨了。”

  “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下岙村的村民和当地工厂的外来打工者在自发疏散人员,营救伤员。”吴成伟说,在事发现场,没有看到火苗,所以他判断:救伤员是第一位的,“我们分成了7个组,从坍塌变形的车体里往外运送伤员”。

  吴成伟告诉本刊记者,他带领的4人小组进入的是D301坠落在桥下的3节车厢中最靠南边的。“进去前,村民说里面压了几十个人,我们钻进去时,第一眼就看到5个人被挤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在靠后平排两个座位上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60多岁的老人满脸是血,已经没什么意识了,过道上的男人意识还很清醒,让我们救他。另一个座位上摞着两个人,座位上坐着一个男的,救他的时候,他一个劲喊‘脚疼,脚疼’。一个穿着乘务员制服的女孩压在他身上,人还保持清醒,但是脚被下面的人压着。旁边站着一个女的,被变形的车体压着,抬下来时没有反应,好在经医护人员检查,还有生命迹象。”

  在D301动车组上发现司机潘一恒的,是武警温州支队一中队排长李加秀和上等兵盛飞。这是他们救的第一个人。李加秀说,当时他带着5名战士冲到被撞毁的车头前,看到消防战士割开变形的车门,把伏在操纵杆上的潘一恒拉了出来。他的胸口已被操纵杆捅穿。

  从潘一恒身穿的制服,他们判断这人应该是动车司机。“当时他手臂上有血,头上的血还在往外冒。我们第一个感觉是:这人伤势很重,必须尽快救治。”盛飞赶紧伸手,想托住他的后背,但是手一搭上去,心马上凉了:“手摸上去软软的,凭手感,我觉得这个人后背骨全部撞碎了。”

  5个武警战士抬着司机,冲向百米开外的救护车。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发现他已没有脉搏,瞳孔也已放大,于是马上做胸压。可这一做,医护人员彻底绝望了——手一按,心胸部位就陷了下去,原来他的心脏在碰撞后已发生移位……

  白云是动车组福州机务段动车司机。他告诉本刊记者,潘一恒1993年8月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福州机务段,一直从事机车乘务工作,2009年通过培训后,取得动车组驾驶证。事发当晚,同事赶到事发现场后,曾致电他,待发现潘师傅时,动车的制动机(俗称刹车)闸把已经推至紧急制动位……“潘一恒生命的最后一刻,肯定紧急刹车了。”

  白云说,在运行位时,刹车闸把是与司机平行的,只有推至紧急制动位时,刹车闸把才斜对着胸口,加上巨大的冲击力,才能把胸口捅出一个大洞。要是潘一恒没有把闸把推至紧急制动位,闸把根本不可能把他捅死。

  如果信号灯失灵、没有调度信息,只能凭肉眼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是否要减速、刹车。当时是雷雨夜,以他的经验判断,肉眼能见度只有100多米。以动车正常行驶的车速,当时留给潘一恒的反应时间大概只有两三秒时间。

  白云向本刊记者分析,把刹车闸把推到紧急制动位,并确保其卡在紧急制动位上,不松动,需要1~2秒的时间。而司机驾驶座距离背后的车厢只有3~5米距离,跳起,跑至门边,开锁,逃出司机室,逃往车厢,也只需要2~3秒。

  白云说,紧急制动后,动车无法马上停止,但速度会快速下降,几秒钟时间至少减速10~20公里/小时,否则坠落的就不止4节车厢。

  在现场紧急救援了一个多小时后,吴成伟说他感受到强大的压力。“首先,动车外表皮材质特殊,用切割机很难切,换用液压剪切钳也不好弄,这导致救援进度缓慢。其次,平时两车相撞,一般是在撞击点附近有个别人被挤压,但这次是在各个地方,大范围存在伤员被挤压,必须加快救援进度。另外,下雨天,动车车身湿滑,脚下很难形成着力点,站不稳。同时挤压后有棱角突出,又不好爬行。最后是救援时间长,天气热,穿着战斗服的队员容易中暑。”但即使如此,吴成伟所在的中队在凌晨4点换班时,依然疏散并救援了52人。

  康宁医院是一家主要收治精神病患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因为离事发地点最近,成为伤员转送点:伤势严重的在做过简单处理后迅速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附一、附二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相对较轻的伤员则留在康宁医院治疗。

  一位张姓护士告诉本刊记者,7月23日22点,她正跟医院平阳分院的护士聊天,双方几乎是同时接到院方的紧急短信。当她赶到急诊室时,已经来了很多伤员,她说:“救治伤员,接待寻找亲友的家属,每个人都很焦急,一直忙到凌晨6点。”

  有两个家庭给张护士留下了很深印象。“温州市卫生局的一对老夫妻,他们带着不知是女儿还是儿媳妇过来找他们的儿子,楼上楼下找了半天没找到,登记处那里也没有信息。我说,那只有去太平间看看了。当晚送来的伤员中,有3人无生命体征,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太太想去又不愿意去,最后是老头壮着胆说,‘我去’。他一个一个看过尸体,确认儿子不在其中,出来时候笑得真是开心啊,我一直记着他那个笑。另一个是晚上22点半到23点,来了一对夫妻,温州人,受朋友之托帮忙找朋友的儿子。这个小孩从小在意大利长大,是意大利籍温州人,找了个意大利女朋友,这次带着女朋友回温州。这个小孩不会说中国话,按道理比较好找,但是他们在医院病房和太平间都没找到他。他们走后,零点时,平阳的那个护士给我打电话,问这边情况,同时告诉我,有个意大利籍的中国人当场死亡,女朋友下落不明。不知道他的家人是否已经知道了消息,到现在,一想到这些家庭,我的心里就很难过。”■

  追问

  疑问一:D3115次应于19时57分抵达温州南,D301次应于19时42分抵达温州南,可见当时两车次均晚点了。按理应该D301在前、D3115在后依次进站(温州),但事故发生却是D301追尾撞上了D3115。

  疑问二:D3115是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H2型,后车D301是庞巴迪-南车四方的CRH1型,均属于比较成熟的仿制型。一车(D3115)雷击后断电停驶,另一车(D301)竟没有接到信号或未及反应,而列车仍然有电行驶。由此可见,D3115遭雷击停电属车辆自身问题,如自控系统保护等,但处于同地区的D301却没有停电,列车的整个供电网络应没问题。

  疑问三:铁道部2007年就公开表示,称已研发出动车防追尾系统。这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将高速运行的两列动车组的间隔时间控制在5分钟。就是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动车组安全间隔时间,信息通过钢轨传送到动车组的车载系统,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这两列列车上,究竟是否安装了此防追尾自动系统?怎么还会追尾?■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